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點滴|思考力的對話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主學習—10個培養孩子提高學業品質的超強學習法〉—石田勝紀

打造思考力

學習怎麼來?從好奇而產生學習的慾望。年幼的孩子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每個小孩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 若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將來的學習上有所成就、能夠熱愛學習這件事、十萬個為什麼不要只在年幼時出現的話,從小培養起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繪本是好幫手

在孩子還年幼的階段,如何教孩子認識世界、學習人際相處的大大小小事?對於爸爸媽媽而言透過繪本是最快也是對孩子最具有吸引力的方式。繪本的繽紛與豐富度加上角色的對話,很容易讓孩子快速的身歷其境,

親子共讀,不只是讀,更可以利用繪本中的故事提問,讓孩子們增加思考的機會,這時就可以運用〈自主學習〉中提到的關鍵問句,帶孩子做更深刻的閱讀:

故事中的角色發生什麼事了?為什麼會這樣子?

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什麼?你有什麼想法?

如果一開始不要....是不是後面就不會發生....?

故事的重點是什麼呢?

我們平常也會發生這樣的事嗎?

發生了要怎麼辦?可以怎麼解決?

故事中哪一部分是覺得最有趣的?為什麼有趣?

......

通常大腦在接收到問句後,就會自然展開思考,而每一次的小小思考練習,正是訓練思考力最佳的方式,爸爸媽媽可以藉由好多的問句讓孩子透過故事情節去思考,久了,會發現孩子也開始對生活大小事充滿好奇,總是會有問不完的為什麼,這時便更可以透過篩選過的故事讓孩子用繪本學習。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當孩子年紀稍微長大一點後,就會開始對自己是怎麼來的感到好奇,媽媽是怎麼生下我的?肚子裡有可能裝一個寶寶嗎?當時是女兒發問的,我一時也語塞,不知該如何用童言童語的方式跟孩子解釋,於是我就開始找繪本,找到一本書名叫:〈媽媽,我從哪裡來?〉的繪本,透過圖畫與說明,能讓孩子很知識性的知道他是從何而來,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更可以強調爸爸媽媽是多麼期待你的到來,無形中也增加了孩子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除了知識性的繪本之外,我也很喜歡給孩子讀故事情節為主的繪本,對於即將要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是第一次進入到團體生活,團體生活必定有許多要遵守與合作的地方,再加上現在一般家庭頂多生兩個孩子,要學習團隊合作,團體生活相對不容易,這時運用繪本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學習團結、學習與人相處、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勇於表達自己等等,這些太過抽象的人際互動就讓繪本中的角色來教孩子吧!一定比爸爸媽媽的耳提面命來的事半功倍!

