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於媒體訂閱制的案例與思考/傅瑞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幾天,本站刊出了兩篇談媒體訂閱制的文章。雖然筆者自己沒有特別為最近《蘋果日報》推展訂閱制寫分析,不過從前也曾經對「付費閱讀」這件事發表過一些想法;這邊就借花獻佛,寫一點相關的思考。

看「媒體訂閱制」的角度

最近有不少討論《蘋果日報》這個新聞的文章、觀點深淺不一,但大體上不出幾個角度:
  1. 改變營收結構:目前媒體營收除了業配文、辦活動、接標案之外,幾乎全部來自廣告。如果訂閱營收可以達到一定比例,就有機會改變生態(例如不用接那麼多業配),但這一點很困難,目前應該還是實驗性質居多。
  2. 對同業抄襲設下門檻:現今抄襲風氣盛行,某些新聞媒體自己完全沒有採訪或論述能力,經常以東拼西湊別家內容、甚至整篇抄襲海外媒體的方式「綜合報導」。在沒有訂閱機制的前提下,即使以法律途徑提告抄襲,也往往會以「無實質損失」難以成功(案例)。如果設下訂閱門檻,或許(請法律專家指教)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3. 過濾高價值讀者與讀者資料:願意提供個資訂閱、甚至真金白銀付費的訂閱讀者,都是真正忠實、而且有進一步淘金潛能的目標對象。這年頭對於媒體而言,大量的有效資料、以及其後的導讀、導購效果,遠比區區幾塊錢訂閱費有價值。
  4. 其他策略理由。

從「免費」到「付費」

從讀者「免費」到「付費」,對於媒體來說是個很大的門檻;除了要與「不想付錢」的讀者習性抗衡之外,還必須讓自己的內容能夠配得上收取的費用。
而「不想付錢」的習性,其實也是幾百年前有人發明「以廣告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時,就種下來的因果。
我在一篇之前的文章中就提過,即使你曾經付錢買過報紙、或是訂過有線電視,但長年來享受的都是別人幫你付錢、錢又被通路賺走的「免費新聞」:

Netflix的「反面」案例

舉一個角度相反、性質也略有不同、但目前為止算是成功的案例來對照:Netflix(或其他任何合法影音串流業者)。
大家都知道,Netflix是目前相當成功的經營與數位轉型案例(從DVD出租到線上影音),甚至已經被列入「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等全球前幾大網路企業之一。
而它的商業模式從「租DVD」開始,就從來沒有免費供應內容、或是讓目標顧客有免費印象的作法。因為:
  • 買實體DVD原本很貴,一片就要數十美元;所以用十分之一的價錢來租,大家已經覺得便宜,所以願意付費。
  • 無論是一般前往出租店選租、或是Netflix早期的來回郵寄,都有不太大、但相當明顯的交通或人力處理成本。
  • 「看電影要錢、而且不是非常便宜,甚至是偶一為之的額外享受」這件事情,在有線電視與網路盜版盛行之前原本就是常識。
所以,作為廣義的「媒體」之一,Netflix的數位轉型門檻之中,原本就不必然會有「要不要變成免費」的選項;問題只在於:
  • 要怎麼收費?收月租費、還是看一部算一部(pay-per-view)?
  • 要收多少錢,才可以兼顧利潤、顧客心理門檻、以及和內容授權費用之間的平衡?
  • 當賺到錢之後,繼續拓展客群、簽更多影片版權、以及投資自製影片等等策略之間的優先順序如何?
當然,影音串流服務不只Netflix一個;各種合法非法的服務五花八門、也有很多觀眾寧可花時間找來源下載也絕不付錢訂閱。但這些就不在這邊的討論範圍之內了。

再來一點「反面」案例

既然談到了一定要付錢看的Netflix,也條列了一些歷史前提和基本條件,那麼當然我們也可以找到反例(其實只是商業模式不同,並不一定是相反)。
例如號稱「全球最大開發者社群」的PornHub(警告:限制級內容)、或是比較正常一點的YouTube,基本上都是可以免費看的,廣告也是主要的獲利模式之一。這樣的模式並沒有不好,究竟這兩個網站都很成功;不過跟前面舉出的Netflix前提(「租DVD」等等)相較,各有一些差異:
  • PornHub和YouTube都不是「傳統商業模式數位轉型」的結果;前者比較像是「地下網路服務扶正」,後者則是搭上了影音內容興起、以及當年「使用者貢獻內容」(UGC)的熱潮。
  • 雖說兩者都不是數位轉型的結果,但卻協助了很多傳統媒體業者轉型,例如PornHub幫助了原本遭遇困難的成人DVD、雜誌、以及相關產品業者;而原本痛恨YouTube的電影業者現在得把它當作主要宣傳管道。
  • 這兩者的起源都是「免費觀賞」,但之後都還是發展出付費訂閱的服務;例如YouTube Premium就主打無廣告、線下觀賞、音樂串流、以及自製或獨家內容等等。

