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為你敞開的學術大門│淺談開放式課程

2019/06/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學中的各項課程一度是特定修課學生才能接觸的珍貴資源,高等教育的各種人類知識的結晶,僅能傳承給教室中的少數學生。不過,網際網路出現後,大學課程的稀有性質被「開放式課程」給翻轉了。誰說只有該校學生才能接受該校教師的授課?只要有學習意願,開放式課程的大門絕對樂於為你敞開。

│地址是「開放式課程」

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的概念最初在2001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提出,由教師免費將課程與教材置於數位平台,供人學習。不過,開放式課程的概念最初並未獲得所有教師支持,教師擔心免費的授課會降低學生進入校園學習的意願,對招生帶來不利影響。因此,MIT的開放式課程在最初設立時,即強調不會提供學分與證書,所提供的教材也須採用CC授權。此模式往後被應用到世界各地,在臺灣則有交通大學主導的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從2008年開始,各校分別推出開放式課程網站,推出各具學校特色的課程。
因為臺灣的開放式課程係由大專院校自行推動,比起由國家主導的越南、中國大陸開放式課程,在課程的選擇與平台設計上都有較大的彈性,每個學校的網站也呈現出不同的校際特色。比如交通大學的開放式課程備有線上助教,學員可在討論區提出問題並由助教解答。交大亦開放部分科目檢定,學生觀看線上課程後,通過檢定即可取得學分。
Photo by Edwin Andrade on Unsplash

│需要大學教師打造的鑰匙

由於臺灣的開放式線上課程是學校自行推動的,教師的參與意願對課程的多元程度與授課內容有極大的影響。
若教師決定參與開放式課程,多少會在授課時感受到「正在錄影」的心理壓力,有些教師也會擔心需耗費較多時間心力準備教材,壓縮到本就吃緊的研究時間。因此,教師多會選擇自己較熟悉、或對授課主題有較高專業程度的課程,如必修課。在正式錄製課程前,教師也會考量教材準備的完善程度。
雖然參與開放式課程教師不會獲得回報,但教師仍願意參與,因為教師參與開放式課程的主要原因,多屬利他行為。雖然付出的一方不會獲得回報,但可以滿足他人的需求。願意參與的教師往往肯定開放式課程能幫助學生學習、向學校外的大眾推廣知識,且教師也樂於擴大教學對象。如果參與開放式課程能為教師帶來成就感,也會提高教師持續參與的意願。除了可將知識分享給課堂外的民眾,開放式課程亦提供教師檢視自己授課過程的機會,或提供修課學生補課與課後複習的管道。此外,以開放式課程促進師生互動帶來的互利行為,也會影響教師是否願意持續投入開放式課程的教學。

│如果有學校幫忙更好

教師的利他動機固然是開放式課程能成功推動的原因,不過,學校的推廣也可提升校內老師的參與意願。由校方表揚、給予獎金、或減少授課時數,都能使教師更樂於參與。開放式課程與傳統實體授課是完全不同的創新教學方式,學校在推廣開放式課程時,也可使教師勇於創新。
Photo by Mimi Thian on Unsplash

│就等你伸出轉動門把的手

雖然每個學校在推動開放式課程時,可能須考量各校資源、教師意願與課程內容等等,但開放式課程提供大眾一個接觸高等教育的學習管道,對推廣高等教育帶來的貢獻程度不容小覷。無論是想持續進修的自學者、閒來無事想聽講的聽眾,甚至是睡過頭趕不上上課時間、想趕緊補課的在學學生,相信都能在開放式課程網站中,找到你想得到的豐富知識與教師用心準備的精彩課程。
俗話說學海無涯。在資源豐沛、網路無遠弗屆的今天,我們就用開放式課程來實踐「活到老學到老」的好學精神。

參考文獻

  1. 王健華、陳正萍、胡世澤(2013)。國立大學教師參與開放式課程因素之個案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51(1)。131-161。doi: 10.6120/JoEMLS.2013.511/0566.RS.CM
  2. 李海碩、周倩(2013)。臺灣開放式課程發展歷程、特色與影響之初探:以交通大學開放式課程為例大學圖書館,17(1)。22-42。doi: 10.6146/univj.17-1.02
  3. 馬郁凝、柯皓仁(2012)。以關注本位採用模式探討大學教師參與開放式課程之研究圖書資訊學刊,10(1)。117-153。doi: 10.6182/jlis.2012.10(1).117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JLIS-圖書資訊學刊
JLIS-圖書資訊學刊
臺大圖資系出版之OA學術期刊,國科會期刊評比TSSCI第一級、收錄於Web of Science ESCI、Scopus等國際重要資料庫。刊載圖書館學、資訊科學、目錄學、檔案學、教學科技等主題之中英文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