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繩紋文化」、「彌生文化」重點整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日本繩紋時代陶器(取自維基百科)

日本繩紋時代陶器(取自維基百科)


寫於好幾年前,重點整理參考書籍不可考

一,繩紋文化

1. 在進入完新世(沖積世)的前後,氣候變的溫暖,大約8千年前,人們已開始製作粗陶器(低溫火燒,厚度大,質地脆)。1877年(明治10年),發掘者莫斯將此命名為Cord Marked Pottery,但後日學者稱為「繩紋土器」→繩紋時代文化(通常以繩紋裝飾)

2. 分早、前、中、後、晚期(更早的草創期,有些學者認為其應為舊石器時代文化)

3. 繩紋早期:已開始栽種植物,形成小型聚落,捕魚非常盛行,有大量的貝塚出現(大多數在日本東部),進入中後期後,似乎董用「火田」(焚耕、輪休),中期:1.以「廣場」為中心圓型環狀聚落數量漸多,聚落開始變化,圍繞著廣場形成一定的配置,2.環境較容易生活,人口明顯增加,3.平底土器→火稻型土器。後期:初期的農業、水稻種植引進技術(有朝鮮、中國江南兩傳入說),大規模水稻耕作是在彌生時代普及→初期農業→在地勢低地方蓋房子。晚期:1.農耕範圍已相當廣泛(大量出土農工器具)→貧富差距產生2.鐵器在末期時傳入日本(大量用於農業或武器),3.以水田種植稻作(有灌溉設施)。「高架式」住所在繩文時代便已出現(但此高架式用途至今不明)。

4. 繩紋時代的「土偶」是為被破壞而製的,原因:1.治療疾病說(去除患部達重生或新生),2.詛咒人偶說(與疾病說相反),3.祈求豐收說(可參考《古事紀》、《日本書紀》,把人偶視為女神,藉破壞祈求豐收),4.膜拜對像說(出土人偶中,被圍著石頭,慎重埋葬,可能把人偶當祖先、精靈,女神膜拜),5.多用途說。

5. 繩紋時代中期後,盛行拔齒風俗(成人禮),死者多用屈葬(節省挖掘勞力或恐懼死者再生想法或模仿嬰兒,送回大地之母)。

6. 戰爭發明於農業時代。



彌生式土器(取自維基百科)

彌生式土器(取自維基百科)


二,彌生文化

1. 西元前四世紀後半,有一新文化由朝鮮傳至九州西北部,陶器設計的簡單多,於1884年(明治17年)在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發現彌生粗式陶器,叫做彌生文化,持續至3世紀前後,彌生文化在日本歷史可訂為革命時代:1.狩獵採集自由經濟→農耕家畜生產經濟(有進步的農耕技術,灌溉技術進步,鐵器生產普及、有安定農業生產)→經交易、作戰使農業共同體被統合、系列化→政治上的地域集團→古代首長。

2. 彌生文化從西元前4世紀急速蔓延,前300年左右,西日本正式開始稻作時代(東日本持續兩世紀繩文時代)。

3. 彌生人開始紡織麻類植物的纖維來製絲織布。

4. 彌生文化與大陸文化相同地方甚多,且從初期就有進步的農業技術→可能受大陸移民集團影響(新蒙古人種或與繩紋人混種人)

5. 特色:1.從中國傳入青銅器、鐵器(前期傳入)(後其石器幾乎看不到),鐵器普及→鐵器農具→大規模耕耘水田,開發半乾田。2.生產方式改變→農耕普及→定居性集團部落,也因金屬器使用→提高生產力→壓迫防禦力低部落→出現身分上差異(私有觀念),3.使用甕棺(把兩個甕相扣組合當作棺材埋入)及箱型棺(石板做的箱型棺,再埋入土坑),伸展葬法。4.彌生中期,各地已出現小規模由各首長統治國家。小國王以朝貢或中國王朝支持提高權威。

