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寫書法這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9年10月26日。在日本。
有多久沒有寫書法了呢?在某個還要用英士小楷寫作文的時代,確實有在課堂上寫過書法。在黑板上貼出來的範本,就是那永遠抓不住它的「永」字八法,是不是個好回憶不知道,但就是那樣。

raw-image

有趣的是,日本學校似乎不走這套,他們從簡單的字開始,土,上,下。三筆畫,結束。為什麼呢?個人揣想,是不想要讓小朋友立刻跌跤,從此封箱封筆吧。總之,書法教育在日本還是進行式,從小三會進行到小六。然後在年初,新學期開始時,會讓小孩揮毫寫字「書初め」。若是沒有記錯,小時候在還只有三台的年代,過年的除夕節目,通常也會找個人來揮毫,印象中,成龍好像就曾經表演過。

觀察日本的書法教學,跟台灣的用詞寫法,也不盡相同。當然,並無力評價甚麼,畢竟當年考術科時,自動選擇放棄那佔百分之十比重的書法考科。自己一直用個性不合來解釋與書法的關係,就像瑜珈,也是同樣的理由,但另一個角度是,越是覺得不合,才越該去試試看,誰知道真的不合呢?人生到了一個階段,會特別想要去做一些平常不太做的事,就朋友的說法是,到老都要叛逆。一直叛逆不會很累嗎?老實說,無心叛逆,只是覺得不該只有一種做法,一種生活,一種總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的說詞。

