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善的距離│談世代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你覺得誰比較願意投入公益行動的可能性大:是開口閉口一直談要修口修心的人,還是直接以行動幫助眼下有困境的弱勢?

今天馬拉松會議,參與者有兩位特別有意思。

這兩位的背景做個說明:男士大約五十代;女士大約六十代,會一起開會的原因是他們希望一起推動公益計劃。
女士是天使投資人的角色,男士算是未來計劃的執行單位代表,一開始女士就宣揚做人要修行讀金剛經,並開始朗讀經文。朗讀完經文後就對男士說經文的釋義,兩個人看起來似乎同溫層,互動溝通沒有障礙。會議一開始讀金剛經這點讓我覺得很有趣,接著雙方的對話更奇妙:他們一直在談人生就是苦難、吃苦便是修行的觀點。

他們大概的對話是:會身障是累世的因果,每個人都要修行才能在人生中平安渡過。女士也一直說她是身心靈的老師,表達她認為身心靈是一體的,心靈的力量大於一切,她認為每個家庭都有一些狀況,只是為顯性或隱性。這兩位談話中一直在宣揚人生就要是修行的觀點,但是談到公益行動的推進又各自有自己的主觀。

會議結束後,我在想,我們與善的距離,多遠或多近?

這兩位可說是手上有資源社會階級代表,談起年輕也都以自己吃苦為榮耀,然而談到社會與弱勢,表達出來的感覺是一種獨善其身的思惟,就是要先把自己想做的事完成,再談公益。對於身障人士的接觸,經驗很少想像很多,比如因為前世修為不夠所以這輩子得身障的因果之類的論述,當下我在聽的時候覺得有些難受,我尊重宗教的看法但我認為不應抺殺身為人的尊嚴。更令人難受的是,其實宗教給人力量也給人束縛,有多少人也是這麼想才會讓身障變成一種不可言的污名?我們到國外去,不止一次看到機場裡有身障人士跟我們一樣要排隊過海關,等待的時候在與朋友道別,除了坐輔具以外他們沒有不一樣。然而聽到這位女士的發言,如此善意又貼滿歧視的在宣揚人生的苦難都是修行,這種行為或心態,可以算是善嗎?

其實我不只一次聽過這種言論,會有這種框架的人很多都落在五六十左右。這個世代的隔闔似乎特別明顯,特別是數位科技幾年就進行大躍進的改變,讓世代思惟與環境一直在迭代。五六十歲的人生活重心似乎也轉向以宗教為主,同溫層現象非常具象,有點像每個人都是獨居在一個星球的小王子,只顧自己的玫瑰花。這個玫瑰花可能是錢、是家庭、是自己等等。
對身障者也充滿自我想像,比如我想到有位身障朋友跟我說,活動中他遇到志工服務的五十代阿姨問:「要不要喝水水?」,讓他很想大翻白眼說他不是幼稚園小朋友,其實他只是行動需要使用輔具,其它地方如腦子身體都是成年人,當下他講的時候我真的忍不住大笑,怎麼沒有順便問「要不要吃糖糖?」不過一個成年人還用幼兒式疉字問句,被詢問「要不要喝水水」應該是無奈又無力。

到了會議的中段時,我講了一個哲學老師在課堂上分享的觀念:世界展望會是國際性的基督教組織,但是他們到伊斯蘭世界服務時,組織成員會嚴格要求自己,要看我們一樣的地方,不看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說我們一樣都是人。後來他們似乎接受了這個說法,很熱情的在討論公益計劃推進。台灣最有資源的就是五十或六十世代的人,就我接觸到現在,公益行動力最強的是二十三十世代的人。但是這不代表五十代六十代的人不想投入公益計劃中,他們只是需要有人拉他們一起,真正落實打破同溫層的行動家是年輕人。

