甚麼!出國旅行能培養國際觀?你知道這種觀念,其實是一百多年前的產物嗎(二)

2019/04/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去年開題到現在拖稿許久,先來個前情提要:
我實在是不知道出國旅行就代表有國際觀的幹話,在這種時代,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一次,到底是有甚麼好講的?因為一個人經常出國趴趴走,或是長時間住在國外(生病再回來看健保),來作為是否擁有國際觀,或是目光如豆的判準,把出國旅行跟國際觀綁在一起,就是一個假議題。
不過呢,要了解出國旅行,如何在一百多年前,逐漸被建構成,或者應該說,它慢慢被當成是一件能夠培養國際觀的活動,得先從了解東亞傳統的旅行文化做為起點。所以,究竟當時生活在東亞的人們,都到哪裡去旅行?都怎麼旅行?以及都是哪些人在旅行?

先來列舉幾種傳統文化裡的旅行,或許對現代人來說並不算陌生,因為可能課本有教,老師有講,或是電視劇有演過:
1. 有人星夜趕科考:生活在科舉社會下的讀書人,從王朝的各個角落,去參加鄉試、會試,然後跋涉到京師參加殿試,應試的往返過程,是讀書人必經的旅行經驗。除非很有八股造詣,不然多數的讀書人很少能衝一發就考上,開科的時候,來回奔波很多年的大有人在。
2. 有人任官從宦遊:新科進士放榜,及第者接受派任,有些人留在中央任職,大部分則到各地當父母官,就任的路途上,順便了解各地山川形勢、風俗文化,算是增長任官閱歷的旅行。當然囉,在當地官聲政績好,被調到京裡任官,或是朝中有派系鬥爭,選錯主子站錯邊,被降調到地方,總之要在京師與任官地點間旅行,對士大夫來說是很常見的事。
清代初期,曾身負開採硫磺的任務而來台的郁永河,留下一部紀錄其在台見聞的著作《裨海紀游》,就是根據其宦遊經驗所寫的遊記。
3. 有人遊觀與進香:明清時期,也有很盛行的大眾旅遊風氣,例如像到處都是名勝古蹟的南京、蘇杭等城市,遊賞的男女民眾經常是絡繹不絕,尤其蘇州人是出了名的好遊,一年四季都喜歡到處趴趴走;在農閒的時候,務農的民眾也常離開自己居住的村落,到附近的鄉鎮去旅遊,參加各種廟會節慶;此時的朝山進香活動,也不再是單純的宗教朝拜,而帶有大眾休旅的性質,各位可以想想台灣到處都可以看到的進香團,大概就是那樣的概念。
4. 有人參勤與交代:幕藩體制下的日本,德川幕府對天下的各藩國,設有定期往返江戶與領國之間的規定,藩主當然不可能只輕裝簡從就出發,擺個排場跟派頭還是要有,所以大多會有一定人數的隊伍,尤其被藩主指定可以隨行的武士們,對他們來說,這是求之不得,能夠上京開拓眼界的旅行機會。例如在大河劇「八重の桜」或是「西鄉どん」的劇情裡,武士們聽到被藩主指名隨行,或是被藩主調到江戶供職,高興的情緒大概不會跟興奮哥差太多。
5. 有人巡禮與參詣:明清時期有很多民眾很瘋旅行,德川時代的庶民表示:「你有那我也要有」。例如江戶時代的旅行傳統中,有所謂「一生至少要去一次伊勢神宮」(一生に一度の伊勢参り),而像是長野善光寺、嚴島神社、四國遍路巡禮等長途的旅行活動,都有很多庶民男女參與其中。不少「靈山信仰」的聖地,例如富士山、比叡山、高野山,會有「女人禁制」的規定,但還是有少數女性偷偷跑去,這些女性不可能拿大聲公,到處廣播自己犯規登山,所以沒被發現而已。
上述這些人群,以及他們所往來的旅途,基本上大多在某個空間中往來移動,一個是明清帝國所統治的版圖內,一個是德川幕府所統治的日本。不過,究竟有哪些人,能夠前往這些空間以外的地方旅行呢?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到底有誰可以「出國」?

擁有赴海外旅行機會的人到底是哪些?首先是肩負出使任務的「使臣」。皇帝派你帶團去宣慰或冊封的屬邦,例如明代有個很有名的太監最遠曾經到過哪裡?這個以前課本有教,自己去翻答案。而臣屬於皇帝的王國,定期要派遣使團進京朝貢土產,表達對天朝的恭順,例如朝鮮王朝在明清時期,頻繁派遣所謂「燕行使」到北京,琉球王國每兩年要派員向清朝納貢一次,每此大概會派遣使臣、翻譯等一干人員大概一百多人左右。
而沒有朝貢冊封關係的朝鮮與日本,基於交鄰通好,則有「通信使」的往來。我曾經在另一篇文章提到釜山的「朝鮮通信使歷史館」,所以通信使的部分就先不贅述。
被派遣出使的群體中,除了官員之外,隨行人員與陣仗都有一定的規模,縱然出使任務得長途跋涉到異國,既辛苦又不見得能安全離返,但能有機會被派遣,除了肩負政府使命,還能有機會看看不同的人文風俗,還能順便在異國遊山玩水,是很難得的經歷。
此外,在東亞海域間活動的海商、海盜,也是較有能力向海外移動的群體,例如德川幕府時期往來於長崎貿易的唐商;少數肩負有探險、考察任務的人,也會有這樣的機會;再來可能就是要人品爆發,例如成功偷渡出海,或是遭到暴風漂流,幸運生還,才有可能順便在海外旅行。
打漁遇到暴風奇蹟獲救前往美國的中濱萬次郎,與偷渡出海赴美留學的新島襄
這裡也要說明一點,「出國」這個用詞,不太能夠放在明清與德川承平時代的旅行文化傳統中來使用,因為我們習稱的「出國」一詞,所謂的「國」,其實是來自近代西方主權國家的概念,而「帝國天下」、「幕藩」、「藩屬」都不屬於我們現今所認知的「主權國家」。

19世紀中葉以前旅行空間示意圖
基本上能看到這裡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了,但這篇還是得有個結尾。綜合以上提到的人群及其旅行的移動範圍,再通過示意圖來看,他們的旅行足跡,大多不逸出當時習稱為「天下」的空間裡,一個是明清帝國的「天下」,一個是德川幕府所統治的「天下」,有機會向更外圍移動人們,在當時來說相對稀少。海外旅行在當時多數人群慣常的旅行生活中,並非理所當然的一件事,主要是由於過往的傳統旅行文化裡,沒有去建構、鼓勵這樣的活動。
不過呢,這樣千百年習以為常的旅行空間,及其所反映的傳統旅行文化,在進入19世紀中葉以後,逐漸開始面臨衝擊。
(待續)

隨手按下圖五個讚,鼓勵寫作無負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