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電影|《金翅雀》:活在其後的人生,存在主義式的自由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我一直很著迷於「其後」這個概念。這原本是賴香吟的小說書名,寫曾經親密的友人自殺之後,留下來的她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追憶裡自責或受困、逃避或治療,如何度過每一個狂風暴雨或暗潮洶湧的日子。

或許造成衝擊的事件各不相同——不過大多跟死亡有關——我想,許多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其後。因為發生、經歷某件事,從此成為只能單獨守候回憶、乃至被回憶綑綁的人,這樣的我們,該如何一磚一瓦重建內心崩解的世界,該以什麼姿態迎向從此以後的人生?而這過程太私密、瑣碎、拖磨、不堪一擊,以至於到頭來能陪伴自己的只剩下自己。

《金翅雀》也是一個關於其後的故事。

Before and after. Everything is before and after.

正是電影預告裡的這句話打動了我。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作者唐娜‧塔特花了十年寫出這本大部頭,試讀第一章就知道為何篇幅這麼長:文字敘述非常細膩,運用許多字句建構人物的形象和內心、所處的場景和氛圍,也有不少大段落的對話——對我而言有點太繁複了,所以還是先看了電影。

二十七歲的主角席歐,十四年前和母親逛紐約博物館時發生了爆炸,他逃出來的時候遇到了古董店的垂死老人,要他帶走名畫〈金翅雀〉,那剛好是母親最喜歡的畫。席歐母親死於爆炸中,他自認為有責任而愧疚不已;他把偷來的〈金翅雀〉一層層裹在報紙裡藏好,從少年到成年,總是在失落悲傷時蜷起身軀抱著它流淚。

raw-image
假若她仍在世,事情就不致演變於此。但不幸地,她在我幼時便意外亡故。儘管在那之後,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但失去她時,我仍像失去所有標的,再也無可前往幸福的國度,擁有其他更熱鬧或更和諧的生活。

這是小說開頭席歐的獨白。

爆炸之後,席歐起初寄住在同學家裡,那是個上流社會家庭,妮可‧基嫚飾演的同學母親高雅有禮、帶著幾分疏離,恰好呈現出剛失去母親的他與日常世界之間的距離。與之對比的,是他找到了古董店老人的合夥人霍比,他溫暖、包容,他的工作坊成為席歐的秘密基地,那裡的時間感因為有彷彿不朽的古老家具而緩慢,因為有同為爆炸所害的紅髮女孩琵琶而溫柔。

然而之前拋棄席歐母子的酒鬼父親忽然帶著女友出現,將他帶到拉斯維加斯偏遠的社區一起生活。他在那認識了家庭處境相仿的同學鮑里斯,孤獨徬徨的兩人彼此依靠,藉著飲酒作樂、吸食毒品逃避生命裡的不堪。回過頭來看,他的人生是從這裡才開始走向歧路的吧,不過,這是必然的其後嗎?爾後〈金翅雀〉被掉包、捲入黑幫和毒梟的爭鬥,都源於這一段年少輕狂。

賭徒父親被討債而身亡後,席歐獨自回到紐約,住在霍比的工作坊裡,長大後成為古董店裡年輕有為的經銷員。他與始終愛慕著的琵琶重逢,但琵琶已經有了新伴侶。她告訴席歐:「我們太相像了。我們倆經歷相同的事,卻也因此我們沒辦法彼此依賴。如果有一天,我們其中一個人崩潰了,另一個人也會跟著倒下的。」

琵琶的其後,她所做的選擇與席歐不同,她遠走高飛,也遠離了因為爆炸而無法實現的音樂夢;但她仍能那樣容光煥發地笑,仍能坦然回來探望,證明了她並非逃避,反而是為了讓後來的人生有更寬闊的可能。在其後的日子裡,最黯淡無光的時刻,經常會覺得自己受到那件事影響太深刻,失去並且惦記著太多原本的可能,又或者背負太濃烈的愧疚或認同,因而感覺別無選擇、只能順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了。可是,繼續尋找並前往截然不同的路,並不是背棄了當時的自己,而是知道自己還能再擁有新的夢想、還能不以受害者的身份而活。

raw-image

可惜席歐似乎沒有懂,或者說二十七歲的他還走在路上。他與當初寄住的家庭重逢,而他們也遭遇家人變故,他與同學母親建立起母子般的感情、甚至為此違背心意結婚成為她的女婿。當他在紐約與已是藥頭的鮑里斯相遇,當他拆開一層層舊報紙發現〈金翅雀〉早已被掉包成公民課本,鮑里斯難以置信地問:「這麼多年來,你從來沒有打開過它?」我們好像忽然看清,席歐一直受困於爆炸事件和母親之死,但受困不等於面對,他一直在逃,逃避後來的人生,逃避承擔自己所做的錯誤決定,無論是帶走名畫遲遲未歸還,或是沉溺在毒品和真偽難辨的古董行銷。

