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物競人擇》科技與倫理的亙古拉鋸戰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修改基因讓你對特定疾病免疫,你願意嗎?」這部 Netflix 的節目針對近年來在生物科技領域十分熱門、卻也引發諸多爭議的基因編輯技術,探討支持與反對的兩造觀點,並呈現許多應用相關技術的案例。

紀錄片所聚焦的主題如果是有爭議的,常常會因為導演置入太多個人觀點或其中一方不願受訪而使成品看起來偏頗,這也讓本節目雙方立場並陳的結果更顯難得。當然這也跟基因編輯的風向接近五五波很有關係,兩邊的相關人士都願意站出來說話。即使不論主題、光看「呈現不同立場」這一點,本節目也足以進入優秀作品之列。

節目中談到的技術運用了知名的 CRISPR,這是在細菌內部發現的特殊 DNA 序列,其中包含外來病毒的部分 DNA,所以 CRISPR 就像儲存病毒資訊的檔案夾。一旦細菌又受到相同病毒感染,免疫系統就能根據 CRISPR 中的資訊去破壞病毒 DNA 序列上的相對位置,達到抵抗感染的效果。科學家因此發現,若事先設定好 CRISPR 夾帶的 DNA,我們就能用它來導引特殊的蛋白質,去修改生物體內相同位置的 DNA,那段 DNA 所在的基因也就因此被改變。重點是,這個過程簡單、快速,而且便宜。

基因編輯的諸多應用中,最容易得到支持的也許是「治療疾病」,片中有三個案例。一位是遺傳性視力衰退的小孩,一位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男子,還有一位 HIV+ 的男同志。前兩個案例呈現基因療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在藥物價格和保險給付方面遭遇的難題,而藥物注射在這兩位病患身上得到的效果也相當不同,顯示基因療法尚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第三位病患牽扯到「生物駭客」議題,這留待後面再說。

如果基因編輯用於治病能夠被接受,那下一步或許就要思考,健康的人想要利用基因編輯「增強」自己的能力、甚至家長想要「訂製」小孩的外貌,人們是否能認同。而無論是治療或增強,都有另一個面向的問題:如果把這些針對「體細胞」基因的改變也應用在「生殖細胞」呢?兩者的差別在於,生殖細胞的基因修改是能夠傳遞給下一代的,我們能否接受這種狀況?去年底在中國公開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就屬於後者,一對雙胞胎女嬰在受精卵階段時就接受基因編輯,使其先天對部分 HIV 免疫,主導該實驗的學者也被學界和輿論抨擊。

基因編輯當然也能用在其他生物上,以下是節目中提及的例子。萊姆病是一種人畜共通的細菌性疾病,藉由蜱蟲的叮咬來散播。美國有科學家想要在某些城鎮進行試驗,釋放基因改造過的蜱蟲來阻止萊姆病的疫情。造成瘧疾的瘧原蟲是藉由雌蚊來散播,而非洲是瘧疾最嚴重的地區,使用藥物防治又難免讓蚊子和瘧原蟲的抗藥性增加,所以有學者想要透過基因編輯去製造只會產下雄蚊的蚊子,再釋放到環境中來使蚊子滅絕。紐西蘭因鼠患嚴重,威脅到當地鳥類的生存,於是也有學者提出透過基因改造來控制老鼠數量。但以上的想法在各地均受到民眾和環保人士強度不一的反對。

raw-image

不管是對人類還是其他生物,基因編輯始終面臨倫理問題的挑戰。那條界線在哪裡?人類可以扮演造物主的角色到什麼程度?當然就如同許多議題一般,人們對基因編輯的立場並非二元對立,而是一道光譜,每個人支持(或反對)的程度都不盡相同。在極端支持這一方,有一群人被稱為「生物駭客」(biohacker),他們的主張會被稱為 DIY biology,其中的思想大概是:科學界對於「風險」過度戒慎恐懼,以安全為名、實則為菁英階層的壟斷,只有讓一般人也能接觸生物科技才能破除此狀況。

