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跨世代溝通,怎樣講才會通?

2020/04/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生黃金時期在何時?

最近在Netflix上看到了《百樣人生》(100 Humans)的實驗節目,每一集都會針對特定主題如「吸引力」、「人生黃金時期」、「性別」、「偏見」等,邀請100位來自美國各地、各種族裔與社經背景的人參與實驗,以驗證某些假設是否為真。
在「人生黃金時期」的這集中,特別將100位實驗者按照年齡分為20歲、30歲、40歲、50歲、60 歲等五群世代,以限定時間開合跳、團隊合作與溝通、短期記憶力、限定時間內把打結的耳機攤平、密室逃脫等主題來考驗不同的年齡群。其中在團隊合作與溝通實驗,每一組世代都會拿到一組家具元件,其中一位成員必須要跟其他成員距離一段距離,看著圖示組裝說明,用對講機跟在另一端的成員溝通。而在另一端的成員,也有一人要扮演眼睛被矇上的訊息接收者,只能靠著聽覺跟自己的語言,將遠端的指示轉述給其他負責組裝家具的成員。
從比賽過程中,也可以看到各個世代成員怎麼樣分配工作、指導成員、接收指令,甚至是在指令不明的情況下持續溝通。從當中也可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例如60歲世代的人,指示者一開始不太會用對講機,造成溝通上時間的延遲,而40歲的指示者看到好幾頁只有圖像的說明開始抱怨,30歲世代的指示者在指揮時特別講出了負責組裝的人的種族特徵,卻沒講到該把哪部分的椅子組好。至於結果如何,在這裡就先不爆雷,讓大家自己去發現。

如何促成職場跨世代溝通?

這樣的情景如果體現在職場上,似乎也能找到些相似處?人類壽命因為醫療技術發展而延長、受教育的時間延長,還有因為少子化造成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以前往往65歲或小於60歲就準備退休的職場人,有些都在職場上工作,也造成難得五代同堂的現象。一般認為,在強調解決未知問題、面對未知狀況的「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表現上,應該是越年輕的族群表現越好,而強調運用既有知識和經驗積累的「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上,應該是越年長的族群表現越好。
從《百樣人生》的實驗項目當中,對照在一般辦公室工作的情境,或許也可以給我們些啟發。在使用科技工具或判別未知圖像、建立意義關聯上,年輕世代似乎略勝一籌。不過,在描述和傳遞訊息上,年長的一代傳遞的意義比較完全,也較有耐心去解釋和說明,等待隊友提出疑問,甚至是去探究現象背後的意思(解謎)。

尊重人性與差異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我也記得在有次參與公司受訓時,有機會跟來自全球與類似專業的同事一起組成小組進行活動。當談到企業內的跨世代溝通時,我們也組成了按照年齡區段分類的跨世代小組。不過不一樣的是,我們將不同的世代混合成組,一起討論職場有關的情境,像是如何面對質疑、批評?如何跟不同世代的成員推進專案?如何解決衝突場面?如何互相學習?
在大家互相討論之後,其實也得到蠻多有趣的觀察。比方說,有年輕同事希望資深同事的指導可以是「公開讚美,私下指教」,也有資深同事希望年輕同事在溝通跟處事上能多點耐性,在專案推進階段不要太過急躁,或是在溝通時避免太多針對個人的指責,也可以多協助資深同事在數位工具上的使用。相對來說,資深同事也可以分享在公司、過去大型專案的經驗甚至是人脈給年輕同事,讓雙方的訊息可以自由交流,彼此也能互為導師與導生。後來將大家的討論內容用文字雲呈現,其中最醒目的幾個關鍵字依序是:指導(Mentoring)、尊重(Respect)、學習(Learning)、保持彈性(Flexibility)與分享(Share)。
這或多或少也反應無論是哪個世代,可以在尊重個人特性與特長的環境中工作,彼此學習與尊重與被群體接納都是人性最基本的需求。或許在下次有機會現身在跨世代的集合中時,我們也能這樣提醒自己,看見差異與尊重,會讓我們一起攜手走得更久,也一起走得更遠。
集體智慧給我們的溝通建議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