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除了談愛與關係,另一個重點是談「大人世界的荒謬」。在書的開篇由飛行員講述小時候的自己對大人的感想,眾所皆知的即是「蛇吞大象」的圖畫這段故事,後面的篇章則是由小王子一邊星球旅行、一邊從他澄澈的眼睛看大人的各種奇怪之處。
一邊讀著,一邊對書中描寫的「大人的荒謬」會心一笑,但一邊也驚覺,自己已經遠離第一次讀這本書的孩童時代,即將成為小王子眼中的大人了。
大人酷愛數字。你要是跟他談起一個朋友,他們從不會問最重要的事。他們絕不會問:「他的聲音是怎麼樣的?他喜歡玩什麼遊戲?他蒐集蝴蝶標本嗎?」他們總是問:「他幾歲?有幾個兄弟?體重多少?他爸爸能掙多少錢?」知道了這些答案,他才認為他認識了這個朋友。
你要是對大人說:「我看到一棟很漂亮的紅磚房子,窗前開滿天竺葵,屋頂上有白鴿子......」他們完全無法想像。你一定要說:「我看到一棟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這下他們就會大叫:「好美啊!」
大人就是這個樣子的。不必跟他們計較,小孩子對大人一定要多多包容。
「你在做什麼?」小王子問。這酒鬼正坐在一大排空酒瓶和一排還沒開封的酒瓶面前,一言不發。
「我在喝酒。」酒鬼回答,臉色陰沉。
「你為什麼喝酒?」小王子問他。
「為了忘記。」酒鬼說。
「為了忘記什麼?」小王子又問,已經開始同情他了。
「為了忘記我的恥辱。」酒鬼低頭承認。
「什麼樣的恥辱?」小王子想幫忙,便問道。
「酗酒的恥辱!」說完,酒鬼就默然無語。
小王子大惑不解地離開了。
「大人真是非常非常奇怪。」小王子邊走邊想。
「大人真是非常奇怪。」大概是小王子在書中最常說的一句話。在他的眼中,大人們總是不知道最重要的事物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做一件事。
小時候我曾經是一個很喜歡上學的孩子,每一天我都早早起床,滿心期待地去學校,回到家也迫不及待地把作業寫好,然後抱著期待隔天的心情入睡。只是這樣的日子大概只維持到了小學三四年級,後來隨著年年學習的內容更艱難、考試的競爭更激烈、學校的人事物更複雜,那種期待的心情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僅剩鮮明的回憶引人感慨。
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不斷被數字束縛著,考試成績與排名、大學校系的排序、就讀科系畢業之後工作的薪水等等。我們在數字裡迷失方向,於是找各種事物來填補內心的焦慮與空虛,故事中的酒鬼是不停地喝酒,我們可能是不停地吃垃圾食物、不停地熬夜追劇、不停地購物等等。只是,不明白原因使得內心的空洞永遠填不滿,最後僅剩默然無語的自己。
「什麼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我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的問題,其實只要我們問了,答案都會在心底慢慢浮現。與其說是遺忘了這些問題,更像是不敢問自己,因為已經偏離心中的答案太遠了,還是別想起答案的好。
「人在哪裡?」小王子很禮貌地問。
這朵花曾經看到過一個沙漠商隊經過:
「人嗎?有的,大概有六、七個。好多年前我看見過,但是你沒辦法知道上哪可以找到他們。他們隨風飄蕩,他們沒有根,所以非常辛苦(這讓他們很不舒服)。」
(括號內是我查到的另一種翻譯,很喜歡,便貼上來分享。)
一列燈火通明的快車像打雷似的轟隆隆駛過,把調度室震得搖搖晃晃。
「看起來好匆忙啊,」小王子說,「他們要找什麼?」
「恐怕連開火車的人也不知道。」調度員說。
又一輛燈火通明的快車往相反方向轟然駛過。
「怎麼又回來了?」小王子問。
「不是同一批,」調度員說,「是兩批人互換方向。」
「怎麼,他們對原來的地方不滿意?」
「每個人對自己所在的地方都不滿意。」調度員說。
接著是第三輛快車轟然而過。
「這些人是在追趕第一批旅客?」小王子問。
