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人生——淺談林良的散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林良(1924-2019),台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暱稱為小太陽、林爺爺、林良爺爺。曾任記者、主編暨國語日報主任、董事長兼發行人。


林良童年生活一直因戰爭等原因而不穩定,常常要搬屋,因此他對人世有著不一樣的體驗,對於人世的冷暖感受特別強烈。但他喜歡主動關懷他人,並且深刻解析人的內心世界,與他人分享內心的想法與觀念,反應在文章上的,就是流暢感人的文章。


林良先生的少年時期喜歡透過臥室的窗戶,眺望公園,想把看見的景象「寫」下來。因為透過視覺的觀察,啟發林良先生許多寫作的靈感。林良先生曾因家庭經濟幾乎放棄了當作家的夢想。幸好母親及家人對他仍然十分支持。因此他大部分的寫作都是從生活中提取一些積極樂觀的人與事,發掘人的真善美。


林良先生的散文多抒懷自家生活,描繪親子互動感悟;傳達人與人之間深刻真摯的感情,體現共同成長經驗,行文溫婉淺白,甚富童趣;意境與視野皆感動人心。除了創作,林良還把很多外國的兒童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讓很多小朋友有機會閱讀許多好故事。


林良先生曾獲頒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金鼎獎終身成就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特別獎、國家文藝獎暨二等景星勳章等殊榮。著名作品有《小太陽》、《在月光下織錦》、《豐富人生》、《陌生的引力》、《淺語的藝術》、《七百字故事》、《小東西的趣味》等等。


林良散文特色


A從小處看見樂趣


他把來自家庭中的種種小事,如孩子、妻子、鄰居、狗……等,以簡約的白話文,風趣又含哲理地娓娓道出,這種把一本「家庭流水帳」化為純正的文學是他寫作成功的地方。而林良先生也說他寫「家」,目的並不是想向讀者報告他的家事,他並不希望讀者來讚美他的家庭,他寧願聽到讀者讚美他的文章。


林良先生寫作的題材從家中的人、事、物到生活所見,看似瑣細平凡,實則趣味盎然、明察秋毫。他熱愛自己的生活,對人生有著深刻的觀察,透過敏銳的觀察力,將不同的想法與看法訴諸於文字,讓我們體會生活的真正意義。舉例如下:


她對電視裡的人物有種種要求。這種任務,通常交給我辦。她還生活在「神話時代」,我是她的神話世界裡的眾神之王。既然她跟我說要糖,就有了糖,要橘子,就有了橘子;那麼,要電視裡的小矮人做甚麼,當然跟我說一說也就夠了。大概要到她八歲,才能發現我的「凡夫俗子」的真面目。我祈禱她越早發現越好,因為替孩子摘星並不是一種好差事。〈小電視人〉
《小太陽》頁78


一家人乘一艘發光的小船,在黑海裡航行。燭光是很美的,燭光是很溫暖的。


小船上的乘客,一個一個離船登岸,到「牀島」去睡。我,小船的水手,高舉蠟燭,孤孤單單,搖著空船,回到自己的無人島。我跳上牀,對準燭光,噗﹗燭滅了,全家都在黑暗裡。〈停電〉
《小太陽》頁150


我在小學裡雖然寫過毛筆字,但根本不懂使用毛筆,不知道怎樣運用筆毫。寫一個「一」字,我只知道把筆毫往紙上一按,然後向右邊一拖,看看長度夠了,就立刻把筆拿開。這樣寫出來的「一」字,就像一小斷兩頭都被人扯斷的草繩。
《林良的散文》頁143


B從淺語顯出真摯


林良先生的文風獨樹一格,堅持使用簡明的文字書寫,文字清楚易讀,筆觸詼諧幽默,讓各種年齡層的讀者都能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一頁頁跟著他一口氣讀完。每隔一段日子再拿出來重溫一次,每讀一次都會有一次新的感動。