6. 農耕的普及→定居→聚落產生、人口增加→組織性農業(需更多糧食→戰爭)→農業領袖出現→首長出現→因需求而戰爭→擴大聚落規模→小國形成→出現權力更大的「小國首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小晴-avatar-img
蔡小晴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大地藝術祭」至2015年,發揮了(1)用藝術發掘地域特色,(2)為了在他人的土地上創作,所作的溝通和學習,(3)以創作的愉快和奇妙為媒介的共同勞動,(4)把人吸引到空間來的力量等等,其中保留至今有200作品。在精益求精的製作過程中,地方上的老人們有了元氣,來訪的年輕人也越來越融入當地。
Thumbnail
「大地藝術祭」至2015年,發揮了(1)用藝術發掘地域特色,(2)為了在他人的土地上創作,所作的溝通和學習,(3)以創作的愉快和奇妙為媒介的共同勞動,(4)把人吸引到空間來的力量等等,其中保留至今有200作品。在精益求精的製作過程中,地方上的老人們有了元氣,來訪的年輕人也越來越融入當地。
Thumbnail
說到瓷器,大家都會想到大天朝的瓷器,認為是天下第一。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現代瓷器,在世界上的十大排名之內已經被除名,很是可惜。然後古代瓷器也已經被炒作到天價,與我們這些「被貧窮限制了想象」的人基本已經無緣。然後現代陶瓷價格也是離譜,十元的精品也已經被喊價到了幾千。所以,無奈之下,只能看日本了。
Thumbnail
說到瓷器,大家都會想到大天朝的瓷器,認為是天下第一。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現代瓷器,在世界上的十大排名之內已經被除名,很是可惜。然後古代瓷器也已經被炒作到天價,與我們這些「被貧窮限制了想象」的人基本已經無緣。然後現代陶瓷價格也是離譜,十元的精品也已經被喊價到了幾千。所以,無奈之下,只能看日本了。
Thumbnail
京都人情本世故,氣韻生動講器物。工藝的妙技與生活的涵養正是我們現在應當迫切回溯與沉潛的精神!打開眼界、努力眼光、學會手藝、做好飲食、服務人群、隱逸人生!這正是京都人的精神奧義!
Thumbnail
京都人情本世故,氣韻生動講器物。工藝的妙技與生活的涵養正是我們現在應當迫切回溯與沉潛的精神!打開眼界、努力眼光、學會手藝、做好飲食、服務人群、隱逸人生!這正是京都人的精神奧義!
Thumbnail
石器時代 台灣原住民的祖先可能是在1.2萬年前遷徙至臺灣根據考古遺址的發掘,台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約前50,000年前-7,000年之間),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目前台灣最早的文化為長濱文化[1](以八仙洞遺址最具代表性),以現有的證據而言推測他們住在東海岸,而在台南市左鎮區一帶,則挖掘出原始人類骨骸
Thumbnail
石器時代 台灣原住民的祖先可能是在1.2萬年前遷徙至臺灣根據考古遺址的發掘,台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約前50,000年前-7,000年之間),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目前台灣最早的文化為長濱文化[1](以八仙洞遺址最具代表性),以現有的證據而言推測他們住在東海岸,而在台南市左鎮區一帶,則挖掘出原始人類骨骸
Thumbnail
我將台灣的歷史分隔為三個時代,史前、開化以及摩登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對應的技術與器物的發展。儘管物質上成就只是精神與地緣塑造的表象,但是仍然可以透過上述表象的變化來觀察台灣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我將台灣的歷史分隔為三個時代,史前、開化以及摩登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對應的技術與器物的發展。儘管物質上成就只是精神與地緣塑造的表象,但是仍然可以透過上述表象的變化來觀察台灣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握壽司、天婦羅、蒲燒鰻,還有蕎麥麵是我們現在還滿常見,也可能偶爾會吃的日式料理,而它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日本人飲食當中的一份子呢?一起來探索這些食物的起源吧!
Thumbnail
握壽司、天婦羅、蒲燒鰻,還有蕎麥麵是我們現在還滿常見,也可能偶爾會吃的日式料理,而它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日本人飲食當中的一份子呢?一起來探索這些食物的起源吧!
Thumbnail
農業為什麼出現在那些往往不是天造地設、上好的地段,而是在一些次好甚至還不算好的地區?這是本章主要回答的問題。農業與狩獵有它在投報率上的考量,兩者也不是全然涇渭分明;而其過渡成功的肥沃月灣,也反映出關於斜槓與一切努力不會隨流失去的美好例證。
Thumbnail
農業為什麼出現在那些往往不是天造地設、上好的地段,而是在一些次好甚至還不算好的地區?這是本章主要回答的問題。農業與狩獵有它在投報率上的考量,兩者也不是全然涇渭分明;而其過渡成功的肥沃月灣,也反映出關於斜槓與一切努力不會隨流失去的美好例證。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一,繩紋文化 1. 在進入完新世(沖積世)的前後,氣候變的溫暖,大約8千年前,人們已開始製作粗陶器(低溫火燒,厚度大,質地脆)。1877年(明治10年),發掘者莫斯將此命名為Cord Marked Pottery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一,繩紋文化 1. 在進入完新世(沖積世)的前後,氣候變的溫暖,大約8千年前,人們已開始製作粗陶器(低溫火燒,厚度大,質地脆)。1877年(明治10年),發掘者莫斯將此命名為Cord Marked Pottery
Thumbnail
外來物品輸入和台灣玉器輸出之間形成的交換體系實有其發展背景,應當是南島人群較早階段遷移或往來所形成的交通體系。這個新形成的交通與交換體系,筆者稱之為「南島之路」,此一環南海東、南半側的交通動線,造成今日台灣南島系原住民的文化與人群構成的重大變遷。
Thumbnail
外來物品輸入和台灣玉器輸出之間形成的交換體系實有其發展背景,應當是南島人群較早階段遷移或往來所形成的交通體系。這個新形成的交通與交換體系,筆者稱之為「南島之路」,此一環南海東、南半側的交通動線,造成今日台灣南島系原住民的文化與人群構成的重大變遷。
Thumbnail
avatar-avatar
  15世紀,素有航海王子之稱的葡萄牙英雄「亨利」推動了歷史新氣象───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掀起了歐洲商業革命及帝國主義思潮,歐洲國家紛紛尋求海外殖民與貿易。而15世紀末,葡萄牙人東來,觀其美麗之島,不禁讚歎「FORMOSA」,至此,臺灣即有「福爾摩莎」美名之稱   史前文化   臺灣史前時代文化
Thumbnail
avatar-avatar
  15世紀,素有航海王子之稱的葡萄牙英雄「亨利」推動了歷史新氣象───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掀起了歐洲商業革命及帝國主義思潮,歐洲國家紛紛尋求海外殖民與貿易。而15世紀末,葡萄牙人東來,觀其美麗之島,不禁讚歎「FORMOSA」,至此,臺灣即有「福爾摩莎」美名之稱   史前文化   臺灣史前時代文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