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消費者喜好的改變,正在摧毀舊的媒體商業模式/Frederic Filloux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們用來消磨時間與金錢的方式,近年來已經有了大幅改變;而這種新的消費型態,變成了新聞媒體的主要競爭對手。本文所提供的,就是一些關於這個趨勢的實際狀況與調查資料。

筆者過去曾經想像,許多人應該會採用以下這種模式來訂閱付費媒體:
  • 訂閱一種全國性新聞與世界新聞為主的媒體;
  • 另外訂閱一種價位稍低、以本地新聞為主的媒體;
  • 再訂閱一種符合自己興趣的專業媒體,像是財經或休閒之類。
但後來發現,真實狀況其實並不是這樣。最近的一些研究指出,不僅只有大約10%的讀者會付費閱讀網路媒體,而且絕大多數都只會訂閱一種媒體。
新聞內容在搬上網路之後,立刻就會面對來自幾乎所有「網路上的東西」的競爭;像是其他新聞、社群網站、隨選視訊、遊戲,如果是訂閱制媒體,更需要跟其他對手搶奪消費者的時間與金錢。

人們花多少錢看新聞?(或者說Netflix如何痛宰新聞媒體)

根據2015年至2017年在美國的研究,民眾在這段時間的稅前收入增加了5.6%,但花在(包括所有型態的)娛樂上的錢卻增加了12%;這個數字除了是收入比例的兩倍之外,更是同時期通貨膨脹率的4倍(資料來源:美國勞動統計局/BLS)。
現在,讓我們先把範圍縮小到以Netflix為主的隨選視訊服務、並且只看近期的狀況。在2017年至2019年之間,通貨膨脹率是還可以接受的4.5%,但美國民眾花在訂閱隨選視訊(Subscription Video-on-Demand,SVoD)上的錢卻多了17.5%。
根據BLS的資料,收入最高的前20%家庭,在2013到2016年之間花在網路視訊上的支出,竟然增加了高達159%!
而這個趨勢並不只發生在美國,而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例如網路也相當普及的瑞典,就有高達27%的民眾付費看網路內容;他們在這方面的支出分配狀況如下圖所示:
瑞典人全年看網路新聞的花費是US$190、紙本雜誌報紙的花費則是US$92。
雖然這個數字已經算是付費看網路新聞的新高,但平均每個月仍然只有US$16,買紙本報章雜誌的花費則更低達僅US$8;何況,瑞典還是個收入和媒體越讀水準都相當高的國家。
在法國,SVoD的花費從2008年到2017年增加了73%;雖然早在1984年就有稱為「Canal+」的類似服務,但近年的成長主要還是得歸功於Netflix的誕生。
各地消費者在行動上網方案方面的支出,也大致上遵循著相同的趨勢:成長速度不僅相當快、而且遠超過通貨膨脹率。以美國收入前20%的家庭為例,2017年用在上網方案的金額平均高達US$1,754,四年來成長了22%,幾乎是通貨膨脹率的5倍。
重要的是,上面提到的這些支出在十幾二十年前是完全不存在的;所以對於新聞媒體而言,等於是近年來必須被迫面對所謂「死亡交叉點」:

人們花多少時間看新聞?

在用於閱讀數位媒體的時間方面,基本上跟金錢的花費也呈現同樣的趨勢。
從2010年到2018年,人們用於閱讀報紙的時間減少了一半以上,從25分鐘減為12分鐘,閱讀雜誌的時間則少了38%,從24分鐘減為15分鐘。
同樣在2010年到2018年之間,消費者使用行動裝置進行各種活動的時間,從佔用所有媒體閱聽時間的8%,大幅成長到了33%以上(下表中的閱聽時間不包含電視與廣播):
由左至右為印刷媒體、桌上型電腦、行動裝置;資料來源:Mary Meeker’s Internet Trends
也因為如此,廣告業主的支出分配也有了改變:
由左至右為印刷媒體、桌上型電腦、行動裝置;藍色長條為「廣告支出」、紅色長條為「閱聽時間」。
上圖中的資料顯示,紙本媒體的問題還沒有結束。目前電腦和行動媒體的閱讀率和廣告支出已經逐漸同步,而紙本媒體雖然還保有7%的廣告預算,但閱讀時間已經低到僅剩3%,而且這兩者都還可能繼續下降。