不過,引用書上的一句話,「了解了,並不代表知道,而是去做了,才代表你知道了解的意思」。明天幫小孩洗筆前,拿起毛筆來撇兩撇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keleton1955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走在辭職以後的人生之旅,才知道了旅行的意義。阿,不是天花亂墜的夢想,而是專注當下的心流。那個專注聽起來誰都懂,卻被誰都懂的心輕忽了。 致,知道你正在當下的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矣。——柳公權 你也許聽過蘋果創辦人史帝芬·賈伯斯為了創造適合電腦的字體,特地休學去學書法的故事吧? 我慶幸小時候因為爸爸簽聯絡簿時的習慣,才開始模仿父母的字體,後來接觸了書法,也拿過校內硬筆字和書法的第二名(俗稱的「老二」哲學)...........。
Thumbnail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矣。——柳公權 你也許聽過蘋果創辦人史帝芬·賈伯斯為了創造適合電腦的字體,特地休學去學書法的故事吧? 我慶幸小時候因為爸爸簽聯絡簿時的習慣,才開始模仿父母的字體,後來接觸了書法,也拿過校內硬筆字和書法的第二名(俗稱的「老二」哲學)...........。
Thumbnail
看了日本京都大學最新的發現,寫字能力會直接影響作文能力,這裡所說的寫字,是指用手親筆書寫在紙上,而不是在螢幕上打字。 研究結論是,電子設備的使用對學生手寫產生的影響,恐怕會損及書寫文章能力的發展。 我不清楚現在各級學生在學習各個科目時,用筆書寫在紙上與直接在電子螢幕上作答的比例是如何,但是我知道,離
Thumbnail
看了日本京都大學最新的發現,寫字能力會直接影響作文能力,這裡所說的寫字,是指用手親筆書寫在紙上,而不是在螢幕上打字。 研究結論是,電子設備的使用對學生手寫產生的影響,恐怕會損及書寫文章能力的發展。 我不清楚現在各級學生在學習各個科目時,用筆書寫在紙上與直接在電子螢幕上作答的比例是如何,但是我知道,離
Thumbnail
隨著現代書寫工具的變遷,甚至近年來親筆書寫的機會降低,都成為「書法」這項技藝在當代受到的挑戰。 所以策展方下了「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作為副標題,去探討、回顧台灣當代書法的發展脈絡,並邀請不同國家、不同世代藝術家對「書」這項技藝的詮釋、思考。 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應該遵循什麼?
Thumbnail
隨著現代書寫工具的變遷,甚至近年來親筆書寫的機會降低,都成為「書法」這項技藝在當代受到的挑戰。 所以策展方下了「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作為副標題,去探討、回顧台灣當代書法的發展脈絡,並邀請不同國家、不同世代藝術家對「書」這項技藝的詮釋、思考。 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應該遵循什麼?
Thumbnail
許多來到我們面前的孩子,都將「寫字」視為畏途。特別是在放了一個寒假之後,新學期的首堂寫作課,我彷彿能看到一雙雙眼睛,回想起被作文支配的恐懼。(會不會太誇張?) 但是,「文字」只能用寫的嗎? 而「寫」又只能有一種方式嗎?
Thumbnail
許多來到我們面前的孩子,都將「寫字」視為畏途。特別是在放了一個寒假之後,新學期的首堂寫作課,我彷彿能看到一雙雙眼睛,回想起被作文支配的恐懼。(會不會太誇張?) 但是,「文字」只能用寫的嗎? 而「寫」又只能有一種方式嗎?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很久很久以前分享過的(上)篇?這次要來介紹它的進階版,大部分偏書面用語,提供大家在寫作時參考,也順便一起複習幾個實用的副詞吧!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很久很久以前分享過的(上)篇?這次要來介紹它的進階版,大部分偏書面用語,提供大家在寫作時參考,也順便一起複習幾個實用的副詞吧!
Thumbnail
因為向來有書寫日記的習慣,筆和紙就成為日常不忘的循序動作;十八歲至今每天握筆寫字,不僅是日記留憶,文學創作的流程也成為彷彿自省和修行的心靈洗滌,現實生活中紛擾、困頓、紊亂間,反倒是靜好的尋求淨心。 我遙想:百年前,中國文人如何以毛筆敬謹的賦詩論文,西方史哲以鵝毛筆紀實在羊皮卷上的莊重……想見在一筆一
Thumbnail
因為向來有書寫日記的習慣,筆和紙就成為日常不忘的循序動作;十八歲至今每天握筆寫字,不僅是日記留憶,文學創作的流程也成為彷彿自省和修行的心靈洗滌,現實生活中紛擾、困頓、紊亂間,反倒是靜好的尋求淨心。 我遙想:百年前,中國文人如何以毛筆敬謹的賦詩論文,西方史哲以鵝毛筆紀實在羊皮卷上的莊重……想見在一筆一
Thumbnail
2019年10月26日。在日本。 有多久沒有寫書法了呢?在某個還要用英士小楷寫作文的時代,確實有在課堂上寫過書法。在黑板上貼出來的範本,就是那永遠抓不住它的「永」字八法,是不是個好回憶不知道,但就是那樣。 有趣的是,日本學校似乎不走這套,他們從簡單的字開始,土,上,下。三筆畫,結束。為什麼呢?個人
Thumbnail
2019年10月26日。在日本。 有多久沒有寫書法了呢?在某個還要用英士小楷寫作文的時代,確實有在課堂上寫過書法。在黑板上貼出來的範本,就是那永遠抓不住它的「永」字八法,是不是個好回憶不知道,但就是那樣。 有趣的是,日本學校似乎不走這套,他們從簡單的字開始,土,上,下。三筆畫,結束。為什麼呢?個人
Thumbnail
現代藝術的基本精神就是創新。這種精神反映在形式上就是不斷地追求變化,以推陳出新。在我國,繪畫已經慢慢融入現代藝術的潮流,書法也可以趕上去嗎?對我來說,這是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其難解之處在於中國書法雖然被稱為第一藝術,嚴格說來,並不是純藝術,它是一種具有藝術性質的溝通工具,可以視為應用藝術或生活藝術。
Thumbnail
現代藝術的基本精神就是創新。這種精神反映在形式上就是不斷地追求變化,以推陳出新。在我國,繪畫已經慢慢融入現代藝術的潮流,書法也可以趕上去嗎?對我來說,這是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其難解之處在於中國書法雖然被稱為第一藝術,嚴格說來,並不是純藝術,它是一種具有藝術性質的溝通工具,可以視為應用藝術或生活藝術。
Thumbnail
書道應該是形式與內容的結合。書寫在解除技法之後,應該恢復到工具的本然,像初學寫字的孩子一樣,握筆書寫。心裡有文字所代表的意義,心與手相連,把這種意義用筆墨表達出來。這是極難達成的目標。寫的字要大家認識,又能在形式上表意,而且還要保持應用藝術中所必要的美感。
Thumbnail
書道應該是形式與內容的結合。書寫在解除技法之後,應該恢復到工具的本然,像初學寫字的孩子一樣,握筆書寫。心裡有文字所代表的意義,心與手相連,把這種意義用筆墨表達出來。這是極難達成的目標。寫的字要大家認識,又能在形式上表意,而且還要保持應用藝術中所必要的美感。
Thumbnail
身為一位台灣人,什麼是我們能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當您踏出了國門,這些原本不重視的特色文化,反而會變成一項重要的標記象徵,持續長期漠視這些傳統文化,並任其揚棄式微,將來您又能拿什麼來代表自己和台灣?
Thumbnail
身為一位台灣人,什麼是我們能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當您踏出了國門,這些原本不重視的特色文化,反而會變成一項重要的標記象徵,持續長期漠視這些傳統文化,並任其揚棄式微,將來您又能拿什麼來代表自己和台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