「Show me the money」

總之,廣告或訂閱模式都沒有對錯(業配和標案則有影響內容公正的可能,但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只是「誰出錢」、「錢被通路還是內容提供者賺走」的問題而已。
最重要的是,希望媒體能在兼顧內容品質、以及賺取合理利潤的前提之下,健康的生存發展下去。
回到訂閱制來看,媒體要逆轉「免費」這個已經延續百年的趨勢,必須有:
  1. 比現有營收模式更大的策略原因;
  2. 對讀者來說比免費更強烈的誘因;
  3. 以及值得讀者付費的內容、品質、以及特色。
前面的Netflix、YouTube、PornHub等網站,以及更常拿來跟報紙同業比較的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起源、發展、以及轉變,是否合乎這幾個原則,我想分析文章很多,這邊就應該無庸多言了。
至於蘋果日報能不能做到這些,我想目前新聞同業會比讀者更加關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談到內容行銷,可能很多企業都會覺得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每篇文章從找主題、撰寫文章、到圖片搭配,都是多位員工耗費數小時完成,但讀者可能花一分鐘就把文章讀完了。縱使如此辛苦,我們還是選擇自製內容、持續經營。
愈來愈多媒體把訂閱制當成救亡圖存的仙丹,趨之若鶩發展訂閱制;然而要是不能落實讀者真正在乎的幾個重點,要想靠訂閱制鹹魚翻生,恐怕將會是誤會一場。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在眾所期待下,Disney 正式公布自家的 OTT 影視平台:Disney+,並被多數人認為這是「向 Netflix 宣戰」。透過現況描述、背景分析,本文試著提出三個 Disney+ 的策略意涵。
在前篇文章〈菜鳥與老鳥,求職經歷大不同〉中提到,有經驗的軟體工程師在求職過程中,遭遇與毫無經驗的新手可能大不相同。尤其現在,有經驗的熟手屬於優勢的賣方市場,所以買方企業通常會透過各種管道,先對應徵者的經驗和能力有所瞭解。
OKR的最終目的,在於辨別目標與關鍵成果來改善績效,同時經常修訂目標與關鍵成果,以利公司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靈活應變。實踐OKR需要高階主管支持,並且讓這套方法深植於公司文化之中。
談到內容行銷,可能很多企業都會覺得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每篇文章從找主題、撰寫文章、到圖片搭配,都是多位員工耗費數小時完成,但讀者可能花一分鐘就把文章讀完了。縱使如此辛苦,我們還是選擇自製內容、持續經營。
愈來愈多媒體把訂閱制當成救亡圖存的仙丹,趨之若鶩發展訂閱制;然而要是不能落實讀者真正在乎的幾個重點,要想靠訂閱制鹹魚翻生,恐怕將會是誤會一場。
許多媒體之所以不敢跟讀者收費,寧可走流量路線,是因為他們不敢冒著網站瀏覽量降低、廣告客戶遠離的風險;什麼樣的新聞流量最大,大家都很清楚,這也是陷入新聞品質不佳惡性循環的原因之一。
在眾所期待下,Disney 正式公布自家的 OTT 影視平台:Disney+,並被多數人認為這是「向 Netflix 宣戰」。透過現況描述、背景分析,本文試著提出三個 Disney+ 的策略意涵。
在前篇文章〈菜鳥與老鳥,求職經歷大不同〉中提到,有經驗的軟體工程師在求職過程中,遭遇與毫無經驗的新手可能大不相同。尤其現在,有經驗的熟手屬於優勢的賣方市場,所以買方企業通常會透過各種管道,先對應徵者的經驗和能力有所瞭解。
OKR的最終目的,在於辨別目標與關鍵成果來改善績效,同時經常修訂目標與關鍵成果,以利公司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上靈活應變。實踐OKR需要高階主管支持,並且讓這套方法深植於公司文化之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Netflix 會像 Spotify 那樣成為所有藝人的平台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626 ■ 獨立電影也必須想辦法變成事件型電影 作為目前美國獨立電影的龍頭之一,Neon 的主管在一場論壇上解釋了獨立電影目前的處境。降低前往電影院的頻率之後,觀眾變得比過去更加精挑
Thumbnail
▌我們說不定快要有免費的 Netflix 可以用了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624 ■ 好萊塢從業人員也在遠離洛杉磯 從本世紀初以來好萊塢年年票房創新高的榮景已經嚘然而止。隨著串流大戰從熱戰進入冷戰階段,好萊塢片廠開始減少內容投資,並將製作轉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城市或國家。洛
