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書誌:《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 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文字,篇幅比較簡短,有點「欺場」,皆因這本書(《讀本 I》)有一篇由沈清楷(本書審定)撰寫的推薦序:高中哲學教育的視野 - 思考那不被思考的事情(IX-XV頁)(1),已經很清晰地把《讀本 I》的內容完整介紹,甚至簡單探討法國高中哲學教育是否適用於台灣,推薦序尾段更附有詳盡的課程大綱及原典作者索引。要了解《讀本 I》,看這篇文字精練到位的推薦序已經足夠有餘,筆者閱讀後只覺自慚形穢,還有甚麼可以補充呢?

若果閣下還會繼續讀以下的文字,筆者先向各位致謝。


早前筆者撰寫了3篇《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的讀後感。

《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可以歸類為趣味小讀本,文字簡短扼要,可以鋪陳基本概念,引起學生們對相關課題的興趣,但礙於篇幅,無法深入探討個別議題,甚至連蜻蜓點水也算不上。《讀本 I》是高中教科書,篇幅內容以致評鑑標準,自會截然不同。

《讀本 I》分為四課(Chapter):

  1. 政治哲學導論
  2. 社會
  3. 交換(有關社會契約、溝通、經濟交易等課題)
  4. 國家

每課有基本的、連串的討論問題,例如「政治只是權力鬥爭嗎?」、「我們要逃離社會才能幸福嗎?」、「社會是否應該限制國家的力量?」等等,藉此帶出話題,認識關鍵概念。教材不限於書本文字,例如其中一課討論美國電影《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應該是放映觀賞後才討論吧?)的內容:

最精彩的部份,就是透過選讀原典,了解歷代哲人對上述問題的觀點,那刻意南轅北轍地陳列的觀點。原典選自亞里士多德、湯瑪士阿奎拿、休謨、馬克思、胡塞爾、維根斯坦、傅柯等合共57人的著作,橫跨二千多年,涉獵多種互相對立的思想體系。短短的半頁或1/4頁篇幅原典選讀,含金量極高,《讀本 I》最後一課更有長文閱讀及討論:盧梭( Rousseau)的《社會契約論 The Social Contract》卷一5至7章。

原典內容當然深邃,要細心想用心讀才可明白,這會否難為了中學同學們?尤其在兩岸三地,都普遍輕視範文、古文、先賢遺訓,追求「標準答案」,彷彿中學教育唯一的任務,就是接受培訓,成為能夠幫大家立即「發大財」的僕役。人文學科與謀生無關,閱讀原典既「艱澀」又「浪費時間」,可免則免。

我會說:職業培訓這回事,也許還未畢業,校園所教所學已成明日黃花。月亮不一定外國的更圓,但法國人透過培養學生深度思考;尤其是通過前人留下的智慧、洞見,從不同角度,了解身處的複雜世界。這比起盲目背誦或靠小聰明鑽營,更能應對或面對變幻莫測的未來。日後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也不會害怕接觸各種艱澀思想,因為早已接觸過、閱讀過了。下列引述一段推薦序的文字,比我剛才的論述更好:

“…… 儘管法國高中有哲學教育,但是它不是萬靈丹,也無法負擔全部的教育責任與後果,如果可能,它或許培育一種傾聽、求證、參考不同意見後的反思態度,而思考深刻與廣度,還是繫於個人反思的能力。
看著學生或孩子天真的臉龐,其實他們有一種趨向成熟的心靈,當大人們跟他們說「不要想太多時」,他們可能眨著眼,微笑看著你(心中反駁著:「是不是你想太少了?」XDD)。”

若果要雞蛋裡挑骨頭,你可以質疑《讀本 I》的原典,完全沒有中國哲人的作品,一篇孔孟老莊也沒有。沈清楷的推薦序中,也提及若果要撰寫台灣自己的高中哲學課本,需要考慮甚麼問題。筆者會想到,中國人撰寫類似的高中哲學課本,會否海納百川,有如此胸襟讓學子接觸各種古今思潮?會放棄「從娃娃抓起」引導學子「定於一尊」的機會嗎(2)?

甚至,會容許在課本封面,就大刺刺地詰問「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這種「窩藏異志」的問題嗎?

也許可以留下「待續」二字,因為《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還有好幾冊,希望日後有空鑽研,繼續寫下去。

﹝……待續﹞

註:

(1) 博客來的書介中,竟然把整篇「推薦序」貼了出來!