姑且不管生物駭客是否低估了基因編輯的風險,這種認為科技被菁英壟斷的論點不是沒有道理的。就以藥物研發來說,科學界訂了一套嚴格的規範,一款新藥往往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和大筆金錢才能進到人體試驗階段,也因此注定只有大型藥廠才玩得起這遊戲,隨之而來的就是昂貴的藥價(當然藥廠本身也會哄抬價格)。上面提到的那位 HIV 感染者,就是想要突破這困境,與生物駭客和小型的生技公司合作,希望以自身為實驗來迅速開發出新藥物,降低其他感染者的治療成本。但可惜的是,那位感染者和生物駭客後來發現,該公司負責人的真實動機也只是想牟利而已。

DIY biology 的理念是讓個人享有充分的生物科技自由,其反對菁英壟斷的思想也讓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概念時,想到科幻作品的子類別 cyberpunk(就是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碳變的故事類型),結果後來節目中有個訪談對象也提到 cyberpunk,讓我會心一笑!但在實務上,你很難要求每個人都抱持著單純又無私的動機,而且對風險的過分輕忽實在讓人無法苟同。尤其是現在基因編輯還是有「脫靶」的現象(off-target,也就是編輯到目標基因以外的基因),加上人類對於所有基因的單獨功能和交互作用還沒全盤掌握,我實在無法像節目中的生物駭客這麼放心。

基因編輯早已不是存在科幻作品中的名詞,它對我們的影響正在迅速成長,因此值得每個人去關注。而《物競人擇》用四集的篇幅,就把基因編輯的應用和正反面觀點做了相當深入淺出的介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紀錄類作品,即使你沒有生物的專業背景也能看懂並得到啟發,喜歡長知識的朋友更是不能錯過。

