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談蘋果日報的訂閱制:對「優質內容」付費的思維陷阱/張嘉玲

更新於 2019/04/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張嘉玲
政大新聞所休學中、工作是從事社群經營的SOHO族。喜歡鑽研社群,但不愛社交。希望可以成為一個幽默溫柔可愛的人。
今天來談一下《蘋果日報》正在推展的訂閱制。
不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當例子,我們就先看一下對岸的案例《財新》,在實施一年付費訂閱之後,遇到了什麼問題?

《財新》的經驗

《財新》在首推付費訂閱的一年之後,宣稱訂閱效果超過預期,但仍面臨諸多挑戰、也將儘可能降低閱讀門檻。
《財新》之所以開始全面啟動收費,是因為他們認為:
  • 中國讀者享受免費的幸福程度太高了;
  • 自認新聞品質高、有理由收費;
  • 增加訂閱收入;
  • 在文章一發表就立刻被轉載、抄襲的中國,收費能提高侵權成本、也讓媒體維權更名正言順。
於是,《財新》展開了被當時稱為「逆流而上」的收費行動。
《財新》陸續推出了涵蓋不同範圍的幾種訂閱方式來試水溫。慢慢的,付費用戶逼近百萬,每年穩定成長,續訂的情況也很好;付費閱讀收入成為重要補充,已占到公司總體收入的15%左右。
不過,《財新》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 讀者對付費認可,就會對服務和互動有進一步需求;
  2. 《財新》還需要擴大讀者群,所以也仍盡可能降低進入門檻,包括以免費試讀、紅包閱讀等方式擴大讀者群;
  3. 訂閱收費帶來的財務補充,短期內還是無法過度樂觀(路透社指出,《財新》正在尋求融資)。

《蘋果日報》的實驗

回到《蘋果》推訂閱制,我個人是看好大於看衰。
首先要看的是,媒體產業過於依賴流量(廣告主)。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我不是說《蘋果》做訂閱,就可以停止這種流量新聞的傳播,而是這確實是當前媒體面臨的困境之一。
《我們與惡的距離》第8集中的台詞就說了:
「我先說喔,收視率好,我們才有辦法跟老闆大聲說話,是吧?」
其次,商業模式未必要拋棄以前的廣告營收;如果說「精準流量」有機會成為上述的解方,讓這些數據賣到更好的廣告價錢。那麼,為什麼不試試看呢?

「殺熟」比「殺生」更容易

前幾天我去聽了一場關於「付費閱讀」的講座,講者提到這個概念我覺得很有趣:
你的免費原則用在拉新用戶,可是老實說你拉一個、死一個,才是重症患者;你每拉一個進來,人家都覺得「天哪,你家的東西怎麽這樣?」所以,你狂發優惠券給他,不是一個解決方案。

