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想與做之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不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偽了一輩子,能說他不是位君子嗎?誅行不要誅心啊!我討厭宋明理學就在於此!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到底幹過什麼實事?昨天是端午節,屈原自殺的忌日!屈原投江對當時的楚人有什麼意義嗎?如果他在社會有號召力,不是應該帶著一群楚國人,於戰埸上與秦國廝殺?或是帶著他們到天涯海角另立一個國家,以祀祖先香火。

人們看到美好的人事物都會有佔有欲,有這種想法並不可恥,但是不以其道而得之,那就是恥了!不要因為自己有什麼想法而日夜難安,不能做的就別做了!做夢不犯綱理倫常。

avatar-img
4會員
365內容數
生命不是變動的水流,終究只是固定河道的一灣。偶爾飄零的落花,才稍微增添一抹顏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子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人在解釋事情時,講著講著就不想說下去了!這不是因為理虧,而是因為事實多面向,而文字有窮,所以就乾脆不說了! 在討論事情時,應該是雙方都有不同的論述,但是有些人卻只說,為什麼?彷彿他高高在上,而我就要文死諫、武死戰一般。憑什麼要我單方面解釋?所以閉嘴而且轉身就走,是最好的抉擇。 真理愈辯愈明,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應該是假借蘇東坡的名義,寫的一個自我認知的故事! 蘇東坡是佛門居士,有一天他寫信給道友,說他的修行已經到了八風不動的境界,道友回信,上面只寫了一個屁字!蘇軾很生氣的過江要去理論,結果大門上朋友只貼了一張寫下那段文字的紙,蘇學士心生感觸,然後就回家了!八風指的是佛家的八苦,分
網路視頻愈來愈多,參予製作節目的也很多。也許現代人的靈魂都不知道何去何從吧!所以引導思想的影片也多如牛毛。 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總是覺得基本上要把書讀通透吧!別誤導已經在迷茫中的人了。那天聴到有人說,安貧樂道是一定要在窮困中,才能挖掘出道的樂趣? 我的理解是樂道安貧。當我們了解人生運行的道理
人生而平等,是指做牛做馬,可以付出的平等,並不是結果的平等。 廿歲還在讀書的時候,下課後,其他同學去逛街、舞會、看電影、談戀愛。我卻在咖啡店裡為了一日三餐,住宿費、生活費而工作著,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地方奇怪。 入社會以後,為了昇遷比較快,我挑選了最苦最累最髒的部門,我也得償所願。但是有次在賣場碰到
聽話什麼時候變成了貶義詞?從開始教改以後嗎? 如果長輩、老師講的是對的道理,我為什麼不該聽話?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到底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利益?而這些利益沒有任何後遺症嗎?所以為了同儕讚揚的眼神,吸毒是應該可以接受的?每天找不同的人上床才是解放自我?而我又是有很奇怪潔癖的人,不懂一位女生的心,我
落花若無意,流水莫多情! 人們大部分的痛,都是緣自於付出跟回饋不成比例。當然,這比例可能是自以為的想當然耳,局外人看到的是對方已千百倍地回應了,但當局者依舊覺得不夠,不到自己付出的千萬分之一! 既然事實可能是如此,那不失望的惟一做法,就是不要有妄想、希望! 我做事情是因為事情就在那裡了,從來不
許多人在解釋事情時,講著講著就不想說下去了!這不是因為理虧,而是因為事實多面向,而文字有窮,所以就乾脆不說了! 在討論事情時,應該是雙方都有不同的論述,但是有些人卻只說,為什麼?彷彿他高高在上,而我就要文死諫、武死戰一般。憑什麼要我單方面解釋?所以閉嘴而且轉身就走,是最好的抉擇。 真理愈辯愈明,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應該是假借蘇東坡的名義,寫的一個自我認知的故事! 蘇東坡是佛門居士,有一天他寫信給道友,說他的修行已經到了八風不動的境界,道友回信,上面只寫了一個屁字!蘇軾很生氣的過江要去理論,結果大門上朋友只貼了一張寫下那段文字的紙,蘇學士心生感觸,然後就回家了!八風指的是佛家的八苦,分
網路視頻愈來愈多,參予製作節目的也很多。也許現代人的靈魂都不知道何去何從吧!所以引導思想的影片也多如牛毛。 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總是覺得基本上要把書讀通透吧!別誤導已經在迷茫中的人了。那天聴到有人說,安貧樂道是一定要在窮困中,才能挖掘出道的樂趣? 我的理解是樂道安貧。當我們了解人生運行的道理
人生而平等,是指做牛做馬,可以付出的平等,並不是結果的平等。 廿歲還在讀書的時候,下課後,其他同學去逛街、舞會、看電影、談戀愛。我卻在咖啡店裡為了一日三餐,住宿費、生活費而工作著,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地方奇怪。 入社會以後,為了昇遷比較快,我挑選了最苦最累最髒的部門,我也得償所願。但是有次在賣場碰到
