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本身在從事二胡演奏與教學。最近正在跟兩位老師學習不同的打擊樂器,從兩位老師的教學方式上,發現了一點心得。 最近一堂課在教裝飾音。左手以三根手指頭快速的做出三個裝飾音之後,右手緊接著打出一個響亮的正拍。老師不斷的示範,但有的學生老是沒辦法非常快速的把兩隻手連成一串,而是不小心分成兩個片段。雖然只有0.0幾秒的差別,但很明顯聽得出來不對。學生明明是理解的,卻老是做不到。我剛開始試也是同樣情況。
但後來我改變思考方式。要先想好,右手響亮的那一聲是在正拍上,那我就先打一次右手,那總該沒錯吧?然後下一次我一樣是打右手,但左手趁空打在右手正拍之前。然後在固定的速度下,反覆的做這兩種模試,一次單手、一次雙手。接下來我漸漸的比較上手了。
在這堂課當中,我領悟到三件事。
一,當一個方法,對學生來說,明顯無法奏效的時候,一定要換個方式講解。至於這次為什麼我知道要換這個模式思考,我想或許是因為,剛好我先跟另一位不同的打擊老師學習了一年,雖然老師較年輕,但在20年的教學經驗之下,多了一點概念上的條理基礎。
二,在固定速度下的反覆練習,還是很重要。這在任何樂器上都可以應用。隨時都可以設計一個有結構的小樂句,並在不間斷的情況下,背下來反覆練習。
三,在課程上,先列好學習順序或大綱,還是有其必要性。想到什麼就教什麼的教學行程,雖然比較沒有壓力,但是在基礎動作的鞏固上,可能比較欠缺效率。
要儘量貼切的去了解,學生為什麼會做錯?是因為一時手誤而奏錯,還是因為觀念不對而奏錯?
你說100遍是一回事。學生能不能理解,又是另一回事。
100個學生有100種理解方法。你能變出幾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