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歧途的日常偽旅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小,我的口頭禪就是-無聊。常常撐著下巴,坐在樓梯上,抱怨著:「好無聊啊!」然後媽媽會說我可以做這個,做那個啊!我總是回答:「不要,沒興趣!」然後繼續抱怨著我無聊的人生。
隨著年紀一天天的長大,我的世界被迫長大,上學,工作,一切都變成了習慣,每天的生活也成了例行公事,按表操課。但完成了這些以後,世界似乎也就停止長大了。那麼我無聊的人生該怎麼繼續長大呢?那就結婚,生子吧!
不只這樣,我還「搬家」了。
我搬到了太平洋彼岸的加州展開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走入家庭,初為人母的婚姻生活。從小小的台灣到廣大的美洲土地,這下子我的世界真的長大了不少!房子大,車子大,隨便一個轉角的公園走完一圈都得花上三十分鐘,甚至一片提拉米蘇都大到可以分兩三次才吃得完。
地方變大後,人顯得少了,停車變得容易了。去哪裡都顯得清淨,這讓一向不愛出門人擠人的我變得喜歡出門了,再加上家有一個小小孩需要每天帶出門去溜噠,我開始愛上把所有可能用到的道具-野餐墊,沙灘玩具等等的裝在我大大的三排八人座休旅車上,每天帶著孩子出門探險。海灘,公園,動物園,水族館,我甚至買了一本加州親子活動景點指南,照著書上列出的地方一一去了個遍。
因為生活的地理位置的擴展,身份的改變,我覺得我的世界越變越大了。我重新體驗了一遍與自己全然不同的另一種童年,切身實地的體會到美國是小孩的天堂這句話。在忙碌的育兒生活中,我沒什麼時間無聊了,也沒時間去想自己喜歡什麼,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雖然外在的世界變大了,可是內心的世界卻似乎愈來越小了。
過了幾年後,我搬回了台灣,也發現一些小時候成長過程中沒有培養過,卻因為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重新發現的興趣。然後我開始自己去上各式各樣的手藝課,發現我上的那些課程很多材料都是美國進口的,當時我住在加州的時候怎麼都沒發現呢?
旅行就像是一個短暫的搬家,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讓每天睜開眼看到的是滿眼不同於日常的風景,一種新視角的開啟,讓一切又重新鮮活了起來。同樣是買菜,在異國超市裡,採買著異國食材,說著異國語言,拿著異國貨幣付款,讓一件再熟悉不過的日常變得不那麼無聊了。
於是我安排了一趟一個人的旅行,生平第一次的一人旅行,用我自己的唯一視角去重新探索這個我曾經住過的地方。以往我去大型手工材料店Michael’s的時候,往往只是為了買孩子學校需要的工具就離開了,沒覺得裡面有什麼值得流連的地方,但這次不一樣了,因為自己開始對畫畫以及手工藝發生了興趣,突然間覺得這個地方像是閃個光的寶藏之地啊!原來入寶山卻視而不見,才是為什麼會空手而返的原因啊!
然而我財力有限,時間有限,體力有限,總不能年年搬家,月月旅行。那麼,如果可以在日常生活裡常常實踐所謂的偽旅行,時時將習以為常,已經變成自動化反射行為的生活注入一點新鮮的活力,不是很有趣嗎?用日益長大的內心世界,來擴充有著實體限制的外在世界。
同一個地方,同一座城市,把自己像個旋轉方塊一樣轉個面,重新組合成一個不同面向的自己,我也許會在同樣的地方發現不同的樂趣,或者我會對一個離自己很近,卻從來沒有想過的地方發生興趣,比如一個不喜歡欣賞古典音樂的自己,也許不會想要去聽一場交響樂團的演奏,所以也不會走進國家音樂廳,也不會知道走進國家音樂廳的自己可以開啟什麼樣的可能性,會發展變化出什麼樣的新的自己?
於是從那時開始,我決定每隔一段時間,就得讓自己誤入歧途一趟,來場日常的偽旅行。
小至每天出門買菜都是開車,改成搭公車,或者走路。大至明明四肢遲鈍,嚴重自卑到大學時候參加舞會都只是像根木頭一樣的站在舞池裡不動,卻鼓起勇氣報名了開發肢體活動的體驗課程等等。每一次的誤入歧途,都像是一場打破常規的偽旅行,讓我看見了自己的另外一個樣貌,而我看到的自己越多樣,我敢再往前一步去冒險的世界就變得越大,人生也就因此越來越為趣味橫生,像是一處巨型遊樂場,讓我來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實驗。
人生變得不可能無聊。
世界,從裡面長到外面,從外面又長回裡面,
一直,一直,不停地長大下去!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賽斯資料的讀書會以及閱讀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Thumbnail
當離開舒適的工作環境,踏上一段新的旅程,我感受到了一股混合著興奮和不安的情緒。作為一個33歲的女子,決定離開臺灣一陣子,飛往美國(其實是為了找男友)。這不僅是一次跨越國界的旅行,更是一場心靈的冒險,要調整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放棄鐵飯碗轉換跑道的空擋,想著是不是應該去做點不一樣的事 是不是該讓自己跳脫舒適圈,來場長時間的旅行, 一查下去,似乎去唸個語言學校也可行喔。 就這樣開始蒐集資料詢問代辦公司,一切搞定後 我就告訴家人說,我要自己去溫哥華生活三個月 接下來,更神奇的緣分故事 我看到打工度假的消息,年輕的時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Thumbnail
在台東過了將近一年一邊遠距工作、一邊衝浪的好日子後,我就打算要出國住一陣子。 一開始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好奇心:我想看看世界上不同角落的風景、過過和台灣不一樣的生活。如果幾個月後很喜歡,我想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以前在辦公室工作時,習慣用有限的時間旅行。一年年假多少天,就有多少天的玩法。一開始在國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Thumbnail
當離開舒適的工作環境,踏上一段新的旅程,我感受到了一股混合著興奮和不安的情緒。作為一個33歲的女子,決定離開臺灣一陣子,飛往美國(其實是為了找男友)。這不僅是一次跨越國界的旅行,更是一場心靈的冒險,要調整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放棄鐵飯碗轉換跑道的空擋,想著是不是應該去做點不一樣的事 是不是該讓自己跳脫舒適圈,來場長時間的旅行, 一查下去,似乎去唸個語言學校也可行喔。 就這樣開始蒐集資料詢問代辦公司,一切搞定後 我就告訴家人說,我要自己去溫哥華生活三個月 接下來,更神奇的緣分故事 我看到打工度假的消息,年輕的時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成長、離家、改變、再成長、再離鄉,直到發現我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個家、回不去童年、回不去以前的狀態。 我們早就回不去了,我們都沒發現,再到後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回去了,我們明白了那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無論怎麼變化,唯心境之別。人生中,改變是必然,也漸漸習慣那些必然,漸漸變得麻木不仁。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Thumbnail
在台東過了將近一年一邊遠距工作、一邊衝浪的好日子後,我就打算要出國住一陣子。 一開始的動機很單純,就是好奇心:我想看看世界上不同角落的風景、過過和台灣不一樣的生活。如果幾個月後很喜歡,我想申請數位遊牧簽證。 以前在辦公室工作時,習慣用有限的時間旅行。一年年假多少天,就有多少天的玩法。一開始在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