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者大人親戚朋友都會argue小孩該從什麼時間接觸英語,現在的我發現這問題真的沒有很困難回答了。以下有幾個回答給各位參考,大家可以心中做個選擇再由我爲大家協助提供思考方向:
- 胎教就開始
- 學齡期開始
- 上國小開始
(二)最普遍的語言學習環境:有鑒於小孩「或許」對語言有興趣、不排斥學習母語以外的語言,且外父母可以承擔補習家教費用、網路上學習資源費用或是父母親帶(亦即親自提供小孩的語言刺激),我帶過的許多家教小孩,其父或母有一方只會刻意只與孩子進行英語溝通(即使父母不是英語母語人士),小孩能夠在不對外語產生排斥狀況開始對吸收外語有點概念並嘴巴可以跟著發音。此時間,就是在孩子的於語言習得上面舌頭的訓練及基礎的掌握能力培養。
(三)最起碼/基本的語言環境刺激:一週一兩次網路上免費資源使用(聽力)、家長在母語的加強對話引起語言學習動機同步觀察孩子學習軌跡、去圖書館閱讀免費資源童書、再來就是配合學校基本的教材課本並由家長監督完成基本能力要求的學習標準的門檻。必須很老實說,我認識不少家長能夠透過自己做全職母親透過自學教育,一步步陪著孩子精緻學習,小孩在未來課業上非常的卓越,重點也沒有花很多錢,父母花的是心力啊~第三點至少跟上學校進度的學習這個最基本的語言環境,純粹在不過度落後均值,但能夠讓孩子不在往後進入學業考試階段造成學習能力的不足,且外家長能充分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
上述三個環境都可以,而不論胎教開始、兩歲開始、七歲開始都可以,重點就是都需要扶養小孩的家長一同參與,
不論何時開始,都在鋪梗培養小孩學習語言的興趣,直到他們的智力、肌力或是心智能力都能搭配「已培育出來的興趣」再來觸及「更多的多元學習」,以便孩子未來能明顯的表現出自己的學習特性、風格、科目屬性或是任何一種凸顯出你孩子的特別
大人家長們!您等待的就是這一刻呀!什麼是對孩子最好的未來呢?就是尊重他們、信任他們、陪伴他們,並幫助孩子「讓他/她能成為他/她自己」。
好的,回到我的標題,我跟團隊推出了英語繪本的共讀影片,有些有附上中文解釋說明,依照程度或老師來做不同的呈現,歡迎家長使用讓小朋友練習聽力及引起語言學習動機。我的初衷一部分是製作這些當然是希望可以幫助想學英語的孩子們及尋求更多英文繪本讀本刺激的家長,在不知道是否台灣變成更均富的前提,我做我能做的,也做我想做的事,歡迎大家使用或是推薦給需要的朋友。
最後,希望大家每天都過的有意義、吃得健康、笑得快樂,散發更多的能量。BTW, 頻道裡我叫Jenny去了 haha seeya next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