聽話什麼時候變成了貶義詞?從開始教改以後嗎? 如果長輩、老師講的是對的道理,我為什麼不該聽話?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到底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利益?而這些利益沒有任何後遺症嗎?所以為了同儕讚揚的眼神,吸毒是應該可以接受的?每天找不同的人上床才是解放自我?而我又是有很奇怪潔癖的人,不懂一位女生的心,我
落花若無意,流水莫多情! 人們大部分的痛,都是緣自於付出跟回饋不成比例。當然,這比例可能是自以為的想當然耳,局外人看到的是對方已千百倍地回應了,但當局者依舊覺得不夠,不到自己付出的千萬分之一! 既然事實可能是如此,那不失望的惟一做法,就是不要有妄想、希望! 我做事情是因為事情就在那裡了,從來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命運-2 有些事情仍要面對,選擇都在自己的手上,堅持喜歡的事情不容易,有些話不是口號,而是要真的做到。 誠信,人說的話要負責,口中說出來的話要真實,不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別人有負面影響。 說的簡單,做到很難,真正能夠做到的少之又少,只能說儘量,沒有什麼天生適合,只有後天努力磨合,為了一段感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幸福是目標、轉念是方法,學會駕馭思緒是一生必修的功課。
Thumbnail
無論處境如何,我們都有多種選擇。通過心靈的創造力,你可以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選擇失敗或成功。你可以選擇如何感受周圍世界,你也可以選擇如何看待個人生活。 改變視角以服務自己,這並不是否認正在發生的一切,而是臣服於一個真相,那就是一個更大的結果正從一個未知的更高地方展開。 時刻懷著興奮與期待的心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同一件事,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同樣一件事,卻因為思考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想法。在思考的當下,其實答案就已經出來了,內心的想法是瞞不了自己的。到底是正面或負面想法多一些?還是兩者兼有一些?其實自己心裡應該最清楚。而去閱讀僧人所寫的書或文章,可以體會到他們要做的修行是,保持一整天的平和心態,這並不容易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
命運-2 有些事情仍要面對,選擇都在自己的手上,堅持喜歡的事情不容易,有些話不是口號,而是要真的做到。 誠信,人說的話要負責,口中說出來的話要真實,不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別人有負面影響。 說的簡單,做到很難,真正能夠做到的少之又少,只能說儘量,沒有什麼天生適合,只有後天努力磨合,為了一段感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幸福是目標、轉念是方法,學會駕馭思緒是一生必修的功課。
Thumbnail
無論處境如何,我們都有多種選擇。通過心靈的創造力,你可以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選擇失敗或成功。你可以選擇如何感受周圍世界,你也可以選擇如何看待個人生活。 改變視角以服務自己,這並不是否認正在發生的一切,而是臣服於一個真相,那就是一個更大的結果正從一個未知的更高地方展開。 時刻懷著興奮與期待的心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同一件事,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同樣一件事,卻因為思考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想法。在思考的當下,其實答案就已經出來了,內心的想法是瞞不了自己的。到底是正面或負面想法多一些?還是兩者兼有一些?其實自己心裡應該最清楚。而去閱讀僧人所寫的書或文章,可以體會到他們要做的修行是,保持一整天的平和心態,這並不容易
Thumbnail
「從自己想做的開始好好做, 不想做的先暫時不做 沒體力但想做的,睡飽再做 勉強的不做,不勉強的稍微做」 這將是我未來在做每件事的核心判斷 我是一個需要依靠過程中滿足感 去感覺這件事 是否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奮鬥的人 每個人依循的動力不同 你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策略 這樣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