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沉淪與重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丑》拋棄了過往英雄電影的敘事模式,另闢蹊徑
  超級英雄電影在近十年來成為好萊塢影壇的新主流,但在英雄故事逐漸飽和之時,為了持續讓觀眾感到新奇,開始有了更多新形態的英雄電影。比如《死侍》、《羅根》等。這些電影已不再是單純的使用英雄類型電影的敘事結構,而是在電影的主要敘事結構下,加入其他類型電影的血肉。比如《羅根》的敘事內核其實是西部電影、《水行俠》則是古裝歷史劇的結構。這並非漫威或DC所發想出來的編劇法則,在很多電影裡我們都可看到編劇將不同類型的敘事彼此交互融合。
陶德菲利普斯藉由高譚市和小丑兩個主要符號進行影像敘事
  在過往的《蝙蝠俠》系列電影裡,對於高譚市的腐敗總是輕筆帶過,避重就輕,未嘗有人利用這座墮落的城市,寫出精彩的劇本。而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編導的《小丑》的高妙之處,在於故事雖以小丑為故事的核心,但在故事背景之下,我們可以看到高譚市逐漸墮落腐敗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和亞瑟佛萊克(Arthur Fleck)彼此可互相參照。在片中,小丑宛如是高譚市的縮影,而高譚市則是小丑的化身。
  陶德菲利普斯不時的在電影的縫隙裡插入高譚市逐漸殞落的訊息,而又因亞瑟居住在高譚市的社會底層,這些訊息的出現反而更加難以忽視。比如垃圾車工會的罷工,導致民眾群起抗議環境的污染。再如福利制度的預算縮減,使得亞瑟等飽受精神病困擾的病患,成為體制下的犧牲者,可說是被政府間接放棄的人們。
亞瑟一直想在社會裡表現正常,達成他人的期望,但這世界卻總是容不下他
  亞瑟在迥異於常人的環境下成長,他和一般人心裡認為「正常」的世界一直都是互相排斥的存在。他不被理解的心理和失控的大笑,宛如政客和湯瑪士韋恩(Thomas Wayne)面對高譚市的虛假諷刺。而支撐他繼續在眾人「正常」眼光下活著的支柱,就是母親的期望和成為單口相聲的夢想,甚至是美好愛情的想像。亞瑟就如同高譚市的化身,當高譚市逐漸殞落時,亞瑟反而因為兩根支柱的陸續倒塌、美好愛情的幻境崩解,開始撕下了一直以來被心理醫師、世界貼上應該要「正常」的標籤,以小丑的身分獲得生命的重生。
  在小丑身分之下,本來和世界格格不入的亞瑟,隨著小丑擁護者一舉和已然墮落的高譚市成為能夠劃上等號的存在。高譚市的混亂根基於政府的漠視,起源於亞瑟的地鐵槍擊案。小丑覺醒於此,混亂高譚市亦誕生於斯。當小丑的裝扮成為對抗上流階層的符號、槍枝成為對抗權貴的武器,高譚市的社會階級亦隨著莫瑞法蘭克林秀(Murray Franklin Show)的槍擊實境而遭受破壞。這時鏡頭帶到仍幼年的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站在雙親屍體身旁,顯得渺小又諷刺,因為此時和高譚市格格不入的不再是亞瑟,而是未來成為蝙蝠俠的布魯斯韋恩。電影的符號運用與敘事筆法,在地鐵槍擊案後慢慢呈現出驚人的改寫與反轉的力道。
陶德菲利普斯以地鐵槍擊案做為整部電影的敘事轉折點,並在電影結局完成了一次敘事上的大翻轉
  陶德菲利普斯以細膩的筆觸利用高譚市沉淪的過程,和亞瑟成為小丑的轉變軌跡,以互斥、相容、平行、翻轉等等敘事方式展現他的說書功力,再以高譚市的社會問題,掀開隱藏在社會問題下的階級矛盾。透過陶德菲利普斯和共同編劇史考特西佛(Scott Silver)一筆一畫的交織下,成就了《小丑》富有多層次、厚度與深度的精采劇本,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反英雄電影體質。
以上劇照由開眼電影網授權使用:
http://www.atmovies.com.tw/home/movie_homepage.html
文翼電影光譜粉絲團:
avatar-img
13會員
5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文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亞歷山大葛林奇的《酸世代》聚焦在青少年面對世界與社會的茫然無措,並且以疏離的角度雕刻成長帶給青少年的困境。同時因使用多重疏離手法進行敘事和影像呈現,使得《酸世代》呈現豐富的影像層次。
  薩拉曼尼以鏡頭關懷卡特拉殘破生命,也藉由卡特拉的遭遇同情著數以千計的阿富汗婦女們。片中一段「我們的苦難與煎熬都已寫在命運裡」已道盡阿富汗眾多婦女的絕望心聲。薩拉曼尼以點墨暈染的輻射敘事技巧,在關懷卡特拉的當下,亦給予阿富汗社會價值觀沉重的一擊。
  2019年版《阿拉丁》的改編,重新塑造茉莉公主這名角色,更為其量身打造一首全新歌曲〈Speechless〉,在這樣的改寫下,導演蓋瑞奇為電影注了了時代改變的重要意義。
   相較於新海誠的《你的名字》,此次的《天氣之子》不只呈現新海誠對社會底層的觀察與關懷,其實也呈現出新海誠如何活用晴天和雨天的意義,作為影像敘事的手段。
