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大陳義胞:一九五五年最後大撤退,大陳島人遺世獨立在台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有聽過大陳義胞嗎??」

「什麼?? 新開的包子店嗎??」

前天和多年好友(化名:零錢) 在咖啡店聊天她突然問,對歷史文化很有興趣的她簡單向我介紹了大陳義胞(台灣大陳人)的背景由來,這讓從小生長在南台灣(深綠環境)的我,短暫地離開同溫層一下下…….

一般在台閩南人(自稱本土台灣人) 的刻板印象中,1949年之後,隨著國民黨撤退來台的大批中國人即是「外省人」,他們來自中國各省,操著怪腔怪調,欺壓本土台灣人,尤其近年來親中的態度更是讓人匪夷所思,進而形成本土與外來的對立局面,因為對立,大多數人不願去接觸這群人,更不必說進而去理解這群人的過去,如同我聽完大陳義胞的簡單介紹,當下沒有特別「有fu」,只淡淡地回答:「喔,原來是這樣啊~」

「他們有在拜蔣公喔,全台各地的大陳義胞裡幾乎都有專門拜蔣公的地方。」

「真假!?」我頓時眼睛為之一亮,興味盎然,「現在還有一群人在拜蔣公也太奇妙了吧,之前民進黨不是在推轉型正義,一堆人也在搞去蔣化,沒想到還有拜蔣公的廟。」

「上禮拜我帶女兒一起去潮州那邊的大陳聚落看看,那是在潮州的郊區,騎電動車騎了二十分鐘左右,去到才知道已經是一片廢墟了。」零錢一邊分享著照片一邊繼續說,「附近蠻荒涼的,好不容易遇到有人,問了有關大陳義胞的事,對方說居民都已經搬走了。」

屏東縣潮州鎮的大陳新村

屏東縣潮州鎮的大陳新村

許多房子是早期的石頭屋

許多房子是早期的石頭屋

「我查了旗津那邊有大陳義胞的社區,附近有兩個拜蔣公的地方,要不要去看看??」

「好耶!!」

說走就走,我們隔天就去了。

第一站來到的是「蔣公感恩堂」,位在旗津中洲路上,算是大條街的街邊,外觀像是一座新廟,較為樸素沒有太多鮮豔雕飾,如果不知道典故,我大概只是路過而已。

Google map上的蔣公感恩堂位置

Google map上的蔣公感恩堂位置

對街看蔣公感恩堂的外觀

對街看蔣公感恩堂的外觀

蔣公感恩堂的主建築,相較於一般廟宇,這裡風格較為樸素簡潔。

蔣公感恩堂的主建築,相較於一般廟宇,這裡風格較為樸素簡潔。

蔣公感恩堂入殿口,和一般的廟一樣分為左中右

蔣公感恩堂入殿口,和一般的廟一樣分為左中右

中間拜的是觀音佛祖,左右兩側分別是三官大帝和蔣公

中間拜的是觀音佛祖,左右兩側分別是三官大帝和蔣公

raw-image
蔣公神像已改成左祀。

蔣公神像已改成左祀。

2011年左右,廟方籌款再雕一尊著軍裝的蔣公神像。

2011年左右,廟方籌款再雕一尊著軍裝的蔣公神像。

來此祭拜的除了當地眷村裡的大陳人,也有來自高雄其他眷村的老兵,以及中國大陸遊客(我們在香油錢裡看到人民幣),特別在蔣公逝世紀念日時,會有比平常多的人潮,其他的大節日也有辦桌、集會活動,成為社區裡的公共集合場所,是大陳人的精神表徵。

