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控的正向思考談個人追求理想最有價值的標準

2024/03/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失控的正向思考,並不是說正向思考現在失控了,然後過去的正向思考並沒有失控,正向思考做為一種反映情緒的感知狀態,我想它是人的一種天性,畢竟,「相信」有希望的未來,總能讓我們活得更有意義、更能有些作為。


關於什麼是正向思考,我傾向將它定義為:「我相信」什麼。相信,有時候是一種一廂情願;有時候是一種生命的態度;有時候是一種對於希望的堅持。什麼是「正向」,我認為很難定義,所以我會說:「我相信」。現在我有一個問題是,當我們認為正向思考失控時,那麼什麼是失控的負向思考?或者問,最負向的思考是什麼?不作為是最消極的作為嗎?有什麼比死亡還要負向的思考嗎?或者說,還有什麼情緒是比思考死亡後的感知狀態更令人無法接受的呢?對於一個不害怕死亡的人,還有超越死亡的負向思考嗎?如果我們能夠想像有「最」的存在,想像上帝是最真、最善、最美的,然後再試著想像「最失敗的人生」、「最消極的態度」、「最負面的情緒」會是怎麼樣的狀態呢?或許,當我們在說:「再遭也不會比現在更糟了。」、「我已經沒有什麼好失去的了。」的時候,其實離那些「最」,還差得很遠。


生活中需要正能量也需要負能量,正能量帶給我們希望、帶給我們快樂,負能量,則讓我們有省思的機會、有不同看事情的角度、有更豐富的感知。所以失控的,不是正能量作為情緒感知的部分,而是從宗教鼓勵世人信教能夠救贖;從癌症勉勵患者相信希望;從經濟學鼓吹消費經濟等,將正能量視為是一種「信仰」。


信仰,人人都有,但是當我們說信仰失控了,指的是太「迷信」了,或許天真的相信、無知的相信,人生會過得很輕鬆,但是,如果很多事情只相信一個面向,只相信追求財富、健康、快樂、希望、成功……等,那麼我們的感知還有什麼成長的空間呢?


正向思考不壞,但是它很難做為一個「標準」,當我們在說哪個國家的人民比較幸福的時候、當我們在說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高不高的時候,反應的是人們「適應社會」的程度,所以越有錢、越有權力、有家庭、有健康、擁有越多社會資源或越符合社會規範的人,就越接近幸福的標準。但是,這反映的不過是一個標準的結果,而不是一個通常的狀態。當然,比起負向思考,正向思考作為一種穩定社會的手段還是比較有效的,比較能夠吸引我們的興趣,因為大部分的時候,再追求理想的過程,我們都被定義為還不幸福、還不成功的一群,因為得不到幸福、得不到成功,就越想要幸福、想要成功,越相信未來會幸福、相信未來會成功,但是,就像過去的標準,不會是現在的標準,未來,其實就存在於現在,所以你的標準,其實就是個人追求理想最有價值的標準。


ps:至於正向思考能不能對抗癌症、能不能救經濟、能不能得到救贖、能不能延年益壽,我想這就是科學的問題了。

2016/2/3

    3會員
    523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