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香港曾有的動盪時代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六七暴動時,警察與民眾對峙
有網友曾經問,他看《葉問》系列一部電影的印象,覺得英屬香港好黑暗,是不是真的?如果是電影裡的,他說的並不是整個英屬香港歷史,而是上世紀國共內戰之後的香港。英屬香港有150年以上的歷史,而國共內戰之後,只有47年,在整個英屬香港的三分一也沒有。
而他所說的時代,其實是香港歷史一個只有二十多年的時代,只有六分之一,那是國共內戰去到廉政公署成立之前的時代。那個時代的香港,與其說是「黑暗」,不如說是「超載」。
  • 1945年的香港:50萬人口
  • 1950年的香港:220萬人口
任何地方的人口在五年內變成了400%以上,都一定陷入極度動盪的狀態,因為體制和基礎建設容不下那麼多人,亦沒有那麼多生存資源。食水、糧食、房屋、醫療、治安,政府規模,都完全容不下那麼多人。再加上戰後還有嬰兒潮,你可以想像那時代的香港有多糟糕。
1950年代的香港。Source: Commons CC BY SA 3.0

「難民營」和暴動內戰

而使其惡化的,就是這些人口,來自五湖四海,語言文化有大量差異。再加上他們是戰爭難民,當中有大量的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支持者,把中國的戰爭帶來香港繼續,互相攻擊。而更要命的是,香港在中國旁,那就是臨戰狀態,在五十年代韓戰時期,英軍的裝甲部隊和空軍都駐在香港,後來洩漏他們也有預備動用核武的計劃。
你把那時的香港,想像成現在的戰後阿富汗就相去不遠。
本來香港已經在二戰中被打爛過一次,然後又承受那麼多人口。食水不足夠,在炎熱的天氣連水也要配給。房屋不足夠,所以到處都是露宿者和臨時棚屋,經常火災。沒有足夠的學校,到處都是街童,而就學的則是在建築物的天臺或戶外。多個政治文化勢力互相攻擊,導致暴動。根本提供不了那麼多工作,所以大量的人從事犯罪活動。警察公務員都覺得這裡隨時滅亡,都是有機會就貪,盡早移民離開。最重要的是,難民們認為,中國的局勢安定就可以回去。
也許蔣介石真的會反攻大陸?反正他們不當這裡是家,都隨便掠奪破壞,貪污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大家的共識只有一個:此地不宜久留。香港是一個瀕臨崩潰狀態的城市,我上一代的長輩,幼年時每天都恐懼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大家不斷賺錢節衣縮食,買一丁點的黃金掛在身上,因為大家都希望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放棄香港的一切,走難去下一個地方。
六七暴動其實深受中國文化大革命影響。這個場景不是發生在中國境內,是1967年的香港。Source: Commons
在臺灣白色恐怖的時代,香港發生了好幾次暴動,而六十年代中期的「六七暴動」,與其說是暴動不如說是內戰,到處都是爆炸物,連兒童都炸死,毛澤東的旗被人掛在高樓處,警察與共產黨支持者在街上互相攻擊,英軍出動直升機攻擊他們的據點,中國民兵與香港警察在邊界交火,縱火燒死電臺主播,這畫面聽起來很黑暗吧?
但同時中國的難民不斷湧入,他們游泳過來,天天都有人類屍體漂在香港海面,大家寧可冒死,都要來這個黑暗的香港,只因為一件事,香港再黑暗,這裡尚且有自由,有飯吃。黎智英有寫過,他剛來香港的時候,雖然是身無長物,但還是能吃到叉燒飯和巧克力──他之前吃不到。而當年一片動盪的香港,每天都把餅乾食物日用品,從火車運過去給中國的親人。
你要跟現代的香港臺灣比較,那時的香港是黑暗的,但你要跟那時代的中國比較,香港即使那麼一團糟,也是大家非要來不可的天堂。可想而知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香港那時的黑暗,是因為香港根本就只是一個巨大的難民營。