以往的志工活動,有一家三代一起來,有情侣、夫妻、朋友一起來,也有一個人來。 仔細想想,也許這些自發性主動出手親自參與的人們,與善的距離,很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菁式記錄
5會員
57內容數
討論影集故事書籍電影的思考記錄,照見人生與自我探索,佐以心理學與哲學的視域,記錄作者思考的軌跡,與你的心靈對話。
菁式記錄的其他內容
2025/03/27
寫給在台北月台上,與京都回憶交錯的那一刻。 有時候,安靜不是來自靜止,而是來自一瞬間讓你慢下來的細節。 比如月台上的一個包巾圖案、陌生人的微笑、列車即將抵達的聲音。 早上九點, 我站在捷運月台,準備前往市中心。 前方的年輕人背著一個日式包巾, 米白色的布料
Thumbnail
2025/03/27
寫給在台北月台上,與京都回憶交錯的那一刻。 有時候,安靜不是來自靜止,而是來自一瞬間讓你慢下來的細節。 比如月台上的一個包巾圖案、陌生人的微笑、列車即將抵達的聲音。 早上九點, 我站在捷運月台,準備前往市中心。 前方的年輕人背著一個日式包巾, 米白色的布料
Thumbnail
2024/08/15
探索書寫如何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增強創造力,從自由書寫到哲學書寫,這篇文章分享多種書寫方法和技巧,讓思考變得更清晰明朗,進而提升心靈的對話。作者也提供有效的策略,幫助克服書寫中的困難,鼓勵讀者在書寫中尋找熱情,開啟新的生活視野。
Thumbnail
2024/08/15
探索書寫如何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增強創造力,從自由書寫到哲學書寫,這篇文章分享多種書寫方法和技巧,讓思考變得更清晰明朗,進而提升心靈的對話。作者也提供有效的策略,幫助克服書寫中的困難,鼓勵讀者在書寫中尋找熱情,開啟新的生活視野。
Thumbnail
2024/07/19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2024/07/19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多一些善良 少一些偏見 我們每個人的思惟邏輯都深受著許多因素養成以及影響;成長背景、家庭教育、生活圈等等。如此所形成的慣性思惟,會讓自己變得主觀,覺得可以用這樣的想法看法,對待身邊的任何人。
Thumbnail
多一些善良 少一些偏見 我們每個人的思惟邏輯都深受著許多因素養成以及影響;成長背景、家庭教育、生活圈等等。如此所形成的慣性思惟,會讓自己變得主觀,覺得可以用這樣的想法看法,對待身邊的任何人。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黑氣重、業障重,會容易招感災難。且人如果行歪走邪,你的壽命有時會提前結束,種如是因,就得如是果。千萬要認真誦經轉心性,再不認真,災劫來臨就來不及了。」 「『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人投胎轉世,第一消業障,第二修行,這樣人生才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黑氣重、業障重,會容易招感災難。且人如果行歪走邪,你的壽命有時會提前結束,種如是因,就得如是果。千萬要認真誦經轉心性,再不認真,災劫來臨就來不及了。」 「『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人投胎轉世,第一消業障,第二修行,這樣人生才
Thumbnail
以下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人在五濁惡世,總無法避免身邊周遭環境的惡劣。以前,我為了想逃避世上的現實面,我選擇在家裡誦經消業和銷黑氣,結果,不僅黑氣沒什麼消,能力也比別人不足。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以下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人在五濁惡世,總無法避免身邊周遭環境的惡劣。以前,我為了想逃避世上的現實面,我選擇在家裡誦經消業和銷黑氣,結果,不僅黑氣沒什麼消,能力也比別人不足。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晚安,又到了每週一信的時刻 如果你有一筆錢,只能給孩子或長輩,你會選誰? 這次,我們在上週五參加了2021台灣地方創生年會,我向大家發問, 那時,台下的聽眾大約有50位夥伴,只有5位舉起了手,投給了長輩。 這個問題和:如果你的女朋友跟媽媽都掉進海裡去了,你會先救誰? 很相似
