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延續著妳的生命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妳找了我說想談談,說起妳最新的戀情,
談戀愛?應該是件很棒的事,但看著妳的樣子,似乎有些甚麼困擾了妳。
我喝了口茶,問妳:「怎麼了?談戀愛很好啊~但是妳似乎不是很開心」
妳說:「是很開心阿~但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媽媽居然不開心,而是擔心人家父母是不是喜歡我,難道女兒要一直符合人家期待才是好事嗎?」
妳引起我的好奇了:「甚麼意思?為什麼說符合人家期待?」
妳說:「從小,我媽就跟我說,我們做事不要麻煩到別人,我們沒有那麼好,不要高調……

人家喜歡妳嗎?人家有認同妳嗎?
好像我們很不好,
難道我們不值得被愛嗎?為什麼處處要看人家臉色阿?」

嗯~好吧~我懂了。
我問「妳想表達的是甚麼?」
妳回答:「我好像做甚麼事情,都得不到她的支持…」
相信我,妳媽媽一定是非常支持你的,
她一定希望妳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她只是害怕,害怕有人不喜歡她寶貝女兒,
她想跟你表達她的在乎,
只不過她的表達方式,正好不是妳想要的……
成人們身上帶著太多原生家庭影響、教育、過往經歷而傷痕累累。
這些疤痕從來不會因為長大了而消失,
反而會刻在我們骨子裡,
每天影響著我們的運作而不自知。
直至人生卡關了,進入到課堂裡來,
然後,才真正的與自己內在還卡在孩童時期受傷的自己和解…
過往「模式」裡包含著價值觀、信念、習慣……等等,
這些模式會影響著我們在無意識間為自己做出選擇,
例如選擇甚麼樣的工作、選擇甚麼樣的伴侶、選擇如何與人相處……,
然後,我們會因為這些選擇而決定採取一個行動,
當行動展開後,事情就會有個結果,
結果不論好或壞,都會回到我們的內在,更加強我們所深信的事情,
一直這樣不斷的迴圈……

想像一下我們的上一代也是這樣運作成長,
再加上他們長大的過程中,台灣普遍缺乏資源,
「為自己著想」等同於「自私」這樣的信念時,
自然也就延伸各種自我價值觀匱乏的結果。
當時的他們以「大我」和「求存」為主要社會價值觀,
時隔幾十年之後,要能夠理解如今強調「愛自己」的社會,的確有些困難,
畢竟,這不是他們習慣的。
我相信妳是理解的,人的思維就是這樣多年堆疊起來,而難以改變的,
但是,我也相信,
這幾年妳看到許多次突破妳原有想像的事,
是因為出自於「我願意」而讓結果有所不同。
親子之間的溝通和進展,也是如此。
妳的媽媽和男友,如果不是因為妳的關係,很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有交集,
對於一個如此陌生的人要相信他能帶給妳幸福,
是需要花時間去累積信任的。
在母親的角度裡,
妳過的好,代表他是好人,
妳過的不好,代表他是壞人,
所以如果妳問我,到底如何能說服媽媽相信,
我會跟妳說,
不需要說服,
媽媽自然會從妳的呈現去明白的。
所以,持續的過自己的生活,
用妳的生活去映證妳的選擇,
等到媽媽願意踏出信任的那一步時,
妳需要主動伸出手,
帶著媽媽去相信,
這世界上,有些事情的結果並不一定會跟我們過去所經歷過的一樣,
我們永遠都有機會,透過不一樣的選擇,
去創造一個不一樣的結果。
也許有一天,當妳也成為了母親,
在妳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妳的固有信念也在影響著妳與妳的孩子,
我希望妳能想起這個時刻,
放手,讓妳的孩子也能有一個重新建構屬於他的人生模式,
因為妳會懂得孩子的世界充滿了各種可能,
唯有讓他自己創造出了結果來回應自己,
他才真正的在活自己的人生。







avatar-img
29會員
48內容數
透過十多年來連續創業的歷程,以及指引創業者於創業路程中完成創業目標的使命,透過文字希望能協助更多追尋夢想的人在創業的道路上更順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莉莉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深層傷口的修復旅程需要多少時間,因人而異, 唯一確認的,這絕不是一兩天能完整建構的。 透過每一次的自我對話、安慰、執行新模式, 只要開始了, 內在力量能一次次的變大, 觸發不舒服的程度,也會越來越小。 然後有一天, 當你能笑看著過往這些經歷時, 就表示這些傷痛,已經成為培養你如此堅強的養分之一了。
負向信念, 有時變成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為了預防類似的事件發生, 就先行抵抗或逃避, 以避免再度面對那些不舒服的事情
「被愛」是一種感受, 一種由衷被重視的人肯定時的感受, 我們會產生各種美好的體驗,像是幸福、喜悅、好想跟所有人分享的衝動~ 這一份感受在每個人來說,都來自不同的方面, 唯有自己提升了自我察覺的能力, 不斷的和自己對話, 才能完整「想如何被愛」的方式。
也許昨晚的事情讓她仍耿耿於懷,所以今天一入門就談起了這件事 「他真的很過分ㄟ!就他想幹嘛就幹嘛!都不用管我怎麼想嗎?他舉著孩子為重的大旗,然後就要我永遠犧牲奉獻,我已經忍很多年了!難道我這個人不重要
也許是因為平時內在的不平衡, 自己所想要的與他人的期望有所差距, 所以總是在指引的第五分鐘開始,眼淚就沒停過, 這天她把焦點放在另一半身上, 與另一半的感情雖說不上熱烈,但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在我
深層傷口的修復旅程需要多少時間,因人而異, 唯一確認的,這絕不是一兩天能完整建構的。 透過每一次的自我對話、安慰、執行新模式, 只要開始了, 內在力量能一次次的變大, 觸發不舒服的程度,也會越來越小。 然後有一天, 當你能笑看著過往這些經歷時, 就表示這些傷痛,已經成為培養你如此堅強的養分之一了。
負向信念, 有時變成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為了預防類似的事件發生, 就先行抵抗或逃避, 以避免再度面對那些不舒服的事情
「被愛」是一種感受, 一種由衷被重視的人肯定時的感受, 我們會產生各種美好的體驗,像是幸福、喜悅、好想跟所有人分享的衝動~ 這一份感受在每個人來說,都來自不同的方面, 唯有自己提升了自我察覺的能力, 不斷的和自己對話, 才能完整「想如何被愛」的方式。
也許昨晚的事情讓她仍耿耿於懷,所以今天一入門就談起了這件事 「他真的很過分ㄟ!就他想幹嘛就幹嘛!都不用管我怎麼想嗎?他舉著孩子為重的大旗,然後就要我永遠犧牲奉獻,我已經忍很多年了!難道我這個人不重要
也許是因為平時內在的不平衡, 自己所想要的與他人的期望有所差距, 所以總是在指引的第五分鐘開始,眼淚就沒停過, 這天她把焦點放在另一半身上, 與另一半的感情雖說不上熱烈,但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在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囡問我:你們會後悔生了我嗎? 我:不會啊,妳是在我們期待下到來的,而且,我覺得妳的出現,讓我的生命更完整。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囡問我:你們會後悔生了我嗎? 我:不會啊,妳是在我們期待下到來的,而且,我覺得妳的出現,讓我的生命更完整。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希望媽媽就像愛孩子一樣,能把自己放在世界的第一位來疼愛。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