香油桶裡的人民幣

香油桶裡的人民幣

多年以後的現在,年輕一輩對於祭拜已經沒有老一輩的積極,對於歷史過往也較為淡漠,如今的感恩堂人潮愈來愈少,那天的週日下午,只有我們兩人。

除了祭祀之外,廟堂邊也擺放著舊照片。

除了祭祀之外,廟堂邊也擺放著舊照片。

捐獻錄寫乙卯年(1975年)募款,因構造簡便久有破裂倒塌危險,於癸亥年(1983年)發起復建,同年落成。

捐獻錄寫乙卯年(1975年)募款,因構造簡便久有破裂倒塌危險,於癸亥年(1983年)發起復建,同年落成。

後來我們在廟口的椅子上閒坐了一會,轉戰到旗津另一個「蔣公報恩觀堂」。

蔣公報恩觀低調地建在眷村小巷弄裡,不像蔣公感恩堂在大街旁。

蔣公報恩觀低調地建在眷村小巷弄裡,不像蔣公感恩堂在大街旁。

我們遊走在大陳義胞的社區裡,偶而遇到人就主動詢問「請問這裡是大陳義胞的社區嗎?」居民都很和善地告訴我們,他們都來自於浙江省大陳島。

我們遊走在大陳義胞的社區裡,偶而遇到人就主動詢問「請問這裡是大陳義胞的社區嗎?」居民都很和善地告訴我們,他們都來自於浙江省大陳島。

居住的樣貌和一般台灣閩南人差不多,樓厝平房相間,新舊參雜。

居住的樣貌和一般台灣閩南人差不多,樓厝平房相間,新舊參雜。

途中插曲:阿姨的工藝

途中插曲:阿姨的工藝

繼續在曲折的街巷裡行走,突然出現一片寬廣,就是蔣公報恩觀堂所在。

此廟為旗津的大陳人在1977年興建,原址底下是臺灣日治時期的軍營防空洞。

此廟為旗津的大陳人在1977年興建,原址底下是臺灣日治時期的軍營防空洞。

旗津的兩座蔣公祭祀堂,一是蔣公感恩堂,當地人稱為「大房子」,規模較大也較新;一是蔣公報恩觀堂,當地人稱作「小房子」,相對前者較小較簡陋。

一樓供奉蔣公銅像,二樓供奉大陳島特有的阮弼真君、漁師大神與三官大帝。二樓神像前的漁船模型,亦為大陳人特有的祭祀品,祈求保佑出海漁民。

一樓供奉蔣公銅像,二樓供奉大陳島特有的阮弼真君、漁師大神與三官大帝。二樓神像前的漁船模型,亦為大陳人特有的祭祀品,祈求保佑出海漁民。

2007年,廟方擔心廟內銅像會如高雄市文化中心蔣公銅像一樣被高雄市政府拆除,便輪班守護主神蔣公幾夜

2007年,廟方擔心廟內銅像會如高雄市文化中心蔣公銅像一樣被高雄市政府拆除,便輪班守護主神蔣公幾夜

當我們詢問附近住家蔣公報恩觀堂的位置,有個老伯熱情地告訴我們方位,還推薦我們一定要上二樓看看。建築物二樓的陳設沒有多特別,但能夠俯瞰整個大陳社區,算是撿到意外的風景。

回程時,我們在路上遇到一個超級熱情的阿婆,我只不過是好奇問了「這些橘色桶子是做什麼用的?」就被她邀請去家裡坐坐喝茶聊天。

清水溝用的橘色桶子與人來瘋阿姨

清水溝用的橘色桶子與人來瘋阿姨

一進到屋子裡,客廳裡最吸睛的就是中華民國國旗們。

一進到屋子裡,客廳裡最吸睛的就是中華民國國旗們。

阿姨介紹著家中擺設,包括她和許多名人的合照

阿姨介紹著家中擺設,包括她和許多名人的合照

阿姨曾經當選模範母親、志工代表,也和馬英九、吳敦義、連戰等人合照。

阿姨曾經當選模範母親、志工代表,也和馬英九、吳敦義、連戰等人合照。

我和零錢聽阿姨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個小時多,她詳細地述說從大陳島逃到台灣的過程,根本是一本活的歷史課本。我們先前在路上遇到的人,要不就是太年輕對那段歷史沒印象,要不就是太老鄉音重到我們聽不懂。這阿姨將近八十歲,身體精神都很好,對十五歲逃難到台灣的記憶還很鮮明,正好是田野調查最好的受訪者。

「我們都很感謝蔣公把我們帶到台灣來,不然我們就要被共匪抓走過苦日子了……」阿姨一邊翻看舊照一邊說,「我們大陳是最後一批可以離開的,當初情況很危急阿,每天生活在砲聲隆隆警報四響的地方,每個人都心驚膽戰……」阿姨比劃著說著當初逃難的過程,有些細節我忘了,在此略述,「蔣公讓我們在台灣有住房有工作,依照各人專長做分配,有人做碼頭工作,有人務農。」眷村人看歷史的角度和我根本是反過來的,從小就知道「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的我,對這種「安排新住民工作居住」的說法頓時無語,因為對早來的本地人而言,這無疑是種侵略……,只是在那個時空背景下,也是無可奈何的。

