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嗜書如命]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我很喜歡這本書,閱讀前面的時候眼淚嘩啦嘩啦的流,那些無家者很鮮明很立體的就在腦海中浮現,作者只是很直接描述彼此之間的對話,非常真實可以看見彼此之間情感的流動。

個案覺得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人會關心自己、在乎自己,但就有這樣一個社工,會為了自己著急,為了自己生氣,為了自己有沒有好好存錢,好好吃飯而有很多反應,甚至為了自己的離世而在辦公室偷偷地哭泣,偷偷地想念著。

透過這本書,可以看見無家者的另一種樣貌,認真工作與花錢買酒路倒,都是同一個人,人是立體的,我們憑甚麼從一個人的單面就斷定這個人是甚麼樣子。

殺死社工的不是個案,是體制。

不是個案難搞,所以社工陣亡,

是當個案陳情後,好高高高高高層的一道道命令,要求社工寫好寫滿的報告書。

即便我們有著一把尺,核定誰可以領取補助,誰不符合資格,但只要好高高高高高高層的一道命令,那把尺就隱形了。

於是我們也只能兩手一攤,摸摸鼻子,受不了就自己拍拍屁股走人,反正對好高高高高層來說,每年都有很多畢業社工捧著新鮮的肝進來,人員流動是常態,個案面對變動也必須接受。

有時候好不容易穩定了,政黨輪替一切回到原點。

我們都是撿海星的人,知道海浪一來,海星又被捲上岸來,我們還是努力撿拾著海星放回大海,期盼著有那麼幾個可以順著海流擁抱自己的人生。


身為社工,不能不推這本書啊~

我相信每個領域的社工都會很有共鳴的。

以下摘錄書中內文

1.<起初他們>

當納粹來抓共產黨人,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產黨員。

他們關押社會民主黨人,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民黨員。

當他們來抓工會會員,我沒有抗議

----我不是工會會員。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我時,再也沒人為我說話了。


2.無家者大多是因為健康狀況、年齡、學歷等因素,而被主流市場排除,並不是他們天性懶惰。

3.我想要安居,在[這裡]安居。這裡有他的老鼠、他的狗,還有會給他東西吃的好心路人,以及他熟悉了二十幾年的生活環境。

4.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立刻去做眼前做得到的事,我們這個社會會有更多人得到幫助吧。

5.社會工作者會消耗掉很多心理能量,因為你幾乎不會在個案(無家者)身上聽見什麼好故事。每個人顛沛流離的一生,在你面前都是流浪結尾。

6.社工這份工作,就是一群人一起手牽手,走很遠的工作。

7.一個人要過得幸福,那是很多、很多人,一起努力出來的。

8.有些人雖然在你生命中出現的時間不算長,但不管過了多久,你的心裡永遠會有一個位置給他。

9.很多人都說助人工作是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我想在這些吃力不討好裡,還夾著閃閃發亮的金砂。在不經意的時候,會讓你發現,告訴你,你做的事是有價值的。

10.這世界不只是黑色與白色,更多的,是灰色。溫柔而包容,涵納多種可能的漸層灰。

11.負面的生命經驗在重新講述的過程中得以轉化。艱困的時光都已經過去,現在站在這裡的,是從谷底又重新振作起來、全新的人。

12.如果沒有人好好陪伴他,了解他心裡的洞,刺激他產生行為改變的動機,陪他走過辛苦的過渡期,想辦法連結更多社區支持,讓牠回歸社會,重新站穩,那麼,我們只是不斷在做重複的事情而已。

13.在學校充滿理想,社工考試得到全國前幾名,點子超多、活力又充滿熱忱的她,畢業兩年後,跟我說她再也不要當社工了。另外一位總是溫柔,立志服務兒童的她,現在只想辭職,離開不斷評鑑的鬼地方。還有好多好多充滿熱忱的心,不斷死去。這就是什麼吃人的專業?

如果沒有心,那也是被這個體制給吃掉的。

14.高案量的情況下,社工只能很淺又大量的做個案管理。之前社工系課本上提到的,慢慢建立專業的關係,完全是奢侈品。

15.個案來來去去,社工不斷的在解決每天重複的醫療、安置問題,成就感不高,社工的專業耗竭卻很大。

16.沒有一顆懷抱熱忱的心應該被壓垮。我們努力打造理想國,並告訴其他人說,去吧,就是那個方向。這麼美好而認真的助人者,應該被好好的對待。

17.每一種生活型態,都有它的價值,由生活的人自己選擇他要哪一種。而我的工作,就是盡己所能的協助他過得更好。至於這個[好],是誰定義的?那就是另一個糾葛的問題了。

18.[顧客],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為目標。相較社工[助人]與[受幫助者]的關係,彼此更為平等。

19.我每天都覺得很困惑啊,我質疑自己這樣做,到底是不是對的。-->毫不質疑才是最可怕的,等你哪天完全沒有問題了。我會提醒你,該離職了。

20.生命是有慣性的,它會順著這個動能向前滾。我們扮演的是前面的小小支點,只要可以讓個案偏移一點方向,我們就成功了。但有的人生已經按照這個慣性滾動非常久了,它的動能事非常強大的。當你這個小支點沒有大到能改變它的方向時,就只能被它輾過去了,看著它走向毀滅。

21.我和醫院社工夥伴聊天:

[ㄟ,你們今天是不是很忙啊?]

