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看新聞學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假新聞氾濫的現代,媒體識讀是重要課題,幾年前”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就被選為國小國文課本的課文,也是許多中學的指訂閱讀書籍,後面附上前些年上海商銀基金會邀請我就此主題的演講記錄,也收在他們出版的書籍中。

假新聞氾濫的現代,媒體識讀是重要課題,幾年前”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就被選為國小國文課本的課文,也是許多中學的指訂閱讀書籍,後面附上前些年上海商銀基金會邀請我就此主題的演講記錄,也收在他們出版的書籍中。

所謂新聞,反映我們的生活與各種社會面向,對於眾多議題,如何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每個選擇背後都有關於價值的判斷,回應著我們的取捨,沒有百分之百的好與壞,最重要的是,如何要求自己站在反面思考、如何幫不同意見的人辯護,這是台灣目前以顏色區分立場的現況之下,所欠缺的訓練。

我本身很喜歡跟他人對談,西方歷史兩千多年來,辯論哲學或知識傳遞,多是延伸希臘三聖者: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對話方式,先問一個問題,從對方回答中再提出問題,以問題引導思辨,透過質疑理所當然的事情來思考。華人社會在教導學生或與人交流方面,和西方有很大不同,他們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高高在上,直接傳遞想法,學生習慣被教導,卻不太提問題。

資訊大浪翻騰,拉孩子一把

孩子在網路上看什麼、想什麼?追求按讚數字的迷思中,最怕的就是只剩下偏激與誇張。

台灣媒體今天這樣的面貌,明明每個人都有疑問,但問題還是一樣發生。我曾經有機會創造一些良善的媒體,或良善的訊息來源,包括擔任公共電視董事,但後來發現很難改變當下孩子們接收到的訊息,我只能感慨地說:家長要自力救濟。


孩子接觸到的網路訊息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消費型,例如看影片;二是社交型,例如社群哈啦;三是學習型。雖然有了網路,可以用最低的價錢學到所有東西,但事實上,當孩子接觸到網路後,大部分時間都耗在前兩種類型,尤其是社交型已成為大部分青少年的上網重心,沒有辦法真正透過網路來學習。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說:「一個人在大海中渴死是很可怕的事。」現代人就彷彿淹沒在資訊大海中,還得一一分辨哪些資訊有用、哪些沒用,這是很大的挑戰。


我覺得父母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是養成他們閱讀的習慣。我們家沒有電視,假日都是挑影片來看;孩子念高中時,有個連續假期,我心血來潮影印一些新聞,要求她們看完後和我討論,沒想到,他們非常興奮,我們幾乎一天講了快八個小時,她們還要求錄下討論過程,這反應讓我非常訝異。

經過與孩子的討論,才發現對我們來說是常識的東西,對孩子來說卻是知識,尤其是日常新聞議題,大人認為那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卻必須特別去學習。

看懂不難,要說出重點卻不容易。通常我都影印社論或雜誌專論給孩子看,要求他們測驗自己一篇文章幾分鐘可以看完,並且說出主題;所有東西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才是真理解,這就是訓練。

「作者會什麼會寫這篇文章?」透過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不「誤讀」。為什麼說誤讀?因為若是作者想回答一個問題,幾句話就說完了,但幾句話不能構成一篇文章,因此他必須找更多資料、事例來佐證答案,當我們知道作者立論之意,才不會被文中一大堆資料淹沒或迷失,以致誤解作者的意思,這是第一課。

第二步,任何新聞會變成議題,一定有其前因後果,當孩子對原因不了解時,家長必須做背景式說明,即使是八卦新聞,會引起討論必有其背景因素;一個感覺不太重要的新聞,為什麼引起集體的恐懼,進而會形成議題?媒體為什麼一直跟報?這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知道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起心動念之後,我會鼓勵孩子思考,為什麼相信這篇文章?同不同意作者的論述?理由是什麼?要孩子用嘴巴講出來,若他們因背景知識缺乏,沒辦法做很好的判斷,也可試著從作者提供的佐證,找出能被他說服的理由,或看出論述的漏洞。

最後,我建議孩子要養成一個習慣,就是看完一篇文章後,想像自己是老師,會從這段文字中出什麼考題?我曾對他們說:「爸爸在學生時代,讀課本的時間很少,但我很會考試,因為我很會猜題。」此話一出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為什麼我可以用很少的時間把課本讀得很好,因為當我抓出自己認為會考的東西,就是抓出一篇文章的重點,這是對閱讀最好的訓練。

看書建立基本功,網路非萬能

如何跟孩子開始討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什麼原因導致議題的發生?這議題對生活有什麼影響?對未來有什麼影響?若事情沒發生,會有哪些不同?