向來信任包容席歐的霍比,在得知〈金翅雀〉淪落黑市時說了重話:「本來應該不朽的藝術,一次次奇蹟似的逃過劫難......直到你。」席歐因此頓悟,電影的步調從此刻開始變得飛快,他和鮑里斯聯手對抗黑幫,最終順利尋回並歸還這幅畫,卸下他時刻壓在心上的重擔,像是終於從爆炸事件裡解脫,終於能清晰看見母親當年欣賞畫作時的喜悅笑容,也能微笑擁抱現在所擁有的、霍比和同學母親的親情。

荒謬並不帶來自由,而是束縛。——卡繆

這是作者唐娜‧塔特在小說裡引用的,全書第一部第一句。就字面上來說,可以理解作者的用意:席歐受到母親之死的衝擊,一方面感覺到生死、命運的不可理喻和無可控制,另一方面因此和賭徒父親一起生活、和好友吸毒飲酒,荒誕的行為舉止看似掙脫了社會規範和道德約束,但他始終受困於心魔而未能真正地自由,一如畫裡的金翅雀,沒有牢籠,卻仍被細細的腳鍊所牽制。

不過我有點疑惑卡繆是在什麼前後脈絡下說出這句話,而我查不到*。卡繆最著名的《異鄉人》和《薛西弗斯的神話》直指荒謬,不過並未提到荒謬會帶來束縛。《異鄉人》主人翁的經歷,呈現出事件與事件之間前因後果的斷裂,以及因此產生的無意義感,看起來以消極認命的低姿態回應,卻看穿了人與人的疏離、映照出看似理所當然的世界其實荒謬。從《薛西弗斯的神話》,卡繆認為人可以透過意識到荒謬,進而對反抗和自由有所覺醒,並自己賦予這個過程意義,那麼生命就不僅是徒勞。

對卡繆、以及廣義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而言,自由為每個人所擁有,在任何處境下你都有無限多的選擇,然而這會帶來的是彷彿站在懸崖邊的暈眩與憂懼,你其實需要某種限制、像拿出細繩將自己綁住,以防在面對龐大的自由時失足墜落。除此之外,自由的一體兩面是責任,是你所做的選擇層層疊疊出自己的人生,所以你必須為此負責,別無藉口。我不確定在《金翅雀》裡,所指涉的「荒謬」、「自由」是否與存在主義哲學所指涉的相同,但從這個角度回想席歐,似乎會覺得在其後裡,他其實比他自己以為的更自由,無論愧疚傷痛能痊癒到什麼程度,「其」、也就是衝擊事件本身,對他人生的影響力終將隨著時間淡去;真正關鍵的依然是他在長大過程中所做的一連串決定,塑造出了他如今二十七歲的模樣。

回到電影和故事裡,我想最動人的是,看著略顯憂鬱但仍不時露出笑容的少年和成年席歐交錯,穿越紐約熱鬧繁華的街頭、拉斯維加斯荒涼的沙漠,跌跌撞撞走過這麼長的其後,而這一路上他並不是孤伶伶的一個人。他並未封閉起自己,他仍能與那些偶然或必然相遇的人們,展開一段段或深或淺的關係,這正是母親留下的禮物吧,即使有些彷彿不朽的人事物在爆炸裡灰飛煙滅了,即使他多年來擁抱著流淚的包裹裡根本不存在真正的〈金翅雀〉。

raw-image

*更新補充

查到了原文是 ' The absurd does not liberate; it binds.' 我想更好的翻譯或解釋應該是「荒謬不會帶來解脫;在荒繆中依然存在著束縛。」

這句話出自《薛西弗斯的神話》裡〈荒謬之人〉篇章,在前後文中,荒謬對比的是有上帝的、理性的世界;信徒相信上帝會帶來公理與生命意義,但荒謬之人認為上帝不存在。沒有上帝、沒有永生,也就沒有獎賞和懲罰、沒有善與惡,看似「一切都是許可的」,然而卡繆指出:

荒謬不會帶來解脫,它束縛。它並非允許所有的行為。「一切都是許可的」,並不意味什麼都不禁止,荒謬只是顯露每一個行為都有等價的後果。它不推崇罪行,那就太幼稚了,但它彰顯犯了罪行之後再悔恨也無用。

