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友建設董事長黃才丕:緣來如此!建構愛的最小單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竹北高鐵站附近高樓林立,一處處的建案造就逐漸繁華的市景,而黃才丕學長的惠友建設新作仍在建地裡醞釀,採訪當日穿著白襯衫的才丕學長如往常習慣,頭戴安全帽進入工地裡與班頭們巡查工程狀況,並再再重申:「安全最重要。」若非是親眼所見,難以想像學長對細節處親力親為的職人樣態。

建築之於黃才丕學長是份無可取代的執著,他說:「很多人一輩子可能就只買這一棟房子,所以一定要安全穩固,才有家的感覺。」一語點出才丕學長所追求的「家」的意象──有形的避風港灣,以及精神層次的情感出口。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其實學長打小並不富裕,父親更是在他孩童時期就離開了人世,家內諸多兄弟姐妹都靠著母親含辛茹苦拉拔成長,或許因為這樣身為建設公司老闆的才丕學長才更加注重那份能令人安穩、安心的歸屬感。

不設限框架 機會書中來

背景不如人的才丕學長相較條件優渥些的同學,對自己稍微不自信,一有空就栽進書堆裡,對各種類目的書籍來者不拒,對知識雜食的他知道若要翻轉命運,還得仰仗字裡行間的寶藏,母親對他學業上的嚴格要求更成為日後進步的動力。

不僅如此,當年才國小的才丕學長,這位嘉義六腳鄉的鄉民人小志氣高,為了就讀更好的國中,不惜花一整天時間步行至外舅位於市區的家,說服老人家讓他遷戶口,方便念附近師資優良的學校。外舅將這孩子念書的決心看盡眼裡,便答應下來,不僅是讓成績一向優秀的才丕學長獲得更好的學習平台,更重要的是,學長知道有些心願自己若無踏出那一步是絕對不能成事的。

才丕學長不單單是個行動派,甚至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弱點並積極改進。舉例來說,兒時辦喪事的印象太過深刻,會怕超自然靈異事物的他為了要克服對這方面的恐懼,他直接去殯儀館參加助念團替往生者念經,「從沒想過做好事,我只是想了解,因為了解就不會怕了。」學長分享某次替命不久矣的病人助念八小時,親眼見到他面容恐懼逐漸轉為平靜,最後安詳離開。才丕學長難以言喻這種領悟,就好似將新的里程碑或挑戰接納下來,順其自然,也就無需害怕了。

家 愛的最小單位

談到勇氣,建築系畢業的黃才丕學長開始創業展開闖蕩,背後緣由可說是想做就做。他靦腆地說:「想要當老闆。」比起探究創業主題,學長更樂意分享當老闆的另一個「特權」──將理想中的職場氛圍建立起來。藉由與一群工作夥伴們的互動,了解彼此的個性和家庭,把每個員工放到最適合他的位置上使他有所發揮。「其實呀,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很好。」而且人一天在職場的時間並不亞於自己待在家的時光,類似第二個家的存在,因此才丕學長非常用心營造這個「大家庭」的關係。

對談間才丕學長只要聊到底下員工都是歡喜神色,更三句不離家人,他甚至能精準的叫出每個員工孩子的名字,平日裡還能扮演鼓勵他們念書的「獎勵叔叔」,當孩子們成績進步,總少不了學長的小禮物,這些學童們自然是樂於用功,而那些父母員工們則能少操心,學長深信這樣的良善的往來是正能量的人際回饋,肉眼看不到卻著實感動在心的,說著說著學長又笑了。

學長待部屬如此,拉拔自己長大的母親自是不例外。才丕學長為就近照顧年邁又罹患老年癡呆的媽媽,將她接至台中照料。年輕時總是替家中六名孩子四處籌註冊費的黃媽媽,辛勞大半輩子終於盼到兒子出人頭地、事業有成,於是才丕學長在她床下放著裝著錢的皮包,只要他一工作回來,就會打開來對媽媽說:「這些是我今天賺的!」來逗媽媽開心一番,也因為黃媽媽容易忘事,可能一天能重複上演這齣戲碼幾次,但只要聽到媽媽那句:「阿桐(學長乳名),你怎麼這麼厲害!」卻是生活裡最無價的溫馨。