與孩子的討論,一開始並不容易;我會透過對談的方式吸引她們,鼓勵提出問題,並在對談的過程中根據孩子的回答進行質疑:你講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通常不直接跟孩子講答案,而注重於讓孩子找出答案的過程──嘗試錯誤、不斷摸索。

華人世界的孩子都很會考試,但也很可能不太有創造力,創造的源頭來自好奇,另一個名詞就是探索。探索是懷抱著好奇、懷抱著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可是,台灣社會很多孩子缺乏探索精神,會寫、會背標準答案,但不太願意花精神思考,這是所有學習過程中最糟糕的一件事。

欲增進對議題了解的深度,有三種方法:一是廣泛閱讀,有系統地整理架構;二是閱讀相反立場的資料;三是仿辯論比賽的方法,擔任正反方。

針對任何議題,欲培養多方面思考,可以勉強自己去找相反立場的資料,以台灣目前壁壘分明的現況,並非難事。辯論比賽有個非常重要的規定,正反方是賽前才抽籤,也就是兩方資料都要準備,所以我告訴孩子,對任何議題都要有正反方的聲音,透過這種方式,強迫自己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

蒐集資料後,從閱讀過程中分析出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評論?這兩者有時不容易區分,很多報導甚至沒有刻意區分,因此讀者很容易被操控。

人是會被暗示的,作者所選擇出來的詞彙或敘述的方式都會影響我們,同一件事正面形容是「深思熟慮」,反之則是「老謀深算」或「城府很深」,而「堅持自我」的另一面就是「剛愎自用」,文字的運用會左右讀者看待事情的方向,這也是我們在閱讀時需要非常小心的。

身處網路時代,因為訊息龐大,年輕人想要獲得新聞資訊時,已經不太需要藉由報紙這個管道,不少青壯年也較少看報了。

如何分辨網路上的訊息?這些年我在推動閱讀運動的時候,常到各中學和老師、家長座談,我要鄭重聲明的是:網路搜尋和看一本書是不一樣的。

書本閱讀與網路閱讀有什麼不同?不論是紙張印的、羊皮紙或竹簡刻的、電子書等都稱為書,一本書之所以成一本書,就算是百科全書,都有其結構與脈絡,經過書寫、編輯、討論、裝訂後才出版,正確性較高,結構也較完整。

網路搜尋則是片段的,一個關鍵字,一次可出現幾十萬或幾百萬筆資料,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能力去區分這些片段的意義在哪裡?是否能辨別其正確性?我常要求學生,站在研究學問的立場,大學沒有畢業的學生,沒有資格透過網路搜尋來做學問。因為大學畢業前,要看一本一本的教科書,每本都有基本架構和脈絡,有此基礎,在網路上搜尋到的資料你才知道要放在架構中的哪一部分,才有能力區分意義在哪裡。

女兒就讀高中時,我發現她們不看課本,只讀題解、題庫、講義、參考書,我非常驚訝,覺得這是捨本逐末,課本有其基本架構,是有涵義的,當孩子從學生時代就不看任何學科的基礎教科書,只做題解應付考試,面對問題只從網路上找一知半解的訊息來應付,這是非常危險的。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他會要求公司高階主管,每一兩年要重新回過頭去看大一的電子學教科書,因為不論走到多尖端,基本功永遠是最重要的,這個說法與我的觀點不謀而合,很多學問要從基礎做起,回到書本的閱讀,才不會迷失在網路毫無邊際的訊息中。

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

二十多年來,台灣社會深受政論節目或名嘴影響,很多人認為不同意見的人「不是笨蛋就是壞蛋」,這是非常糟糕的現象。

我常提醒孩子,這個世界沒有標準答案。當你的手機和孩子的手機,在同一搜尋網站上打入相同關鍵字,你會發現出現的結果不同,因為其程式設計已經聰明到能根據個人使用習慣,譬如對新聞、廣告的喜好,而提供迎合使用者的答案。

此類設計的好處是節省時間,依喜好提供相關訊息,壞處就是在新聞選擇上容易越來越極端,久而久之只會看到與自己意識形態接近的訊息。而這種現象,更容易使我們將不同意見的人歸類為笨蛋或壞蛋。

沒有網路的時代,鄰居若與我們政治立場不同,也可能在每天早上因為看見他打掃公共區域,而覺得「那個黨派也有好人」。但在網路世界,人與人之間沒有實際接觸,所有印象均來自螢幕上的文字,讓我們與不同想法、背景、意識形態的人更加疏離與隔閡,不僅很難改變印象,也窄化我們的胸襟。

