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校建築」:養雞場裡養不出老鷹

2019/07/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俞炫準  譯者:邱麟翔
學校建築神似監獄
60%的韓國人都住在外觀長得一模一樣的公寓大樓裡。其中,由大型建築公司建設的大型公寓社區最受到歡迎。相較於創業,許多年輕人偏好大企業或公務員等在大型組織內的工作。在韓國人的意識中,比起挑戰或冒險,我們更想成為一個大團體的一部分,也比較無法認同與自己相異的人事物。我們甚至會在中國餐館點餐時,想讓所有人都統一點炸醬麵來吃。要是誰點了炒飯,他就會被視為一個「有點出格」的人。每個人想要吃的食物不同,本來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韓國人卻難以肯定多元的特質。當我們看見一個與自己持有不同想法的人,心中想的並不是「不同」,而是「不對」。其實,韓國人時常將「不同」(다르다)和「不對」(틀리다)兩個詞混淆,或許正是因為我們的意識裡,「不同=不對」的想法早已根深蒂固。
會出現這種現象有幾個原因,除了韓戰時期必須在兩種意識形態之中擇一的歷史背景以外,軍隊文化或校服文化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若以建築師的角度來看,韓國人之所以會出現無法認同多元的傾向,學校建築是很大的原因。孩童在家以外所經歷的第一個的空間就是學校,足足有12年之久。然而,學校建築與教室自韓國建國以來就從未改變過,校園仍是由一個操場與一個外觀四四方方的校舍所組成,校舍則是由數十間一模一樣的箱型教室所構成。
如果我們要選出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擁有圍牆的建築,會有兩個:學校與監獄。這兩個地方的人一旦越牆而出,就會導致事態嚴重。筆者還是學生的時候,某間學校為了防止學生越牆離校,甚至在圍牆上加裝了電線。學校與監獄一樣,都擁有一個操場和一棟四、五層樓高的建築。如果不看窗戶的大小,就難以找出兩者在空間佈局上的差異了。韓國學校的建築形式可以看成是監獄、軍營或練兵場,孩童在這種環境裡度過12年的話,不免會產生一種極權主義式的思考方式。當我看著全國各地的孩童生活在大小和外觀都一樣的大型校舍裡,就會想起那些被關在雞籠裡、住在養雞場裡的雞。每天穿與其他人一樣的校服、待在一樣的教室裡的學生,長大後自然會想住在一樣的公寓裡。
最近,學校裡的極權主義傾向愈來愈深化了。筆者上學的時候是校服自主化的時代,現在的孩童們卻是從中學就開始穿一樣的校服上學。以前我們是各自帶便當到學校吃,朋友之間互相分享,也能看出我的媽媽多麼不會做菜;但是現在的孩童卻穿同樣的校服、拿同樣的餐盤、吃同樣的飯菜。會出現這種景象的地方,在韓國就只有監獄、軍隊和學校了。學校變得愈來愈像監獄,在軍隊裡最多只需度過兩年即可退伍,在學校裡卻要度過12年。我們必須認知到,從空間或其他各方面來看,我們其實是將孩童囚禁了12年。也許,我們要送給高中畢業生的東西不是花束,而是豆腐(註1)。
韓國監獄(左圖)與學校(右圖)的外觀看起來並無太大不同。
形塑人格的時期裡,在這種環境中度過12年的話,孩童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習慣了同樣的衣服、同樣的餐盤、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教室,長大後看見與自己有點不同的人,就會視之為奇怪的人,並加以排擠。在這種空間裡長大的人,是無法認同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人的。如果我們一直都把雞養在養雞場裡面,有一天卻突然把雞從雞籠裡放出來,要牠像老鷹一樣飛上天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要求在神似養雞場的學校裡度過12年的孩童畢業後立即創業,就等同於養一隻雞卻要牠像老鷹一樣飛。如果一個三年四班的孩童從小就只是在大型學校建築內那些長得一模一樣的教室裡學習,隨著學年上升,也只是在數字上作變化而已,長大後,他就會安於大型公寓大樓的第304號房裡,住在那裡一輩子,最後也被供奉在長得一模一樣的靈骨塔裡。我們的孩童從出生到死亡,都住在充滿極權主義的空間裡,在這種環境裡長大的人,自然會認為大企業、公務員和大型購物中心更舒適。現有的學校建築只會量產出懼怕多元性的成人,如果想解決我們國家的社會問題,就必須盡快改變學校建築。
