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書如命]細說史記入門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司馬談與司馬遷父子到底為什麼要寫《史記》?因為「責無旁貸」。
  1. 「緒」的部首是「糸」,做學問有時像理一團亂絲,如要整理一團亂絲,最重要是找到它的端,也就是線頭,找到了線頭,才能夠把一團亂撕梳理清楚,這就叫做「得其端緒」。讀書也一樣,書中內容可以包羅萬象,但必須有其端緒。
  2. 孝道的終點,及其最高層次,就是「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這才是大孝。也就是讓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你的父母教出了這麼了不起的孩子。對父母而言,沒有比孩子的成就,更讓他們感到欣慰和榮耀了。
  3. 什麼是「責任」?就是有一見是情,做了對你沒有好處,你也很難從中得到快樂,更可能純粹是付出而沒有獲得,可是你非做不可,那就叫做「責任」。
  4. 人有了慾望,眼睛就容易被遮蔽,思考就會受影響,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只想知道自己想知道的。
  5. 莊子教導我們,想追求比智慧更高的境界,就必須去掉自己的嗜欲,「嗜欲深者天機淺」,反過來就是「嗜欲淺者天機深」。能夠去掉多餘的慾望,才能幫助你客觀地看待事物,才能如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所說的「與時遷移、應物變化」。
  6. 人的境界要靠自我要求才能得來。一個真心想成為聖人的人,就算最後未必能成為聖人,但是也絕對不會變成小人。要成為什麼境界的人,就必須下真工夫,是真心去求,不是嘴巴說說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蘊心社工師的沙龍
16會員
24內容數
關於閱讀的書摘、紀錄、佳句
2019/12/24
生命的基礎價值:一個人能感受到「愛」,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被人「接納」,感受到有「意義」,感受到「自由」。這些價值不是被灌輸,而是透過對話的精神令自我覺察,才能有力量。
Thumbnail
2019/12/24
生命的基礎價值:一個人能感受到「愛」,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被人「接納」,感受到有「意義」,感受到「自由」。這些價值不是被灌輸,而是透過對話的精神令自我覺察,才能有力量。
Thumbnail
2019/12/02
這本書是在嘉義「筷趣大飯店」用餐時遇見的書,後來餐廳因為房租的問題暫時歇業,但這本書與菩薩寺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很想去菩薩寺走訪,感受那股安在的感覺,閱讀這本書更是讓自己的心如澄澈湖水,是我現在找尋的安心安在穩定感。 我相信每個人閱讀的收穫都會有所不同,我很喜歡這本書
Thumbnail
2019/12/02
這本書是在嘉義「筷趣大飯店」用餐時遇見的書,後來餐廳因為房租的問題暫時歇業,但這本書與菩薩寺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很想去菩薩寺走訪,感受那股安在的感覺,閱讀這本書更是讓自己的心如澄澈湖水,是我現在找尋的安心安在穩定感。 我相信每個人閱讀的收穫都會有所不同,我很喜歡這本書
Thumbnail
2019/11/19
為什麼做一樣的事情,但結果卻不相同。一個國家興盛時,會有哪些癥兆?一個國家快衰亡時,又會有哪些現象?誰是能幫助大家的賢人?誰又是禍亂國家的奸人?什麼樣的人會成功?什麼樣的人會失敗?從歷史中學習。
Thumbnail
2019/11/19
為什麼做一樣的事情,但結果卻不相同。一個國家興盛時,會有哪些癥兆?一個國家快衰亡時,又會有哪些現象?誰是能幫助大家的賢人?誰又是禍亂國家的奸人?什麼樣的人會成功?什麼樣的人會失敗?從歷史中學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傅佩榮:「宋明儒者把儒家思想偷樑換柱得非常嚴重,回到先秦儒家文本才能了解什麼是儒家。」
Thumbnail
傅佩榮:「宋明儒者把儒家思想偷樑換柱得非常嚴重,回到先秦儒家文本才能了解什麼是儒家。」
Thumbnail
善行,會無跡可循;善言,會無可非議;善謀略,不需用算計。 無關楗不可開,無繩約不可解,因為沒有「關楗」及「繩約」,所以無法可開解,換句話說,有了關楗,就會有構成方式、流程、原理,如此就有跡可循,便有法可解。
Thumbnail
善行,會無跡可循;善言,會無可非議;善謀略,不需用算計。 無關楗不可開,無繩約不可解,因為沒有「關楗」及「繩約」,所以無法可開解,換句話說,有了關楗,就會有構成方式、流程、原理,如此就有跡可循,便有法可解。
Thumbnail
今天夏青青分享的話題是職場裡的選擇,你是否能夠在職場裡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選擇保持善良與正直?
Thumbnail
今天夏青青分享的話題是職場裡的選擇,你是否能夠在職場裡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選擇保持善良與正直?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的話題,各位想過求知問學的根本是什麼嗎?那求知問學的終極目的又是什麼? 今天我想引述的就是有子所說的話,然而必須先說明,他話中含意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因為是出現在經典裡的話就不加思考而照單全收,覺得反正都是好的東西就一概而論,否則會有學而不精、得過且過之弊。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的話題,各位想過求知問學的根本是什麼嗎?那求知問學的終極目的又是什麼? 今天我想引述的就是有子所說的話,然而必須先說明,他話中含意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因為是出現在經典裡的話就不加思考而照單全收,覺得反正都是好的東西就一概而論,否則會有學而不精、得過且過之弊。
Thumbnail
前面三種絕棄(聖智、仁義、巧利),是為避免人心紊亂,像是三到閘門,若放開,人心便如大水奔流,往複雜迷亂奔去,但即使設閘,卻也只能防止,難以改變源頭,真正的核心在於心之歸屬,這是比認知想法更早形成的意識意念,人的一切由此開始衍生,所以源頭應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Thumbnail
前面三種絕棄(聖智、仁義、巧利),是為避免人心紊亂,像是三到閘門,若放開,人心便如大水奔流,往複雜迷亂奔去,但即使設閘,卻也只能防止,難以改變源頭,真正的核心在於心之歸屬,這是比認知想法更早形成的意識意念,人的一切由此開始衍生,所以源頭應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