「不要妖魔化與我們意見不同的人」,這是台灣社會目前最欠缺的。

網路訊息真真假假,寧可多花時間進一步查證,檢視訊息來源或單位的可信度,不確定的訊息不轉發、不按讚、不分享,一方面建立自己的公信力,另一方面才能杜絕謠言不實謠言。

在網路上若遭別人惡意抹黑中傷該怎麼辦?這些假訊息基本上很難全面消除,更正報導也無法全面取代不實資訊,儘管最近部分法律判決開始要求搜尋引擎刪除過時或有問題的訊息,但也只能規範谷歌或雅虎這些大網站,卻無法全面約束其它為數眾多的小網站,這是很大問題。

這樣的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影響就業,因為現在幾乎所有人事主管也會透過網路搜尋的方式了解應徵者,有問題就不錄取。再舉另一種情況為例,論及婚嫁的雙方,父母若在搜尋時發現負評,留下壞印象而反對結婚,你也只能吞下以前遭人造謠的苦果。

面對網路抹黑,所謂要藏一片樹葉最好的地方就是一棵樹,我教導孩子要用本名做很多好事情,一般人對搜尋頁面的耐心平均最多翻五頁,若在搜尋資料時出現的大都是好消息,那些之前遭人惡意中傷的假訊息,就會被擠到後面,看到的機率自然越來越低。

當我們與孩子討論新聞議題,很容易講沒兩句話就吵起來,因此取得互信是非常重要的,用問題來回應問題的時候,假如家長自己沒有既定答案,那叫引導;但若已經有既定答案,把孩子的回答引到既定答案就是操控。我們若有既定想法,用話術把孩子引導到預設的答案,他們在一次兩次之後就會發現,從此便不再想跟父母討論事情了。

要取得孩子的信任,首先應消除先入為主的觀念,開放自己,跟他們一起探索、追尋,從多種面向來進行思考,分析不同立場的資料。再來要建立孩子的討論習慣,我想出一個看日劇的方法,一齣日劇約十一集,每看完一集,我會要求兩個孩子各提出兩個問題,我也提兩個問題來進行討論,沒做到就不能看下一集。在看完兩部日劇之後,討論超過二十次,孩子們發現自己已經可以提出問題了,之後看電影自然也能順利進入討論。

