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忠黨卻忠台:1945-1947,桃園神社被台灣刻意遺忘的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已刊登於關鍵評論網
看到蠻多人打桃園神社的風向,已經完全把「忠烈祠=國民黨」,或許在台灣其他忠烈祠的歷史脈絡來看,這直觀的想法是正確的,但這放在桃園神社卻是錯誤的。相反的或許可以說桃園忠烈祠是全台忠烈祠當中真正「忠」台的起源。
而會有這樣的誤解與刻板印象,正是因為台灣經歷了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使得台灣現在仍然要面對龐大的轉型問題,阻礙台灣向前的毒瘤國民黨,也讓台灣失去和世界一起迎來最後一波民族主義國家的機會,時至今日台灣在面對左右派的政治討論時,都要先面對左右邊的實際阻礙。
【台灣真正民主的兩年-1945-1947】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榮譽教授Benedict Anderson,著有《想像的共同體》一書,為近代討論「民族」有了新的詮釋。
Anderson教授認為時至今日,民族的一詞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歷經六個世紀發生了四波因為「民族」而產生了國家,因為每一波的前提與脈絡都大有不同,因為版面問題,這裡只討論離台灣最近,同時也是台灣因為國民黨而錯失的最後一波——二次大戰後(1945~)
由於日本殖民地的擴張,台灣島上出現完全二元的分界:日本人和非日本人
所有出生於台灣島上的『非日本人』,都被統一要求學習「國語(日語)」,雖然是殖民中心主義的展現,但是卻也讓台灣島上首次出現不再受語言阻礙的環境。
儘管如此『非日本人』無論是教育、薪水、工作、階級等等,在起點上都輸日本人;儘管和日本人接受了同樣的教育,但是在其他方面卻永遠因為出生地的不同,而完全受到日本人的歧視與壓迫,『非日本人』就此出現了一個共同體的想像——台灣人
綜觀台灣歷史,從有明確的文字紀錄以來,第一個殖民者「荷蘭、西班牙」、到現在的「中國國民黨」,台灣都在不斷歷經被殖民的過程,正好有兩年的時間,或許也可以說是台灣民族主義最高漲的兩年,讓我們看到了以「台灣人」為共同體的出現與消失—1945日本戰敗離開台灣後,到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前。
桃園忠烈祠正好就是在這兩年間被「台灣」建立。
【被刻意遺忘的歷史】
因為劉啟光出生於台灣,曾參加反對運動,遭到日本逮捕出獄後潛逃中國,後續擔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台灣工作團少將主任,所以在日本離台後,被派任為新竹縣長。組成「台灣革命先烈遺族救援委員會」被簡吉、楊逵等人推舉為主委,並且任命林獻堂、邱念台、蔡培火等人為顧問,該委員會以「獎勵先烈子弟升學、指導先烈遺族或革命志士就業、協助維持生活、補助必須生活等等」,同時針對「烈士」一詞解釋有所不同,委員會認為「只要曾經參與抗日,犧牲的的全部都是協會的幫助對象」,台灣文化協會、農民組合、工會幹部、等左翼組織成員,皆列入烈士的名單。並且將四月七日馬關條約的簽約日定為春祀。
圖片來源:國圖館藏資料
較為現在台灣人所熟知的,台灣文化協會創辦人蔣渭水、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也都在一開始的烈士名單之中,但幾乎都遭到行政長官公署以未在當地死難為由駁回。其中賴和雖然在之後成功入彰化宗烈祠,但因為被檢舉有共產黨之嫌,遭到國民黨逐出,1984年才因為忠烈祠名單的放寬而被納入。同時行政長官公署也以中央決定公祭時間為七月七日,駁回了春祭為四月七日的提案。
以上種種皆可看見,對於國民黨來說「烈士」是在第一線為黨抗日作戰而死的人,因此定七七盧溝橋事件作為紀念日;而對於當時以台灣為主體的委員會來說,卻是以遭到清朝割讓的那一天算起,同時更提供不少幫助給先烈遺族,並且將所有曾反抗日本而死,的人都算為「烈士」的範圍,同時更提供不少幫助給先烈遺族。這種屬於台灣人視角,以台灣為起點的共同體想像,更加具體的被形塑出來。
1946年第一座在台灣的忠烈祠——新竹忠烈祠(現為桃園忠烈祠),安奉的那一天,許多遺族都有參與,甚至可以看到有許多人拿著「建設新台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標語,都可以看到當時作為新民族準備形成時,所具有的活力與能量,也能夠再一次的看見,當時台灣人對於民族、自由的渴望。
圖片來自於《新竹縣忠烈祠奉安典禮》影片截圖
圖片來自於《新竹縣忠烈祠奉安典禮》影片截圖
桃園忠烈祠由於1946年就已經由民間籌組修建完成,並且舉行安奉儀式,因此在外觀上和其他由國民黨直接上對下,用公權力完成的忠烈祠截然不同,如:台北圓山忠烈祠的外觀即是仿造中國。桃園忠烈祠幾乎完整的保留了桃園神社的外觀,僅在鳥居、石碑、匾額等等做些微更動。
我們現在看到的桃園忠烈祠同時具有黨國符碼及日本神社建築的樣態,係因1972年與日本斷交後,依據《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神社的建築象徵開始面臨大量討論,尤其是作為忠烈祠的桃園神社,更是大家矚目的焦點,每個人都因為神社可能要被拆而去忠烈祠探訪,在支持拆與不拆的雙方激烈討論之下,忠烈祠已經遭到破壞。最終在1985年做出決議不拆除,原地修復神社,並且另覓地興建中國式忠烈祠,但時至今日仍未興建。
【不曾自由的自由靈魂】
當時主要負責「台灣革命先烈遺族救援委員會」的委員們,都是以台灣的本土左翼為主,甚至有人因為加入台灣共產黨,遭到日本逮捕,並且後續有多位先烈都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之下遭到囚禁、甚至槍決,他們既修建了忠烈祠又遭到了國民黨白色恐怖的迫害,這就證明了「國民黨=忠烈祠」這一套公式,不能夠用在桃園忠烈祠這個案例上。