Thumbnail
看到翠有人在說他一個月訂閱制的費用 我把一些我看不懂的刪掉,結果有這些..... . 1. Netflix - 390台幣 2. Google One 100G - 120台幣 3. 中華電信5G吃到飽費率 - 1799台幣 4. 光世代 100m - 900台幣 7. Googl
▌Netflix 和 Apple 正在修改支付報酬方法,將節目績效納入計算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513 ■ Netflix 試水溫!今年聖誕節可能轉播兩場 NFL 美式足球比賽 原本一再重申對於競標大型運動賽事轉播權不感興趣的 Netflix 似乎有了重大轉折。近日 N
Thumbnail
Going Bus 能讓你以平均近四折的價格,購買到Netflix、Disney+、HBO GO、Youtube Premium、Spotify、GPT Plus等平台,而且完全合法,甚至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等級。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改善訂閱成癮狀況的方法,包括只留一個影音平臺、捨棄不常用的、盡量使用免費版筆記軟體,以及取消不常使用的遊戲月卡和實體訂閱制。這些建議對付訂閱成癮非常有幫助。
Thumbnail
現在人們已經漸漸習慣軟體「訂閱制」,特別是SaaS(軟體及服務)等雲端平台興起,這些平台大多採用訂閱服務,如我自己常用的Notion、Canva、ChatGPT等等服務。訂閱制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商機,萬物皆可訂閱制,就讓這本《訂閱經濟》告訴我們這股新浪潮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Netflix 會像 Spotify 那樣成為所有藝人的平台嗎?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626 ■ 獨立電影也必須想辦法變成事件型電影 作為目前美國獨立電影的龍頭之一,Neon 的主管在一場論壇上解釋了獨立電影目前的處境。降低前往電影院的頻率之後,觀眾變得比過去更加精挑
Thumbnail
▌我們說不定快要有免費的 Netflix 可以用了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624 ■ 好萊塢從業人員也在遠離洛杉磯 從本世紀初以來好萊塢年年票房創新高的榮景已經嚘然而止。隨著串流大戰從熱戰進入冷戰階段,好萊塢片廠開始減少內容投資,並將製作轉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城市或國家。洛
Thumbnail
看到翠有人在說他一個月訂閱制的費用 我把一些我看不懂的刪掉,結果有這些..... . 1. Netflix - 390台幣 2. Google One 100G - 120台幣 3. 中華電信5G吃到飽費率 - 1799台幣 4. 光世代 100m - 900台幣 7. Googl
▌Netflix 和 Apple 正在修改支付報酬方法,將節目績效納入計算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513 ■ Netflix 試水溫!今年聖誕節可能轉播兩場 NFL 美式足球比賽 原本一再重申對於競標大型運動賽事轉播權不感興趣的 Netflix 似乎有了重大轉折。近日 N
Thumbnail
Going Bus 能讓你以平均近四折的價格,購買到Netflix、Disney+、HBO GO、Youtube Premium、Spotify、GPT Plus等平台,而且完全合法,甚至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等級。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改善訂閱成癮狀況的方法,包括只留一個影音平臺、捨棄不常用的、盡量使用免費版筆記軟體,以及取消不常使用的遊戲月卡和實體訂閱制。這些建議對付訂閱成癮非常有幫助。
Thumbnail
現在人們已經漸漸習慣軟體「訂閱制」,特別是SaaS(軟體及服務)等雲端平台興起,這些平台大多採用訂閱服務,如我自己常用的Notion、Canva、ChatGPT等等服務。訂閱制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商機,萬物皆可訂閱制,就讓這本《訂閱經濟》告訴我們這股新浪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