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攝影師: Roberto Shumski ,連結: Pexels

攝影師: Roberto Shumski ,連結: Pexels

有過遺憾,才懂得珍惜;

有過失去,才懂得追求。

恐懼於失去的我,或許在這方面是個天賦

若有幸能讓虛構想像的痛苦攫住赤裸的靈魂,在靈魂身上刻下虛擬的傷痕,或許也能藉此習得一點智慧的光芒。

但,真能如此便宜嗎?

那總讓人沉溺於日常不懂得珍惜的缺陷,未曾真實流過傷痛的鮮血並留下每次掀開疤痕都要重複體驗撕裂的針扎和顫慄,就不能有所體悟的頑強性格,真能透過想像就將真理了然於心嗎?

每種真實的自我都如同一把雙面刃,

失去的痛楚顯著而刻骨,我能學會更多,

但未曾經歷的靈魂也顯得麻木而迂腐,我墮入輪迴而無法自拔。

體驗後果,是從生命誕生之初就編結在身體裡學習模式。

我們總是要知道後果,而後才能在正確的事情做下堅定的選擇。

要追求金錢,就非得在錯誤的路途中經歷損失,體驗財富的凋亡,而後再走入富有的境地;

要追求愛情,就非得在失去的泥濘中經歷狼狽,體驗情感的缺憾,而後再走入愛情的圓滿;

要追求平靜,就非得在喧囂的嘈雜中經歷迷失,體驗荒盪的空虛,而後再進入思想的純淨;

要追求自我,就非得在世俗的潮流中經歷迷茫,體驗真理的衰亡,而後再走入圓融的懷抱。

因此,若要想反對既有的權威和價值文化,若不先將自己放進大環境的牢籠窠臼,親身理解在既往約定成俗的結搆裡,人與人之間的依存關係以及生食順序,自然也未能知曉真實的原因,而無法深得其解方。自己若不先入地獄,那也只能永遠的墜入地獄。『到哪裡都是一樣的』

我知曉了悉達多的一生,註記了悉達多的執拗,想像了悉達多的喜悅,體會了悉達多的懊悔。但翻閱多次,我始終仍不曉得悉達多想告訴我甚麼,我始終仍不能理解赫曼想寫的故事在哪裡。

這本1960年代美國大學生人手一本的小說,反映了一代人內心的渴望與孤獨,譬喻著對時代的反詰、對傳統的疑問、對自我的追求,以及對真理的憧憬。

透過書寫,一點一點的在我腦海裡匯聚成河,交錯經驗與記憶的溪流,再與想像及知識的川波,最後總算一點一點的找到進入大海的途徑,找到流浪者之歌這本書的蔚藍天空。

為了理解文字,我開始看小說,這是我第一次反覆沉思小說裡的情節,反覆辯證腳色性格裡的『虛構的真實人性』。

試著反覆驗證,過多的知識,如果對於一個未能成熟的心智而言,將會變成一個思考的阻礙,偉大的成功者們總是提倡大量閱讀的好處,閱讀確實也對我有深遠的影響,但讀者阿,不要忽略了那些提倡閱讀精神的大師們,他們的靈魂已經具有洗鍊的人生經驗以及熠熠生輝的光芒,所有的知識都將成為他們智慧的輔助,但若對於缺乏經驗的人,知識可能帶來的是傲慢和偏執,因為『所有的言詞都是片面的智慧,知識可以傳遞、學習,但智慧不能』惟有以經驗為師,方能證得智慧,掌握事物的本質以及正反兩面。

為何世尊告訴悉達多「堤防你自己過分的聰明」我始終不得其意,但最後理解,或許道理就是在於此處。

過多的知識,將使的狡詐的自我潛入其中,化為自我的盾、自我的矛,讓自己終日與其幻象搏鬥,卻始終不得其解,反覆輪迴掙扎,猶如刻意的壓抑情緒、束縛慾望,最終只是徒增自我的壯大,而使的理性節節敗退。

自我本於人性扎根,想要屏除自我,邁向圓融統一、歸入寂靜平和,便必須殺死自我的傲慢、忌妒、恐懼、貪婪,但若未曾步入修羅,那些未曾生長過的東西,如何將他們殺死?