因應動盪,改善基礎建設

但屬於西方陣營怎樣還是有一個好處:洋人再怎樣令人難受,他總是有能力,及願意運來糧食接濟你。二戰後香港(與臺灣、日本)再惡劣的情況,也去不到餓死人,光這點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已是天大的幸福。而當年的香港,大家求的只是生存,因為過了河的另一邊,是死亡。
在這二十多年的情況下,香港政府能做的,就是努力不斷防止這個城市崩塌,每天都是在跟各種令香港滅亡的問題賽跑。
Hong Kong from Victoria Peak (1967)。從照片可以想見,當時比起五十年代已好上很多,但社會仍動蕩不安。Source: Roger W CC BY SA 2.0
因為水不夠,所以不斷建設儲水庫,以及海水化淡廠。糧食不夠,所以向世界各地特別是東南亞輸入大量糧食,透過慈善團體派發。房屋不夠,便建立大量簡單的臨時房屋、安置區、公共大樓,再慢慢改善,從公用廁所去到能夠每戶一個廁所。學校不夠,便引入宗教、商會、工會等辦學團體,給他們土地隨他們辦學(編按:包括香港親共團體和親國民黨團體當時也興辦學校)。
然後就是失業問題,要怎樣解決?就是公共建設,特別是地鐵,我的外祖父告訴我,那時候到處都是失業人口,一片愁雲慘霧,當開始地鐵工程時,大家都有飯吃了。我外祖父也在裡面找到工作,當炸藥專家,而他其實是不懂炸藥的,胡裡胡塗就養活了一家人。同時,跟西方談好出口市場,引入外資,用輕工業例如玩具等把失業人口養起來。
並且不斷把國民黨丟到臺灣,共產黨擲回大陸,丟不走的,就把他們隔開,把國民黨丟進老遠的將軍澳(就是後來聞名的調景嶺),就是為免他們再在市區互相動手。
所以即使跟現在相比,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當年的香港人,還是覺得香港是好地方。如果你非要跟加拿大、美國、瑞典比較,那沒得比,但要跟廣州、上海比較呢?好得不得了。你看六十年代當時的香港報章,或者留下的文字資料,例如馬文輝,他們再怎樣批評香港政府和現況也好,都承認和珍惜香港的制度與自由。

港督麥里浩帶來的「香港共和國」

六七暴動也就是香港的內戰,是香港走向下一個時代的分水嶺,那並不單純是香港自己的轉變,也是國際形勢轉變導致的:
  1. 珍寶島事件,中蘇分裂,中美交好(乒乓外交)
  2. 中共收斂了自己在香港的行為
  3. 暴動導致了資產轉移,大量舊富整個家族逃離香港,階級流動變輕易
  4. 舊富離開,導致新晉本港資本家的崛起,表表者是李嘉誠
香港的港督,一貫是由大英帝國「殖民地部」出身的官僚,也就是當成殖民地管,但是去到六七暴動之後,英國派出第一個不是殖民地部出身的港督,也就是外交部出身的麥里浩去管,比起公共行政,他更懂外交與政治。因為英國察覺到一個基礎問題:香港的人口和複雜程度,已不能再單純用傳統「殖民地」的心態去管理。
第二十五任港督麥理浩男爵
嚴格來說,是因為大英帝國已經掛得差不多了,所以根本就不再需要「殖民地部」,除了香港之外那時的大英帝國已沒幾個像樣的殖民地,別說印度埃及,連新加坡馬來西亞都獨立了。
麥里浩的上任,可以寫一篇很長的文章,但側寫的話,有一個說法很能表達麥里浩為何改變了香港。就是英國那邊批評,麥里浩治下的香港,是不聽英國話的「香港共和國」。
麥里浩的政策,就是不把香港當大英帝國一部分,而是把香港當獨立自治領去治理,去到強調廣東話文化以及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提倡香港人愛香港的理念。
麥里浩對香港人而言,就大概相當於臺灣的蔣經國。麥里浩只是個被委任的港督,就像蔣經國也不是民選出來的。但也很難否認,他們結束了最黑暗的時代,而民主化都是在他們任後產生的。
當香港人把香港視為最重要的家園,而不再是臨時避難所,香港才走出黑暗時代,而冷戰也走向後期,文革也走向結束,才導致七十年代去到二千年,那二十多年間的香港,那個大家所知,繁榮安康自由的香港。
香港的「大中華膠(皮公司)」招牌。Source: 香港網絡大典。對香港的中國認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連結中的條目