(2) 《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湖南參會代表熱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9年03月20日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9/0320/c64387-30985820.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關間聞的沙龍
29會員
134內容數
關間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2025/04/23
2025/04/17
既然是新嘗試,不宜太早下判斷,理應疑中留情。
Thumbnail
2025/04/17
既然是新嘗試,不宜太早下判斷,理應疑中留情。
Thumbnail
2025/03/07
把粵語藏「庫」於民,首先是民間不缺各種粵語素材,雅俗並存、流行精緻俱備。這些舊典藏既營造氛圍,亦陸續啟發更多人懂得運用粵語發聲。
Thumbnail
2025/03/07
把粵語藏「庫」於民,首先是民間不缺各種粵語素材,雅俗並存、流行精緻俱備。這些舊典藏既營造氛圍,亦陸續啟發更多人懂得運用粵語發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若不是好朋友陳建霖的極力推薦,甚至將書親自專程送到我診所來,我大概是不太可能會看理想的讀本這套書。 因為這是一群懷抱著理想、充滿熱情的大學教授,為高中生編的國文課本。一般總會想,課本再怎麼編,也就是課本,脫離學生時代,對於教科書就避之惟恐不及,哪會想去讀呢? 不料隨手翻閱,卻欲罷不能,花了好幾個假日
Thumbnail
若不是好朋友陳建霖的極力推薦,甚至將書親自專程送到我診所來,我大概是不太可能會看理想的讀本這套書。 因為這是一群懷抱著理想、充滿熱情的大學教授,為高中生編的國文課本。一般總會想,課本再怎麼編,也就是課本,脫離學生時代,對於教科書就避之惟恐不及,哪會想去讀呢? 不料隨手翻閱,卻欲罷不能,花了好幾個假日
Thumbnail
今年九月開學是111學年度的開始,在108課綱之下長大的第一屆高中生如今儼然是小大一了,正是盡情揮灑青春的時刻;身為一位現代社會的公民,對於培育國家人才的教育政策,你知道多少呢?不論你是否在教育圈努力著,亦或是在社會中打滾著,相信你一定在報章媒體中看過「素養教育」這個名詞,這正是108課綱發展的主軸
Thumbnail
今年九月開學是111學年度的開始,在108課綱之下長大的第一屆高中生如今儼然是小大一了,正是盡情揮灑青春的時刻;身為一位現代社會的公民,對於培育國家人才的教育政策,你知道多少呢?不論你是否在教育圈努力著,亦或是在社會中打滾著,相信你一定在報章媒體中看過「素養教育」這個名詞,這正是108課綱發展的主軸
Thumbnail
「政治是眾人之事嗎?」和「政治一定要用演的嗎?」
Thumbnail
「政治是眾人之事嗎?」和「政治一定要用演的嗎?」
Thumbnail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對許多人而言已經是老生常談,但要將這句話落實於一個國家的公民教育,就不如嘴上說的容易了;相反的,光是要給出落實的承諾,對國家而言就是極大的壓力,畢竟一個國家內存在太多群體,公民教育領域又是百家爭鳴,到底教材該怎麼寫、寫什麼,才能建
Thumbnail
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對許多人而言已經是老生常談,但要將這句話落實於一個國家的公民教育,就不如嘴上說的容易了;相反的,光是要給出落實的承諾,對國家而言就是極大的壓力,畢竟一個國家內存在太多群體,公民教育領域又是百家爭鳴,到底教材該怎麼寫、寫什麼,才能建
Thumbnail
7月17日,No. 198,#如果重讀大學,#會想修什麼課? 其實今天的猜招主要整理自己曾經修過且有用的課、或是希望早點學會的、或是正在學的內容且適合在年輕時期(記憶力佳、早點學有複利效果)、有系統地學習的科目。
Thumbnail
7月17日,No. 198,#如果重讀大學,#會想修什麼課? 其實今天的猜招主要整理自己曾經修過且有用的課、或是希望早點學會的、或是正在學的內容且適合在年輕時期(記憶力佳、早點學有複利效果)、有系統地學習的科目。
Thumbnail
  以下書單都是我讀過覺得不錯的書籍,希望學生利用寒假期間找一本來讀讀。如果學生不知道要選什麼,可以從基本類下手,第一本是國文課本的延伸,讓我們可以從同一篇文章中,挖掘不一樣的思考。另一本則是談閱讀的重要性以及閱讀的方法、閱讀的種類。如果學生是對某個領域有興趣,或者未來想從事相關行業,則不妨從進階書
Thumbnail
  以下書單都是我讀過覺得不錯的書籍,希望學生利用寒假期間找一本來讀讀。如果學生不知道要選什麼,可以從基本類下手,第一本是國文課本的延伸,讓我們可以從同一篇文章中,挖掘不一樣的思考。另一本則是談閱讀的重要性以及閱讀的方法、閱讀的種類。如果學生是對某個領域有興趣,或者未來想從事相關行業,則不妨從進階書
Thumbnail
全書分三個主軸討論:語文科、歷史科、數學科。 語文科 - 通往所有科目的工具 文學是人類在不同時代、環境下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與其一味依循血緣追求正統的遺產,不如以本國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類共同的經驗,學會賞味和思考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元素。文化涵養是沒有國籍的,認識文學的本質,反而更能體會人文的力量。
Thumbnail
全書分三個主軸討論:語文科、歷史科、數學科。 語文科 - 通往所有科目的工具 文學是人類在不同時代、環境下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與其一味依循血緣追求正統的遺產,不如以本國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類共同的經驗,學會賞味和思考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元素。文化涵養是沒有國籍的,認識文學的本質,反而更能體會人文的力量。
Thumbnail
中學時代已經直接閱讀原典,見前人走過的路,肯定一生受用。法國人透過培養學生深度思考;尤其是通過前人留下的智慧、筆觸,從不同角度,了解身處的複雜世界,比起靠盲目背誦或靠小聰明鑽營,更能應對或面對變幻莫測的未來。
Thumbnail
中學時代已經直接閱讀原典,見前人走過的路,肯定一生受用。法國人透過培養學生深度思考;尤其是通過前人留下的智慧、筆觸,從不同角度,了解身處的複雜世界,比起靠盲目背誦或靠小聰明鑽營,更能應對或面對變幻莫測的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