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負面情緒,收穫會更多 #4(未來展望、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是否曾經想過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而想成為一名開發者呢?喜歡創造?喜歡挑戰?想要百萬年薪?還是單純的只是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 ?

〉未來展望

還記得以前唸書時期,很常聽到學校在強調要有未來展望,時常就會問「你的未來展望是什麼?」,希望在高中時能做些什麼,上了大學又想做什麼,但現在回頭想想,那時候達成的有多少呢?

是的,不管在麼階段,心中都必須要保持著未來展望,對於那個尚未到達的自己許下一些承諾,而這些承諾如果實現了,就能夠對自己的下一步更有信心。

未來展望不需要大,只要先足夠就好

未來展望不需要預設多大的夢想,可以是一個月、半年、一年、甚至某一年,越容易達成就縮短目標時間,越難的就給予越長的時間,始終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慢慢的去達成目標。


出了社會以後,也需要給自己未來展望與職涯規劃,但加上平時工作繁忙,很可能就忽略了這個部分,如果是一位開發者,也許程式寫著寫著,不知不覺五年就過去了。

舉個例子

今年 22 歲剛畢業,未來展望先設置 8 年間,也就是從 22 歲至 30 歲間的職涯規劃,將目標規劃為「年齡階段」-「目標」-「回報」

22 - 23 歲,找到一個開發者的職位,起薪不用高(大約35000 - 40000元)

23 - 25 歲,脫離初階開發者的職位,並將薪資提高(大約 45000 - 55000元)

25 - 28 歲,成為資深開發者的職位,並將薪資提高(大約 60000 - 80000元)

28 - 30 歲,考慮成為管理職、經營被動收入,嘗試再將回報提高又或是透過經營被動收入來獲取更多回報。

在每一年就可以回頭檢視目標是否達成或有進展,當越接近達成日時,就會越逼迫自己該做些什麼而做些檢討。

訂定目標後,就要規劃怎麼達成目標,將達成的辦法條列出來,加上實踐時間,隨時做好筆記都是很重要的環節。

舉個例子

22 - 23 歲,熟練專業技能,盡量做多點實際開發練習,向前輩請教學習,好好利用碎片時間。

23 - 25 歲,勇於嘗試各種錯誤,將所學傳遞給新鮮人,珍惜碎片時間。

25 - 28 歲,替產品想更多,嘗試創造價值,促進對外交流,最大化碎片時間。

28 - 30 歲,開始嘗試不同領域學習經營、銷售、管理,大量閱讀與撰寫,然後實際操作。

每一個例子都是環環相扣的,要達到某個目的前付出的代價都是等值的,但如果想要一次就獲得最大的回報,相對風險也會越高。

〉發展

因為看見與聽見太多的案例,往往都是那些成功的人出來分享成功的事情,而導致我們都認為「成功應該就是那回事」,甚至有些人會把成功說得太簡單,例如在 2018 年,程式線上課程最夯的那年,各個課程都主打

成為年薪百萬工程師

而這句話,吸引了許許多多對現實不滿,看到年薪而想轉換跑道的青年,卻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有無興趣,要花多少時間,設定職涯規劃,競爭力強大就一股腦兒轉換到這個跑道上。

但確實要嘗試學習有趨勢與未來的領域,只是在做轉換前,也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備案(Plan B),跳脫適圈,從舒適圈外最後再努力跑回舒適圈,一直都是一個正向循環,也是不斷促進自身價值發展的好辦法。