讀完這些,會聯想到席歐喪母之後,覺得自己「失去了標的」,其實不只是通往幸福人生的標的、同時也是少年失去了道德行為準則的依據,就像從有神的世界切換到荒謬的世界,也是他的從前和其後最重要的斷裂,曾經以母親為中心建立的真理和意義不復存在,只能透過自己的實踐一步步摸索追尋。

參考資料:《薛西弗斯的神話》卡繆著,嚴慧瑩譯,2017,大塊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郁書的沙龍
871會員
64內容數
我所喜愛的,有藝術、電影和文學陪伴的日常。
黃郁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5
在這長期由男性主導的世界,作為「女性」本身就持續存在於某種自我與社會、個人與集體間的張力之中,這讓她們在成為哲學家的路上,加倍需要勇氣和獨立性——我想這是蘭德、波娃、韋伊和鄂蘭的共通之處,那就是她們都擁有不在意他人和社會眼光的勇氣,在思想上亦各自成一格,難以被簡單歸類到單一特定的哲學類別當中。
Thumbnail
2022/04/25
在這長期由男性主導的世界,作為「女性」本身就持續存在於某種自我與社會、個人與集體間的張力之中,這讓她們在成為哲學家的路上,加倍需要勇氣和獨立性——我想這是蘭德、波娃、韋伊和鄂蘭的共通之處,那就是她們都擁有不在意他人和社會眼光的勇氣,在思想上亦各自成一格,難以被簡單歸類到單一特定的哲學類別當中。
Thumbnail
2022/04/25
《黑暗年代的女哲學家》在時序上承接了前作,來到政治氛圍更險峻動盪的納粹崛起、二戰爆發時期;內容上,哲學家哲思的對象也從個體存在和抽象領域,轉為對他者、群體和政治的關注——若用鄂蘭的概念作區分,可說是從「沉思的生活」來到了「行動的生活」。其實,本書的德文書名直譯正是「自由之火:黑暗時代的哲學救贖」。
Thumbnail
2022/04/25
《黑暗年代的女哲學家》在時序上承接了前作,來到政治氛圍更險峻動盪的納粹崛起、二戰爆發時期;內容上,哲學家哲思的對象也從個體存在和抽象領域,轉為對他者、群體和政治的關注——若用鄂蘭的概念作區分,可說是從「沉思的生活」來到了「行動的生活」。其實,本書的德文書名直譯正是「自由之火:黑暗時代的哲學救贖」。
Thumbnail
2021/12/01
昆德拉認為,小說的定義和本質,是洞見、發現人性隱晦而尚未被看清楚的面向;是傾聽、深入探究事物的精神。一位優秀的、夠資格的小說家,該要看穿那些所謂的「理所當然」或「平凡無奇」身上,其實披掛著一層「預先詮釋」的簾幕,並像賽萬提斯將唐吉訶德送上征途那樣,將簾幕一舉撕破,直面世界赤裸裸的滑稽模樣。
Thumbnail
2021/12/01
昆德拉認為,小說的定義和本質,是洞見、發現人性隱晦而尚未被看清楚的面向;是傾聽、深入探究事物的精神。一位優秀的、夠資格的小說家,該要看穿那些所謂的「理所當然」或「平凡無奇」身上,其實披掛著一層「預先詮釋」的簾幕,並像賽萬提斯將唐吉訶德送上征途那樣,將簾幕一舉撕破,直面世界赤裸裸的滑稽模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 終其一生,我們都必須不但與「失去」相處:或許是一筆財富、曾經很喜歡的娃娃、陪伴多年的寵物,或許是一段關係、一位摯愛,更甚者,是曾經理想的自己。 宮崎老爺子這部號稱「沒有宣傳」的退而不休之作,其實已然是最盛大的宣傳了。
Thumbnail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 終其一生,我們都必須不但與「失去」相處:或許是一筆財富、曾經很喜歡的娃娃、陪伴多年的寵物,或許是一段關係、一位摯愛,更甚者,是曾經理想的自己。 宮崎老爺子這部號稱「沒有宣傳」的退而不休之作,其實已然是最盛大的宣傳了。
Thumbnail
以前我無法理解母親的退讓,但我似乎清楚地知道,在那個時刻,在母親身分底下-那個身而為人、作為一個女人的她和她的名字,早就連同父親的叫罵聲一起遠走,而那顆年輕的、熱情的、如春光般燦爛的、對自己的人生懷抱大夢的、相信愛情的心早就死了。但作為籠中之鳥,她沒有地方能去。
Thumbnail
以前我無法理解母親的退讓,但我似乎清楚地知道,在那個時刻,在母親身分底下-那個身而為人、作為一個女人的她和她的名字,早就連同父親的叫罵聲一起遠走,而那顆年輕的、熱情的、如春光般燦爛的、對自己的人生懷抱大夢的、相信愛情的心早就死了。但作為籠中之鳥,她沒有地方能去。
