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灣大選系列報導】選舉謀略解讀及選民投票意志與政見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每到選舉前,總是看見各種選舉文章、資訊充斥版面。新聞總是告訴閱聽人候選人做了什麼、又說了什麼。在不論真實性的狀況下,這些選舉謀略的背後,所表達的意義為何?又將如何影響選民?本文將一一探討。

2020選舉的重要性

當郭台銘確定不參選,藍綠對決的局勢已定。除了政黨票、極藍與極綠的選民外,兩位候選人鎖定的目標應是中間選民。而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這次已是第六次參選,並表示這是其「終局之戰」。至於藍綠兩黨候選人在這次選舉有何特別之處?韓國瑜在2018的高雄市市長選舉中勝出,結束了民進黨在此職位20年的壟斷;而蔡英文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勝出,成為首位女總統,並在這次選舉中尋求連任。
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曾表示,2020年選舉與眾不同,一般民主選舉是更換政府,但這次選舉「攸關中華民國生死存亡」。根據媒體分析,這次選舉影響將會是最巨大的一次,特別是對台灣兩岸關係及台灣內部政治都有極大影響。因此兩岸關係不免成為這次選戰的焦點,加上台灣過去四年的經濟發展停滯,選民定會將其原因兩岸關係做連結,進而凸顯台灣人民對經濟發展的渴望。然而,決定選舉的往往不是在於選民對於其支持候選人有多「忠誠」,而是在於那些中間選民有多「不喜歡」另一個候選人。
首先是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不難發現她在今年一改以往低調的作風,而是直接對於議題表達立場,從反送中到一國兩制浪潮,甚至有了「辣台妹」的封號,也對於她的網路聲量有所助益。再來,她也積極前往非都市區,重新鞏固當初大選失利的農會及漁會組織,並且利用行政資源,宣傳政策。蔡英文的政策主要有:幼兒照顧、南台灣發展、全齡照顧(長照 2.0 升級+投資青年)、下一階段綠能政策與下一階段科技政策。而蔡英文搶攻的族群主要也有知識藍、經濟藍與科技藍,基於這些選民是支持郭台銘並對韓國瑜反感。她也必須讓這些選民相信她比韓國瑜更加令人「放心」,如此一來才有機會獲得這些選票。就年輕選民而言,目前民調來看支持蔡英文和支持韓國瑜的年輕人比大約是八比二,因此年輕族群的投票率高低成了影響蔡英文能否連任的重要因素。為此蔡英文也積極與網路平台的網紅們合作拍影片,甚至也有自己的YouTube頻道,與民眾、年輕人拉近距離。2019年同婚通過也是對她的一大助力,然而兩岸關係以及外交方面,則是蔡英文可能失分的部分。
再來是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去年的九合一大選中,他奪下了高雄市市長的位子,連帶外縣市參選人也受惠於他的外溢效應,一舉讓國民黨在全台15縣市插旗。但他上位後不斷出包,不只是對內,對外也是。但鋼鐵韓粉們也是韓國瑜民調直落的一個原因,自從韓國瑜被簇擁選總統,所有行為都被放大檢視。雖然郭台銘決定不參選,讓韓勢力大增,但韓粉激烈的言行,可能是成為他選舉上的障礙。基於過去四年台灣經濟停滯,他主打經濟牌,攏絡底層人民,就與當初美國總統大選川普的策略相仿。而對於年輕族群,他也模仿蔡英文做法,與網紅合作,期待拉攏年輕人。但韓國瑜近期被媒體爆料不少,至於是操弄還是煞有其事,則看閱聽人自行評估,但對選情影響仍是有的。

結語

選舉是自由、民主的展現。選擇適當候選人,應該審慎評估其作為及政策,並非一意孤行,不管候選人為何,只管選政黨。年輕族群也應該把握自己的權益及權利,為台灣的未來盡一分心力,不論結果如何,當選的是誰,都期望能夠好好做完未來四年,帶領人民一同進步,將台灣打造成更好的國家。
責任編輯:賈穎軒 核稿編輯:鄒宇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0會員