在付費會員的模型上,很多人用的都是「殺熟」,絕對比「殺生」容易成功。
「殺熟」是透過數據的分析,同時對你的品牌有一定的認知度,願意和你產生下一個運作的模型。
大家對《蘋果》的品牌認知度是什麼?速度快、獨家照片多、資訊面廣娛樂八卦消遣,你說這些「需求」沒有商業價值嗎?我倒不這麼認為。
短短時間衝了一百萬的會員註冊數,也讓人見識到《蘋果日報的勢能》,也是它的底氣。我本來還很暗黑的以為,他們會放出什麼淫照的新聞來衝註冊數,先跟廣大的百萬《蘋果》讀者道歉。
在收入持續成長但還不到穩定比例、付費會員足以形成精準投放廣告的效益之前,媒體還是得持續在內容、技術上投入;但現階段,或許「品質」對《蘋果》並非首要被改革的目標,而是「精準流量」。
末尾補充吾友 Vanessa Lai 的評論:
大家在談新聞媒體訂閱制的時候,要當心一個思維陷阱,就是覺得一定要說服讀者為「夠優質的內容」付費──這種對品質的期待,甚至要超越原有的標準。‬
‪用產品運營思維乍看很合理,不過現實並非知識菁英們想的那樣(不然紐時就不會為了填字遊戲遊戲愛好者,開發延伸內容產品、生活風格專題);重點是更瞭解品牌對讀者的價值,在「回應受眾偏好的資訊」以及「公共議題的策展」之間取得平衡。』
如果這篇文章只能留四個字,那就是「精準流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眾所期待下,Disney 正式公布自家的 OTT 影視平台:Disney+,並被多數人認為這是「向 Netflix 宣戰」。透過現況描述、背景分析,本文試著提出三個 Disney+ 的策略意涵。
在前篇文章〈菜鳥與老鳥,求職經歷大不同〉中提到,有經驗的軟體工程師在求職過程中,遭遇與毫無經驗的新手可能大不相同。尤其現在,有經驗的熟手屬於優勢的賣方市場,所以買方企業通常會透過各種管道,先對應徵者的經驗和能力有所瞭解。
OKR的最終目的,在於辨別目標與關鍵成果來改善績效,同時經常修訂目標與關鍵成果,以利公司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靈活應變。實踐OKR需要高階主管支持,並且讓這套方法深植於公司文化之中。
來說說筆者為什麼不喜歡講「痛點」的原因:因為這是個很容易誤導創業者的說法。
去菜市場賣番茄,對比成立一個創新創業團隊搞網路,誰比較有前途?答案是:看誰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大。
近年來,越來越多數據公司應運而生,並陸續切入數位行銷領域,與一眾數位技術發展者,形成了所謂「MarTech」行銷科技產業圈,而最重要的元素則是「科技驅動」。
在眾所期待下,Disney 正式公布自家的 OTT 影視平台:Disney+,並被多數人認為這是「向 Netflix 宣戰」。透過現況描述、背景分析,本文試著提出三個 Disney+ 的策略意涵。
在前篇文章〈菜鳥與老鳥,求職經歷大不同〉中提到,有經驗的軟體工程師在求職過程中,遭遇與毫無經驗的新手可能大不相同。尤其現在,有經驗的熟手屬於優勢的賣方市場,所以買方企業通常會透過各種管道,先對應徵者的經驗和能力有所瞭解。
OKR的最終目的,在於辨別目標與關鍵成果來改善績效,同時經常修訂目標與關鍵成果,以利公司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靈活應變。實踐OKR需要高階主管支持,並且讓這套方法深植於公司文化之中。
來說說筆者為什麼不喜歡講「痛點」的原因:因為這是個很容易誤導創業者的說法。
去菜市場賣番茄,對比成立一個創新創業團隊搞網路,誰比較有前途?答案是:看誰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大。
近年來,越來越多數據公司應運而生,並陸續切入數位行銷領域,與一眾數位技術發展者,形成了所謂「MarTech」行銷科技產業圈,而最重要的元素則是「科技驅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以「不辦高深、只求傳真」為核心宗旨的蘋果日報將在2021年5月18日停刊,最後一刊標題斗大寫上「再會」兩字,宣告著近7000個日更紙本新聞日子的落幕,也好似在向紙媒時代揮手告別。
Thumbnail
蘋果日報訂閱制失敗後沒多久,換成聯合報推出數位版的訂閱制,從3個面向看起來,我認為聯合報的訂閱制之路其實早就鋪好,而且比起蘋果日報的訂閱制更有可能成功。
Thumbnail
在幾個月前我針對蘋果日報時隔一年取消訂閱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讀了幾次覺得把所有的論點長篇塞在一起,有點過於難吸收。因此決定將兩篇文章拆開,如果你是先看到下集的,歡迎先看上篇。
Thumbnail
2019年推動訂閱制的台灣蘋果日報,在七月初時開放新聞網全數內容,這個結果對許多人來說可說是意料之內的結果,這篇我嘗試找到一個框架去解釋蘋果日報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啟敢在此大膽提出一個使人難堪的事實,蘋果日報過往的編採方針,或許導致現在的冰封三尺,使現在「時代革命」不能夠遍地開花,讓更多人加入。窮本究源,就是因為蘋果日報多年來的主張,或許傷害了民主運動。
Thumbnail
作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傳統商業媒體之一的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10 日下午3 時起正式將旗下的「蘋果新聞網」轉型成為會員訂閱制,目前已累積了265萬的會員,在網路上針對其訂閱制的前景有許多議論,這篇文章利用幾個實際案例來探討蘋果的訂閱制。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以「不辦高深、只求傳真」為核心宗旨的蘋果日報將在2021年5月18日停刊,最後一刊標題斗大寫上「再會」兩字,宣告著近7000個日更紙本新聞日子的落幕,也好似在向紙媒時代揮手告別。
Thumbnail
蘋果日報訂閱制失敗後沒多久,換成聯合報推出數位版的訂閱制,從3個面向看起來,我認為聯合報的訂閱制之路其實早就鋪好,而且比起蘋果日報的訂閱制更有可能成功。
Thumbnail
在幾個月前我針對蘋果日報時隔一年取消訂閱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讀了幾次覺得把所有的論點長篇塞在一起,有點過於難吸收。因此決定將兩篇文章拆開,如果你是先看到下集的,歡迎先看上篇。
Thumbnail
2019年推動訂閱制的台灣蘋果日報,在七月初時開放新聞網全數內容,這個結果對許多人來說可說是意料之內的結果,這篇我嘗試找到一個框架去解釋蘋果日報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啟敢在此大膽提出一個使人難堪的事實,蘋果日報過往的編採方針,或許導致現在的冰封三尺,使現在「時代革命」不能夠遍地開花,讓更多人加入。窮本究源,就是因為蘋果日報多年來的主張,或許傷害了民主運動。
Thumbnail
作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傳統商業媒體之一的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10 日下午3 時起正式將旗下的「蘋果新聞網」轉型成為會員訂閱制,目前已累積了265萬的會員,在網路上針對其訂閱制的前景有許多議論,這篇文章利用幾個實際案例來探討蘋果的訂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