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何現代教育需要進化】談人權等於無法教?關於威權教育的強大影響力與我們如何對待人(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接續上文談到「學校教育」與「義務教育」的起源目的,是以當時國家認為的社會需求,企圖透過教育把學生打造成符合這期待的模樣。接下來的兩篇將延伸這個話題,進一步討論與現代教育原始目標相關,至今仍牽動許多國家教育的兩股深層力量(也可以說是兩種深層的意識形態)。這兩股力量對很多地方的教育與社會文化影響之深遠,使得即使在資源與資訊都相當多元與發達的現今許多國家,教育體制依然難以走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想。第一種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第二則是下篇要談的主軸。
今天要講的主題是在教育中的威權文化。這種文化長久以來對東亞社會一直擁有難以撼動的影響力與地位。即使現今東亞除中國和北韓以外的其他國家都已民主化,在政治上這種威權思想已經未必佔有主導地位。但在許多普遍大家認為與民主政治直接運作沒有絕對關聯的社會層面,威權思想仍然擁有不可輕視的影響力,它所導致的不對等關係也在許多方面還普遍存在著。這點在主流的教育大環境中尤其明顯。

至今仍在的台灣校園威權嚴重性

根據「人本教育基金會」於2019年針對校園人權與學生權利現況做的校園問卷調查報告,以下簡單節錄兩個部分:

體罰與言語侮辱(直接性攻擊)

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68.6%的國中生、28.7%的高中生和47.6 %的高職生曾看過或受過老師體罰。相較於2016年的統計國中部分增加了一成以上。針對言語侮辱部分,則有54.8%的國中生、35.9%的高中生和46%高職生表示有聽過老師罵汙辱性語言。相較於2016年國中比例增加一倍以上。這兩項帶有明顯攻擊性的行為都已明文規定違法,但依此調查結果顯示,這些不正當的暴力或人身攻擊在中學校園中仍是相當普遍。

髮禁、服儀與禁愛令(人身控制)

髮禁已解除十多年,但問卷結果卻還有高達七成國中生、三成高中生、六成高職生表示學校有髮禁。而教育部已於2016年宣布服儀解禁且要保障學生身體自主權與服儀自由,然而仍有89.1%國中生、80.9%高中生、89.6%高職生表示學校會檢查服儀且會處罰。另關於校園禁愛令,有35%的國中生、17.2%高中生、35.2%高職生表示學校會禁止學生交往且會加以處罰。這些行為都已是明文違法,但仍層出不窮。

談人權等於無法教?

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一個殘酷的現實,也就是我們的主流教育環境對待學生的方式,總體來說仍是相當不友善且嚴厲的。然而這或許還未必是最為嚴重的問題,比這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社會上許多的聲音都接受或某種層度支持透過嚴厲的管控、甚至是傷害學習者個體,來達成教育(馴化)目的的這種對待人的方式
當有人批評這種教育完全不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人權與自主權時,總會有一大批人呼喊說:「不這樣怎麼教小孩?!」、「無限擴張人權那就不用教育了」諸如此類的話語。我常常在想,這些人口中的教育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他們認為教育就應該是權威的,談人權與學生權利就會導致教育無法進行?

一元化的威權價值觀

我們可以試著去想想,這種想法的背後他們對教育的想像是什麼樣子?就我個人看過這類說法最通用的一個論點是認為:「教育必須培養學生有好的德行與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因此必須要有一定權威的強制力,才能讓學生遵守並接受正確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觀念。」從這個論點中,我們可以看到帶有這樣主張的人,對於人們的行為處事,有一個絕對正確價值觀準則的想像。他們認為教育除了傳遞知識,就是應該讓學生擁有這樣正確的道德意識,這件事極為重要,因此一定要有強制的手段確保學生有正確的思想與行為。
說到這裡,這讓我聯想到了從去年香港反送中跟最近的國安法,香港政府對於教育的多次發言,他們表示「校園被邪惡的外部勢力與港獨勢力滲透了,正在散播給學生不正確的思想。因此教育機關需要徹底清除這些不乾淨的東西,確保學生有正確的愛國思想與民族意識。」。雖然前者威權教育的支持者,和後者威權政府所強調的「正確思想」內容不同,但對於教育的想像卻極其相似,最大的共通點在於強調單一不可被挑戰且帶有神聖性的「集體價值」與「行為準則」。
只是香港和中國政府是以國家極權宣揚人民對國家與民族忠誠的義務,以及歌頌國家與民族的偉大。而台灣在過去專制時代也是依循這個脈絡。現如今政治民主已成為全民共識,也導致這種威權從國家權力,退居到了社會文化,現在台灣的威權教育是立基於過往社會對於「傳統倫理道德」、「禮教」、「孝順」等價值的一元化神聖信仰,這些思想都共同強調服從、集體性勝於個體性,更主張自己是絕對正確、不容質疑且人人應該遵守的神聖道德準則。這樣的信仰最直接反映在社會對教育的既有觀念上,也因此很大程度促成了威權教育難以撼動的地位。