林良先生秉持「淺語的藝術」來寫作。他所要呈現的是文章內在的意義、情感,所要傳達的是作者的理念與想法,而不只是單純的文字堆砌與美麗的詞彙構成的文學世界。他讓語言回歸溝通的本質,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語言學習,原本就是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兒童所用的語言,其實也是成人所用的語言,一樣可以用來敘事、說理、抒情,但必須掌握「明白、清楚、具體、易懂」的文字。


林良先生主張運用「清新、活潑、生動、有節奏感、飽含趣味」的語言,在有限的文字當中運用文字淺藏無限的文學涵養。使用生活中常見的文字修辭,讓人易於了解、易於感動。自然而不刻意雕琢,就成為林良為文的修辭特色。例如林良在<小太陽>形容雨天的街景:


濕衣服像一排垂手而立的老人,躲在屋簷下避難。濕淋淋的路人,像一條條的魚,嚴肅沈默的從籬笆牆外游過去。


他將「濕淋淋的路人」,比擬成一條條的魚,嚴肅沈默從籬笆外游過去。雖然「喻體」、「喻依」不同,卻能找出它們之間的共通點與特色,讓句子生動而且貼切。他也利用移情的方式,將濕衣服的煩悶,比喻成無生氣的老人,很容易讓人明白,且清楚的傳達寫作的意念。他所用的這一切的知識經驗與技巧方式,既自然又讓人十分熟悉。


在<丟>這篇文章中,因為使用借代而產生不同的趣味。


家裡有人丟了東西,都由我負責偵察,我的破案率高達99.9%。186這裡用「偵察」代替「尋找」,「破案率」代替了「找回率」,以借代詞彙的方式增加故事張力。


在<丟>這篇文章裡,有段描寫林良尋找女兒琪琪的遺失物,所發生的趣事。


我放眼看去,在桌面上那一大片混亂中,尋出東西堆積的前後順序,細心分析,然後幫他做「秩序還原」的工作。收起蠟筆,收起圖畫紙,收起剪刀,收起彩色手工紙,收起他用來「歇歇腦筋」的舊報紙。桌子上的東西越來越少,忽然,他要找的東西,「親切」地呈現在失主眼前。


林良使用排比的方法與風格,獨樹一幟。他使用結構類似的句法,加上其靈感與文思,產生絡繹不絕的氣勢,與雄壯美麗的意象。在以上的描述中,林良以順序的方式,將雜亂無章的桌子,用還原的方式,使物品歸回定位,抽絲剝繭,找回失物。其中,「收起蠟筆,收起圖畫紙,收起剪刀,收起彩色手工紙,收起他用來『歇歇腦筋』的舊報紙。」一連使用了五個「收起」,就是強調東西多且亂的感覺。


再列舉一個例子:


有一次,我到南昌街一家眼鏡店去修理眼鏡。老闆提著一塑膠桶清水,另外一隻手拿著一大塊海棉,很親切的笑著,向我表示「我沒有第三隻手」的歉意,交代他的壯年弟弟幫我修理。因為這幾年來,我的眼鏡一直都是由他照料的,大家成了朋友,所以他並示嚴守「說話的時候雙眼應該誠懇的注視對方」那條規矩,依我的說法是「用他的後背跟我談天」,說:「這一回是怎麼碰壞的?」〈金魚一號〉
《小太陽》頁145-146


C從生活寫出希望




林良先生重視家庭,家庭生活的的點點滴滴全成為他寫作的材料。《小太陽》可說是他描寫家人最經典的作品。這本書的主旨在說明作者家中的趣事,以及三個小孩的有趣事蹟和個性。全文生動有趣,一開始是只有兩個人同住一間小屋的幸福,後來添加了三個小孩後,全家開始沒有寧靜的日子。另外還有養寵物的情景,生活的一些瑣事,如夜貓子的生活情形……等,其中生動的對話,使文章更有趣,也引發讀者的興趣。


不僅《小太陽》,林良先生其他諸多散文作品也無一不是從生活、從自身經驗出發。比方說,懷舊的《鄉情》,寫自己的過去;《小方舟》是動物散文,寫家庭裡諸多養寵物的經驗;《和諧人生》和《豐富人生》是比較絕不說教的勵志,是林良先生對於人生種種所思所感,《豐富人生》則不斷強調「一個人只有從事建設性的活動,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現代爸爸》則是林良先生以自己的經驗,和讀者分享「怎麼避免做一不快樂的父親」。