[對啊,突然多了一堆酒醉、路倒被送進來。老子從早上忙到現在,忙到沒尿尿....]

[因為我們昨天發錢啊。哈哈哈哈。]

[幹。]

22.朋友一直沒接電話的時候。

[可惡,這傢伙最近到底在忙什麼啊..我晚點再打好了。](打完一通就掛掉)

個案一直沒接電話的時候

[該不會死掉了吧?如果死掉的話,要先聯繫家屬。我有他家人的電話嗎?還要通知轄區派出所,可能要進行司法相驗。接下來,還要聯繫葬儀社陳大哥跟機構的大家,還有OXX...(以下省略)](開始奪命連環call,並在心中想像個案的遺容)

23.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各式各樣的關鍵字,而眾多的特質構成一個獨立而完整的樣貌。當我們因各種自願或非自願的原因聚集於此,被強勢的主流審視,並貼上標籤時,便會讓人忘記,自己身為群體的一員,而挺身捍衛群體的價值,反而害怕得想撇清。這時候,要求人要勇敢對抗整個世界加諸於身的汙名、要堅強起來、要有自信,是非常殘酷、嚴苛的事。

於是,這些人只能流著血,切割著自己的肉,微笑著說:

[那些都不是我。我很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蘊心社工師的沙龍
16會員
24內容數
關於閱讀的書摘、紀錄、佳句
2019/12/24
生命的基礎價值:一個人能感受到「愛」,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被人「接納」,感受到有「意義」,感受到「自由」。這些價值不是被灌輸,而是透過對話的精神令自我覺察,才能有力量。
Thumbnail
2019/12/24
生命的基礎價值:一個人能感受到「愛」,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被人「接納」,感受到有「意義」,感受到「自由」。這些價值不是被灌輸,而是透過對話的精神令自我覺察,才能有力量。
Thumbnail
2019/12/02
這本書是在嘉義「筷趣大飯店」用餐時遇見的書,後來餐廳因為房租的問題暫時歇業,但這本書與菩薩寺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很想去菩薩寺走訪,感受那股安在的感覺,閱讀這本書更是讓自己的心如澄澈湖水,是我現在找尋的安心安在穩定感。 我相信每個人閱讀的收穫都會有所不同,我很喜歡這本書
Thumbnail
2019/12/02
這本書是在嘉義「筷趣大飯店」用餐時遇見的書,後來餐廳因為房租的問題暫時歇業,但這本書與菩薩寺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很想去菩薩寺走訪,感受那股安在的感覺,閱讀這本書更是讓自己的心如澄澈湖水,是我現在找尋的安心安在穩定感。 我相信每個人閱讀的收穫都會有所不同,我很喜歡這本書
Thumbnail
2019/11/19
司馬談與司馬遷父子到底為什麼要寫《史記》?因為「責無旁貸」。
Thumbnail
2019/11/19
司馬談與司馬遷父子到底為什麼要寫《史記》?因為「責無旁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十位無家者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掉到街頭上,真的很容易。 七位街頭社工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接住這些人,真的很不容易。 平心而論,真正想要成為流落街頭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但因為自身際遇與外在環境的不走運,導致了無家的無奈選擇,身為有家者的讀者,除了同情,還可以怎麼看?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
Thumbnail
十位無家者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掉到街頭上,真的很容易。 七位街頭社工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接住這些人,真的很不容易。 平心而論,真正想要成為流落街頭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但因為自身際遇與外在環境的不走運,導致了無家的無奈選擇,身為有家者的讀者,除了同情,還可以怎麼看?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
Thumbnail
有太多事情,你不靠著閱讀是無法靠近與理解的,遊民議題,對我來說就是。 掉到街頭上的人,大多都是被體制篩掉的人。 而同理心這三個字,需要先丟在書本外頭的。 作者李佳庭年輕漂亮,家庭和樂,即使從事社工工作,都知道只能從助人工作中逐漸靠近個案,但永遠無法同理個案,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而看著這
Thumbnail
有太多事情,你不靠著閱讀是無法靠近與理解的,遊民議題,對我來說就是。 掉到街頭上的人,大多都是被體制篩掉的人。 而同理心這三個字,需要先丟在書本外頭的。 作者李佳庭年輕漂亮,家庭和樂,即使從事社工工作,都知道只能從助人工作中逐漸靠近個案,但永遠無法同理個案,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而看著這
Thumbnail
 「你們一定很有愛心!」 「我長大以後也要成為跟你一樣的社工!」 「身心障礙?跟殘障是一樣的嗎?」 「你是不是智障?」 「要跟我們當朋友?可以呀,去偷你媽的錢給我們。」 「如果我也跑掉了……還剩下誰?」 「我就是想餵她每一餐,直到我沒辦法照顧為止。」 「人若落魄,就什麼都沒有了……
Thumbnail