raw-image

延伸觀賞:《哈桑明哈吉:愛國者法案》第二季第二集〈藥品價格〉

以下提供兩篇延伸閱讀。

歡迎追蹤粉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凱文的觀影筆記的沙龍
59會員
132內容數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2021/08/07
敘述大坂直美異軍突起、經歷低潮以及重新出發的過程。主要的看點在於,紀錄片把大坂直美的個人特質與職業網球、群眾關注等面向的衝突,做了概括性的描繪,也讓人對於觸發她心理疾患的根源有更清楚的理解。
Thumbnail
2021/08/07
敘述大坂直美異軍突起、經歷低潮以及重新出發的過程。主要的看點在於,紀錄片把大坂直美的個人特質與職業網球、群眾關注等面向的衝突,做了概括性的描繪,也讓人對於觸發她心理疾患的根源有更清楚的理解。
Thumbnail
2020/06/27
這不是醫療劇,而是真實的「醫生生活」。這部 Netflix 節目,紀錄位於美國紐約的 Lenox Hill 醫院,聚焦於 4 位醫師(神經外科*2、急診*1、婦產科*1)的工作經歷。
Thumbnail
2020/06/27
這不是醫療劇,而是真實的「醫生生活」。這部 Netflix 節目,紀錄位於美國紐約的 Lenox Hill 醫院,聚焦於 4 位醫師(神經外科*2、急診*1、婦產科*1)的工作經歷。
Thumbnail
2020/04/22
今天我要推薦的,是近期我最愛的Netflix紀錄節目《The Innocence Files》,其中藉由8個遭到錯誤定罪的案例,來探討美國司法體系的缺失。共9集的節目聚焦於3個不同環節,分別是證據、證人和起訴,各自檢視了該環節之中的漏洞和弊病。
Thumbnail
2020/04/22
今天我要推薦的,是近期我最愛的Netflix紀錄節目《The Innocence Files》,其中藉由8個遭到錯誤定罪的案例,來探討美國司法體系的缺失。共9集的節目聚焦於3個不同環節,分別是證據、證人和起訴,各自檢視了該環節之中的漏洞和弊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基因治療和基因編輯,在我們的故事裡主要是以醫療手段的樣貌出現。但對基因動手術,絕不只是一種普通的醫療手段而已。說到底,基因編輯這把上帝的手術刀,針對的對象是人類的遺傳物質──決定人之所以為人的物質。
Thumbnail
基因治療和基因編輯,在我們的故事裡主要是以醫療手段的樣貌出現。但對基因動手術,絕不只是一種普通的醫療手段而已。說到底,基因編輯這把上帝的手術刀,針對的對象是人類的遺傳物質──決定人之所以為人的物質。
Thumbnail
本書概述   表觀遺傳學,可能可以打破我們過往的迷思:基因命定論!在先天上,確實從父母親,甚至祖父母得到的基因是固定的,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基因、細胞卻會隨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想法與行為而改變,你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之間,都在影響體內上億的細胞與基因,改變正不斷在發生!同時過去我們認為微生物、細菌
Thumbnail
本書概述   表觀遺傳學,可能可以打破我們過往的迷思:基因命定論!在先天上,確實從父母親,甚至祖父母得到的基因是固定的,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基因、細胞卻會隨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想法與行為而改變,你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之間,都在影響體內上億的細胞與基因,改變正不斷在發生!同時過去我們認為微生物、細菌
Thumbnail
你知道CRISPR是什麼嗎?這項新技術不僅是21世紀最重大的突破之一,也為世界帶來一些艱深的道德問題。就讓我們跟隨作者Walter Isaacson的腳步,一探科學家們都在實驗室內做些什麼研究!又是什麼讓Jennifer Doudna(此書主角)憂心忡忡呢?
Thumbnail
你知道CRISPR是什麼嗎?這項新技術不僅是21世紀最重大的突破之一,也為世界帶來一些艱深的道德問題。就讓我們跟隨作者Walter Isaacson的腳步,一探科學家們都在實驗室內做些什麼研究!又是什麼讓Jennifer Doudna(此書主角)憂心忡忡呢?
Thumbnail
基因編輯食品(ゲノム編集食品)之戰在日本正式開打,先是富含GABA(γ-氨基丁酸)的基因編輯蕃茄,又有肉質肥美的基因編輯真鯛。到底基因編輯食品是什麼?基因編輯食品又和過去的基因改造食品(基改食品)又有什麼哪裡不同呢?
Thumbnail
基因編輯食品(ゲノム編集食品)之戰在日本正式開打,先是富含GABA(γ-氨基丁酸)的基因編輯蕃茄,又有肉質肥美的基因編輯真鯛。到底基因編輯食品是什麼?基因編輯食品又和過去的基因改造食品(基改食品)又有什麼哪裡不同呢?
Thumbnail
既然近代醫學界的重點在發展藥物,自然在研究時也就是放在如何消滅微生物了。這讓免疫系統在多數科普文章中被形容為身體的防禦機制,為抵抗外來病原而努力。然而,健全的免疫系統運作其實可能需要古老病原體的參與。在決定要不要施打疫苗前,先請相關決策者以國民健康安全為重,就疫苗論疫苗吧!
Thumbnail
既然近代醫學界的重點在發展藥物,自然在研究時也就是放在如何消滅微生物了。這讓免疫系統在多數科普文章中被形容為身體的防禦機制,為抵抗外來病原而努力。然而,健全的免疫系統運作其實可能需要古老病原體的參與。在決定要不要施打疫苗前,先請相關決策者以國民健康安全為重,就疫苗論疫苗吧!
Thumbnail
圖片來源 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學者夏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學者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表彰兩位科學家對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技術的貢獻。她們開發的 CRISPR-Cas9 「基因
Thumbnail
圖片來源 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學者夏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學者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表彰兩位科學家對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技術的貢獻。她們開發的 CRISPR-Cas9 「基因
Thumbnail
「修改基因讓你對特定疾病免疫,你願意嗎?」這部 Netflix 的節目針對近年來在生物科技領域十分熱門、卻也引發諸多爭議的基因編輯技術,探討支持與反對的兩造觀點,並呈現許多應用相關技術的案例。
Thumbnail
「修改基因讓你對特定疾病免疫,你願意嗎?」這部 Netflix 的節目針對近年來在生物科技領域十分熱門、卻也引發諸多爭議的基因編輯技術,探討支持與反對的兩造觀點,並呈現許多應用相關技術的案例。
Thumbnail
讀《訂製完美》—自由與公平之外的生命
Thumbnail
讀《訂製完美》—自由與公平之外的生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