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骨骼共有26塊,可以簡單分為前足與後足,整體來說,後足負責穩定,而前足則是負責變動,可以適應各種不平穩的地面或環境。
自然的足部有所謂的足弓,足弓的作用是用來支撐或緩衝,如果足弓的功能不好,身體整體就會不夠穩定,緩衝能力也會下降,造成其他關節的壓力。
足部的肌肉群共同合作用來穩定足弓,讓每一步都可以踏得穩定。而足部的肌肉群也能用來做出不同的動作,這在面對顛簸的環境或地面時,可以讓我們快速微調狀況。
足部肌肉群如果太少接受刺激,容易變得僵硬,越僵硬的腳掌也意味著平衡能力與控制能力越差。也因此保持柔軟而有力量的腳掌非常重要。
身體的所有韌帶都是用來維持關節的穩定性,也可以讓肌肉更加省力有效率。然而如果曾經經理過大扭傷,韌帶就容易鬆弛,這時候有意識的訓練肌肉就是很重要的事。
另外,足部長期缺乏刺激或訓練(例如長期穿著不適合的鞋),也會導致足部的韌帶變得較為僵硬或感覺受器較不靈敏。因此無論從韌帶或肌肉的關節,保持足部的柔軟都是很重要的事。
足部的骨骼系統加上足底筋膜形成一個有功能的足弓,而足底肌肉們扮演重要的支撐角色。在三者都很健康的情況下,足弓是非常有彈性與力量的,可以有助於身體推進更有效率。
從預防保健的觀點來說,我們要常常保持足部關節完整的活動性、維持足底筋膜的柔軟與彈性,並且強化足核心肌肉群。這個情形系的每一步都會時十分穩定。
在整個行走推進的過程中,是上述足部整體穩定+有效率的小腿與阿基里斯腱合作完成。
然而許多長期的不良姿勢會破壞這個系統。例如長期錯誤穿鞋導致足部無力,那麼小腿肌肉與肌腱就會需要過度補償,因此很多人都會覺得小腿緊繃;在例如長期錯誤坐姿,會引發臀肌無力,而這個無力也可能透過腰部或小腿補償,讓我們可以完成推進的動作。由於小腿的筋膜與足底筋膜是相連一塊的,因此小腿緊繃也會進一步造成足底筋膜緊繃,增加足底筋膜受傷風險。
簡言之,一個「問題」或「症狀」的產生其背後的狀況是複雜的。但如果我們能瞭解原理,就會明白為什麼不同地方會需要同步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