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活到125歲,你現在會做什麼? (寫給即將35歲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楔子工作的第四年,我超憂鬱的!那年,我在護理之家服務。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面對那麼多的「老、病、死」。在那環境下,死亡,相對就不可怕。病與失能臥床,才讓人感到揪心與折磨。空洞的眼神,訴說著靈魂想要掙脫軀殼的渴望......與絕望。

那段時間,我看到醫學進步下的另類超越極限。以前讀書時,總說人要活就要動,臥床就會提高多少多少的死亡率,細節數字我早已還給老師了。巡房時一本本的病歷熱切告訴我,其實臥床5年/8年/10+年都是可能的,醫療、營養、照顧技術的進步,讓人彷彿走不完這最後的路......

125歲的直覺

其實當時還那麼年輕的我,本不該去想生命長度的事。但從念書時就大概有個感覺就是人的壽命會愈來越長,臺灣的超高齡化也是快速飛越等級的,在我這個領域的人,似乎都摩拳擦掌,等著迎接這銀髮紅利的時代

護理之家的經驗,讓我當時有個奇怪的直覺-「靠邀......我好像會活到125歲」。

那是什麼樣的概念呢?在65歲我退休那一刻算起,我居然TMD還有60年要活......看這一床床一幕幕,我比難過還要難過。

別讓自己沒準備

「沒準備!」

有一天,每天都安靜地配合我做活動的90歲老伯伯突然跟我說起他的過去...我才知道,他根本沒想過會活到那麼久!

過去他是一位「喊水會結凍(台語)」的老闆,兒子事業成就也都非凡(我待的護理之家水平中上,單人房每個月就要5-6萬)。「學習、職場、退休」-是他的世代再正常也不過的三段式人生,人老會有病,這都想得到。想不到的是活得太長!

「我若知道會活那麼久,我退休的時候一定會努力運動顧好身體!」

70多歲他才退休把事業交給孩子們,忙碌一生,讓他只想好好休息。每天偶爾找找老友外,其他時間都待在家裡坐著,不久之後身體開始出現狀況,就一路越來越差。

壽命-你能決定嗎?

你覺得你會活到幾歲?我曾經跟不同年齡層的很多人討論過這事......

「我覺得80歲就差不多了,太老也不好,走不動反而痛苦...」

「我覺得人真的不要活太久啦~若整天躺在那裏有什麼用?」

「我覺得70、80歲差不多了啦~太老也不好。」

呵!有趣的是,大家都說著自己的「想要...」,而不是認真的思考「自己究竟能活多久」

只想活到80歲?!這是你能決定的嗎?

對即將35歲的我的叮嚀

#健康-現在爬三層樓就會有點喘,打一場3對3籃球比賽就要休息的你,還不把運動納入你的固定排程裡嗎?天天讓人運動,你自己呢?

#學習-永遠別停止學習。未來是多段式人生,你不能只有一技之長;但也要提醒你,也不能盲目瞎學習。人的時間、金錢都是有限的,常常要想什麼是你未來要能「一針頂天」的能力。

#理財-你在這部份真的是零分,完全沒有規劃。35歲之前,你一定要想好怎麼管好你的錢。不然活到125歲...呵呵,你好像會很慘。

#家人-你的生活現在只有工作與學習,你給你的家人多少時間?人生雖長,但也無常。你後悔過多少次了,你還要一直後悔下去嗎?

#朋友-想想你現在有多少精彩的體驗與視野是從朋友/師長/同事那裏來的呢?生命影響生命,是你一直對自己說的話。做個好人、好同事、好隊友,全力以赴!

#學習獨處-別忘了你的能量不來自於外在,而來自於你的內心。長期疲勞忙碌的你,連該休息時腦子還停不下來,這樣只是徒然耗散能量而已。好朋友對你「練習一個人」的提醒,你永遠都有努力的空間。

#快與慢-辨識哪些事是你的主要任務?讓生活簡單化?你才能慢下來,然後飛得更快。



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

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經濟學家歐文費雪

Investment is the balancing of consumption over time. - Irving Fisher

這句話是我用來思考「如果活到125歲,現在該做些什麼事呢?」的理論基礎。

大家都曾經被問過一個問題,「如果明天就是世紀末日,你今天會做什麼事?」我不知道大家的答案,但我相信絕對不會是「我要好好努力學習」一類的吧XD。比世界末日更悲慘的事情是你花光了錢、享盡了福,卻發現地球還在繼續轉。

你對未來的預期,影響著你現在的行為。「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可能不足以讓你完整思考這個問題。資產的形式有很多種,金錢、房子、地位固然是資產,但美好回憶、親情友情、快樂的能力也是資產。價值觀不同,大家對資產的定義與看重程度就不同。

而我覺得人的三大基礎資產是「時間、金錢、健康」,這三項資產有時候能互換,有時候不行。錢滾錢大家好懂,但健康滾得出健康嗎?時間滾得出時間嗎?又或者時間能讓你滾出健康嗎?還是你想拿健康去滾錢呢?

