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所剩不多的...#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並不說以前比較好。實際上,現在的日子好多了。不過也不知道為什麼的,快樂的人少了很多。以前所謂空虛的人大概只存在於楊德昌的電影吧!對於,蒸蒸日上的經濟,哪裡想到的貧窮感。說真的,過了五六年就不一樣了。兩千年左右,剛驚險經過千禧年世界末日的傳言。經濟不好還只是預言。而如今,『經濟不好』真實的大概可以是離婚證書上的離婚主因了。經濟不好,怎樣都能怪。什麼也都能怪上經濟不好。
而是否能藉由錢獲取快樂。這種千年難解的哲學題目。忽然在這幾年,被台灣人迎刃而解。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大概看起來就跟埃及金字塔一樣。我們好貧窮,但我們不缺錢。如果說真的大概就像是走進什麼都賣的超市,反而不知道自己該買點什麼了。能做的事情變多了,想做的事情變少了。所以怎樣都不快樂。我不是在吹噓過去的日子到底有多好,現在的日子也說不上多差。但,比較無聊是真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74內容數
把大象放進冰箱的步驟有三個。成為懶人的步驟永遠都沒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稞生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是電視兒童。從小到大電視沒少看過。電視提供我一個想像空間。我經歷過電視還是一個箱子的時候,到電視可以整個掛在牆壁上。我喜歡看電視,吃飯看,爸媽不在家偷看,半夜睡不著覺也看。我怎樣都能看。同一個節目、電影重看幾百遍,我毫不在意。從合體機器人系列到少女公主都不忌口。
不知道是不是在英國生活幾年的關係。忽然覺得所謂的藍天已經很少見。我知道想要離開台灣的原因很多。但我猜我應該是唯一一個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問自己什麼是天空,卻無法回答』而認真思考過是不是要離開台灣生活。那一天從新竹坐在客運往台北的路上。是一個黃昏時刻。紅色的光,透不過的懸浮粒子。
每個週末開始與結束,像是兩個點之間連著一條直直的線。像是國小的時候,考試時會考連連看一樣。不過,我不懂。為什麼是這樣。無論時間怎樣加速減速,週末的時光總是短暫,永遠短暫。短暫倒也無從比較起。這不是下載什麼謎片之類:99%成了人世間最遠的距離之一。週末就是,一但從49%變成了50%就意味著結束。
常常我們要談起某些尷尬的話題時,也必須說『我不是要歧視XXX,我對XXX沒什麼意見,而且我也有很多XXX的朋友。』這個起手勢中的那些XXX,這幾年常被填寫的,例如,『同性戀』或是『基督徒』...等等。
我不知道是整體世界都變得越來越快了。還是年紀的關係。不過說時間變快了,見到朋友的機會卻又少很多。搭飛機變得容易,台北倫敦不需要轉機。越能夠往外走的同時,也意味著距離原點的同心圓越來越遠。就算靠著臉書、IG多少還是能update彼此一些事情。卻還是漸漸的陌生了起來。所謂的互動也只剩各說各的,然後偶爾過
目前對於李安新片的評論都不算正面。雖然,來來回回看了數次《臥虎藏龍》以及《色戒》的忠實影迷的回擊,不能被說是什麼理性客觀。不過我還是必須要回應那些批評『開心大結局』的評論。不只是這些評論,或許是這個世界。不知道什麼開始,我們開始追求所謂的『真實的結局』。
我是電視兒童。從小到大電視沒少看過。電視提供我一個想像空間。我經歷過電視還是一個箱子的時候,到電視可以整個掛在牆壁上。我喜歡看電視,吃飯看,爸媽不在家偷看,半夜睡不著覺也看。我怎樣都能看。同一個節目、電影重看幾百遍,我毫不在意。從合體機器人系列到少女公主都不忌口。
不知道是不是在英國生活幾年的關係。忽然覺得所謂的藍天已經很少見。我知道想要離開台灣的原因很多。但我猜我應該是唯一一個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問自己什麼是天空,卻無法回答』而認真思考過是不是要離開台灣生活。那一天從新竹坐在客運往台北的路上。是一個黃昏時刻。紅色的光,透不過的懸浮粒子。
每個週末開始與結束,像是兩個點之間連著一條直直的線。像是國小的時候,考試時會考連連看一樣。不過,我不懂。為什麼是這樣。無論時間怎樣加速減速,週末的時光總是短暫,永遠短暫。短暫倒也無從比較起。這不是下載什麼謎片之類:99%成了人世間最遠的距離之一。週末就是,一但從49%變成了50%就意味著結束。
常常我們要談起某些尷尬的話題時,也必須說『我不是要歧視XXX,我對XXX沒什麼意見,而且我也有很多XXX的朋友。』這個起手勢中的那些XXX,這幾年常被填寫的,例如,『同性戀』或是『基督徒』...等等。
我不知道是整體世界都變得越來越快了。還是年紀的關係。不過說時間變快了,見到朋友的機會卻又少很多。搭飛機變得容易,台北倫敦不需要轉機。越能夠往外走的同時,也意味著距離原點的同心圓越來越遠。就算靠著臉書、IG多少還是能update彼此一些事情。卻還是漸漸的陌生了起來。所謂的互動也只剩各說各的,然後偶爾過
目前對於李安新片的評論都不算正面。雖然,來來回回看了數次《臥虎藏龍》以及《色戒》的忠實影迷的回擊,不能被說是什麼理性客觀。不過我還是必須要回應那些批評『開心大結局』的評論。不只是這些評論,或許是這個世界。不知道什麼開始,我們開始追求所謂的『真實的結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經濟蓬勃發展之際,人人都樂於賺錢享受生活,自然沒有心思追求心靈的成長,以為只要有錢就可以達成任何事。對物質的追求越高,就會越加忽略心靈的需求,有一天,發現心靈的空虛和傷口不是金錢可以撫平的時候,通常已經是傷痕累累。老智者說,有些人並不貪圖名利,只求平安健康,但是想一想,平安健康很達成容易嗎?一點也
