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談蘋果日報的訂閱制:對「優質內容」付費的思維陷阱/張嘉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張嘉玲政大新聞所休學中、工作是從事社群經營的SOHO族。喜歡鑽研社群,但不愛社交。希望可以成為一個幽默溫柔可愛的人。
raw-image

今天來談一下《蘋果日報》正在推展的訂閱制。

不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當例子,我們就先看一下對岸的案例《財新》,在實施一年付費訂閱之後,遇到了什麼問題?

《財新》的經驗

《財新》在首推付費訂閱的一年之後,宣稱訂閱效果超過預期,但仍面臨諸多挑戰、也將儘可能降低閱讀門檻。

《財新》之所以開始全面啟動收費,是因為他們認為:

  • 中國讀者享受免費的幸福程度太高了;
  • 自認新聞品質高、有理由收費;
  • 增加訂閱收入;
  • 在文章一發表就立刻被轉載、抄襲的中國,收費能提高侵權成本、也讓媒體維權更名正言順。

於是,《財新》展開了被當時稱為「逆流而上」的收費行動。

《財新》陸續推出了涵蓋不同範圍的幾種訂閱方式來試水溫。慢慢的,付費用戶逼近百萬,每年穩定成長,續訂的情況也很好;付費閱讀收入成為重要補充,已占到公司總體收入的15%左右。

不過,《財新》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 讀者對付費認可,就會對服務和互動有進一步需求;
  2. 《財新》還需要擴大讀者群,所以也仍盡可能降低進入門檻,包括以免費試讀、紅包閱讀等方式擴大讀者群;
  3. 訂閱收費帶來的財務補充,短期內還是無法過度樂觀(路透社指出,《財新》正在尋求融資)。

《蘋果日報》的實驗

回到《蘋果》推訂閱制,我個人是看好大於看衰。

首先要看的是,媒體產業過於依賴流量(廣告主)。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我不是說《蘋果》做訂閱,就可以停止這種流量新聞的傳播,而是這確實是當前媒體面臨的困境之一。

《我們與惡的距離》第8集中的台詞就說了:

「我先說喔,收視率好,我們才有辦法跟老闆大聲說話,是吧?」

其次,商業模式未必要拋棄以前的廣告營收;如果說「精準流量」有機會成為上述的解方,讓這些數據賣到更好的廣告價錢。那麼,為什麼不試試看呢?

「殺熟」比「殺生」更容易

前幾天我去聽了一場關於「付費閱讀」的講座,講者提到這個概念我覺得很有趣:

你的免費原則用在拉新用戶,可是老實說你拉一個、死一個,才是重症患者;你每拉一個進來,人家都覺得「天哪,你家的東西怎麽這樣?」所以,你狂發優惠券給他,不是一個解決方案。

在付費會員的模型上,很多人用的都是「殺熟」,絕對比「殺生」容易成功。
「殺熟」是透過數據的分析,同時對你的品牌有一定的認知度,願意和你產生下一個運作的模型。

大家對《蘋果》的品牌認知度是什麼?速度快、獨家照片多、資訊面廣娛樂八卦消遣,你說這些「需求」沒有商業價值嗎?我倒不這麼認為。

短短時間衝了一百萬的會員註冊數,也讓人見識到《蘋果日報的勢能》,也是它的底氣。我本來還很暗黑的以為,他們會放出什麼淫照的新聞來衝註冊數,先跟廣大的百萬《蘋果》讀者道歉。

在收入持續成長但還不到穩定比例、付費會員足以形成精準投放廣告的效益之前,媒體還是得持續在內容、技術上投入;但現階段,或許「品質」對《蘋果》並非首要被改革的目標,而是「精準流量」。

末尾補充吾友 Vanessa Lai 的評論:

大家在談新聞媒體訂閱制的時候,要當心一個思維陷阱,就是覺得一定要說服讀者為「夠優質的內容」付費──這種對品質的期待,甚至要超越原有的標準。‬
‪用產品運營思維乍看很合理,不過現實並非知識菁英們想的那樣(不然紐時就不會為了填字遊戲遊戲愛好者,開發延伸內容產品、生活風格專題);重點是更瞭解品牌對讀者的價值,在「回應受眾偏好的資訊」以及「公共議題的策展」之間取得平衡。』