進入中屬香港,和下一個時代

就像你念中國史的朝代一樣,香港歷史,也是有不同的朝代或時期。

●英屬香港之前是葡屬香港與清屬香港

●英屬香港

  • 軍事基地時代:1840年代鴉片戰爭後建立了香港
  • 殖民地時代:1870年代太平天國結束使香港移入大量漢人居民
  • 英國屬土時代:1900年代新界的加入使香港領土完成,香港走向一段和平安穩的時代,香港的集體運輸例如電車,鐵路,巴士多是這時期建立的
  • 動盪時代: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英國統治削弱。之後國共內戰讓香港走入大規模成長與動盪不安,終至內戰狀態
  • 復興時代:1970年代六七暴動,導致麥里浩上任,使香港進入繁榮時代

●由英屬香港過渡至中屬香港

  • 後六四時代、一國兩制時代:1990年代因六四事件,使香港感到只有民主才能保護自己,開始大規模追求民主。2000年代香港的民主被取消,但期望慢慢再民主化,感覺民主似有若無,而基本法和人大原本承諾,在2017年,香港可普選領導人
Source: Studio Incendo CC BY 2.0
這篇文集中討論的,其實就只是1950-1970那一小段而已。你可以看到,香港的歷史,好像算命一樣,似乎20-30年是一個時代週期,而我們大概在1990年開始的後六四時代的末期,六四帶來對民主的希望,去到今天已經破碎。六四後的中國,異常的強大,基本法被證明毫無信用可言。
去到2016年魚蛋革命之後,未來是甚麼時代?我沒法說出來,現況是,中國破除了普選的承諾,民主的希望幻滅,經濟因為寡頭而走向停滯甚至倒退,不斷有抗爭者因為參加了雨傘革命或魚蛋革命而被控告和坐監,議會則再也沒有平等的參選權。屋邨出現有重金屬的水,大學的體育館倒塌,地鐵站出現豆腐渣工程,醫院變成戰地醫院,以上皆無人負責。
反正誰都看得出,去到2020年,香港立法會、臺灣、美國的大選都會結束,香港就會走向下一個時代了。美國總統是誰,臺灣總統是誰,香港特首是誰,大概會決定了香港的未來,但怎看下一個時代都很像另一個動盪甚至黑暗時代就是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們以執法為理由隨意使用暴力。他們使用執法的組織與裝備使用暴力。他們會匿名的侮辱、恐嚇、拘禁、毆打市民。他們會縱容他們認為對自己有利的犯罪者。他們在感情上仇視市民,並形成自己的思想同溫層,他們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他們是香港警察。
這是一場「法治」的抗爭,五大訴求是香港民間巧合地創造的憲法,背後有著統一的出發點,那就是「合法性」(Legitimacy):香港人針對政府做不義的事情,做出的抗爭,不是犯罪,而是保衛香港的行為。我們必須堅持這點,別把合法性交給特區政府。
香港浸大學生會長方仲賢在臉書質疑臺灣政府「無具體措施條文支持香港抗爭者」,受到中國時報等媒體引述報導,前香港特首梁振英也馬上見縫插針。方仲賢已經為此道歉,但針對同類言論,我仍要將我稍早在PTT的回應轉載於此。
香港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壓制建制派後,有人問說,立法會權力更大吧?明年的立法會選舉才會是重點?但嚴格來說,香港立法會並不真的有甚麼立法權。
香港抗爭者的戰略叫作「攬炒」。可能很多人以為,香港抗爭者的目標,是要與政府和解,或者是像臺灣政黨輪替,或者香港民主化……這些都不是正確的,也不需要那樣做。如果做到當然好,但抗爭者的戰略並沒有建基於此。「攬炒」戰略的核心,是經濟。
柯文哲說:「我是不曉得香港人為什麼要帶口罩,但在台灣喔,最大的理由是怕被口水噴到……。」這篇就來談香港人為什麼戴口罩。我並不是針對他,臺灣的政客不需要同情香港,但臺灣的政客一定要為臺灣的安全與國家延續負責吧?
他們以執法為理由隨意使用暴力。他們使用執法的組織與裝備使用暴力。他們會匿名的侮辱、恐嚇、拘禁、毆打市民。他們會縱容他們認為對自己有利的犯罪者。他們在感情上仇視市民,並形成自己的思想同溫層,他們認為自己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他們是香港警察。