阿姨繼續說著年輕談戀愛、嫁老公生小孩、母親老公過世等等私人故事,把她的一生猶如動態傳記在我們眼前上映,七十多歲的她,對這一路走來充滿感激,「我真的很幸運,很享受現在的生活」現在的她四處當志工,也常去公園運動,即使獨居也不會無聊。

大陳義胞在台灣是小眾,又不同於其他眷村,他們全都來自浙江省大陳島、舟山群島等浙江外島(和蔣中正同省),共同的方言風俗讓他們更有凝聚力,自成一格。我們一開始在找路的時候,曾向一個本土阿伯問路,他說「大陳社區在前面那個紅綠燈右轉進去就會看到了,他們和別人不同款,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明明相住只隔幾公尺距離,話中卻能感覺到很大的隔閡。

大陳義胞原來不是什麼包子店,而是分散在全台各地的大陳島人,主要分布如下圖:新北市永和區五和新村、基隆市中正區漁師新村、花蓮縣花蓮市復興一村、復興二村、桃園市大溪區更生新村、新竹市北區信義新村、南投縣埔里鎮紹興新村、台南市南區博愛新村、台東縣台東市漁山新村、披山新村,大武鄉披星新村、宜蘭縣頭城鎮忠孝新村,礁溪鄉成功新村,壯圍鄉仁愛新村,蘇澳鎮岳明新村、高雄市茄萣區南田新村,阿蓮區再興新村,大社區和平新村,旗山區凱旋新村,鳳山區太平新村,旗津區實踐新村,林園區力行新村、屏東縣高樹鄉百畝新村、虎磐新村、南麂新村、日新新村、自強新村,里港鄉克難新村,屏東市自由新村,新園鄉中興新村,潮州鎮鳳尾新村,新埤鄉玉環新村,枋寮鄉玉泉新村、東山新村、新龍新村。