573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於一出生就見識自由民主、經濟繁榮的我們來說,每隔兩年舉辦一次選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是要成為候選人,卻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是必須符合相關資格的。而在歷史的演進下,參選的限制不盡相同,本文以候選人學歷限制及保證金為主軸,探討這兩個制度在歷史沿革中的影響與改革。
老丹,默契咖啡負責人,關注社會議題,並投身社會運動,關注議題面向廣範,除了今年的反送中以外,也規劃過多場反核遊行,對香港反送中的支持更是不遺餘力,包含在市府前面所辦的集會,設立多面連儂牆等等。除了是一個社會公民,更是一個行動者。
在經歷了前面幾篇的鋪陳後,今天來到一場社會運動中,最關鍵的元素—參與者。在街頭上,遊行中,從來不乏學生的蹤影,年輕的臉龐雖被口罩蒙蔽,澄澈的眼神依舊熠熠發光。怕,他們當然怕,但為了自由、為了民主、為了香港的未來,他們把內在的憤恨不平轉化為理性具體行動的力量。
眾所關注的還有中國媒體對香港區選結果的解釋。官方媒體新華社在11月25日的報導中沒有提及選舉結果,但表示「持續數月的社會動盪,嚴重干擾選舉進程。止暴制亂、恢復秩序仍是香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香港於11月24日舉行區議會選舉,掀起國內外軒然大波。從選舉是否能在警民衝突愈演愈烈、緊張局勢不見緩解的香港如期舉行,到社會輿論風潮走向和政府的發言舉措將如何左右選民意願與選舉結果等諸般推想,便多有專家學者撰文分析。
香港反送中事件的示威遊行及抗議自今年三月,至今長達近九個月,犧牲者及自殺人數攀升至十多位,被逮捕及受傷之民眾和學生高達上千名,隨著警民衝突升溫,這起抗爭除了港警執法過度外,示威者的武力抗命是否合法,令人省思。
對於一出生就見識自由民主、經濟繁榮的我們來說,每隔兩年舉辦一次選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是要成為候選人,卻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是必須符合相關資格的。而在歷史的演進下,參選的限制不盡相同,本文以候選人學歷限制及保證金為主軸,探討這兩個制度在歷史沿革中的影響與改革。
老丹,默契咖啡負責人,關注社會議題,並投身社會運動,關注議題面向廣範,除了今年的反送中以外,也規劃過多場反核遊行,對香港反送中的支持更是不遺餘力,包含在市府前面所辦的集會,設立多面連儂牆等等。除了是一個社會公民,更是一個行動者。
在經歷了前面幾篇的鋪陳後,今天來到一場社會運動中,最關鍵的元素—參與者。在街頭上,遊行中,從來不乏學生的蹤影,年輕的臉龐雖被口罩蒙蔽,澄澈的眼神依舊熠熠發光。怕,他們當然怕,但為了自由、為了民主、為了香港的未來,他們把內在的憤恨不平轉化為理性具體行動的力量。
眾所關注的還有中國媒體對香港區選結果的解釋。官方媒體新華社在11月25日的報導中沒有提及選舉結果,但表示「持續數月的社會動盪,嚴重干擾選舉進程。止暴制亂、恢復秩序仍是香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香港於11月24日舉行區議會選舉,掀起國內外軒然大波。從選舉是否能在警民衝突愈演愈烈、緊張局勢不見緩解的香港如期舉行,到社會輿論風潮走向和政府的發言舉措將如何左右選民意願與選舉結果等諸般推想,便多有專家學者撰文分析。
香港反送中事件的示威遊行及抗議自今年三月,至今長達近九個月,犧牲者及自殺人數攀升至十多位,被逮捕及受傷之民眾和學生高達上千名,隨著警民衝突升溫,這起抗爭除了港警執法過度外,示威者的武力抗命是否合法,令人省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臺灣大選後各黨展開檢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批評開票制度並提出網路、電子投票,然而這些方式可能存在篡改、安全、監督等風險。專家認為電子投票可能受到駭客攻擊,而中共也可能介入幹擾。許多國家都因為技術和法律問題放棄電子投票,臺灣也應更加小心審慎面對這個問題。
Thumbnail
中國共產黨統戰手段威脅全球民主,以各種手段使人民對民主失去信心。身處最前線民主堡壘的台灣,應該如何面對中共介選的可怕手段?