從我個人經驗發現,要提出問題不容易,更不用說要提出一個好問題,除了必須充分理解當下的資訊,還要回顧自身經驗,同時指向未來,因此一個好問題是包含現在、過去到未來。

教養是一門大學問,家長要用心卻不要太用力,我們雖無法選擇現存的媒體,但可以事先安排適當的環境,引導孩子在其中自由自在的發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學習怎麼來?從好奇而產生學習的慾望。年幼的孩子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每個小孩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 若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將來的學習上有所成就、能夠熱愛學習這件事、十萬個為什麼不要只在年幼時出現的話,從小培養起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Thumbnail
學習怎麼來?從好奇而產生學習的慾望。年幼的孩子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每個小孩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 若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將來的學習上有所成就、能夠熱愛學習這件事、十萬個為什麼不要只在年幼時出現的話,從小培養起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Thumbnail
曾經看過篇研究報告,台灣有百分之十二的國中畢業生的學力只有小學二、三年級的程度,調查指出這些都是等待失敗的孩子。 而且更可能的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受盡挫敗的經驗,讓他們自暴自棄,放棄繼續學習,也不願找正當的工作,淪為社會邊緣人而成為社會的隱憂。 除了捐款之外,你也可以捐發票,愛心碼567。
Thumbnail
曾經看過篇研究報告,台灣有百分之十二的國中畢業生的學力只有小學二、三年級的程度,調查指出這些都是等待失敗的孩子。 而且更可能的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受盡挫敗的經驗,讓他們自暴自棄,放棄繼續學習,也不願找正當的工作,淪為社會邊緣人而成為社會的隱憂。 除了捐款之外,你也可以捐發票,愛心碼567。
Thumbnail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其實借這本書是一個很奇妙的緣份,我對楊照先生的印象一直是仰慕已久,但由於手上書債太多,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拜讀。最近想多讀一些台灣作家的作品,當然就不可以放掉楊照先生,一上圖書館預約,天啊!他出了好多書真是令我不知從何下手,就先生哪本沒有被預約借走,
Thumbnail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其實借這本書是一個很奇妙的緣份,我對楊照先生的印象一直是仰慕已久,但由於手上書債太多,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拜讀。最近想多讀一些台灣作家的作品,當然就不可以放掉楊照先生,一上圖書館預約,天啊!他出了好多書真是令我不知從何下手,就先生哪本沒有被預約借走,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幫國中生準備段考時,有個在班上吊車尾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他認為少子化的關係,以後的工作隨便找都有,何況現階段國中讀的各科裡的知識,能運用到未來裡的寥寥無幾,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現在還要讀這些冷冰冰的知識? 我簡單的用選擇和被選擇的比喻告訴他,若想要找到自己心裡滿意,也能滿足生活所需花費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幫國中生準備段考時,有個在班上吊車尾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他認為少子化的關係,以後的工作隨便找都有,何況現階段國中讀的各科裡的知識,能運用到未來裡的寥寥無幾,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現在還要讀這些冷冰冰的知識? 我簡單的用選擇和被選擇的比喻告訴他,若想要找到自己心裡滿意,也能滿足生活所需花費
Thumbnail
假新聞氾濫的現代,媒體識讀是重要課題,幾年前”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就被選為國小國文課本的課文,也是許多中學的指訂閱讀書籍,後面附上前些年上海商銀基金會邀請我就此主題的演講記錄,也收在他們出版的書籍中。 所謂新聞,反映我們的生活與各種社會面向,對於眾多議題,如何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每個選擇背後都有關於價
Thumbnail
假新聞氾濫的現代,媒體識讀是重要課題,幾年前”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就被選為國小國文課本的課文,也是許多中學的指訂閱讀書籍,後面附上前些年上海商銀基金會邀請我就此主題的演講記錄,也收在他們出版的書籍中。 所謂新聞,反映我們的生活與各種社會面向,對於眾多議題,如何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每個選擇背後都有關於價
Thumbnail
其實每個小孩子身上都擁有豐富的好奇心,他們對書中的觀點、想法、畫面都是充滿高度的興趣的,只是我們用錯方法,扼殺了他們好奇心,我們應該盡量讓他們喜歡上閱讀、允許他們自由探索、閱讀、喜好,以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勝過於在書中獲得的知識,自由他們願意自主性閱讀,才有可能長期持續性的閱讀,進而從閱讀中學習與探索
Thumbnail
其實每個小孩子身上都擁有豐富的好奇心,他們對書中的觀點、想法、畫面都是充滿高度的興趣的,只是我們用錯方法,扼殺了他們好奇心,我們應該盡量讓他們喜歡上閱讀、允許他們自由探索、閱讀、喜好,以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勝過於在書中獲得的知識,自由他們願意自主性閱讀,才有可能長期持續性的閱讀,進而從閱讀中學習與探索
Thumbnail
常常會很感慨,現代人早上一起床到晚上睡覺為止,醒著的時間幾乎無時無刻被無所不在的資訊包圍,除了原先的電視、廣播、網路到智慧型手機,現在家長的教養難題已不是害怕孩子訊息不足,反而是如何協助他們不被媒體左右了心智能力,並且在紛亂的資料當中,獲得真正有用的訊息。 女兒上中學後,學校某些科目的老師會在課堂上
Thumbnail
常常會很感慨,現代人早上一起床到晚上睡覺為止,醒著的時間幾乎無時無刻被無所不在的資訊包圍,除了原先的電視、廣播、網路到智慧型手機,現在家長的教養難題已不是害怕孩子訊息不足,反而是如何協助他們不被媒體左右了心智能力,並且在紛亂的資料當中,獲得真正有用的訊息。 女兒上中學後,學校某些科目的老師會在課堂上
Thumbnail
你是否開始發覺假新聞和廣告式新聞在身邊隨處可見,社會真正值得注意的大事被八卦掩蓋,覺得身邊人的發言開始嚴重滑坡? 注意到這些而覺得煩惱該怎麼做嗎?
Thumbnail
你是否開始發覺假新聞和廣告式新聞在身邊隨處可見,社會真正值得注意的大事被八卦掩蓋,覺得身邊人的發言開始嚴重滑坡? 注意到這些而覺得煩惱該怎麼做嗎?
Thumbnail
現代高中生享受開放的自由民主,有機會接觸、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但是,有學者認為,自由民主過度開放,致使民粹思想領頭的風氣,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自我思考的能力,靜下來思辨何者為是、何者為非。
Thumbnail
現代高中生享受開放的自由民主,有機會接觸、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但是,有學者認為,自由民主過度開放,致使民粹思想領頭的風氣,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自我思考的能力,靜下來思辨何者為是、何者為非。
Thumbnail
我們或許還沒有真正體會到,一個人能不能閱讀與寫作,的確攸關他未來的謀生能力,而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當然也繫於人民的學習能力。《閱讀,逆轉男孩學習力》這本書豐富的研究與調查報告,令人震驚地提出這個已經發生的事實。
Thumbnail
我們或許還沒有真正體會到,一個人能不能閱讀與寫作,的確攸關他未來的謀生能力,而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當然也繫於人民的學習能力。《閱讀,逆轉男孩學習力》這本書豐富的研究與調查報告,令人震驚地提出這個已經發生的事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