這是一場「法治」的抗爭,五大訴求是香港民間巧合地創造的憲法,背後有著統一的出發點,那就是「合法性」(Legitimacy):香港人針對政府做不義的事情,做出的抗爭,不是犯罪,而是保衛香港的行為。我們必須堅持這點,別把合法性交給特區政府。
香港浸大學生會長方仲賢在臉書質疑臺灣政府「無具體措施條文支持香港抗爭者」,受到中國時報等媒體引述報導,前香港特首梁振英也馬上見縫插針。方仲賢已經為此道歉,但針對同類言論,我仍要將我稍早在PTT的回應轉載於此。
香港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壓制建制派後,有人問說,立法會權力更大吧?明年的立法會選舉才會是重點?但嚴格來說,香港立法會並不真的有甚麼立法權。
香港抗爭者的戰略叫作「攬炒」。可能很多人以為,香港抗爭者的目標,是要與政府和解,或者是像臺灣政黨輪替,或者香港民主化……這些都不是正確的,也不需要那樣做。如果做到當然好,但抗爭者的戰略並沒有建基於此。「攬炒」戰略的核心,是經濟。
柯文哲說:「我是不曉得香港人為什麼要帶口罩,但在台灣喔,最大的理由是怕被口水噴到……。」這篇就來談香港人為什麼戴口罩。我並不是針對他,臺灣的政客不需要同情香港,但臺灣的政客一定要為臺灣的安全與國家延續負責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她的鏡頭長年在香港,儘管待在別處拍戲,也總能在她的電影中看見香港精神,堅毅、不願屈撓、矛盾、漂泊、熱情…又甜又鹹的港味,很簡單的幾個配菜放在一起,濃郁的讓人流連,那是她的電影,是她這個人,也是香港。
一位聲稱“退出政壇”,但是仍然熱衷評論香港政治的“前政治人物”——黃毓民近日非常熱衷於支持韓國瑜,儼然成為韓國瑜、國民黨在香港的“官方代言人”。 我作為毓民的多年讀者、觀眾和前支持者,希望做到“是其是、非其非”,盡量做到“客觀噶事實,做主觀噶判斷”(以上都係黃毓民的言論)。 首先,黃毓民作為香港非常
Thumbnail
<p>歷史上從沒有一個國家的民主轉型會沒有陣痛,相較過去我們廉價地爭取民主,現在的痛苦只不過是香港民主轉型的必經階段而已。民主潮流誓不可擋的宏願,最終還是取決於大家能否具備前仆後繼的精神,不斷地付出、挑戰。</p>
Thumbnail
<p>隨著政治犯越來越多,因政治理念和行動而判監的抗爭者將成新常態。我衷心希望民主派促成內部和解,為著同一目標而永釋前嫌,促成我們的向心與凝聚力,嘗試促成團結的基礎。</p>
Thumbnail
<p>當我們對週日遊行的後雨傘最大動員欣喜若狂,或至少讓在獄中的我們感到安慰外,但香港步入威權體制的趨勢卻是鐵一般的事實。</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她的鏡頭長年在香港,儘管待在別處拍戲,也總能在她的電影中看見香港精神,堅毅、不願屈撓、矛盾、漂泊、熱情…又甜又鹹的港味,很簡單的幾個配菜放在一起,濃郁的讓人流連,那是她的電影,是她這個人,也是香港。
一位聲稱“退出政壇”,但是仍然熱衷評論香港政治的“前政治人物”——黃毓民近日非常熱衷於支持韓國瑜,儼然成為韓國瑜、國民黨在香港的“官方代言人”。 我作為毓民的多年讀者、觀眾和前支持者,希望做到“是其是、非其非”,盡量做到“客觀噶事實,做主觀噶判斷”(以上都係黃毓民的言論)。 首先,黃毓民作為香港非常
Thumbnail
<p>歷史上從沒有一個國家的民主轉型會沒有陣痛,相較過去我們廉價地爭取民主,現在的痛苦只不過是香港民主轉型的必經階段而已。民主潮流誓不可擋的宏願,最終還是取決於大家能否具備前仆後繼的精神,不斷地付出、挑戰。</p>
Thumbnail
<p>隨著政治犯越來越多,因政治理念和行動而判監的抗爭者將成新常態。我衷心希望民主派促成內部和解,為著同一目標而永釋前嫌,促成我們的向心與凝聚力,嘗試促成團結的基礎。</p>
Thumbnail
<p>當我們對週日遊行的後雨傘最大動員欣喜若狂,或至少讓在獄中的我們感到安慰外,但香港步入威權體制的趨勢卻是鐵一般的事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