「他們什麼也不追趕,」調度員說。「他們在火車裡睡覺,要不就打哈欠。只有小孩子把鼻子壓在玻璃窗上,往外看。」
「只有小孩子知道他們要找什麼,」小王子說。「他們會把時間花在一個布娃娃身上,這娃娃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有人奪走娃娃,他們就會哭......」
「他們很幸運。」調度員說。
這兩段故事是我讀完後非常喜歡的段落,尤其是花朵說:「他們沒有根,這讓他們很不舒服。」以及小王子和調度員討論人們在尋找什麼的對話,透過這樣的隱喻,令我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
曾讀過一些與心理學相關的書,裡頭提過,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地「活在當下」,那種內心平靜的狀態,就像是「根植大地」的感受,感覺到自己和此時此刻的世界是一體的,不需要追逐更多便已是最完滿的狀態。當然,能夠時刻達成這種狀態的人,可能已經是深山寺廟中的僧人了,一般人通常還是容易活在過去和未來的幻象中的。「他們沒有根,這讓他們很不舒服。」大概就是為什麼我們很難達到這個狀態的原因吧。
「每個人對自己所在的地方都不滿意。」驅使人類成長前進的是「恐懼」,所以不滿意現況是極為正常、也對人類生存有益的,然而當它日漸成為掌控我們心智的魔,使我們陷入焦慮、憂鬱、痛苦難以自拔時,我們就成了小王子與調度員對話中,那群坐上飛快的火車來來去去,卻不知道自己要尋找什麼、僅剩不滿意原來地方的人們了。
「你們這裡的人,」小王子說,「在一座花園裡種上五千棵玫瑰......卻找不到他們要的......」
「他們找不到想要的,」我應著......
小王子又說:
「其實他們要的在一朵玫瑰或一點井水中就能找到......」
「當然,」我說。
小王子又說:
「但眼睛是看不見的。要用心去找。」
在寫文章的過程,我讀了其他網路上關於小王子讀後感的文章,大部分的文章都會歌頌裡頭的童真與純粹情感,其中我讀到一篇寫「非常不喜歡《小王子》」的文章,原因之一是他認為這本書以及後來的人們過度地歌頌「童心」、貶低「社會化」,但他認為「失去童心的大人仍然可以有美好品質」,而且「童心和社會化並沒有必然的對立關係」。
其實我滿認同這一點的,因為在我這次重讀《小王子》以前,我確實也有這樣的想法。許多人會說自己不想要長大、不想要成為討厭的大人,我其實不能完全體會,因為我從小就是個想要趕快長大的小孩,直到現在我也是喜歡長大的自己多過兒時。雖然長大有很多麻煩的事情,很多責任、很多壓力、很多煩惱、很多不舒服的時刻,但也有很多美好的事,很多自由、很多獨立、很多成熟的應對進退、很多對等的尊重與愛。
只是我想,之所以這樣的我重讀《小王子》卻沒有更加討厭它,而是反轉了自己過往對這本書的負面印象,是因為我覺得這本書並非是要攻擊身為大人的我們,而是想要提醒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遺忘了的事物」。
我們遺忘了如何好好地建立關係,我們遺忘了好好地生活,我們遺忘了快樂的方式,我們遺忘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一個又一個充滿隱喻又簡明的故事彷彿在提醒著我們,要記得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要記得去成為一個快樂的大人。
「小孩天真無邪地要,大人天真無邪地給。而長大成人,不過就是成為一個給得起的人,如此而已。」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來自楊雅晴《親愛的女生》一書,這篇散文〈給得起的人〉在談她所認為的長大,是我們擁有了更多力量能夠付出,這個世界會因我們的付出而更加美好,這是一件很棒、很美、很迷人的事。
最後,將這些節錄的美好文字以及自己的真實雜感送給每個讀到這裡的人,希望我們都能成為自己喜愛的、有力量的、快樂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