「最大化幸福度」不是個絕對值,而是消費與投資的拿捏,考驗著你我的人生智慧。

推薦閱讀:100歲的人生戰略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洪岳裕的沙龍
763會員
95內容數
每天三分鐘,建立一個小習慣,找回使用身體的自主權。我是一名愛碎念的物理治療師,自費物理治療的經驗讓我累積與患者身體相處的豐富經驗,希望這些碎念,能幫助到您與您的家人,歡迎加入洪老師臉書粉專:岳裕物治師。作者現服務於安和物理治療所
洪岳裕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8
本文探討足部解剖結構,包含骨骼、肌肉、韌帶及足弓、足底筋膜、足底肌肉和小腿肌肉與阿基里斯腱的相互作用。文中指出足部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良姿勢、穿鞋習慣等因素如何影響足部穩定性和功能。
2025/01/08
本文探討足部解剖結構,包含骨骼、肌肉、韌帶及足弓、足底筋膜、足底肌肉和小腿肌肉與阿基里斯腱的相互作用。文中指出足部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良姿勢、穿鞋習慣等因素如何影響足部穩定性和功能。
2021/04/09
許多人在挑選紳士鞋時,遇到最大的困擾就是「不耐穿」,常常覺得一整天穿下來,越到下午越不舒服。究竟想要質感好看?還是想要健康舒適?成為紳士鞋選擇與否的最大拉拔。究竟我們要如何為自己挑一穿好看又舒適的鞋呢?今天帶大家從認識「腳的結構」來學習挑一雙好鞋。
Thumbnail
2021/04/09
許多人在挑選紳士鞋時,遇到最大的困擾就是「不耐穿」,常常覺得一整天穿下來,越到下午越不舒服。究竟想要質感好看?還是想要健康舒適?成為紳士鞋選擇與否的最大拉拔。究竟我們要如何為自己挑一穿好看又舒適的鞋呢?今天帶大家從認識「腳的結構」來學習挑一雙好鞋。
Thumbnail
2020/11/27
#足底筋膜與足弓的圓舞曲 #絞盤機制 試著現在做這件事:將你的腳趾頭兒們往上翹起,請問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 應該都是變高吧!這個現象在足弓偏低/扁平足身上的人會越明顯。 這個現象,就是足底筋膜有名的 #絞盤機制
Thumbnail
2020/11/27
#足底筋膜與足弓的圓舞曲 #絞盤機制 試著現在做這件事:將你的腳趾頭兒們往上翹起,請問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你的足弓是變高或變低呢? 應該都是變高吧!這個現象在足弓偏低/扁平足身上的人會越明顯。 這個現象,就是足底筋膜有名的 #絞盤機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越活越長,世界卻越來越不確定,當上一個世代的人生經驗無法套用在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規劃我們的人生? 【不再適用的三階段人生】 三階段人生的分界很清楚:在6歲到大約22歲學習,在22歲踏入職場,在65歲退休,平均活到70多歲,過完一個還不錯的人生。 【多重階段生涯轉換】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越活越長,世界卻越來越不確定,當上一個世代的人生經驗無法套用在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規劃我們的人生? 【不再適用的三階段人生】 三階段人生的分界很清楚:在6歲到大約22歲學習,在22歲踏入職場,在65歲退休,平均活到70多歲,過完一個還不錯的人生。 【多重階段生涯轉換】
Thumbnail
每日的學習! 2023/1/17 盡早想像自己的老後生活計畫態樣!提早做好準備!或許能讓你更能釋懷身邊很「阿雜」的事!持續正向積極地活下去! 中午看這樣景象,一個可以白理的老人,但身邊最終陪伴的不是自己的親人,是外傭在旁陪走? 不論他的家人是否還在世,想想,似乎大家也都可能需要面臨這樣的情境,除非你
Thumbnail
每日的學習! 2023/1/17 盡早想像自己的老後生活計畫態樣!提早做好準備!或許能讓你更能釋懷身邊很「阿雜」的事!持續正向積極地活下去! 中午看這樣景象,一個可以白理的老人,但身邊最終陪伴的不是自己的親人,是外傭在旁陪走? 不論他的家人是否還在世,想想,似乎大家也都可能需要面臨這樣的情境,除非你
Thumbnail
就算你還年輕,或許也可以好好的趁年假,思考這事:#當你老了。 為了好好的活著,從健康、興趣、家庭、關係、專業,到身心富足,都要認真學習、好好地照顧自己。 不將期待寄託在別人身上,不依賴藥物延長壽命,不自我設限為難自己,以後才能跟年齡 #相伴不相絆。
Thumbnail
就算你還年輕,或許也可以好好的趁年假,思考這事:#當你老了。 為了好好的活著,從健康、興趣、家庭、關係、專業,到身心富足,都要認真學習、好好地照顧自己。 不將期待寄託在別人身上,不依賴藥物延長壽命,不自我設限為難自己,以後才能跟年齡 #相伴不相絆。
Thumbnail
讀書﹑工作﹑退休,這個經歷世紀不變的三步曲在今天高齡化﹑生活壓力具大和孤獨感沉重的社會正式完結了。我們正式進入長壽人生,退休不再是悠長假期。
Thumbnail