Thumbnail
晚安,又到了每週一信的時刻 如果你有一筆錢,只能給孩子或長輩,你會選誰? 這次,我們在上週五參加了2021台灣地方創生年會,我向大家發問, 那時,台下的聽眾大約有50位夥伴,只有5位舉起了手,投給了長輩。 這個問題和:如果你的女朋友跟媽媽都掉進海裡去了,你會先救誰? 很相似
Thumbnail
※倒數    109年12月19日 自從解命盤那晚,師父提點姑娘要做善事廣結善緣後,她曾經跟好心老闆坐1小時的客運去萬里山區的佛寺做清掃工作,但姑娘總覺得好像不只是這樣才叫善緣。她在隱身市區大樓的小空間裡,感受到更接地氣的善緣,那就是與人接觸,就算只是心理作用,可以讓人展歡顏,便是功德。
Thumbnail
※倒數    109年12月19日 自從解命盤那晚,師父提點姑娘要做善事廣結善緣後,她曾經跟好心老闆坐1小時的客運去萬里山區的佛寺做清掃工作,但姑娘總覺得好像不只是這樣才叫善緣。她在隱身市區大樓的小空間裡,感受到更接地氣的善緣,那就是與人接觸,就算只是心理作用,可以讓人展歡顏,便是功德。
Thumbnail
一直有聽某英文電台的習慣,而此廣播電台的大金主(廣告客戶)是開發腦袋瓜,打開潛能的某協會,聽著電台洗腦式的廣告,加上活潑的英文主持人真的有去聽說明會,覺得也來報名聽聽看好了!好奇到底要用什麼方式或遊戲,來打通我們的大腦呢?
Thumbnail
一直有聽某英文電台的習慣,而此廣播電台的大金主(廣告客戶)是開發腦袋瓜,打開潛能的某協會,聽著電台洗腦式的廣告,加上活潑的英文主持人真的有去聽說明會,覺得也來報名聽聽看好了!好奇到底要用什麼方式或遊戲,來打通我們的大腦呢?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年輕時體力充沛,心中有滿滿的夢想與目標。凡夫眾生追求世間的愛欲榮華、權力富貴、財色名利……等等,但,這些東西能永遠留在身邊嗎?一輩子汲汲營營於富貴名利,臨終時能帶走的又是什麼?又有多少人想過「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人來到這世間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年輕時體力充沛,心中有滿滿的夢想與目標。凡夫眾生追求世間的愛欲榮華、權力富貴、財色名利……等等,但,這些東西能永遠留在身邊嗎?一輩子汲汲營營於富貴名利,臨終時能帶走的又是什麼?又有多少人想過「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人來到這世間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最近在Netflix上看到了《百樣人生》(100 Humans)的實驗節目,每一集都會針對特定主題如「吸引力」、「人生黃金時期」、「性別」、「偏見」等,邀請100位來自美國各地、各種族裔與社經背景的人參與實驗,以驗證某些假設是否為真。 
Thumbnail
最近在Netflix上看到了《百樣人生》(100 Humans)的實驗節目,每一集都會針對特定主題如「吸引力」、「人生黃金時期」、「性別」、「偏見」等,邀請100位來自美國各地、各種族裔與社經背景的人參與實驗,以驗證某些假設是否為真。 
Thumbnail
你覺得誰比較願意投入公益行動的可能性大:是開口閉口一直談要修口修心的人,還是直接以行動幫助眼下有困境的弱勢? 今天馬拉松會議,參與者有兩位特別有意思。 這兩位的背景做個說明:男士大約五十代;女士大約六十代,會一起開會的原因是他們希望一起推動公益計劃。
Thumbnail
你覺得誰比較願意投入公益行動的可能性大:是開口閉口一直談要修口修心的人,還是直接以行動幫助眼下有困境的弱勢? 今天馬拉松會議,參與者有兩位特別有意思。 這兩位的背景做個說明:男士大約五十代;女士大約六十代,會一起開會的原因是他們希望一起推動公益計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