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著腳很危險,但與此同時,你能碰觸到土地。
方格精選

光著腳很危險,但與此同時,你能碰觸到土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剛剛腳步蹣跚的走到自己的房間,將電腦搬來床上。

最近的日子中,有機會能夠參加一個為期十天的行腳活動,從台北走到彰化。但是在昨天,也是旅程的第六天,在走踏苗栗大海的過程中,發生了意外,被海邊的石子割破雙腳,送到醫院縫了3公分的線,我也不知道是幾針,但我覺得很多針。於是就在昨天,我回家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趟旅程的結束,我的心情很複雜。

我覺得很多種情緒,都是因為自學後才因此感受深刻,尤其是每個在自學後參加的活動,由於會參加的活動都是發自內心想參加而參加的,在每一次的活動中,每個人的相遇可能就是這麼一次,很難在擁有第二次的機會。所以我一直都很珍惜每一次的活動。

昨天一回到家,我躺在床上哭,很失態,我甚至一邊哭一邊用電話跟厸子說那時的心情。我覺得我好像一直需要別人照顧,好像很難好好的自己照顧自己,而且我又是行腳團隊裡面年紀最小的,但是我一直以來就想證明著,能不能照顧自己跟年齡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好像這幾天當中,我一直在受傷(第二、三天拉肚子很嚴重,到附近的小鎮看醫生),一直需要別人照顧,好像又應證著什麼,但真的不是。

再者,我覺得在現階段的社會中,我們真的真的很少有機會能夠擁有這樣的機會去認識台灣,用雙腳和自己的土地作連結,所以我真的很珍惜,甚至是在發生意外的前幾分鐘,我的雙腳還踏在海浪中,那時的我感觸真的很深,我覺得明明這些事物離我們好近好近,但我們有多少時間能夠慢下來的,親身的去感受它,我真的很感動,但是下一刻我就被附近的石頭刮破腳底。我看著雙腳的血不斷的流出來,不會很痛,一旁的人隨即叫救護車,我也因此展開了人生中的好多第一次——第一次搭救護車、第一次打麻醉、第一次開刀縫傷口、第一次以傷者的身分坐輪椅...。發生了好多第一次。

好無常,頓時覺得。明明上一刻我還陷入於對土地的感觸情懷當中,下一刻就很戲劇性的上了救護車,我甚至在踏浪時提醒著一旁的人不要踏到旁邊的石頭,結果自己卻踏到,很好笑,我一直認為我明明能注意的,或是我根本就有注意到,但事情還是發生了,也因為這樣,我在這趟旅程中成為一個一直需要照顧的人。這可能是一個自我人生中,所謂樂極生悲的例子吧,畢竟在踏到海浪後的自己,確實感覺很快樂很感動啊,唉,不過至少這個悲的前提還是快樂的吧。

開完小手術,和友人告別之後,工作人員就將我送回家了,一路上我都好好的,甚至到家中都還是如此,直到工作人員都走了以後,只剩自己和永發獨處後,情緒才慢慢地湧了上來。永發提到他曾經也在海邊被行經過的船槳割傷了背,流了很多血,那時又感到人生的無常和幽默。真的很幽默,情緒極端的轉折這件事情,又好笑又無奈,同時又讓人心疼。

就這樣,我一步一步地爬著樓梯走到房間,一個人躺在床上,那時的情緒實在滿到無法壓抑,於是就哭了出來。我不是因為腳底受傷而哭,而是那時,真的有太多的情緒堆疊在一起了,像是樂極生悲的無奈、剎那間被中斷的緣分、無法一起走完的感慨,甚至是坐在輪椅上的感受,頓時我好像可以同理好多好多人的故事與情緒。覺得好空虛,好像突然抽離了某個連結,無論是與人或是與土地,又回到了好趕好趕的社會狀態,很難過,感覺好多事情都沒有那麼重要了,好想好想在此時就能放一段長假去認識台灣,與島上的人們。

看來,我太容易將感情寄託出去了,斷捨離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困難,但我想不是件壞事吧,也是因為這樣,在這樣的意外之中,我真的體悟到好多曾經無法體會的事情。台灣真的好美,但我們真的好趕,有好多人的故事是迷人的,如同土地一樣迷人,如同緣分一樣珍貴。所以,我沒有打算改掉我的情感寄託與感性,等待復原之後,就帶著自學補助款,到處流浪台灣吧。我想,等到我已經可以坦然的再次面對那片我受傷的海洋後,我會回到那裡,繼續完成旅行。

最後,願你我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光著腳很危險,但與此同時,你能夠碰觸到土地。

光著腳很危險,但與此同時,你能夠碰觸到土地。



avatar-img
簡易的沙龍
23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簡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年的第一天,為我的文化幣服喪。 疫情過後,為振興藝文風氣並拓展新的藝文客群,2023年文化部正式將「藝FUN券」轉型為「文化成年禮」,18至21歲的青年能夠獲得1200點文化成年禮金(即文化幣),用於藝文相關消費的折抵。那時我正好21歲,搭上了文化幣的末班車...
本該是對自身在美國的藝術道路具有高度堅持的角色,卻在偉同父親臨終前不知所以的迴光返照下,最終願意貢獻自己的子宮以成全與自身毫無血緣關係與足夠感情基礎的家庭的幸福。並且,這樣缺乏辯證與去脈絡化的幸福結局,也使《囍》在結構上落入某種西方解放東方傳統的危險之中。
該劇挑戰了傳統移工戲劇中使用的文化符號,以說故事的方式引發觀眾對社會議題的思考。雖然在劇中展現了移工的困境和壓迫,但同時也被批評未能充分描繪移工的主體性。儘管如此,這部戲劇仍為舞臺演出帶來了新的視野及討論的空間。此文章分析了劇作的策略及其對社會議題的影響。
新年的第一天,為我的文化幣服喪。 疫情過後,為振興藝文風氣並拓展新的藝文客群,2023年文化部正式將「藝FUN券」轉型為「文化成年禮」,18至21歲的青年能夠獲得1200點文化成年禮金(即文化幣),用於藝文相關消費的折抵。那時我正好21歲,搭上了文化幣的末班車...
本該是對自身在美國的藝術道路具有高度堅持的角色,卻在偉同父親臨終前不知所以的迴光返照下,最終願意貢獻自己的子宮以成全與自身毫無血緣關係與足夠感情基礎的家庭的幸福。並且,這樣缺乏辯證與去脈絡化的幸福結局,也使《囍》在結構上落入某種西方解放東方傳統的危險之中。
該劇挑戰了傳統移工戲劇中使用的文化符號,以說故事的方式引發觀眾對社會議題的思考。雖然在劇中展現了移工的困境和壓迫,但同時也被批評未能充分描繪移工的主體性。儘管如此,這部戲劇仍為舞臺演出帶來了新的視野及討論的空間。此文章分析了劇作的策略及其對社會議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