 「你們一定很有愛心!」 「我長大以後也要成為跟你一樣的社工!」 「身心障礙?跟殘障是一樣的嗎?」 「你是不是智障?」 「要跟我們當朋友?可以呀,去偷你媽的錢給我們。」 「如果我也跑掉了……還剩下誰?」 「我就是想餵她每一餐,直到我沒辦法照顧為止。」 「人若落魄,就什麼都沒有了……
Thumbnail
新聞媒體上的「社會邊緣」、「孤苦伶仃」是對無家者的標籤;好吃懶做、需要他人的施捨是大眾對他們的想像。他們彷彿是一群沒有臉孔,但長得很相似的團體,儘管他們已是城市街頭常見的身影,但很少有人願意去了解他們......
Thumbnail
新聞媒體上的「社會邊緣」、「孤苦伶仃」是對無家者的標籤;好吃懶做、需要他人的施捨是大眾對他們的想像。他們彷彿是一群沒有臉孔,但長得很相似的團體,儘管他們已是城市街頭常見的身影,但很少有人願意去了解他們......
Thumbnail
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作者是李佳庭。身處這次疫情風暴的中心-萬華。社工怎麽去處理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遊民?又有哪些小故事?為什麽萬華會有比較多的街友呢?這本書藉由一篇又一篇的小故事,讓我們認識了明明生存在社會中,卻總是被忽略的一群人。
Thumbnail
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作者是李佳庭。身處這次疫情風暴的中心-萬華。社工怎麽去處理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遊民?又有哪些小故事?為什麽萬華會有比較多的街友呢?這本書藉由一篇又一篇的小故事,讓我們認識了明明生存在社會中,卻總是被忽略的一群人。
Thumbnail
這本和《做工的人》、《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樣都有同情弱勢的中心思想,但作者李佳庭並沒有站在道德高地譴責一般人,她身為一名年輕社工,她把自己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內心的矛盾、對制度的質疑很誠實地寫出來。書裡描述的不是大家想像中愛看的心靈雞湯,就算有這樣的情節,也不見得是我們看過擁有高貴情操的街頭蘇格拉底
Thumbnail
這本和《做工的人》、《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樣都有同情弱勢的中心思想,但作者李佳庭並沒有站在道德高地譴責一般人,她身為一名年輕社工,她把自己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內心的矛盾、對制度的質疑很誠實地寫出來。書裡描述的不是大家想像中愛看的心靈雞湯,就算有這樣的情節,也不見得是我們看過擁有高貴情操的街頭蘇格拉底
Thumbnail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Thumbnail
「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這樣的數字,恐怕與不少人的想像衝突。除了被貼上好逸惡勞的標籤,常常必須面對「有就好了,還挑?」的目光,甚至連被性騷擾等不合理的對待,「好像只要套在街友身上,就突然合理了。」然而,我們似乎都忘了街友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或許只是運氣差了點。
Thumbnail
社會問題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是隨時在發生。 記得新聞報導過「工人遭機器斷指」之類的新聞吧?工人的工作環境有甚麼樣的狀況? 遊民的日常又是怎麼度過?
Thumbnail
社會問題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是隨時在發生。 記得新聞報導過「工人遭機器斷指」之類的新聞吧?工人的工作環境有甚麼樣的狀況? 遊民的日常又是怎麼度過?
Thumbnail
街上有一群人。他們居無定所、三餐不繼,被熙來攘往的人們閃避唾棄;他們有很多名字,流浪漢、遊民、街友……他們是城市的「無家者」。透過認識無家者非主流的生存模式,及他們面對生命重大衝擊的生活經驗及豁達的生命態度,不僅可以打開文化視野,重新思索甚麼是人生中的必需,更可能了解每個無家者背後的「情非得已」。
Thumbnail
街上有一群人。他們居無定所、三餐不繼,被熙來攘往的人們閃避唾棄;他們有很多名字,流浪漢、遊民、街友……他們是城市的「無家者」。透過認識無家者非主流的生存模式,及他們面對生命重大衝擊的生活經驗及豁達的生命態度,不僅可以打開文化視野,重新思索甚麼是人生中的必需,更可能了解每個無家者背後的「情非得已」。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閱讀前面的時候眼淚嘩啦嘩啦的流,那些無家者很鮮明很立體的就在腦海中浮現,作者只是很直接描述彼此之間的對話,非常真實可以看見彼此之間情感的流動。 個案覺得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人會關心自己、在乎自己,但就有這樣一個社工,會為了自己著急,為了自己生氣,為了自己有沒有好好存錢,好好吃飯而有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本書,閱讀前面的時候眼淚嘩啦嘩啦的流,那些無家者很鮮明很立體的就在腦海中浮現,作者只是很直接描述彼此之間的對話,非常真實可以看見彼此之間情感的流動。 個案覺得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人會關心自己、在乎自己,但就有這樣一個社工,會為了自己著急,為了自己生氣,為了自己有沒有好好存錢,好好吃飯而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