建築與鄰里 構成安全的力量

畢竟是建設公司,往來買屋落戶的皆是有意成家的一家口子,替他們搭建安穩的居所是最高宗旨。才丕學長對「安全」的要求甚高,他要求建物的各項安全指標都要高於現有法律,連地基也要打得比一般標準要來得深。學長透露即便遭遇過大地震,自己旗下建案仍然無損傷,足見他對有著安全的高規格標準。

「蓋給家人的房子」向來是惠友建設的經營圭臬,對才丕學長來說建設公司能力所及之處,並非只能提供建築結構的穩定,甚至能透過規劃招商,讓社區具備充分的生活機能,他總想著一些餐廳、幼稚園若都在附近,是否可以增加鄰里的熟悉度,減少幼童過馬路的危險?思慮至此,學長對「家」的意象已然超越了小家庭,而是在全社區好幾百戶之上,建立起一方天地。

當安全的定義擴及到鄰里之間彼此守望相助,就曉得學長心中對於過往鄉間純樸的人際往來滿懷憧憬,企圖在水泥叢林的城市裡頭慢慢找回過往那種街坊互相照應,「地緣大家庭」的情感匯流。

他至今都還記得住老家隔壁的伯母,和自己母親相處起來有諸多摩擦,一切都是那麼日常。在黃媽媽晚年時,他的一場白色謊言卻意外泯多年恩仇,讓學長始料未及。原來學長跟母親說:「你把人家罵這麼兇,可是她還會跟你問好呢!」黃媽媽回嘉義時主動向伯母道歉,母親突來的舉動讓學長還心想著:「糟糕,要被拆穿了!」但伯母的反應卻是接納與傾訴自己也有不對之處,兩人總算把手言和,甚至在黃媽媽喪禮上伯母傷感萬分,顯見彼此相當珍惜這個好不容易重拾的厝邊情。「她一定死而無憾。」黃才丕學長說道。

生活中傳承倫理之美

黃才丕學長從事建築事業多年,透過建案牽起多戶人家的緣分,乃至於「千金買房,萬金買鄰」學長在規劃階段都設想周到,因此憑靠著良好的口碑,房子銷售一路長紅。不過在這個年輕人買房大不易的世代,學長秉著一貫溫和的態度鼓勵心中有買屋夢的青年:「凡事量力而為。」給自己適當的進步壓力即可,有目標則努力追尋,切莫過頭適得其反。

若已存有相應的頭期款,決定入手新房的年輕人,相信在走入才丕學長的招待會館時,能體會到從裝潢至格局那樣切中家庭所需的溫度,建築本科的才丕學長在建築本身的空間美學上下足苦心,雖然在他的念書時代美術課程總被考試科目借去使用,才丕學長也沒因此而認為美感能被什麼取代。創業後,他走訪世界各國延攬創作風格樸實溫婉的設計師,為將入住的客人送上買也買不到的居家氛圍。學長不禁想像起社區屋裡有著數不清的父慈子孝的天倫場景,「家就是愛的傳承,透過父母交給兒女,一直傳遞下去。」才丕學長替自己事業目標下了個精彩的詮釋。

即便以前家裡少了爸爸的身影,家境困窘,但學長成為了一個致力於提供他人一個溫馨家庭想像場域的大人。學長笑道:「我今年62歲。」年過花甲,他依然在廣無邊際的書海之中找尋讓自己進步的能量,穿梭國內外接觸不同的美學設計,皆使學長距離理想更近,永遠在他的身上找不到「老態」,或任何一絲意興闌珊。