他們在這兩年的時間,靠著自己的力量籌組「台灣革命先烈遺族救援委員會」,若以當時的視角來看,或許就像民間版的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將象徵威權的神社改為忠烈祠,奉祀鄭成功、丘逢甲、劉永福為三大主神,以台灣島上的人民為主體,奉祀當時社會的「民族英雄」,為當時作為統治象徵的神社賦權(empower),這是在當時社會中,作為「台灣人」這個共同體的轉型正義。
圖片來自於《新竹縣忠烈祠奉安典禮》影片截圖
如:
簡吉在日殖時期遭囚禁10年,1950年遭國民黨槍決、
楊逵在日殖時期遭逮捕10次,1949年被捕入獄12年、
王萬得遭日本逮捕判刑12年,戰後遭國民黨追殺逃往中國、
李喬松在二二八事件後逃往中國,並且遭國民黨通緝。
以上這些人也僅是在這一頁當中隨便舉例的四個人,可以說這批人年輕的時候都經歷了一次白色恐怖,享受短暫的自由空氣不到兩年,迎來了下一次的白色恐怖。比起說他們親黨倒不如說他們和現在的我們一樣,可以為了台灣、自由不惜獻出生命,他們近年許多人也獲得了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的賠償與恢復名譽,所以請大家在討論桃園神社時,不要把同樣在追求轉型正義的「台灣革命先烈遺族救援委員會」的這些先烈們變成國民黨與統派,因為他們不忠黨,但他們忠台。
avatar-img
7會員
11內容數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比起無謂的謾罵,更喜歡透過社會學的觀點剖析,把事情「說清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灣走過眷村歷史產物的年代。每個縣市都因為時代變遷都由該縣市政府保留著眷村進而成為一個紀念園區,在桃園市就有好幾各眷村園區。位於桃園市平鎮區龍岡地區的忠貞新村是國民黨遷台灣後興建的第一座眷村。這裡訴說著一段被世人遺忘滇緬孤軍故事。 忠貞新村文化園區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平鎮區中山路70號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建功神社是祭祀因公殉職的招魂社,其設立自官方至民間皆極為重視,故有台灣的靖國神社之稱。此招魂社的名稱(社號)於1928年1月12日由臺灣總督府公布為「建功神社」,其參考了明代詩人丘濬《挽伏羌伯》:「一代知名將,三邊屢建功。」及陸機《豪士賦》:「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1928年(昭和3年)3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這是在這一個部落格(VOCUS),第一次發表和「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台灣民族的形成」相關的文章, 先前在「樂多部落格」,曾經發表過有關於「日治時期」的16篇文章。接著下來的一個階段為:「黨國時期」,同樣的我們分成好幾個章節來敘述說明。此為第一個章節。 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傅正於<自由中國>196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簡介 桃園神社位於桃園市虎頭山上,又稱桃園忠烈祠,前身為日本人所創造的桃園神社,建築物融合了中國古代風、日本風以及臺灣近代風。內部包含安置個人靈位的「本殿」、供一般信眾參拜的「拜殿」、神職或管理員辦公的「社務所」、進入神社參拜前可供民眾洗手與漱口的「手水舍」等。 基本資訊 1.每周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灣走過眷村歷史產物的年代。每個縣市都因為時代變遷都由該縣市政府保留著眷村進而成為一個紀念園區,在桃園市就有好幾各眷村園區。位於桃園市平鎮區龍岡地區的忠貞新村是國民黨遷台灣後興建的第一座眷村。這裡訴說著一段被世人遺忘滇緬孤軍故事。 忠貞新村文化園區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平鎮區中山路70號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建功神社是祭祀因公殉職的招魂社,其設立自官方至民間皆極為重視,故有台灣的靖國神社之稱。此招魂社的名稱(社號)於1928年1月12日由臺灣總督府公布為「建功神社」,其參考了明代詩人丘濬《挽伏羌伯》:「一代知名將,三邊屢建功。」及陸機《豪士賦》:「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1928年(昭和3年)3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這是在這一個部落格(VOCUS),第一次發表和「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台灣民族的形成」相關的文章, 先前在「樂多部落格」,曾經發表過有關於「日治時期」的16篇文章。接著下來的一個階段為:「黨國時期」,同樣的我們分成好幾個章節來敘述說明。此為第一個章節。 國庫不是國民黨的黨庫,傅正於<自由中國>196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簡介 桃園神社位於桃園市虎頭山上,又稱桃園忠烈祠,前身為日本人所創造的桃園神社,建築物融合了中國古代風、日本風以及臺灣近代風。內部包含安置個人靈位的「本殿」、供一般信眾參拜的「拜殿」、神職或管理員辦公的「社務所」、進入神社參拜前可供民眾洗手與漱口的「手水舍」等。 基本資訊 1.每周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