讀書﹑工作﹑退休,這個經歷世紀不變的三步曲在今天高齡化﹑生活壓力具大和孤獨感沉重的社會正式完結了。我們正式進入長壽人生,退休不再是悠長假期。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年輕時體力充沛,心中有滿滿的夢想與目標。凡夫眾生追求世間的愛欲榮華、權力富貴、財色名利……等等,但,這些東西能永遠留在身邊嗎?一輩子汲汲營營於富貴名利,臨終時能帶走的又是什麼?又有多少人想過「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人來到這世間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年輕時體力充沛,心中有滿滿的夢想與目標。凡夫眾生追求世間的愛欲榮華、權力富貴、財色名利……等等,但,這些東西能永遠留在身邊嗎?一輩子汲汲營營於富貴名利,臨終時能帶走的又是什麼?又有多少人想過「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人來到這世間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如果我知道我老了會像現在這樣(臥床)),我一定不會像過去那樣過生活! 我就是太拚了,攏無好好顧身體! 現在只能臥床看著同層樓的其他病友們,強伯不勝唏噓...
Thumbnail
如果我知道我老了會像現在這樣(臥床)),我一定不會像過去那樣過生活! 我就是太拚了,攏無好好顧身體! 現在只能臥床看著同層樓的其他病友們,強伯不勝唏噓...
Thumbnail
我們曾經也那麼年輕,怎麼過著過著也中年拉!即便我們都還不能稱為老,根據政府最新公告的平均國民壽命顯示,如果你現在40歲以下活到一百歲的機率很高。 假設我們65歲退休,活到80歲,那麼我們只需要準備15年的退休金,但活到100歲,我們就得準備35年的退休金,這可能得迫使我們需要在更年輕的就開始準備。
Thumbnail
我們曾經也那麼年輕,怎麼過著過著也中年拉!即便我們都還不能稱為老,根據政府最新公告的平均國民壽命顯示,如果你現在40歲以下活到一百歲的機率很高。 假設我們65歲退休,活到80歲,那麼我們只需要準備15年的退休金,但活到100歲,我們就得準備35年的退休金,這可能得迫使我們需要在更年輕的就開始準備。
Thumbnail
楔子-工作的第四年,我超憂鬱的!那年,我在護理之家服務。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面對那麼多的「老、病、死」。在那環境下,死亡,相對就不可怕。病與失能臥床,才讓人感到揪心與折磨。空洞的眼神,訴說著靈魂想要掙脫軀殼的渴望......與絕望。 那段時間,我看到醫學進步下的另類超越極限。以前讀書時,總說人要活就要動
Thumbnail
楔子-工作的第四年,我超憂鬱的!那年,我在護理之家服務。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面對那麼多的「老、病、死」。在那環境下,死亡,相對就不可怕。病與失能臥床,才讓人感到揪心與折磨。空洞的眼神,訴說著靈魂想要掙脫軀殼的渴望......與絕望。 那段時間,我看到醫學進步下的另類超越極限。以前讀書時,總說人要活就要動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認真的遊戲,我們有緣,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  時代正在迅速改變,我們這一代人過的生活,跟三、五十年前我們的父執輩完全不一樣,面對的挑戰也跟過往的人類社會完全不一樣,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來面對這嶄新的世界,安排自己的人生。  現在台灣平均壽命是八十多歲,平均的意思是同一年出生的所有人口預期壽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認真的遊戲,我們有緣,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  時代正在迅速改變,我們這一代人過的生活,跟三、五十年前我們的父執輩完全不一樣,面對的挑戰也跟過往的人類社會完全不一樣,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來面對這嶄新的世界,安排自己的人生。  現在台灣平均壽命是八十多歲,平均的意思是同一年出生的所有人口預期壽
Thumbnail
如果你三十歲了,請不要再覺得「養生」是老人家才會做的事。 因為你的人生、至少已經過了三分之一,也可能二分之一! 抱歉很殘酷,但你已經不再是年輕人了。 三十歲的你應該也漸漸發現,好像真的各方面都不如從前了。 以前熬夜兩三天,現在熬夜躺三天。 以前假日往外跑,現在假日只想在家躺。 以前嫌電梯慢走樓梯比
Thumbnail
如果你三十歲了,請不要再覺得「養生」是老人家才會做的事。 因為你的人生、至少已經過了三分之一,也可能二分之一! 抱歉很殘酷,但你已經不再是年輕人了。 三十歲的你應該也漸漸發現,好像真的各方面都不如從前了。 以前熬夜兩三天,現在熬夜躺三天。 以前假日往外跑,現在假日只想在家躺。 以前嫌電梯慢走樓梯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