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愛情故事都講述男女主角無論經歷幾多生死,最後都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只能嘆一句有緣無份。對於愛情故事而言,有緣無份是一句多麼扣人心弦的話呢,但作為對故事的比喻,就是兩回事了。
對於故事而言,「緣」即點子,「份」是情節。兩人邂逅在一瞬間,在誤會之下擦出愛火花,當然是有緣啦(絕佳的點子),邂逅完了,火花擦過了,這段愛情就無以為繼,或只是曇花一現便無疾而終,那就變成無份了(崩壞的情節或根本沒有情節),相信沒有一個觀眾認為這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愛情。
甚麼是點子呢,簡單而言就是意念,廣東話叫「諗頭」,通常是短小精悍的,廣告人就常常渴求有好點子。當年卡夫卡寫《變形記》,主角有一天突然變成大蟲,這是一個好點子;路易斯卡洛寫《愛麗絲夢遊奇境》,把在奇境中的愛麗絲放大又縮小,也是一個好點子; 狄更斯寫守財奴史盧基遇見那些奇怪而驚悚的夢境,亦是好點子;金庸創作出楊過與小龍女這一對經歷劫難的情侶,同樣是一個好點子。我們都覺得能想出這些好點子的都是奇才,只有奇才方可以像個情場老手般,常常「製造」邂逅。無疑要想出好點子半點也不易,然而光有好點子就能造就好故事嗎?點子猶如紙上的一點(dot),把一個又一個獨特而互相關聯的點子連起來,才成為一幅有發展和趨勢的線圖,即是情節(plot)。一個只有百多字的極短篇小說,尚且可以靠好點子吸引讀者,那些極短篇的故事無需講究發展,但沒有發展的故事自然無法吸引讀者一直讀下去,亦不能對故事產生感情,有緣無份就變成讀者跟故事(或者作者)說的例行台詞了。
我曾經在一次小說比賽評審中,讀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大綱:
十六歲的女孩XXX因為刻薄的繼母和強差人意的成績,走上了輕生之途。甫離開人世,便被天使宣告由於死於輕生,不能馬上上天堂,必須先折返人間幫助一個人,才能到天堂去。回到人間,XXX卻發現自己要幫助的,正是自己最痛恨的、令她萌生死意的繼母……
我們可以從一個故事大綱看到作者的點子。那位作者是個少年人,他這個故事的主題是愛與恨,點子是主角因其痛恨的繼母而輕生,死後卻要返回人間幫助她才能上天堂。作者試圖營造一個兩難處境而帶出一個問題:愛與恨如何抉擇?(好像是)你覺得他的點子好不好呢?兩難的處境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選擇任何一方,都會帶來痛苦不堪的後果,這樣才叫讀者想知道主角會如何抉擇。那個故事的主角自殺死了,能否上天堂也許不是他關心的問題,更何況要去救他的仇人才能上天堂,那他索性選擇下地獄還好,而且還要在下地獄前返回人間復仇,這才是人之常情。作者的點子似乎被他事先設定好的主題關了一度門,他有意帶讀者進去那個預設的房間,房間內已放了一個預設的答案。因此,他的故事情節都是引導讀者走向預設答案的路線而已。
按E.M. 佛斯特對情節的定義是:按事件的發生時間,依序排列而成的敘事,其重點在於因果關係。這因果是具發展性意義,所謂的發展,應該屬開放式而非幽閉式的。兩者的分別在於,幽閉式發展是按作者預設路線而走,這要求故事中所有角色的性格都不會因事情的發生而改變,例如一個大英雄,就算遇上多強的對手,也會絲毫無損,真正遇神殺神,見佛殺佛;或者一個純潔無瑕的女子即使碰上多少次無情的摧殘,也不會扭曲她對人性、愛情的聖潔觀念。另一個極端,就是角色會因為一次意外而性格突變,由好變壞或由壞變好等等,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就是要按作者的情節路線圖而走。
要如何避免幽閉式發展,首先要回歸到角色身上。安.拉莫特在《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說到:
情節是從角色身上發展出來的。不妨將注意力放在你筆下的角色是甚麼樣的人。若你持續描寫你所知的兩個人,並越來越瞭解他們,那麼最後必定會發展出情節。1
安.拉莫特的意思是,角色本身的性格,以及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變化,是情節的紐帶。據喬爾根.沃夫的說法,這是「角色轉折」。
奧斯卡金像電影《暴雨驕陽》(台譯:《春風化雨》)的主角基廷(Keating)老師思想前衛,進入一所傳統學校裡,教導學生敢於反抗傳統,大膽表現自我,惹來校方諸多不滿,其後更因為其中一個學生的自縊而被迫離開學校。在原來的劇本中,基廷原本也是個守舊而不敢表達真我的人,後來得了絕症,驚覺自己虛度一生,因而決定重返校園,以破格的方式教導學生,心底裡卻希望後輩不要重蹈他的覆轍。基廷的角色性格因絕症而作出重大的改變,也從而引發學生們不同的心理轉向。電影最後一幕,學生們逐一站在桌上,暗示他們已在不知不覺之間被基廷改變了,而且藉此向這位真正以身教的老師作最後和最崇高的敬意,確實令觀眾動容。
師生的緣與份使讀者 / 觀眾感受教學相長的可貴,情人之間的緣份更容易使人感同身受。經典電影《緣份的天空》的一對「情人」要到尾聲才真正見面,但打從電影拉開序幕,觀眾已被男主角喪妻之痛所感動了,再加上兒子替父親寫信到電台徵婚的情節,更使男主角和女主角對自己終生幸福的看法慢慢作出改變。電影高潮的意念——相約在帝國大廈見面——雖然不是原創(是來自另一套經典電影《金玉盟》),但這個拿來的意念卻使這個看似無緣卻有緣的愛情故事變成「有緣更有份」的浪漫之作。
下次繼續談談情節的種類。
- 安.拉莫特,《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台北:晴天出版,2009),頁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