Thumbnail
不是股市好、房市好,這個社會就會好…… 這個風風雨雨的社會 欲怎樣開花 少年家怎樣落地 咱攏是為著愛情來浪流連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平凡如你我,這樣就夠了 呃,孔老夫子是聖人~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 富而好禮者也。』~希望你有錢後尊重其他志向的朋友 別當斂財達人幫兇
最近是蠻奇怪的,台灣目前的經濟是世界第一,但失業缺工也是居高不下,可能未來的台灣人,人人開始啃食晶圓、太陽能、房屋,再也沒有人想要工作,因為【騙的比較快,且毫無罪責】。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已是2024年 這個世界從古至今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變化大到能開心滿足的活著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指標。過去馬斯洛所提的需求理論是正三角形,由底下到最頂的順序是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但挺令人鼻酸的事實是,這個理論放在現代已漸漸變成倒三角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差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麼說。 這句話完全符合現在的經濟狀況,對人工智慧來說經濟最好,對傳統產業來說經濟最差,在資本的催化下,只要是做尖端科技,都會受到資本的吹捧與追逐,似乎未來已經來到,而過去呢?是不是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呢? 資本是如此殘酷,每年都會淘汰不
苦,嗯,是呀。那又怎樣了呢? 許多人常有一個迷思,認為吃苦當吃補,久而久之就具備足夠的抗壓性來面對許多人事物,只會有增無減的優勢以立足於世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當經濟蓬勃發展之際,人人都樂於賺錢享受生活,自然沒有心思追求心靈的成長,以為只要有錢就可以達成任何事。對物質的追求越高,就會越加忽略心靈的需求,有一天,發現心靈的空虛和傷口不是金錢可以撫平的時候,通常已經是傷痕累累。老智者說,有些人並不貪圖名利,只求平安健康,但是想一想,平安健康很達成容易嗎?一點也
Thumbnail
不是股市好、房市好,這個社會就會好…… 這個風風雨雨的社會 欲怎樣開花 少年家怎樣落地 咱攏是為著愛情來浪流連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平凡如你我,這樣就夠了 呃,孔老夫子是聖人~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 富而好禮者也。』~希望你有錢後尊重其他志向的朋友 別當斂財達人幫兇
最近是蠻奇怪的,台灣目前的經濟是世界第一,但失業缺工也是居高不下,可能未來的台灣人,人人開始啃食晶圓、太陽能、房屋,再也沒有人想要工作,因為【騙的比較快,且毫無罪責】。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已是2024年 這個世界從古至今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變化大到能開心滿足的活著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指標。過去馬斯洛所提的需求理論是正三角形,由底下到最頂的順序是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但挺令人鼻酸的事實是,這個理論放在現代已漸漸變成倒三角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富人覺得窮人不夠努力,窮人覺得一生中沒有機運,面概全觀果真是如此嗎?  快樂通常短暫,如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生命中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有誤,所有的選擇都是由外至內,去覺察經驗累積而來的想法 慾念由心生,知足常樂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差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麼說。 這句話完全符合現在的經濟狀況,對人工智慧來說經濟最好,對傳統產業來說經濟最差,在資本的催化下,只要是做尖端科技,都會受到資本的吹捧與追逐,似乎未來已經來到,而過去呢?是不是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呢? 資本是如此殘酷,每年都會淘汰不
苦,嗯,是呀。那又怎樣了呢? 許多人常有一個迷思,認為吃苦當吃補,久而久之就具備足夠的抗壓性來面對許多人事物,只會有增無減的優勢以立足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