-----

歡迎與我討論更多你的想法與建議,讓彼此想法可以有更多交流與改進。

-----

不論您來自哪裡,都非常非常感謝您的鼓勵,讓我們一起翻轉更美好的明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懷恩的沙龍
2會員
8內容數
很簡單,開始獨立思考,學會「質疑」,培養「客觀的判斷力」,養成「尋求真相」,從不同面向去看待每件事情,開始閱讀、學習、實踐並決心改變自己,一定會覺得生活越來越美好。
懷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0/20
如果談到「區塊鏈」你會直覺想到什麼?比特幣?以太幣?還是交易所?但,我想跟你聊聊區塊鏈。
Thumbnail
2019/10/20
如果談到「區塊鏈」你會直覺想到什麼?比特幣?以太幣?還是交易所?但,我想跟你聊聊區塊鏈。
Thumbnail
2019/10/17
如果談到「區塊鏈」你會直覺想到什麼?比特幣?以太幣?還是交易所?但,我想跟你聊聊區塊鏈。
Thumbnail
2019/10/17
如果談到「區塊鏈」你會直覺想到什麼?比特幣?以太幣?還是交易所?但,我想跟你聊聊區塊鏈。
Thumbnail
2019/10/17
開發者們因為工作投入的關係,時常一忙起來,就忘了時間,如果覺得壓力大了,不妨參加一些線下聚會。
Thumbnail
2019/10/17
開發者們因為工作投入的關係,時常一忙起來,就忘了時間,如果覺得壓力大了,不妨參加一些線下聚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很常在工作經驗或職涯分享的文章中看到,文中人物提到自己的職涯目標,因而採取某些行動,最後達到現在的成就,或是經歷多少精彩的旅程。此外,近年來也有人規劃著財務獨立,提早退休。 這些看起來好像都有完善的目標設定、規劃與執行。 但如果自己現在就是沒有職涯目標,該怎麼辦?
Thumbnail
我們很常在工作經驗或職涯分享的文章中看到,文中人物提到自己的職涯目標,因而採取某些行動,最後達到現在的成就,或是經歷多少精彩的旅程。此外,近年來也有人規劃著財務獨立,提早退休。 這些看起來好像都有完善的目標設定、規劃與執行。 但如果自己現在就是沒有職涯目標,該怎麼辦?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怎麼說呢?人生經歷了3階段工作來說,潛伏期,事業心必須在檯面下,因為能力不足。 成長期,開始被重視了,當時經過許多不看好,看不起之類的,以為是好的,實際上暗潮洶湧,總之目前應該有點挺過了。 下一個階段,去我去我想去的地方,學我想學的事情,人生不要遺憾,剩下2/3不能浪費啊! 對自己喊話,相信看
Thumbnail
怎麼說呢?人生經歷了3階段工作來說,潛伏期,事業心必須在檯面下,因為能力不足。 成長期,開始被重視了,當時經過許多不看好,看不起之類的,以為是好的,實際上暗潮洶湧,總之目前應該有點挺過了。 下一個階段,去我去我想去的地方,學我想學的事情,人生不要遺憾,剩下2/3不能浪費啊! 對自己喊話,相信看
Thumbnail
在現在的環境中,相信很多從事設計師的朋友都有很多的擔憂以及對於未來的茫然。雖然我也不敢說自己對於未來很清楚,但這幾年來接觸的人變多,也對於設計產業和 AI 都有一些接觸,所以有了一些觀察與看法。 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一點我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在現在的環境中,相信很多從事設計師的朋友都有很多的擔憂以及對於未來的茫然。雖然我也不敢說自己對於未來很清楚,但這幾年來接觸的人變多,也對於設計產業和 AI 都有一些接觸,所以有了一些觀察與看法。 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一點我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原本以為職涯的目標設定是從工作的最終目標/成就來反推,舉例來說:希望做到某某職位、年薪突破多少錢、有個人代表作,又或者是把職種中的各種分支領域都摸透。 但我用了六年才發現,原來要先從自己最終想要、期待的生活出發,才有辦法去思考對於工作的期待,並且做到真正的以終為始。
Thumbnail
原本以為職涯的目標設定是從工作的最終目標/成就來反推,舉例來說:希望做到某某職位、年薪突破多少錢、有個人代表作,又或者是把職種中的各種分支領域都摸透。 但我用了六年才發現,原來要先從自己最終想要、期待的生活出發,才有辦法去思考對於工作的期待,並且做到真正的以終為始。
Thumbnail
小志在20多歲畢業之後,開始從事資訊相關工作,30歲左右,搭上了網路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順利轉換到網路相關工作,做過網站企劃、電商行銷...等工作內容。轉眼間十年過去了,過了40歲的他,進入了職涯轉折的思考點。
Thumbnail
小志在20多歲畢業之後,開始從事資訊相關工作,30歲左右,搭上了網路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順利轉換到網路相關工作,做過網站企劃、電商行銷...等工作內容。轉眼間十年過去了,過了40歲的他,進入了職涯轉折的思考點。
Thumbnail
未來的日子值得期待嗎?我們又是否曾想像過自己未來的模樣和生活?
Thumbnail
未來的日子值得期待嗎?我們又是否曾想像過自己未來的模樣和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