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言要趁早: 每個嬰兒都是語言天才

2019/07/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我在晨會作了個有關幼兒語言學習的presentation,受到主治醫師跟住院醫師的青睞。會後有不少主治醫師跟我要投影片,在住院醫師互評中也得到很好的評價。語言學習一向是大家關心的議題,從父母、老師到醫師,大家都想知道怎麼樣才能幫忙小孩學習一門新的語言。
這個presentation是受到Dr. Patricia Kuhl Ted Talk: The linguistic genius of babies的啟發。這個Ted Talk有中文字幕可以選,相當推薦大家去看。Dr. Kuhl是幼兒學習及腦科學的專家,她1983年在Nature(自然)發表的一篇關於早期語言習得的論文引用數已接近2000次。看完ted talk後我去把她幾篇重要的研究都閱讀了一遍,presentation就是把閱讀心得消化跟大家分享。
全世界的語言加起來約有600個子音跟200個母音,每個語言大概都只會用到其中四、五十個音。每個嬰兒一開始都具有辨別每一個音的能力,但這個能力會隨著時間在neural commitment的過程中消失。簡單的說就是用進廢退的概念,某些音越常聽到,神經迴路也就越多、能越快處理。反之對於不常聽到的音久而久之則失去辨別的能力。最著名的例子是日本人對R跟L辨別的能力在嬰兒時期是跟美國嬰兒一樣的,但因為日文中並不去分別R跟L這兩個音,日本小孩隨著時間就逐漸失去了這個能力。

語言習得是有黃金關鍵期的,幼兒的語言學習力跟大人比簡直是天才,而這個能力在大約七歲後就會開始下降。這也就是為什麼越早移民美國的人的英文發音會越接近母語者的原因。當然我要強調大人也有能力把一個新的語言學好,但有學過語言的人都知道這背後要花多少心力。很多人學了十幾年的英文,英文卻不見得講得比一個七歲母語者好。有人把這個歸咎於暴露時數,一個七歲的母語者接觸英文的時數可能也比我們多得多,但我認為這不能解釋全部的現象(像是為什麼發音越長大越難矯正等),有很大的一部分還是必須歸因於幼兒卓越的語言學習能力。Dr. Kuhl 在演講中也提到了另外一個實驗。這個實驗找來美國的嬰兒,比較他們與台灣(very proud!)的嬰兒辨別中文的能力。實驗組的美國嬰兒每天接受一個小時的真人中文轟炸,過了幾個月之後,他們在中文辨別能力居然跟台灣的嬰兒不相上下。這就不是用暴露時數可以解釋的。他們其實還用了這種真人轟炸法(比較專業的說法應該是沉浸)在西班牙馬德里的幾個貧窮的社區做了實驗,效果一樣很好。這些實驗組幼兒的父母都不會講英文、在家都講西班牙語,但他們的小孩在經過18周每天一小時英文沉浸之後,英文能力大大的提升。而且這個能力即使在實驗結束後的一段時間都還能維持。為什麼呢?

Dr. Kuhl的團隊認為真人互動跟parentese(父母對小孩講話時會故意提高音調、放慢速度)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

Dr. Kuhl跟演講跟研究給了我很多啟發。其中一件想做的事就是當上主治醫師之後每周固定一個小時在圖書館辦不同語言的說故事時間,可以有西班牙文、有中文、有日文,就當作社區服務。或許台灣的執政者也可以參考這些實驗,在各大圖書館每天辦一個小時的英文互動時間給幼兒參加。現在台灣的雙語教育都著重在學校教育,然而利用幼兒卓越的語言學習能力讓英文從更小的時候扎根或許會更有效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同時具有台灣、美國、日本三國醫師執照的小兒科醫師, 現居美國。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 多益990,日檢N1,正在學習西班牙文。 喜愛閱讀、穿搭、旅遊、聽人說故事。 臉書專頁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