raw-image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你也喜歡閱讀,歡迎追蹤一起分享成長。

FB粉絲專頁:莫墨老師的療心說畫

Podcast頻道——聽聽老師說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莫莫老師的療心說畫
58會員
131內容數
閱讀——透過閱讀看到不同人的思維與觀點,藉由閱讀認識世界推敲人生。
2023/10/14
 人們常談論著自由,但自由到底是什麼?在李尚龍《沒有退路,才有出路》一書中,對自由有著如下的解釋: 自由就是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選擇權,大多相應著實力與能力,以及是否有為自己多鋪設了幾條路以供選擇。
Thumbnail
2023/10/14
 人們常談論著自由,但自由到底是什麼?在李尚龍《沒有退路,才有出路》一書中,對自由有著如下的解釋: 自由就是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選擇權,大多相應著實力與能力,以及是否有為自己多鋪設了幾條路以供選擇。
Thumbnail
2023/10/11
連假和朋友聚餐時,朋友突然問了一個問題:你平常覺得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只有很大聲的:蛤? 一時之間還真的回答不出來。
Thumbnail
2023/10/11
連假和朋友聚餐時,朋友突然問了一個問題:你平常覺得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只有很大聲的:蛤? 一時之間還真的回答不出來。
Thumbnail
2023/10/04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吳曉樂 這本書的第一版是2014年,並於2018年公視翻拍成科幻懸疑電視劇,猶記得當時這部戲劇的討論度非常的高,大家針對教育、青少年、父母等等都有諸多的想法⋯
Thumbnail
2023/10/04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吳曉樂 這本書的第一版是2014年,並於2018年公視翻拍成科幻懸疑電視劇,猶記得當時這部戲劇的討論度非常的高,大家針對教育、青少年、父母等等都有諸多的想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學習怎麼來?從好奇而產生學習的慾望。年幼的孩子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每個小孩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 若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將來的學習上有所成就、能夠熱愛學習這件事、十萬個為什麼不要只在年幼時出現的話,從小培養起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Thumbnail
學習怎麼來?從好奇而產生學習的慾望。年幼的孩子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每個小孩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 若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將來的學習上有所成就、能夠熱愛學習這件事、十萬個為什麼不要只在年幼時出現的話,從小培養起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Thumbnail
世界和平會推動「心願小王子-貧弱兒童資助培育計畫」,多年來持續在偏鄉推廣閱讀與寫作服務。
Thumbnail
世界和平會推動「心願小王子-貧弱兒童資助培育計畫」,多年來持續在偏鄉推廣閱讀與寫作服務。
Thumbnail
兩個孩子正處於愛發問的年紀,每當孩子問了「為什麼」,我便開始想該如何解釋他們才聽得懂,因為很多詞他們目前還不懂(驚覺「費曼學習法」以教代學的實用性:如何讓7歲小孩聽得懂),因此,迫使我擠出最淺白的詞來解釋,通常搭配舉例比喻更容易懂。有時,我順著他們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想想看為什麼,他們總是可以
Thumbnail
兩個孩子正處於愛發問的年紀,每當孩子問了「為什麼」,我便開始想該如何解釋他們才聽得懂,因為很多詞他們目前還不懂(驚覺「費曼學習法」以教代學的實用性:如何讓7歲小孩聽得懂),因此,迫使我擠出最淺白的詞來解釋,通常搭配舉例比喻更容易懂。有時,我順著他們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想想看為什麼,他們總是可以
Thumbnail
兒子約兩、三歲的時候,我很沉迷手遊,雖然明知沉迷是不對的,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直到我的兒子好奇的坐過來我身邊,望著我打機。 我首先是希望能為自己建立良好的習慣。所以,我開始閱讀一些自我增值的書藉,我記得我第一本讀的是《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工作?》了解了習慣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兒子約兩、三歲的時候,我很沉迷手遊,雖然明知沉迷是不對的,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直到我的兒子好奇的坐過來我身邊,望著我打機。 我首先是希望能為自己建立良好的習慣。所以,我開始閱讀一些自我增值的書藉,我記得我第一本讀的是《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工作?》了解了習慣的重要性。
Thumbnail
針對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想像力、 觀察力」,共三個方面各3點的建議,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你要全心全意的陪伴他,才能觀察出自已小孩優點與缺點,引導他往正面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針對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想像力、 觀察力」,共三個方面各3點的建議,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你要全心全意的陪伴他,才能觀察出自已小孩優點與缺點,引導他往正面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雲端晨光媽媽的繪本時間,不是一個為了打發掉時間而生出來的活動;也不是為了要施捨誰而展開的同情計畫,更不是天真的以為孩子是天使。
Thumbnail
雲端晨光媽媽的繪本時間,不是一個為了打發掉時間而生出來的活動;也不是為了要施捨誰而展開的同情計畫,更不是天真的以為孩子是天使。
Thumbnail
閱讀能帶給孩子什麼,我們又期望透過閱讀帶什麼給孩子,獲得療癒之外,可以把閱讀看成一場遊戲嗎?
Thumbnail
閱讀能帶給孩子什麼,我們又期望透過閱讀帶什麼給孩子,獲得療癒之外,可以把閱讀看成一場遊戲嗎?
Thumbnail
「緩慢的文字帶來片刻的專注與寧靜,就如同吸收珍貴的養分一樣--慢慢地說、慢慢地想、慢慢地去釐清。」--黃淑貞(小兔子書坊)
Thumbnail
「緩慢的文字帶來片刻的專注與寧靜,就如同吸收珍貴的養分一樣--慢慢地說、慢慢地想、慢慢地去釐清。」--黃淑貞(小兔子書坊)
Thumbnail
假新聞氾濫的現代,媒體識讀是重要課題,幾年前”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就被選為國小國文課本的課文,也是許多中學的指訂閱讀書籍,後面附上前些年上海商銀基金會邀請我就此主題的演講記錄,也收在他們出版的書籍中。 所謂新聞,反映我們的生活與各種社會面向,對於眾多議題,如何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每個選擇背後都有關於價
Thumbnail
假新聞氾濫的現代,媒體識讀是重要課題,幾年前”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就被選為國小國文課本的課文,也是許多中學的指訂閱讀書籍,後面附上前些年上海商銀基金會邀請我就此主題的演講記錄,也收在他們出版的書籍中。 所謂新聞,反映我們的生活與各種社會面向,對於眾多議題,如何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每個選擇背後都有關於價
Thumbnail
同一堂課程裡面對不同的孩子,總是有太多不同的細節要照顧,而一個在學習過程中好的陪伴者(無論是家長或是老師),很難從哪個方向確定知道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甚至是不是好的,從結果看嗎? 那個結果是課程前設定的目標嗎? 還沒有開始上課設定的就是好的嗎? 開始上了以後發現原先的設定走偏了,就不是一件好事嗎?
Thumbnail
同一堂課程裡面對不同的孩子,總是有太多不同的細節要照顧,而一個在學習過程中好的陪伴者(無論是家長或是老師),很難從哪個方向確定知道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甚至是不是好的,從結果看嗎? 那個結果是課程前設定的目標嗎? 還沒有開始上課設定的就是好的嗎? 開始上了以後發現原先的設定走偏了,就不是一件好事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