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龜甲萬的滋味不是醍醐味 : 醍醐味其實是遊牧民族的奶味

2019/09/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小時候看廣告,常聽到 : 最符合台灣人口味的,經典醍醐味。被廣告洗腦久了,還以為甘醇醬油的味道,就是醍醐味? (鵜鶘味???)。 其實醍醐味的起源和醬油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久而久之,醍醐味變成一種 Feeling,一個抽象的美味形容詞。 醍醐味的描述,在佛經涅槃經有描述 :
從牛出乳,從乳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是五位之中最上乘的美味。 (見: 餐桌上的日本史)
從這段描述可以知道,醍醐是從牛奶製作得來的一種食品。而這種食品是這一連串製作出來的乳製品當中味道最厲害的東西。 而這個東西的滋味,就是所謂的 : 醍醐味。有趣的是,這個過程好像似曾相似? 醍醐到底是甚麼呢? 答案很可能就是 : 乳酪 ! 所謂的酥,簡單的說就是濃縮過的流質奶製品,質地和我們常見的煉奶類似。當牛奶濃縮之後,就會產生酪,類似奶油的製品,最後酪可以產出醍醐。
自從有了醍醐味,奶奶的甜點才能問世阿 !
在古時候,乳製品的技術不如現在精細。我們可以理解在產生所謂的醍醐和現代我們理解的滋味應該是不同的。相傳,最早的乳酪滋味,是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把奶放在羊的胃袋做成的水壺裡做成奶酒,但是忘了喝,把水水的上清液去除後,最後發現在底部的凝結物超級好吃,這個可能就是人類初嘗乳酪的滋味的起源。
這時候有趣的問題就來了 : 龜甲萬的醍醐味到底和乳酪有甚麼關係? 其實 : 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連在一起啊~!? 但是追溯日本的歷史,其實有一段時期 : 日本政府是下令人民吃素的! 你沒看錯,真的是政府要人民吃素。 日本的佛教傳入,除了民間交流傳入以外,也有日本政府引入有關。大致上在飛鳥時代也就是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代附近就在日本出現了。大致上在隋朝的時候,差不多就是聖德太子 (就是那個寫信給隋皇帝,讓隋皇帝火大的那個人) 出現的年代開始傳播開來。 從中國開始佛教信仰,倡議修行的人要茹素,乃至於到近代,學佛的人都倡議要茹素。
但日本人就是比較瘋狂,從佛教開始融入政治色彩,開始倡議神道和佛教要合習 (畢竟神道的信仰,詮釋了天皇治權的基礎)。當天皇一族開始禮佛,佛教的神佛要降生成日本神明。天皇準備要吃素,當然作為庶民也要一起吃素阿 ~! 也因此,日本料理開始透過各種作物產生蔬食就不意外了。 由此也可以理解: 為什麼京都的料理以蔬食料理著稱,背後其實是有歷史典故的。 日本在人人吃素的時代,可想而知一定是很無聊的。 畢竟鮮味的來源有一部分還是跟肉類很有關係。 在唐朝的時刻,日本派出遣唐使到中國學習,連帶的也把養牛喝牛奶的文化帶入了日本。 自然也就學習到了遊牧民族吃到最初的乳酪,還有類似奶油等食品帶入了日本。 對於吃東西超無聊 : 霸道總裁逼我吃素的年代。 乳製品的味道自然是讓人很瘋狂的一味。
想像一下 : 在你只能吃吃稀飯,吃吃醃漬蔬菜,愛護牛羊像自己家人一樣 ( 不能用關愛的眼神跟牠們說 : 要變好吃喔),的時代。有一天有人帶著,豐滿的脂肪香氣,乳香當中帶著一點微酸。帶一點堅果,又帶有一種熟悉又不太像是肉味的東西。 口水不留下來才奇怪呢! 品嘗了醍醐 (類似乳酪的製品) 的醍醐味以後,這樣的至高讚賞,會將 醍醐味(だいごみ) 作為 美味的形容詞,也就不意外了。
50會員
124內容數
日本首都圈怎麼走? 複雜而眼花撩亂的關東地區要上哪去玩?從歷史角度走遍關東美景,用味蕾體驗關東的滋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