興趣與事業的完美結合,身邊往來之人皆視若親人,深信良善互動必產生正向循環的才丕學長,確實在他身上印證了這個「吸引力法則」,又豈能不快樂呢?他向友聲分享最高興的一件事乃是親耳聽到兒子說:「爸,因為看著你照顧阿嬤,我知道以後要怎麼對你。」親子間的倫理被傳承下來,不同於給人一個家的外殼,是精神心靈層次充滿真切的完整感,走筆至此,也更理解何以學長好似無所煩憂,一派輕鬆自若,喜上眉梢的樣子──因為珍惜每段生命裡的緣分:家人、朋友、同事、客戶,「緣」來如此,原來如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交大友聲的沙龍
5會員
18內容數
產業前瞻指標性人物專訪
交大友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1/02
計科68級畢業的彥陽科技董事長吳銘雄學長,當年就是那個對於硬梆梆學業有點適應不良的交大學生,他的微積分沒過,擋到工程數學,如此的牌骨效應,非得留到大五,在當年延畢不太流行的年代,延畢算是件糗事,不過面對課業的挫折,他決心為自己定下人生未來的方向,也是這個方向,畢業多年之後,他走向創業之路。
Thumbnail
2020/01/02
計科68級畢業的彥陽科技董事長吳銘雄學長,當年就是那個對於硬梆梆學業有點適應不良的交大學生,他的微積分沒過,擋到工程數學,如此的牌骨效應,非得留到大五,在當年延畢不太流行的年代,延畢算是件糗事,不過面對課業的挫折,他決心為自己定下人生未來的方向,也是這個方向,畢業多年之後,他走向創業之路。
Thumbnail
2019/12/31
事業、家庭、生活各方面都經營得有聲有色的章經綸學姐,從沒想過會在人生中途迎來癌症這項意外,但她不改一貫的正向、理性,立刻開始思索如果接下來真的是生命中最後兩年,自己還想做些什麼?對創投相當在行的她於是提出了「微型創業」計畫,想著如果癌友能在家中工作,是不是就能減輕全家的負擔呢?
Thumbnail
2019/12/31
事業、家庭、生活各方面都經營得有聲有色的章經綸學姐,從沒想過會在人生中途迎來癌症這項意外,但她不改一貫的正向、理性,立刻開始思索如果接下來真的是生命中最後兩年,自己還想做些什麼?對創投相當在行的她於是提出了「微型創業」計畫,想著如果癌友能在家中工作,是不是就能減輕全家的負擔呢?
Thumbnail
2019/12/26
有別於其他的人力仲介或求職平台公司,meet jobs是專注於國際工作的社交求職平台,創辦人林昶聿致力於透過薪資透明化、人才推薦等有趣的創新制度讓求職者的環境更友善,使台灣優秀人才推向適合自己發揮的舞台!
Thumbnail
2019/12/26
有別於其他的人力仲介或求職平台公司,meet jobs是專注於國際工作的社交求職平台,創辦人林昶聿致力於透過薪資透明化、人才推薦等有趣的創新制度讓求職者的環境更友善,使台灣優秀人才推向適合自己發揮的舞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這個爛故事,沒什麼好寫的。」 總是帶著謙虛和感謝,就這樣我靜靜的聽黃連美講述他的故事。黃連美是在春天裡綻放的一朵花,如此的溫暖又堅定的向春風灑出充滿關懷的微笑。 電話撥通,螢幕上是個笑容滿面的奶奶,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承載著智慧與為他人的付出。那個他獨有的溫暖穿透冰冷的螢幕,替整個採訪增添了不少暖
Thumbnail
「我這個爛故事,沒什麼好寫的。」 總是帶著謙虛和感謝,就這樣我靜靜的聽黃連美講述他的故事。黃連美是在春天裡綻放的一朵花,如此的溫暖又堅定的向春風灑出充滿關懷的微笑。 電話撥通,螢幕上是個笑容滿面的奶奶,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承載著智慧與為他人的付出。那個他獨有的溫暖穿透冰冷的螢幕,替整個採訪增添了不少暖
Thumbnail
【尋求幫助】 林董與我父親有交情,是從小看我長大的長輩。他有一家建設公司,聽父親說,經營的還很順利,現在是半退休的狀態。據父親說,過去從事建築營造業的他,在景氣好的那個年代,抓到生意訣竅後,公司的規模就開始一路爬升,並且購併了原先頭家的小公司,成為自己人生中的老闆,從此林董的家境跟著就改善了,一直
Thumbnail
