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政治與生活瑣事息息相關。雖然這個泱泱大國早已踏上改革開放的道路,但是政府對於人民的控制仍無所不在,而這一點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尤其明顯。對於教育,中國政府雖然會制定全面的課程大綱,當然包含政治性的內容,但也容許私立學校保有高度的自主性,引入國際化的教育模式以提升競爭力。然而,這一點在最近上海市遇到了挑戰。
去年十月十九號時,上海市教育局召集了二十一所的私立學校校長,擬定了限制國際課程內容與措施的法規草案。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國際級一線城市,上海有許多私立學校提供九年一貫式的國際課程。他們的目的並不是送學生進高考的大學窄門,而是從小準備進入國外的大學就讀。相較於其他學校,他們提供更為創新及靈活的課程,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也有更大的自由性,比較不受中央制定的課綱與高考制度所侷限。這些課程往往所費不貲,但是上海日益成長的中產階級已經無法滿足於中國傳統的,考試導向的教育制度。他們有能力負擔高額的學費,同時他們也希望能透過讓孩子進入這些學校,能為他們帶來更好的發展性及多元性。「中國的教育系統就像生產線。」一位家長如此描述。「如果你與眾不同,那你會被剔除掉。」
然而隨著中國近年來的經濟成長逐漸下降,國內的不穩定性逐漸上升,有許多人皆觀察到,政府開始加強對於人民生活的控制。習近平上任後的多項強硬措施就是一個例子。而如今,政治的力量也開始伸進教育。中國政府原本就對大學教育採取強烈的政治性措施,包含規範課程需要包含馬克思主義等政治性內容;對於中學,政府則利用高考制度和大學等級作為手段,讓考試導向的制度成為主流。相較之下,這些由私立學校提供的國際課程並不在中國政府的控制之中,西方化的教育模式和課程內容經常讓中國政府芒刺在背,尤其,這些學生多半是新興中產階級的下一代,對於中國未來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地位。「政府希望保有對於教育的最大控制。」一位北京的教育研究者直言。「而且政府不希望社會菁英的孩子西化的太嚴重。」諷刺的是,習近平的女兒現在就讀哈佛。
根據中國教育部的資料,目前中國有256所私立學校及225所公立學校提供相關的課程給想在國外念大學的學生。這些課程包含外語能力,不過在一般學校中列為必修的政治性學分,如愛國主義,卻被拿掉了。同時,這也不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對於「西化」的教育內容進行限制。中國教育部長袁貴仁之前就在一場會議上呼籲「別讓西方的價值觀出現在我們的教科書上。」
目前在中國的許多一線都市中,中產階級的人數皆在持續成長。這一點在上海尤其顯著。這些人希望擁有更開放多元的生活方式與教育環境。是故,上海市教育單位的相關措施讓許多家長感到挫折,即使相關規定的詳細內容根本還不清楚。有些家長已經做好準備,若是限制措施真的實施,他們很可能會將他們的寶貝送到國外求學。
責任編輯:崔家瑋 核稿編輯:盧郁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