《情陷斯卡布羅》以「斯卡布羅」作為故事的主要場景,同時又在電影敘事下,幻化為富有豐富層次的符號。一方面作為愛情的應許之地,卻又甩不掉師生戀的枷鎖。
《沙膽英》當時臺灣的上映片名為《工廠大姐》。雖為香港社會奇情類型電影,但因為孫仲與司徒安賦予成衣工廠家庭符號的運用,使得《沙膽英》也有了家庭通俗劇的敘事方式。同時藉由符號用運的昇華,使得女性自主的核心主題得以凸顯,成就了一部精采作品。
亞歷山大葛林奇的《酸世代》聚焦在青少年面對世界與社會的茫然無措,並且以疏離的角度雕刻成長帶給青少年的困境。同時因使用多重疏離手法進行敘事和影像呈現,使得《酸世代》呈現豐富的影像層次。
  薩拉曼尼以鏡頭關懷卡特拉殘破生命,也藉由卡特拉的遭遇同情著數以千計的阿富汗婦女們。片中一段「我們的苦難與煎熬都已寫在命運裡」已道盡阿富汗眾多婦女的絕望心聲。薩拉曼尼以點墨暈染的輻射敘事技巧,在關懷卡特拉的當下,亦給予阿富汗社會價值觀沉重的一擊。
  2019年版《阿拉丁》的改編,重新塑造茉莉公主這名角色,更為其量身打造一首全新歌曲〈Speechless〉,在這樣的改寫下,導演蓋瑞奇為電影注了了時代改變的重要意義。
   相較於新海誠的《你的名字》,此次的《天氣之子》不只呈現新海誠對社會底層的觀察與關懷,其實也呈現出新海誠如何活用晴天和雨天的意義,作為影像敘事的手段。
《情陷斯卡布羅》以「斯卡布羅」作為故事的主要場景,同時又在電影敘事下,幻化為富有豐富層次的符號。一方面作為愛情的應許之地,卻又甩不掉師生戀的枷鎖。
《沙膽英》當時臺灣的上映片名為《工廠大姐》。雖為香港社會奇情類型電影,但因為孫仲與司徒安賦予成衣工廠家庭符號的運用,使得《沙膽英》也有了家庭通俗劇的敘事方式。同時藉由符號用運的昇華,使得女性自主的核心主題得以凸顯,成就了一部精采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在小丑2上映之際,我回顧了2019年觀賞第一部的體驗,並描述了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強烈情感。影片中的混亂與孤獨深刻反映了現實世界的仇富心理及社會問題,特別是角色亞瑟面對的重重困難。透過音樂與劇情的完美結合,電影展現了小丑成型的過程,以及他如何成為社會底層的象徵。
Thumbnail
  事隔五年,《小丑》(2019)的續集《小丑:雙重瘋狂》上映了。雙重瘋狂的雙重,可指亞瑟/小丑(瓦昆菲尼克斯 飾)的雙重,也可指監獄與社會的雙重。本文想探討的是後者,社會如何看待受刑人?又是什麼樣的獄政體系,讓受刑人邁向瘋狂而永不得翻身?    片中的亞瑟,在我看來,多數時候與一般人無異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美國漫畫人物蝙蝠俠,他用自己的能力保護葛咸城,隱身於漆黑之中將一個又一個壞人打至落花流水。照道理說他應該大受葛咸城市民歡迎,但偏偏蝙蝠俠是個被警察追捕,被葛咸城市民恐懼的角色。80年代之後不同導演拍攝蝙蝠俠,都會很強調蝙蝠俠的左右不是人。
時代的步伐在向前邁進,但總有人會被留在原地,這現象興許會發生在我們的眼前,而賈樟柯導演的《小武》描繪的也正是這樣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小武,便是那個跟不上時代腳步的人,他活在過去的小縣城,價值觀迅速在變化,適應不了的他被邊緣化,接連失去友情、愛情、親情,最後連自由都失去,被銬在路邊圍觀的他,是無措又孤單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在小丑2上映之際,我回顧了2019年觀賞第一部的體驗,並描述了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強烈情感。影片中的混亂與孤獨深刻反映了現實世界的仇富心理及社會問題,特別是角色亞瑟面對的重重困難。透過音樂與劇情的完美結合,電影展現了小丑成型的過程,以及他如何成為社會底層的象徵。
Thumbnail
  事隔五年,《小丑》(2019)的續集《小丑:雙重瘋狂》上映了。雙重瘋狂的雙重,可指亞瑟/小丑(瓦昆菲尼克斯 飾)的雙重,也可指監獄與社會的雙重。本文想探討的是後者,社會如何看待受刑人?又是什麼樣的獄政體系,讓受刑人邁向瘋狂而永不得翻身?    片中的亞瑟,在我看來,多數時候與一般人無異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美國漫畫人物蝙蝠俠,他用自己的能力保護葛咸城,隱身於漆黑之中將一個又一個壞人打至落花流水。照道理說他應該大受葛咸城市民歡迎,但偏偏蝙蝠俠是個被警察追捕,被葛咸城市民恐懼的角色。80年代之後不同導演拍攝蝙蝠俠,都會很強調蝙蝠俠的左右不是人。
時代的步伐在向前邁進,但總有人會被留在原地,這現象興許會發生在我們的眼前,而賈樟柯導演的《小武》描繪的也正是這樣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小武,便是那個跟不上時代腳步的人,他活在過去的小縣城,價值觀迅速在變化,適應不了的他被邊緣化,接連失去友情、愛情、親情,最後連自由都失去,被銬在路邊圍觀的他,是無措又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