【尋求幫助】 林董與我父親有交情,是從小看我長大的長輩。他有一家建設公司,聽父親說,經營的還很順利,現在是半退休的狀態。據父親說,過去從事建築營造業的他,在景氣好的那個年代,抓到生意訣竅後,公司的規模就開始一路爬升,並且購併了原先頭家的小公司,成為自己人生中的老闆,從此林董的家境跟著就改善了,一直
Thumbnail
「一根木頭要長到能做成木材的價值,要花好幾十年的時間,是有生命的,可以恢復原貌。」陽光與雨水的滋養,芽苗經由時間淬煉成參天大樹。人類取之於大自然,建置遮風避雨的地方,從而形成聚落、形成城市。而這些建築經過時間的風化,刻蝕成為生命的年輪。
Thumbnail
「一根木頭要長到能做成木材的價值,要花好幾十年的時間,是有生命的,可以恢復原貌。」陽光與雨水的滋養,芽苗經由時間淬煉成參天大樹。人類取之於大自然,建置遮風避雨的地方,從而形成聚落、形成城市。而這些建築經過時間的風化,刻蝕成為生命的年輪。
Thumbnail
這十一年來的塔羅人生裡,每日每月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聽著各式各樣的故事,常覺得自己像以前為了論文研究沈浸於田野中,戴上社會學的眼鏡抽絲剝繭,著迷於詮釋脈絡中的意義或辨認細節裡的權力壓迫。但比做研究更棒的是我有工具能夠陪伴當事人找到可能的行動方向。
Thumbnail
這十一年來的塔羅人生裡,每日每月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聽著各式各樣的故事,常覺得自己像以前為了論文研究沈浸於田野中,戴上社會學的眼鏡抽絲剝繭,著迷於詮釋脈絡中的意義或辨認細節裡的權力壓迫。但比做研究更棒的是我有工具能夠陪伴當事人找到可能的行動方向。
Thumbnail
成功經驗無法複製,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其值得敬佩學習之處,但黃烱輝認為應記取成功背後的失敗經驗,細究他人所遇到的困難點,那才是最有價值之處。 綜觀黃烱輝的豐富經歷,其所傳達的領導哲學,正是「以簡約精神來執行工作,愜意的心情去過生活,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鑽研深耕,那才是屬於自己的成功模式」。
Thumbnail
成功經驗無法複製,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其值得敬佩學習之處,但黃烱輝認為應記取成功背後的失敗經驗,細究他人所遇到的困難點,那才是最有價值之處。 綜觀黃烱輝的豐富經歷,其所傳達的領導哲學,正是「以簡約精神來執行工作,愜意的心情去過生活,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鑽研深耕,那才是屬於自己的成功模式」。
Thumbnail
一直以來,很幸運的在人生與職場中,有父親與主管的指導,讓自己有類似燈塔般追尋的標的,或說修身養性,或說人格形塑,至少不讓自己價值觀與人生觀有所偏差。 父親自小清苦,國小念了五所,五個不一樣的學習環境與同學,很難想像他是怎麼渡過。會這樣是因為窮到只能跟祖父的工
Thumbnail
一直以來,很幸運的在人生與職場中,有父親與主管的指導,讓自己有類似燈塔般追尋的標的,或說修身養性,或說人格形塑,至少不讓自己價值觀與人生觀有所偏差。 父親自小清苦,國小念了五所,五個不一樣的學習環境與同學,很難想像他是怎麼渡過。會這樣是因為窮到只能跟祖父的工
Thumbnail
進入到校園隔壁的竹科或各地科技公司,幾乎是大多數交大人人物故事的定番開頭,工工所畢業的洪緯欣學長也不意外的成為「工程師」當中的一員。家裡好幾代人都經營著廚具設備的緯欣學長,五年前因不忍父親欲將家中企業吹熄燈號,心一橫決定回家接班,從此踏上一條「既熟悉又陌生」的扛家業之路。
Thumbnail
進入到校園隔壁的竹科或各地科技公司,幾乎是大多數交大人人物故事的定番開頭,工工所畢業的洪緯欣學長也不意外的成為「工程師」當中的一員。家裡好幾代人都經營著廚具設備的緯欣學長,五年前因不忍父親欲將家中企業吹熄燈號,心一橫決定回家接班,從此踏上一條「既熟悉又陌生」的扛家業之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