舉例如下:


有一個人,家裡本來不養狗,因此他每天走在街上,眼中只有人,沒有狗。後來,他家裡養了一隻狗,而且由他親自照料。從此以後,他走在街上,眼中就只有狗,沒有人了。⋯⋯同樣的道理,用欣賞的態度看待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以發現日常生活中確實有許多我們容易忽略的情趣。能夠發現日常生活的情趣,就不覺得生活是令人厭煩的。〈欣賞生活〉
《豐富人生》頁100-101


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應該


像太陽,不管有沒有烏雲,他永遠是那麼亮。


人人可以拉開窗簾,鎖上門,躲避陽光,「遮蓋」自己。但是只要他拉開窗簾,打開門,太陽還是好好兒的在那裡。太陽並不像童話裡所說的,「氣得臉都白了」或者「急得臉都紅了」。太陽是,不管你怎麼「處置」他,他永遠是那麼亮。〈「愛」〉


《豐富人生》頁210


結語


林良的散文總讓人感受到積極樂觀的精神,說的都是生活日常小事,在他的幽默筆觸下,往往幻化成驚險刺激而又充滿樂趣的冒險。




林良除了散文,亦擅於寫童詩、童話等兒童文學作品,因此,他的散文充滿童真的想像力,用詞簡單,往往自創用語,使人讀起來感到特別有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鄭子遴的沙龍
29會員
188內容數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鄭子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18
一個疫症,顛覆了很多人的生活模式,其中包括孩子的學習生活。忽然間,孩子要適應在家上課與學習的模式,家長們自然份外緊張,到底孩子在家能否集中精神學習,而除了學校提供的課程外,他們又可以藉甚麼課外的材料—-例如兒童文學—-來幫助學習呢? 啟發的重點在於開放式的探索。 至於所謂的啟發,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Thumbnail
2022/03/18
一個疫症,顛覆了很多人的生活模式,其中包括孩子的學習生活。忽然間,孩子要適應在家上課與學習的模式,家長們自然份外緊張,到底孩子在家能否集中精神學習,而除了學校提供的課程外,他們又可以藉甚麼課外的材料—-例如兒童文學—-來幫助學習呢? 啟發的重點在於開放式的探索。 至於所謂的啟發,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Thumbnail
2020/06/28
故事確實必須往前推進,總得發生一些事情,但單單一封已寄出卻未送達的信,沒有明言的想法,或盛夏的一天,都算是行動。故事中不斷出現激烈的行動,通常只顯示出作者根本沒有在說故事。
Thumbnail
2020/06/28
故事確實必須往前推進,總得發生一些事情,但單單一封已寄出卻未送達的信,沒有明言的想法,或盛夏的一天,都算是行動。故事中不斷出現激烈的行動,通常只顯示出作者根本沒有在說故事。
Thumbnail
2020/06/13
由於短篇小說的篇幅一般而言較小,因此創作短篇的朋友,需要把以上三個特點發揮得恰到好處。由於短篇主要以較簡單的情節線來呈現一個橫斷面,它能承載的人物和情節都被限制了,而要在細節當中加以發揮就更不容易,其中一個要素,就是拿揑「轉變」。
Thumbnail
2020/06/13