Thumbnail
台灣大選結束,不論是誰當選,今年註定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原因是因為當前有很多國際情勢影響有關,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也都是如此。 本文整理了今(2024)年國際會有哪些影響台灣的重大變局。包含地緣政治風險、全球大選年、兩岸局勢等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的網路行銷策略。文章提到柯文哲在網路媒體的討論度遠超過其他兩位候選人,並分析了在YouTube、TikTok和Google上的搜尋聲量比較。作者也提到了短影片平臺對於候選人形象塑造的影響,以及在選民心中勾起興趣的重要性。此外,文章也探討了資訊真假查證的重要性以及市場變化對於行銷的影響。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過後,對於選舉和用人產生了一些思考。該選墿什麼人當一個國家的元首、該選什麼人當一個組織的領導者、該配置什麼角色在一個組織中,從本質思考,似乎有相同脈絡可尋。
Thumbnail
喧騰多月後,台灣2024總統大選結果終於出爐:第一名的「賴蕭配」獲558萬票(得票率40.05%),「侯康配」與「柯盈配」則分別獲得467萬票(33.49%)、369萬票(26.46%)。這場三方激戰的最終答案,是「賴蕭配」以91萬票(6.5個百分點)之差贏過「侯康配」。
迄今為止,中國經濟下行並未出現反彈的跡象,然而,中國國安部卻率先將「經濟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對於在社群媒體平台上散布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言論,中國當局將其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強調必須以多種手段、全方位、高效率應對經濟領域的國家安全新挑戰。他們認為那些對中國經濟進行悲觀評價的言論屬於「陳腔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臺灣大選後各黨展開檢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批評開票制度並提出網路、電子投票,然而這些方式可能存在篡改、安全、監督等風險。專家認為電子投票可能受到駭客攻擊,而中共也可能介入幹擾。許多國家都因為技術和法律問題放棄電子投票,臺灣也應更加小心審慎面對這個問題。
Thumbnail
中國共產黨統戰手段威脅全球民主,以各種手段使人民對民主失去信心。身處最前線民主堡壘的台灣,應該如何面對中共介選的可怕手段?
Thumbnail
台灣大選結束,不論是誰當選,今年註定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原因是因為當前有很多國際情勢影響有關,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也都是如此。 本文整理了今(2024)年國際會有哪些影響台灣的重大變局。包含地緣政治風險、全球大選年、兩岸局勢等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2024總統大選候選人的網路行銷策略。文章提到柯文哲在網路媒體的討論度遠超過其他兩位候選人,並分析了在YouTube、TikTok和Google上的搜尋聲量比較。作者也提到了短影片平臺對於候選人形象塑造的影響,以及在選民心中勾起興趣的重要性。此外,文章也探討了資訊真假查證的重要性以及市場變化對於行銷的影響。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過後,對於選舉和用人產生了一些思考。該選墿什麼人當一個國家的元首、該選什麼人當一個組織的領導者、該配置什麼角色在一個組織中,從本質思考,似乎有相同脈絡可尋。
Thumbnail
喧騰多月後,台灣2024總統大選結果終於出爐:第一名的「賴蕭配」獲558萬票(得票率40.05%),「侯康配」與「柯盈配」則分別獲得467萬票(33.49%)、369萬票(26.46%)。這場三方激戰的最終答案,是「賴蕭配」以91萬票(6.5個百分點)之差贏過「侯康配」。
迄今為止,中國經濟下行並未出現反彈的跡象,然而,中國國安部卻率先將「經濟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對於在社群媒體平台上散布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言論,中國當局將其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強調必須以多種手段、全方位、高效率應對經濟領域的國家安全新挑戰。他們認為那些對中國經濟進行悲觀評價的言論屬於「陳腔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