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活得有趣

2019/11/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理性與智慧並不代表質疑一切,眼界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慈悲,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同時原諒人性中壞的一面。不要被擔心控制,一個人要認識自己,最重要是身分(identity)和自我 (self-hood)。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
你相信什麼,你就能看到什麼。
最近讀了心理學家麥基寫的《可怕地錯覺》,我才明白了這個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麥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經歷後,提出了一個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時,心裡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會導致主體從客體中去佐證。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某個人或事物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讓自己在現實中搜尋印證,然後再用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證,來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若是憤怒、仇恨或是懷疑時,我們又會不斷尋找材料來強化自己的臆想,在偏執於憤怒、仇恨的情緒里,讓暫時壓抑的情緒感得以宣洩。」
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你相信什麼,你就能看到什麼。你相信錢規則,就會發現無數錢規則。你相信不公平,就會發現無數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會發現努力真有回報。你相信美好,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美好。
麥基還發現了一個秘密:「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樣,你怎麼想,怎麼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
琢磨這句話,發現現實生活還真是如此。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寫過一篇《相信奮鬥的力量》。文中講了他一段經歷:高中時,他的老師對全班同學說:「你們在座的,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以後一定都是農民。」很多同學就這樣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學,就是考一次就放棄了。
小時候最容易相信,但很快會被教育輕易信任是很不理智的行為,是一種單純的、幼稚的、沒有見識的行為。有了一點經歷後,我發現,在越來越難以相信的成人世界,見識越多的人反倒越容易相信。你跟他們說奇聞逸事,荒誕觀點,他們會覺得,嗯,有意思。
人們只會看到自己能到達的地方,而把不可抵達的遠方,想像得危險叢生。甚至,只願相信一顆有用的心才是負責任的心,而把一切看似無用的情懷看作矯情。人一旦不相信本真,就無法擁有信仰。
見識越多的人,因為時常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知道這世上有那麼多與己不同的人和生活,有無數多彩的人生,和絢麗的夢想。他們相信,這世上有人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而不輕易下判斷做定論,不把"怎麼可能?"掛在嘴邊。
從輕易相信到凡事質疑,裡面包含著理性之光,然後,從凡事不信到再次願意相信,背後是見識和格局。
卡夫卡說,「信仰什麼?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時刻的合理的內在聯繫,相信生活作為整體將永遠繼續下去,相信最近的東西和最遠的東西。」
那麼,信與不信有那麼重要嗎,也許並沒有。但是只有我們相信的東西,才有可能反過來選中我們。我不想輕易說不信,因為很有可能是自己見識太少。理性與智慧並不代表質疑一切,眼界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慈悲,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同時原諒人性中壞的一面。
人人命運不同,選擇信是一種命運,不相信也是一種命運。人生路越走越窄,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不再相信。
所以,請你也一定要守住心裡那份光與熱,那樣的你即便會被烏雲籠罩,但身體里會擁有一把利劍,不需期盼烏雲的散去,它們早晚會被你刺穿。看不到太陽,我們就成為太陽,成不了太陽,我們就追著太陽。
當一個人感覺路越走越窄時,應該要想到:不是路窄,而是走窄了;是否也曾想過;如果從第一天起,就自尊,自愛,自重,自強;今天是不是人生會完全不同;是否也曾想過;如果從第一天起,就堅守責任,不心存僥倖;今天是不是不會大廈將傾。
這個專欄是我的私人博客,紀錄鼓勵人的文字、一點思考的過程,希望和大家一起,克服生命給人的難題。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或者覺得我為您帶來新的觀點,少許思考,請考慮付費訂閱,或者單次贊助我的寫作。我會把訂閱收益,全數捐給「612人道支援基金 612 Humanitarian Relief Fund」幫助香港的抗爭者。「612人道支援基金」是為所有在反送中運動中受傷、被捕或有關人士,提供醫療費用、心理/精神輔導費用,法律費用及其他相關的人道支援。我會在收到贊助的下一個月,第一篇文章公布捐款詳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clau
    clau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