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小記/推理和想像,讓造字法則不再枯燥無味!

課程小記/推理和想像,讓造字法則不再枯燥無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許多來到我們面前的孩子,都將「寫字」視為畏途。特別是在放了一個寒假之後,新學期的首堂寫作課,我彷彿能看到一雙雙眼睛,回想起被作文支配的恐懼。(會不會太誇張?)

但是,「文字」只能用寫的嗎?
而「寫」又只能有一種方式嗎?

先聊聊漢字的起源吧!

投影幕出現「」、「」、「」、「」等字的甲骨文或小篆,既熟悉又陌生的形狀點亮大家好奇。此起彼落的猜測聲中,我並不急著端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這些過去在國文課堂上習慣一一介紹的菜色。等到推理的熱情之火在教室中延燒,才把事先整理好的講義以及小篆字卡發下去,讓這些小偵探和同桌夥伴一起「燒腦」,自行閱讀資料,思考哪些字屬於自己被分配到的造字法則,並試著向全班說明該造字法則的意義。

「這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應該是……」
「哦!原來如此!可能是喔!」

聽見孩子們相互討論,我知道,學習--這趟和夥伴(老師、同學)一起出發的旅途--便開始了。不依賴老師全然給予指引,親眼見到或錯過的風景,將真正吸收為自己的一部分。

我提醒甫進入七下的孩子,很快會在國文課本上讀到這些知識(未來,也將在考題中見到)。當然,這不是這堂課存在的唯一目的。認識造字法則,除能學習到古人整理歸納的邏輯,挖掘文字之美,也能激發想像力,化作寫作靈感。


不覺得,許多文字都像是一幅幅充滿故事的畫嗎?

林世仁《文字森林海》(親子天下,2021)

林世仁《文字森林海》(親子天下,2021)



  我們帶領孩子走進林世仁老師的《文字森林海》,這本洋溢童趣的圖像詩集中,利用文字特性,透過拼貼與排列,將文字堆砌成畫,吟唱成詩。這些作品是詩,是畫,也是讓各年齡層讀者徜徉其中,隨著作者創意盡情體驗圖像詩閱讀趣味的遊樂場!



有了文字起源於圖像的認知,也欣賞了各種文字圖像詩的可能。接下來的創作時間,大家很快選定自己有感覺的字,在老師引導下,將這個字引發的各種聯想發展為詩句,編織成小巧趣味的作品。

有人想出幾個與「上」相關的詞彙,簡單敘述「走到校門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的心情,引發同學共鳴:
這位孩子剛開始有點卡關,我們一起從「詞彙聯想」開始,在一旁鼓勵他放膽寫出心聲,最後產出這個令我哈哈大笑的作品,超喜歡XD

這位孩子剛開始有點卡關,我們一起從「詞彙聯想」開始,在一旁鼓勵他放膽寫出心聲,最後產出這個令我哈哈大笑的作品,超喜歡XD

也有人選擇意象鮮明的字,排列字形同時,將浮現心中的畫面映照紙面;
安靜的他總是在教室一方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想像與畫面,在我眼中是個魔法少年:) 

安靜的他總是在教室一方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想像與畫面,在我眼中是個魔法少年:) 

簡單的詩句,生動的畫面感,太喜歡最後凝聚在一艘小船的孤獨片刻!

簡單的詩句,生動的畫面感,太喜歡最後凝聚在一艘小船的孤獨片刻!

充滿詼諧與互動感的作品,身為讀者,完全愛不釋手!

充滿詼諧與互動感的作品,身為讀者,完全愛不釋手!

也有人將無數「苦」與「甘」鋪展為漏斗狀,苦的盡頭堆疊甘甜小山,寫成激勵人心的詩篇。
完整而成熟的作品,默默把它刻在心上了,未來需要時會一再被它鼓舞吧!

完整而成熟的作品,默默把它刻在心上了,未來需要時會一再被它鼓舞吧!

