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這一次不再錯過你》一無是處的荒唐

2020/01/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觀看這部片的過程對我而言非常痛苦,我完全是抱著「看完才評論」的心態看完的。它難看到我完全不想描述這部片任何具體情節,真的想了解(或想笑一下)的人就去看底下陳栢青FB寫的,裡面把雷都爆光光了。
傳影公司引進這部片之前知道它是這種走向嗎?我是在特映看的,看完當下對於為何要辦特映感到非常疑惑。就像我在《茱蒂》那篇所說,特映應該是幫那些有潛力但比較小眾的片建立口碑用的,所以《這》也辦特映實在匪夷所思。我唯一想到的可能用意就只有「負面行銷」,如果負面口碑也能叫「口碑」的話;或者,像陳陌青那篇寫的,這部片的極端荒唐,可視為提供觀眾「集體做夢」的機會,短暫逃離現實世界。只可惜我不是個能享受荒唐的人,看完之後完全沒有被療癒的感覺。
好吧,現在看來我這篇應該也會成負面行銷的一部分了(攤手)。但我還是要寫,寫完就把它忘了吧。對,就是這麼痛苦(扶額)。底下我只能「很粗略」講一下我討厭它的地方,因為幾乎每個地方我都很討厭。
首先是電影前半段,主角的年輕時期。這階段的劇情不知道在趕什麼,明明應該要好好建立兩位主角的感情(畢竟這是本片基礎),但很多橋段都缺乏醞釀又收得很差,觀眾似乎只能被強迫接受「喔,他們喜歡上對方了」。整段年輕時期又碎又趕,然後劇情置入的同志困境(包含HIV、再教育營、家庭革命)都寫得不怎麼樣,一點揪心的感覺都沒有。這段唯一的安慰就是飾演主角的Sadanont很好看,平頭和磁性嗓音完全對我胃口;但僅限於劇中平頭扮相,我對他戲外頭髮留長的樣子無感。
前段的主要問題在敘事,故事本身還行(也就還行而已),後段角色成年則是故事本身實在太離奇了,離奇到和前段之間斷裂感超重,根本是兩部片。要寫這種投胎轉世和命定意味的故事不是不行,但至少要有點線索可循阿,不能像這樣畫風說變就變。前面雖然敘事粗糙,但完全是個寫實故事,是要觀眾怎麼接受後面那麼奇幻的發展?然後這段讓我覺得最不舒服的,就是主角喜歡的對象轉世成女生的設定。當然我知道「轉世」這個概念包含改變性別,但擺在這個故事中讓我感到很反胃的原因,在於他轉世前是比較陰柔的男生;讓他投胎「轉性」,好像在重複「比較娘那個就是當0、當女生」這種對同志的刻板印象,實在讓人氣氣氣氣氣氣氣。
本片配不起文案上的「《愛在暹羅》導演全新愛情故事」。《愛在暹羅》可是一部描寫少男之間青澀愛戀的頂尖之作,雖然我不是在它上映當年看的,但看過之後就整個中毒,還買了DVD,甚至到現在還哼得出主題曲的旋律。看完《這》片之後,我只能說:把我的感動還來。還好有DVD,趕快拿出來洗掉記憶。看到有別人說「這部可以理解成講述靈魂伴侶不該被性別、家庭、身分等世俗牽絆」、「抱著看BL的心情會失望」,恕我不能認同。跟片中想講的主題無關,它就是敘事很差而已。
醜話就講到這,已經破千字了。總之,如果你是能夠享受荒唐、享受離奇、享受各種一廂情願的劇情設定的人,或許──只是「或許」──你能看得很開心、吐槽吐得很開心,短暫忘掉生活的傷痛和怨懟;否則,還是別挑戰這部片吧。別說我沒警告過你。
P.S.其實我還有想到,會不會是泰國的風土民情讓這部片可以成立?但這部分我實在不了解,也沒心力再深究。希望對泰國有研究的人可以幫忙解答看看。然後轉世情節的時裝劇不少,像韓劇的《芝加哥打字機》和《鬼怪》這種,但人家是從一開始就逐漸引入。我想,《這》片如果直接從主角成年起頭、遇見那位有既視感的女生,然後倒敘回少年時期,或許會比較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