結論(目前為止來看)

  • 如同一開始提到的,實際上每一戶消費者可能只會花錢訂一種媒體,所以市場將會變成「贏家全拿」的局面,只有少數品牌可以真正獲利。估計每個市場可能只有不到5個媒體品牌能夠生存、並且維持合理的編輯團隊。
  • 除了幾個大品牌之外,其他次級媒體都可能必須縮水;而且大多數媒體都缺乏用來觸及所有目標顧客的資源,所以只能專注在客群最重視的內容上,例如當地資訊、特殊興趣、服務相關的內容等等。
  • 消費者花費的閱讀時間和支出,未來將會更加緊密相關。媒體必須能讓讀者覺得,花下去的錢可以幫自己節省寶貴時間;而越能做到這一點的媒體,就越有機會獲利(例如《經濟學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 紙本媒體的氣數恐怕已經將盡。未來日報可能都必須轉型成內容更充實的週報,並且用更適合當前網路環境、並且更能觸及目標讀者的網站或app等載具來傳達內容。
(編譯/傅瑞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書選閱讀#009】解讀數據的技術:洞察消費者心理,為銷售帶來有感改變的策略韓國星巴克是如何打破網路與實體的界線,了解消費者行為、洞察消費者心理,為企業創造出更多利益的?在這篇文章中,告訴你三件事:面對數據,如何合理地看待它能發揮的價值?面對問題,如何正確地從數據中找出答案?面對市場,如何有效地解讀數據並運用在行銷上?
Thumbnail
avatar
劉奕酉
2021-08-01
讀後感:原料到製作過程大公開,消費者反而更愛!解密這股在全球品牌吹起的「透明風」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原料到製作過程大公開,消費者反而更愛!解密這股在全球品牌吹起的「透明風」。 1. 一件件商品,都開始「裸體」 2. 透明的不止商品價格 3. 當「透明風潮」吹向各行各業 4. 「懷疑」是當代年輕消費者的關鍵詞 5. 「透明化」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Thumbnail
avatar
Patrick.Wong
2021-07-14
交易效用:消費者以為在精打細算,其實正在被週遭的環境操控在「精準決策」這本書裡面有提到一個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做的實驗: 他做了兩個實驗,第一個問受試者:「如果你在一個炎熱的天氣來到一個海灘,身邊唯一能喝的飲料是冰水,你一直想著如果這個時候能來一瓶冰的啤酒該有多好,於是你的朋友起身,表示願意在附近唯一有賣酒的
Thumbnail
avatar
Sebastian Hsu
2021-06-17
創業書單|定位:在眾聲喧嘩的市場裡,進駐消費者心靈的最佳方法這是一個資訊氾濫的世代。在媒體、產品以及廣告暴增的環境下,我們必須從排山倒海的資訊中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然後屏除不要的。所以我們應採行之方法就是傳送簡化的訊息,然後透過「定位」走進消費者的心裡。
Thumbnail
avatar
產品經理 Cliff
2021-01-05
串流音樂服務平台正當道 消費者取向探討勝出的是?根據《2019年音樂聆聽報告》指出全球有高達89%的用户透過點播串流媒體來收聽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音樂,串流媒體成為時下最夯的一個產業,商機無窮,到底串流音樂平台具有什麼樣的魔力,能改變人們與音樂的互動模式呢?
Thumbnail
avatar
Wisdom字慧輿情
2020-03-13
消費型態改變的衝擊:員林第四市場 - 勝安青草行對比活了八十多年的第一公有市場(1935年建造),1972年才蓋好的第四公有市場,反而成為被員林人給遺忘的存在,還有許多年輕人幾乎沒聽過第四市場。 在第四市場蓋好之前,就已經在路邊賣青草的勝安青草行,見證了市場是如何被遺忘與產業因消費型態改變造成的衝擊。
Thumbnail
avatar
邊緣老闆/曹竣瑋
2019-07-09
贏得消費者的心。在看完《不賣東西賣「體驗」!》之後不賣東西賣體驗,藤村正宏。 我們身處在一個隨時有好戲上演的時代,許多事情都在改變當中。平價成為這個時代理所當然的潮流,只要秉持著把商品當成「東西」銷售的觀念,價格競爭就是必然歷經的挑戰。
Thumbnail
avatar
壹肆說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