Thumbnail
我曾在書展買過「金翅雀」原著小說,隨書附贈了一支金羽毛書籤,可拿來夾在書中做記號。 這部小說又厚又重,我讀了好久,都沒有辦法一口氣讀完,有時候比較忙碌,n隔的時間空較久時,很容易遺忘之前的情節,下次再讀就得先往前回溯,所以一直沒看完,久而久之就在書架上蒙塵了。 電影預告
Thumbnail
我曾在書展買過「金翅雀」原著小說,隨書附贈了一支金羽毛書籤,可拿來夾在書中做記號。 這部小說又厚又重,我讀了好久,都沒有辦法一口氣讀完,有時候比較忙碌,n隔的時間空較久時,很容易遺忘之前的情節,下次再讀就得先往前回溯,所以一直沒看完,久而久之就在書架上蒙塵了。 電影預告
Thumbnail
世界出現一種異常現象,有些人死後肉身會變成不會腐爛,刀槍不入的不滅屍。 擁有讀心超能力的女子席維亞,和同門大學生可漢,一起探求神秘事件真相。 他們發現,死者都是一場網上解謎遊戲『Bird』的勝出者。
Thumbnail
世界出現一種異常現象,有些人死後肉身會變成不會腐爛,刀槍不入的不滅屍。 擁有讀心超能力的女子席維亞,和同門大學生可漢,一起探求神秘事件真相。 他們發現,死者都是一場網上解謎遊戲『Bird』的勝出者。
Thumbnail
他們沒有死,只是感覺自己好像消失了一樣,被人拋在後頭。如作者所說,他們像「癱瘓的鳥」、像家人的累贅,代表著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過去。​時間和記憶之間的錯位關係,是《畫鳥的人》讓人著迷的地方。在這裡面,記憶並不只是來自過往的事物,他同時也來自當下的情境與敘述的想像和加工。
Thumbnail
他們沒有死,只是感覺自己好像消失了一樣,被人拋在後頭。如作者所說,他們像「癱瘓的鳥」、像家人的累贅,代表著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過去。​時間和記憶之間的錯位關係,是《畫鳥的人》讓人著迷的地方。在這裡面,記憶並不只是來自過往的事物,他同時也來自當下的情境與敘述的想像和加工。
Thumbnail
葡萄牙作家莉迪亞.豪爾赫(Lídia Jorge)1998年發表的小說——《畫鳥的人》是一本不太好解讀,甚至有點晦澀的作品。然而相信每個人在第一眼讀到的時候,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他的文字相當優美,並充斥著大量細膩動人的景物與心理描寫。很多地方刻畫深刻,讓人彷彿置身現場,看地膽顫心驚。 閱讀《畫鳥
Thumbnail
葡萄牙作家莉迪亞.豪爾赫(Lídia Jorge)1998年發表的小說——《畫鳥的人》是一本不太好解讀,甚至有點晦澀的作品。然而相信每個人在第一眼讀到的時候,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他的文字相當優美,並充斥著大量細膩動人的景物與心理描寫。很多地方刻畫深刻,讓人彷彿置身現場,看地膽顫心驚。 閱讀《畫鳥
Thumbnail
記憶,其實就是人人皆有的魔術,它交錯了真實與虛構,帶有現實的氣味,卻也飽含著我們的疲倦、依戀、期待與不甘。猶如文中角色,很多時候,我們處理不好真的世界,只好暫時躲到依附現實而生的綺麗,比如夢、幻想、回憶或魔術,都讓人保有安全的距離,藉以才能消化生活的各種滋味,不管是落寞、悶愁、孤獨、徬徨或不安。
Thumbnail
記憶,其實就是人人皆有的魔術,它交錯了真實與虛構,帶有現實的氣味,卻也飽含著我們的疲倦、依戀、期待與不甘。猶如文中角色,很多時候,我們處理不好真的世界,只好暫時躲到依附現實而生的綺麗,比如夢、幻想、回憶或魔術,都讓人保有安全的距離,藉以才能消化生活的各種滋味,不管是落寞、悶愁、孤獨、徬徨或不安。
Thumbnail
一處雲霧縹緲不知名的山林,傾圮的破屋裡,住著一家相命為命的曾祖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空中來去遨翔的野雀,看似自由飛舞,卻總在不經意間,便墜入了獵人的陷阱...
Thumbnail
一處雲霧縹緲不知名的山林,傾圮的破屋裡,住著一家相命為命的曾祖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空中來去遨翔的野雀,看似自由飛舞,卻總在不經意間,便墜入了獵人的陷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