威權教育與威權國家僅有一線之隔

雖然如今台灣在亞洲已算是相當多元且開放的民主社會,人們普遍對民主與人權的意識也越來越高漲,但在整個教育大環境中,普遍仍未走出威權文化的陰霾。這也形成了一個有些弔詭的現象:在許多公共議題上,人們越來越願意高談人權,強調多元族群的平等,以及只要是人就不可被剝奪的權利,但在教育議題上,很多人卻很討厭這種出於普世的民主、人權與自由價值的主張。
試想在今日的台灣如果有政治人物直接了當的高喊:叫人民閉嘴,乖乖臣服於統治者,他會受到什麼樣的撻伐?但今天如果對象換成教育者(家長或老師),同樣一句話對未成年的學生說,卻好像變成一件還算正常的事,鮮少有人會覺得奇怪。
當然,成年公民與未成年人因為是否經歷完整教育與社會化的過程,兩者身分本身有很大的差異。但就是因為社會化過程所習得的人我關係道理,將絕大程度影響未成年人未來的樣貌,而教育作為社會化最為重要的部分,如果它傳遞的是必須服從於權威才有利生存的訊息,那這本質上就不是在培養民主社會的公民,而是臣服於極權的臣民。

本文結語:關於我們如何對待人

在本文的最後,我想回到一個我覺得無論教育或許多公共議題都極為重要與根本的問題,也就是我們要如何對待人?當社會上主張自由開放與個人權利的思想和既有的保守觀念發生衝突時,我們很容易就用「激進份子或迂腐無腦」等標籤化的方式模糊掉彼此真正的核心訴求與價值。
就像剛才說了那麼多的一樣,主張保守與嚴厲教育的人,他們對教育的想像就像一輛只有一條軌道的特快車,那輛車會把人們載往他們認為正確的地方。這些人很害怕有人走下火車,很害怕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脫軌,因為這樣代表著自己甚至是社會將走向一個渾然未知的地方,也代表著自己一直以來相信的那條正確軌道也將不再是如此正確,那真的非常沒有安全感,許多人也很大程度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希望無論如何都不要有人脫軌也不要離開這輛火車。
然而世界的本來樣貌卻至始至終都是多元且未知的,威權文化可以限制好幾代人對世界的想像,但它卻始終無法阻止世界本是多元的、人的思想是可以自由的這些事實的發生。
回到最個人的感受,當太陽落下,仰望著浩瀚無垠宇宙的那瞬間,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
我相信我們都希望自己能被善待與尊重、希望自己的需求與想法能被聽見且被接受。如果是這樣,那尊重及善待所有人應該才是我們每個人與社會要共同追求的崇高價值。我相信這種出於真正包容與關懷的同理心,應是所有自由、進步與良善價值的來源與信念。
本文作者:曹立寬
參考資料: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你是學生,不知道你是否曾懷疑過,自己為什麼要像現在這樣生活?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與體制裡,我們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必須花在所謂的「課業學習」上,在這個普遍的遊戲規則中,那似乎就是我們最大的義務,無論如何也要把它做好,或者就算沒有辦法做得很好,也要盡所有努力去做。多數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早已被成堆的任
如果你是學生,不知道你是否曾懷疑過,自己為什麼要像現在這樣生活?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與體制裡,我們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必須花在所謂的「課業學習」上,在這個普遍的遊戲規則中,那似乎就是我們最大的義務,無論如何也要把它做好,或者就算沒有辦法做得很好,也要盡所有努力去做。多數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早已被成堆的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藉由操控學校教育影響人民意識形態與看待事情態度 黨國體制藉由教育對學生進行國民黨意識灌輸已經有很多評論家都提過,筆者在此便不做贅述,比起意識形態,黨國體制下的教育更大的影響我們判斷社會現象、是非對錯與人情世故。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相信讀者的親戚長輩如果超過四十歲,又經歷過聯考時代的,往往都要求一個「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亞洲教育文化中鼓勵的問題,父母如何用更好的方式鼓勵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及價值感。文章提供了關於「威信型教育輔導」的四大關鍵要素和技巧,以及如何成為被信任的大人和正確鼓勵的運作方式等實用建議。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愛的教育,鐵的紀律 前言 晨起看到視頻在討論"愛的教育"。 上網蒐尋「愛的教育」,討論的不少,為什麼?因為許多家長採行所謂「愛的教育」後,造成了許多怪異的現象,我們用「愛且尊重」來對待孩子,結果孩子卻「不自愛也不自重」,而家長對此結果既不能接受卻又束手無策。網路上有許多的案例,我們且舉兩則試著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藉由操控學校教育影響人民意識形態與看待事情態度 黨國體制藉由教育對學生進行國民黨意識灌輸已經有很多評論家都提過,筆者在此便不做贅述,比起意識形態,黨國體制下的教育更大的影響我們判斷社會現象、是非對錯與人情世故。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相信讀者的親戚長輩如果超過四十歲,又經歷過聯考時代的,往往都要求一個「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亞洲教育文化中鼓勵的問題,父母如何用更好的方式鼓勵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及價值感。文章提供了關於「威信型教育輔導」的四大關鍵要素和技巧,以及如何成為被信任的大人和正確鼓勵的運作方式等實用建議。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愛的教育,鐵的紀律 前言 晨起看到視頻在討論"愛的教育"。 上網蒐尋「愛的教育」,討論的不少,為什麼?因為許多家長採行所謂「愛的教育」後,造成了許多怪異的現象,我們用「愛且尊重」來對待孩子,結果孩子卻「不自愛也不自重」,而家長對此結果既不能接受卻又束手無策。網路上有許多的案例,我們且舉兩則試著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