由於短篇小說的篇幅一般而言較小,因此創作短篇的朋友,需要把以上三個特點發揮得恰到好處。由於短篇主要以較簡單的情節線來呈現一個橫斷面,它能承載的人物和情節都被限制了,而要在細節當中加以發揮就更不容易,其中一個要素,就是拿揑「轉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媽媽書單最愛三本育兒散文圖文書 ━━━━━━━━ 前一陣子在圖書館翻到日本插畫家窪彩子的作品《育兒百景》,以插圖方式畫下女兒從出生到兩歲的成長點滴,我幾乎是以笑中含淚的節奏看完。 紀錄從滿月出關開始,小生命在人生第二個家繼續運作。新手媽媽深知遺忘的速度永遠趕不上孩子的成長,所以將孩子的一舉一
Thumbnail
#媽媽書單最愛三本育兒散文圖文書 ━━━━━━━━ 前一陣子在圖書館翻到日本插畫家窪彩子的作品《育兒百景》,以插圖方式畫下女兒從出生到兩歲的成長點滴,我幾乎是以笑中含淚的節奏看完。 紀錄從滿月出關開始,小生命在人生第二個家繼續運作。新手媽媽深知遺忘的速度永遠趕不上孩子的成長,所以將孩子的一舉一
Thumbnail
可能因為他看事情的角度跟我類似,帶點冷色而淡然的濾鏡,是一種知道事物已經在傾斜中,卻還是歪著頭看著他傾斜,不做任何努力去改變,將自己抽離在倒塌的邊緣,也讓自己深陷在邊緣的利角間,過溢的情感只會變成波紋而不會漫出來,就像毛細現象一樣,繃在一個弧度上,在弧度的中心點看著水面下的雜質以及即將掉下來的雨滴。
Thumbnail
可能因為他看事情的角度跟我類似,帶點冷色而淡然的濾鏡,是一種知道事物已經在傾斜中,卻還是歪著頭看著他傾斜,不做任何努力去改變,將自己抽離在倒塌的邊緣,也讓自己深陷在邊緣的利角間,過溢的情感只會變成波紋而不會漫出來,就像毛細現象一樣,繃在一個弧度上,在弧度的中心點看著水面下的雜質以及即將掉下來的雨滴。
Thumbnail
前幾個月,心情有點不穩定。在我的生命中,只要大量閱讀與撰寫文字,就能讓自己感受到平靜。寫作ㄧ直是讓我的心持續感受快樂的做法。
Thumbnail
前幾個月,心情有點不穩定。在我的生命中,只要大量閱讀與撰寫文字,就能讓自己感受到平靜。寫作ㄧ直是讓我的心持續感受快樂的做法。
Thumbnail
小學生口中的煥彰爺爺,今年84歲了,但仍然保持著遊戲的童心,跨界在詩、畫、評論、研究、經營社團等領域,不為自己設框架, 時時刻刻玩轉創意。「不重複別人,不重複自己」,煥彰詩人如是說。
Thumbnail
小學生口中的煥彰爺爺,今年84歲了,但仍然保持著遊戲的童心,跨界在詩、畫、評論、研究、經營社團等領域,不為自己設框架, 時時刻刻玩轉創意。「不重複別人,不重複自己」,煥彰詩人如是說。
Thumbnail
越說不出口的心境其實越需要說出來,所以我們需要小說,尤其是《暗路》這樣富含人生況味的短篇小說集。
Thumbnail
越說不出口的心境其實越需要說出來,所以我們需要小說,尤其是《暗路》這樣富含人生況味的短篇小說集。
Thumbnail
這兩天想起子敏爺爺的這篇文章。 國中時期,老師會指定我們要讀那些課外讀物,記得有八百字小語,漫畫家蔡志忠"孔子說",吳晟的"農婦",還有一本就是林良爺爺寫的家庭文學"小太陽",其中就有這麼一篇關於停電的。 (這是育兒不求回報的概念吧?) (跟聖經某段好像啊!) 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這個隨筆散文。
Thumbnail
這兩天想起子敏爺爺的這篇文章。 國中時期,老師會指定我們要讀那些課外讀物,記得有八百字小語,漫畫家蔡志忠"孔子說",吳晟的"農婦",還有一本就是林良爺爺寫的家庭文學"小太陽",其中就有這麼一篇關於停電的。 (這是育兒不求回報的概念吧?) (跟聖經某段好像啊!) 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這個隨筆散文。
Thumbnail
1996年的散文合集,總共35篇,每篇都在500字內,旁邊會附上其他作家閱讀後的感想或是引言。
Thumbnail
1996年的散文合集,總共35篇,每篇都在500字內,旁邊會附上其他作家閱讀後的感想或是引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