自筆尖冒出的顆顆方塊,此時再也不只是「好麻煩喔不想寫」的字,它們發揮自己的形狀或意義,變成繽紛串珠,在不同性格創作者手中,長成各異其趣的手工藝品。

這還是一堂必須寫字的寫作課;但在這裡寫下的字,又不僅僅是「作文」。

看著孩子們互相朗讀彼此作品,發出輕輕笑聲,然後將它們收進屬於自已的作品夾。我相信,那些久違地被認真書寫、好好認識,成為一首詩/一幅畫的文字們,會在夜裡微微發光如星辰。

結束與文字建立關係的這堂課,接下來又是一整個學期未知但迷人的旅途!

我已經開始期待,接下來要和孩子們並肩抵達的各站風景。

avatar-img
陳冠穎(冠冠老師)的沙龍
69會員
54內容數
喜閱樹是一間教室,也是讓我實現夢想的地方。不是每堂課都有值得記錄的靈光,不是每天都能精神振奮熱愛生命,但我還是想要誠實寫下一些什麼,紀錄自己成為一位讀寫教師的路途中,踩踏的每個步伐。慢慢灌溉,自在成長,我想和同行的孩子一起,茁壯與綻放。--所以,我要開始寫了,在永遠還沒準備好的時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記敘或抒情類書寫開端,拋出一個故事或畫面,揉合平日累積的生活觀察,善用感官摹寫,以示現手法來呈現符合題旨的情境,達到使讀者感同身受、產生共鳴或引發好奇,願意繼續閱讀的效果。這類「情境式開頭」,在文學作品以及會考寫作測驗所公布六級分樣卷中,都是常能見到的方式。
若要書寫用以紀錄敘述經歷的記敘文,應當具備流暢的敘事力。但,為什麼要先談到想像力呢?
怎麼辦?我剛剛是不是上了一堂很失敗的課?要怎麼處理這件事?現在我可以做什麼?下堂課我可以如何補救?
以一首小小的詩,捕捉,盛裝,面對世界時漂浮翻飛的思與想,沉澱在孩子們筆下造型各異的容器底。 你們看,每個瓶子都在發光,每個人的手中,都握著一枝等待自在流瀉的筆,將要寫下只有你可以描繪的事物──例如,你自己。
有的人文字充滿畫面,有的人寫下誠實的心,有的人擅長添加想像,每一個人,握著筆的時候,都能寫出只有他能寫出的東西,表達心裡的想像與感受,以一首詩將自己安放。 一首詩的形狀,就是書寫者心的形狀。
在這堂「情緒書寫」的課上,除了延續上回具體書寫情緒的練習外,我們想帶著孩子更進一步探索「情緒」這件事情。探索情緒?對平均年齡十二歲的孩子們來說會不會太困難?別擔心,我們有個秘密法寶……
在記敘或抒情類書寫開端,拋出一個故事或畫面,揉合平日累積的生活觀察,善用感官摹寫,以示現手法來呈現符合題旨的情境,達到使讀者感同身受、產生共鳴或引發好奇,願意繼續閱讀的效果。這類「情境式開頭」,在文學作品以及會考寫作測驗所公布六級分樣卷中,都是常能見到的方式。
若要書寫用以紀錄敘述經歷的記敘文,應當具備流暢的敘事力。但,為什麼要先談到想像力呢?
怎麼辦?我剛剛是不是上了一堂很失敗的課?要怎麼處理這件事?現在我可以做什麼?下堂課我可以如何補救?
以一首小小的詩,捕捉,盛裝,面對世界時漂浮翻飛的思與想,沉澱在孩子們筆下造型各異的容器底。 你們看,每個瓶子都在發光,每個人的手中,都握著一枝等待自在流瀉的筆,將要寫下只有你可以描繪的事物──例如,你自己。
有的人文字充滿畫面,有的人寫下誠實的心,有的人擅長添加想像,每一個人,握著筆的時候,都能寫出只有他能寫出的東西,表達心裡的想像與感受,以一首詩將自己安放。 一首詩的形狀,就是書寫者心的形狀。
在這堂「情緒書寫」的課上,除了延續上回具體書寫情緒的練習外,我們想帶著孩子更進一步探索「情緒」這件事情。探索情緒?對平均年齡十二歲的孩子們來說會不會太困難?別擔心,我們有個秘密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