全台35個大陳新村分佈圖

全台35個大陳新村分佈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極熊的沙龍
22會員
6內容數
城市的各種面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北部忠貞市場,南投清境農場,南部雲南村,撤到臺灣的滇緬遊擊隊官兵,解鄉愁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家鄉菜。
Thumbnail
北部忠貞市場,南投清境農場,南部雲南村,撤到臺灣的滇緬遊擊隊官兵,解鄉愁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家鄉菜。
Thumbnail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Thumbnail
當您帶朋友來屏東潮州鎮玩時,也許直接就跑去吃燒冷冰、廟口黑輪、三山國王廟旁的炒粿仔、大腸包香腸..........。你可知道,除了燒冷冰,其他都是「潮汕食品」! 嗯?什麼是潮汕?潮州人的先祖從哪裡來開墾的? 散步到建基路,只能手指著三山國王廟說:「這是潮州老街」,然後你就說不下去了.......
Thumbnail
屏東縣萬巒鄉佳和村的(吳)陳宗親會,以及來義鄉丹林村的頭目Rairai家族代表20人,將至陳氏家墓,進行跨族共同祭拜祖先的儀式。這是屏東史尚未挖掘出的拼圖,也將改寫部分屏東研究的結果。因此,兩家族為了籌辦明年的「認親大會」,將透過共同祭祖儀式,向開基主陳毓芝,以及其牽手「嘉禮媽」,進行請靈儀式...
Thumbnail
屏東縣萬巒鄉佳和村的(吳)陳宗親會,以及來義鄉丹林村的頭目Rairai家族代表20人,將至陳氏家墓,進行跨族共同祭拜祖先的儀式。這是屏東史尚未挖掘出的拼圖,也將改寫部分屏東研究的結果。因此,兩家族為了籌辦明年的「認親大會」,將透過共同祭祖儀式,向開基主陳毓芝,以及其牽手「嘉禮媽」,進行請靈儀式...
Thumbnail
已刊登於關鍵評論網 看到蠻多人打桃園神社的風向,已經完全把「忠烈祠=國民黨」,或許在台灣其他忠烈祠的歷史脈絡來看,這直觀的想法是正確的,但這放在桃園神社卻是錯誤的。相反的或許可以說桃園忠烈祠是全台忠烈祠當中真正「忠」台的起源。 而會有這樣的誤解與刻板印象,正是因為台灣經歷了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使得台灣
Thumbnail
已刊登於關鍵評論網 看到蠻多人打桃園神社的風向,已經完全把「忠烈祠=國民黨」,或許在台灣其他忠烈祠的歷史脈絡來看,這直觀的想法是正確的,但這放在桃園神社卻是錯誤的。相反的或許可以說桃園忠烈祠是全台忠烈祠當中真正「忠」台的起源。 而會有這樣的誤解與刻板印象,正是因為台灣經歷了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使得台灣
Thumbnail
台灣保留傳統中華文化---是一個帶有政治立場的謊言。細究台灣許多老建築的形制、格局、乃至構造細節,就能發現其不是純粹的中華或日本。這些由移民或是外來政權引進台灣的文化,在我們的習以為常中出現各種折衷、拼湊與融合,早已是我們身為台灣人的傳統,台南鹽水的蔡和泉故居即為一例。
Thumbnail
台灣保留傳統中華文化---是一個帶有政治立場的謊言。細究台灣許多老建築的形制、格局、乃至構造細節,就能發現其不是純粹的中華或日本。這些由移民或是外來政權引進台灣的文化,在我們的習以為常中出現各種折衷、拼湊與融合,早已是我們身為台灣人的傳統,台南鹽水的蔡和泉故居即為一例。
Thumbnail
此時我們來到的是「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話說清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林孫檀與侄兒林先坤(六張犁林家)等人渡海來台開墾,逐漸建立聚落。到了嘉慶年間,他們在竹北芒頭埔建立了「忠孝堂」公廳,因為比附近六張犁聚落林家祠成立的時間晚,故稱之為「新瓦屋」。
Thumbnail
此時我們來到的是「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話說清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林孫檀與侄兒林先坤(六張犁林家)等人渡海來台開墾,逐漸建立聚落。到了嘉慶年間,他們在竹北芒頭埔建立了「忠孝堂」公廳,因為比附近六張犁聚落林家祠成立的時間晚,故稱之為「新瓦屋」。
Thumbnail
舺為臺北市發源地,於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舊稱大溪口,匯聚成第一市街。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多元的信仰文化,反映了移民社會的艱辛
Thumbnail
舺為臺北市發源地,於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舊稱大溪口,匯聚成第一市街。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陳賴章墾號請墾大佳臘,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時稱蕃薯市,多元的信仰文化,反映了移民社會的艱辛
Thumbnail
距今一百年前,1920年的10月1日,台灣的行政區劃歷史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變革。當時,日本總督府統治台灣已歷經二十五年,在一邊認識殖民地的過程中,總督府不斷地嘗試、經歷了許多次的調整。總督府終於在1920年,公告施行「五州二廳」的全新行政區劃,自此台灣才慢慢步上了地方自治歷史的軌跡。
Thumbnail
距今一百年前,1920年的10月1日,台灣的行政區劃歷史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變革。當時,日本總督府統治台灣已歷經二十五年,在一邊認識殖民地的過程中,總督府不斷地嘗試、經歷了許多次的調整。總督府終於在1920年,公告施行「五州二廳」的全新行政區劃,自此台灣才慢慢步上了地方自治歷史的軌跡。
Thumbnail
人一樣、國籍一樣、業務內容一樣,但所依循的條約不同了;誰來負責鋪路、築港、拉管線的責任與權力也不同了。這些歷史課本大概也會寫,但應該只寫一半。因政權轉移導致條約轉變,進而影響城市實體構築環境型態的例子在那段時間的世界各地頻繁地發生著。這是歷史與都市空間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人一樣、國籍一樣、業務內容一樣,但所依循的條約不同了;誰來負責鋪路、築港、拉管線的責任與權力也不同了。這些歷史課本大概也會寫,但應該只寫一半。因政權轉移導致條約轉變,進而影響城市實體構築環境型態的例子在那段時間的世界各地頻繁地發生著。這是歷史與都市空間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你有聽過大陳義胞嗎??」 「什麼?? 新開的包子店嗎??」 前天和多年好友(化名:零錢) 在咖啡店聊天她突然問,對歷史文化很有興趣的她簡單向我介紹了大陳義胞(台灣大陳人)的背景由來,這讓從小生長在南台灣(深綠環境)的我,短暫地離開同溫層一下下…….
Thumbnail
「你有聽過大陳義胞嗎??」 「什麼?? 新開的包子店嗎??」 前天和多年好友(化名:零錢) 在咖啡店聊天她突然問,對歷史文化很有興趣的她簡單向我介紹了大陳義胞(台灣大陳人)的背景由來,這讓從小生長在南台灣(深綠環境)的我,短暫地離開同溫層一下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