如果這篇文章只能留四個字,那就是「精準流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onan Yang-avatar-img
2019/10/22
大辯論:訂閱制,真會是台灣媒體的救贖? https://www.inside.com.tw/2017/10/20/media-subscription-taiwan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四月22日自拍影片,發出「蘋果告急」訊息給讀者,表示因長期廣告遭受打壓,再加上近期疫情的衝擊,僅管自己已經墊付了5.5億元港幣(約新台幣21億),但依舊面臨著巨大危機,訂閱人數已從80萬人大幅下降到不足60萬人,希望讀者幫幫手,讓報紙能夠繼續撐下去 ...
Thumbnail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四月22日自拍影片,發出「蘋果告急」訊息給讀者,表示因長期廣告遭受打壓,再加上近期疫情的衝擊,僅管自己已經墊付了5.5億元港幣(約新台幣21億),但依舊面臨著巨大危機,訂閱人數已從80萬人大幅下降到不足60萬人,希望讀者幫幫手,讓報紙能夠繼續撐下去 ...
Thumbnail
一棵大樹倒下固然可惜,但同時也把生存的空間讓給其他植物,並成為其他動植物成長所需的養分。諾基亞放棄手機業務後,大量軟硬體人才失去工作,但也讓芬蘭興起一股創業潮。如今,同樣的戲碼將在台灣的媒體圈再上演一次,只是這對台灣究竟是好是壞,恐怕只有天曉得。
Thumbnail
一棵大樹倒下固然可惜,但同時也把生存的空間讓給其他植物,並成為其他動植物成長所需的養分。諾基亞放棄手機業務後,大量軟硬體人才失去工作,但也讓芬蘭興起一股創業潮。如今,同樣的戲碼將在台灣的媒體圈再上演一次,只是這對台灣究竟是好是壞,恐怕只有天曉得。
Thumbnail
— 1 — 線下的流量紅利 被精明的房東抹平 如果你是開實體店的,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 租約剛到期,房東就通知你,要漲房租。 因為在房東眼裏,你生意好,是因為他的門面地段好。 這波疫情的情況下......有認識的老闆已經將店面收幾家,認賠2.3百萬做停損的。 在線下,就算在同一個街區,街口的店和巷
Thumbnail
— 1 — 線下的流量紅利 被精明的房東抹平 如果你是開實體店的,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 租約剛到期,房東就通知你,要漲房租。 因為在房東眼裏,你生意好,是因為他的門面地段好。 這波疫情的情況下......有認識的老闆已經將店面收幾家,認賠2.3百萬做停損的。 在線下,就算在同一個街區,街口的店和巷
Thumbnail
蘋果日報訂閱制失敗後沒多久,換成聯合報推出數位版的訂閱制,從3個面向看起來,我認為聯合報的訂閱制之路其實早就鋪好,而且比起蘋果日報的訂閱制更有可能成功。
Thumbnail
蘋果日報訂閱制失敗後沒多久,換成聯合報推出數位版的訂閱制,從3個面向看起來,我認為聯合報的訂閱制之路其實早就鋪好,而且比起蘋果日報的訂閱制更有可能成功。
Thumbnail
2019年推動訂閱制的台灣蘋果日報,在七月初時開放新聞網全數內容,這個結果對許多人來說可說是意料之內的結果,這篇我嘗試找到一個框架去解釋蘋果日報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2019年推動訂閱制的台灣蘋果日報,在七月初時開放新聞網全數內容,這個結果對許多人來說可說是意料之內的結果,這篇我嘗試找到一個框架去解釋蘋果日報失敗的原因
Thumbnail
過度依賴用廣告換業績,並不是正確的KPI、更非長治久安的的經營之道。想要在全通路時代找到新流量紅利的正確思維,必須透過數位科技傳達良好的資訊流、讓良好的資訊流成為良好的數位體驗、再讓良好的數位體驗用戶變成忠實消費者。
Thumbnail
過度依賴用廣告換業績,並不是正確的KPI、更非長治久安的的經營之道。想要在全通路時代找到新流量紅利的正確思維,必須透過數位科技傳達良好的資訊流、讓良好的資訊流成為良好的數位體驗、再讓良好的數位體驗用戶變成忠實消費者。
Thumbnail
本文透過一則新聞實例,討論三大常見的訂閱制迷思。近一兩年風風火火的訂閱制,似乎讓連年虧損的傳統新聞媒體又看到一線希望,然而過多人樂觀看待訂閱制,忽略了背後眾多眾要的影響因素。
Thumbnail
本文透過一則新聞實例,討論三大常見的訂閱制迷思。近一兩年風風火火的訂閱制,似乎讓連年虧損的傳統新聞媒體又看到一線希望,然而過多人樂觀看待訂閱制,忽略了背後眾多眾要的影響因素。
Thumbnail
作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傳統商業媒體之一的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10 日下午3 時起正式將旗下的「蘋果新聞網」轉型成為會員訂閱制,目前已累積了265萬的會員,在網路上針對其訂閱制的前景有許多議論,這篇文章利用幾個實際案例來探討蘋果的訂閱制。
Thumbnail
作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傳統商業媒體之一的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10 日下午3 時起正式將旗下的「蘋果新聞網」轉型成為會員訂閱制,目前已累積了265萬的會員,在網路上針對其訂閱制的前景有許多議論,這篇文章利用幾個實際案例來探討蘋果的訂閱制。
Thumbnail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如果我是中華電信,我應該會努力想辦法從這些綁約的用戶中,再榨取更多價值,例如提供其他加值服務,這中華電信已經做很多年了,只是目前看來不太成功,其實這次499方案也有加99元就能看電子書等的加值包,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加價購?除了這個之外,不知道有沒有其他更有吸引力的玩法?
Thumbnail
如果我是中華電信,我應該會努力想辦法從這些綁約的用戶中,再榨取更多價值,例如提供其他加值服務,這中華電信已經做很多年了,只是目前看來不太成功,其實這次499方案也有加99元就能看電子書等的加值包,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加價購?除了這個之外,不知道有沒有其他更有吸引力的玩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