要知道那些我們不願意面對的黑暗面,情緒的悲傷、憤怒、渴望、絕望,終究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它們和正面期許、希望、快樂、包容、慈悲,都只是一體兩面,不分彼此的自我靈魂。

覺察它們的存在,認同它、包容它然後放下它,理解所有的一切,然後才能自在地翱遊生命的璀璨。

因此,悉達多從一開始就被賦予著智慧的根,他深知「所有的教條和導師,都不能帶領我找到自我」,但也被蒙上智慧的紗,在聰明與言詞辯解之間尋求迷途的解方與道路。

無常世界的豐腴程度,似乎與內心世界的豐滿形成天平的兩端互成對比。

外在的世界一無所有,如此精神世界更顯得充分而自在;

外在的世界榮華富貴,如此精神世界卻可能貧乏而空洞。

要體會到萬物的圓融統一,必須在虛擲和浪費裡掙扎打滾。

走過歷史的輪迴,嘗過人性的起伏,然後才能看的見自我的真實。

真理的反面,同樣是真實,刻意的選擇真理那一面奉行而遵守,立場便隨之偏頗,自我便隨之入侵。體會世間萬物及人間百態皆屬於自然的一部分時,才能了然一切於心,獲得沉穩、寬容、和藹以及證得一切的微笑。

2020.1.20

avatar-img
Erwin Tsai的沙龍
21會員
8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rwin Ts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才能被人稱之為一個作家?套用現代的邏輯語法來說,做到甚麼樣的程度,才能在自己既有的身分旁邊畫上一條斜槓? 是需要能夠靠文字賺到錢?那靠著讀者點讚,每天只賺進一美元左右的收入算不算? 要出版過書籍?寫專欄?還是部落格寫的文章有相當數量的追蹤者?
「人兩腳、錢四腳,要怎麼樣才能夠追上錢?」這句或許對於6-7年級的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正是貼切的形容我們至始至終根本難以用收入的速度來追上支出,追上物價的膨脹,因為若是追錢嘛,就像火災時想爬樓梯和濃煙比誰的速度更快,終究是徒勞。
這些日子以來,女兒多了好多話,唱了好多歌,跳了很多舞,不管是在家裡的地墊、社區中庭的花園、馬路邊的人行道、摩托車的腳踏板、賣場的走道、遊樂場裡的流滑梯,我都可以即興的陪女兒晃著身體、擺著手、搖著頭...
理想終歸是理想,現實面的困難就是如此,誰不想當個永遠臉上掛著慈祥和愛心的父母呢?誰又想總是帶上悶熱的面具,扮演著自己都不認識的自己,對孩子大聲嚷嚷,恐嚇威脅呢?
選舉當天,仍然總有「啊!今天要選舉。」的心聲出現,一點也不若以往學生時期瘋狂追蹤世足賽事的狂熱。嘛...有甚麼好狂熱的呢,雖然想起來總還有一點「今天不一樣」的心情,等待晚上揭曉投票結果的興奮感,但又仔細想想,這次選舉對我而言,好像大抵都猜到結果了,氣氛立即滲出一點乏味。
車子從破舊狹窄的地下室駛上來地面,一輪皎潔的月華浸滿了整個清晨的街道,很有一股衝動想把車子開往日光大橋上停下來捕捉,那又亮、又近、又低、又圓,宛如黑夜時分裡的太陽,此刻若是直奔海濱公園,不曉得能否看見東海岸著名的月光海。
如何才能被人稱之為一個作家?套用現代的邏輯語法來說,做到甚麼樣的程度,才能在自己既有的身分旁邊畫上一條斜槓? 是需要能夠靠文字賺到錢?那靠著讀者點讚,每天只賺進一美元左右的收入算不算? 要出版過書籍?寫專欄?還是部落格寫的文章有相當數量的追蹤者?
「人兩腳、錢四腳,要怎麼樣才能夠追上錢?」這句或許對於6-7年級的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正是貼切的形容我們至始至終根本難以用收入的速度來追上支出,追上物價的膨脹,因為若是追錢嘛,就像火災時想爬樓梯和濃煙比誰的速度更快,終究是徒勞。
這些日子以來,女兒多了好多話,唱了好多歌,跳了很多舞,不管是在家裡的地墊、社區中庭的花園、馬路邊的人行道、摩托車的腳踏板、賣場的走道、遊樂場裡的流滑梯,我都可以即興的陪女兒晃著身體、擺著手、搖著頭...
理想終歸是理想,現實面的困難就是如此,誰不想當個永遠臉上掛著慈祥和愛心的父母呢?誰又想總是帶上悶熱的面具,扮演著自己都不認識的自己,對孩子大聲嚷嚷,恐嚇威脅呢?
選舉當天,仍然總有「啊!今天要選舉。」的心聲出現,一點也不若以往學生時期瘋狂追蹤世足賽事的狂熱。嘛...有甚麼好狂熱的呢,雖然想起來總還有一點「今天不一樣」的心情,等待晚上揭曉投票結果的興奮感,但又仔細想想,這次選舉對我而言,好像大抵都猜到結果了,氣氛立即滲出一點乏味。
車子從破舊狹窄的地下室駛上來地面,一輪皎潔的月華浸滿了整個清晨的街道,很有一股衝動想把車子開往日光大橋上停下來捕捉,那又亮、又近、又低、又圓,宛如黑夜時分裡的太陽,此刻若是直奔海濱公園,不曉得能否看見東海岸著名的月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