宛如藍色小精靈村莊(註2)的學校
筆者曾經參與過新學校的建設。經由公開競圖後,被委任為計畫的總建築師,負責設計某新市鎮的一個建築計畫,要將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複合式社區中心以及公園都設置在同一個街區裡。我的主要構想是,把大自然還給孩童。我先是決定將中學與高中的運動場移到街區中央、與森林公園合併。如此一來,孩童不會再像現在一樣在隔音牆旁邊踢球,而是在樹木的圍繞之中玩耍。孩童放學後,運動場自然會成為當地居民使用的場所。學校體育課時,孩童將不會在塵土飛揚的運動場上奔跑,而是在樹林裡的慢跑步道上跑跳,有1公里、1.5公里、2公里等多種路線,孩童可以依照自己的體力與喜好,從中選擇適合的路線散步或跑步。
將運動場融入公園之後,學校腹地裡面就會空出位置,校舍才有辦法實現低樓化。我設計了一種像是藍色小精靈村莊的學校,每三、四個教室構成只有一、二層樓高、大小如同獨棟住宅的校舍,每棟校舍前方則配有不同形狀的空地。我認為,學校建築應該要分化成獨棟住宅的大小。以前,筆者分別在獨棟住宅與公寓大樓裡住過幾次,但難忘的回憶都是那些住在獨棟住宅裡的時光。我不太會覺得公寓像是我的家,因為公寓大樓太大了,由好幾十個住戶構成一棟大樓的公寓並無法與我的感情形成連結。如果是獨棟住宅,由於建築體積不會過大,還能夠在自家院子裡創造各式各樣的回憶,便會讓住在裡面的人認為「那是我的家」。一般來說,我國學校建築約為人體的580 倍大,但這樣的建築大到孩童難以對它產生情感連結,而且會覺得這種建築只是一種「設施」。在形塑人格的主要時期裡,孩童就是在這種設施裡長大的。
看起來像是藍色小精靈村莊的學校。
學校建築應該被分化與低樓化,孩童應該成長於有多棟約當人體50倍大、像獨棟住宅的校舍,且校舍前方有多種形狀空地的校園裡。如此一來,某個孩童一年級的時候是在三角形的空地裡玩,二年級的時候是在包含池塘的空地裡玩,三年級的時候則是在一個紅色傾斜屋頂教室前方的空地裡玩。這樣,孩童才能擁有多元且美麗的回憶,養成正常的人格。現在,大部分孩童幾乎都是住在體積龐大且外觀統一的公寓大樓裡,希望他們至少能夠在學校裡擺脫那種極權主義「設施」般的建築。現在的孩童在踏入學校正門之後,眼前看到的只會有一個運動場與一棟L字形校舍,即使跑100公尺穿越運動場,所見風景也是一樣。如果往另一個方向跑,學校看起來也不會有任何不同。當孩童在沒有變化的空間裡度過12年,我們卻期望他們長大後擁有正常人格,即是在強人所難。我國孩童之所以會在校內排擠同班同學、出現暴力傾向,就是因為學校環境類似於監獄。學生身上所出現的偏差行為,與監獄裡的現象是很雷同的。人會受到建築環境的影響,所以校園內應該設置多元的建築群落與多種形狀的空地。我們應該讓孩童成長於一個村落般的環境裡,移動幾步就能看見不同的風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韓國習俗裡,要給出獄的人吃白豆腐。
註2:為遊戲軟體Smurfs’ Village 的名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

  • 上市日期:2019/07/05
  • 作者:俞炫準
  • 譯者:邱麟翔
  • 出版:典藏藝術家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典藏藝術家庭
典藏藝術家庭
對於藝術,《典藏》用多種樣貌來呈現它的美好!我們擁有六本專業的藝術雜誌,與上百本藝術書籍 。《典藏》將提供您最完整的藝術評論、新聞與展覽,以及藝術書籍出版訊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