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絕與詩性:我讀《流浪者之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生命是一場流浪,沒有該要尋求所謂的本質,更沒有該要信仰什麼教義與教條。


從年少到壯年又到老,世事不斷在變換著,你不會一直都遵從自己的目標,什麼對你是好的,什麼又是壞的?又是每個階段都不同的。


固守或是改變,沒有對與錯,人生常常就是轉了好幾條彎路,才又回過頭,那些彎路也並不是白費的,惟有彎路你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有時是該向從前的自己學習的。什麼都是可能的,時間也不是客觀而是主觀,現實與虛幻也不能截然劃分。而是源於記憶,源於己心。主人翁從青少年就開始了苦修的路線,擅長的是等待、思考、齋戒。但嚴守戒律的他突然覺得一切是徒勞,於是遠去。


之後聽聞世尊講道,而與朋友一起去一探究竟。雖然對那些所講之道均認同,但卻認為那是屬於別人的,而非自身所嚮往的,於是遠去。


而後,遇到了美麗的妓女,為取得女子的芳心,向她學習愛的藝術,他開始成為了商人以滿足女子向其所提之條件,漸漸的他脫離了原有的樣子,那些過往所引以為傲的等待、思考、齋戒都消失了,變成了貪圖金錢、喜愛華美的衣服、飲食浪費、跟著時尚流行之人。


縱然一開始只是把塵世的繁華當做遊戲,但隨著日子的拉長,主人翁也沾染了世俗,情緒也被牽引,開始有怒氣與焦慮。


而有一天「從夢中驚醒,他感到自己被深深的悲哀環繞,價值盡失。在他眼中,他便是如此價值盡失、毫無意義地苟且過著自己的人生;他手中所有,無一有生機,無一值得品嘗或保留。他煢煢子立,空空如也,如同船沉後的落水者漂流到岸邊。」 遙遠的記憶,那些獨處但智慮清明的日子,而現在既不像孩童般有所渴望,只是沉醉在權力、金錢、不節制的生活上。


為了重拾自己,於是悉達多拋棄了一切,又展開了流浪。


但不執著去取得什麼,或有什麼目標。也不會後悔以往的日子,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一段過程。若沒有那些墮落,自然不會有著真正的覺悟。這是悉達多所要的,也是後來他不要的,韶光易逝,生命不斷流轉前進,時間到底是什麼?過自己想要的人生,聽起來這麼理所當然,但實際上誰不是想這樣呢? 找到想要付出努力的事,有所動力,而不被外在制約,生命才能夠自然地盛放。

這是一本可以推薦給所有人的書,也很適合青少年,因為它非常好讀且文辭優美,富有深意。

raw-image

推薦指數:🌟🌟🌟🌟🌟 ◎作者:赫曼赫塞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231020 摘要段落: ✍️「話語對隱幽的意義並無多大益處,一切一旦說出口,立刻就會走樣,遭到一點曲解,顯出一點傻氣」 ✍️「智慧不可轉述。一個智者若要嘗試轉述智慧,智慧聽起來便像愚蠢了。...知識可以傳達,智慧卻不可以。智慧可以獲得,可以體驗,可以將你托舉,可以用來創造奇蹟,但是它說不出。」 ✍️「為了告訴你這些話,為了感謝你,感謝你這麼美麗。如果你不介意,我想請你做我的女友和導師,因為我對你所精通的藝術還一無所知。」



raw-image

流浪歌之歌真的是經典,看了第二遍還是覺得很棒。不管是親情、友情、愛情、記憶、自我、人生都有提到。

而因剛好參加法鼓山農禪寺的水月禪跑,就順便帶了這本書來農禪寺拍攝。


拍照期間竟也吸引到共同磁場的閱讀朋友,看到拍攝這本書有種莫名的情緒湧上,很特別,還跟我借書來拍照,也分享他對書中內容有感的部分。


沒想到拍攝還有這段因緣,殊勝的感覺湧上腦門。果然書是人與人的邂逅之物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玉塵 (塵世迷走書僮)的沙龍
30會員
42內容數
讀書是最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透過書籍我們能感知到不同地域、時間的人的所思所想,是各種思緒的淬鍊,書有千千萬萬,但時間是有限的。這裡將精選我讀過,並特別喜歡的來做分享。主要以文學、藝術、歷史、自然人文為主。
2025/02/18
書寫,不是要為了成為作家,不是為了出一本書。而是透過書寫的過程,去寫出那些你已知,或是尚未知曉的事物。書寫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的咀嚼以及整理,你把當下的靈光、記憶都捕捉起來,時間因此有了厚度,你可以不斷回味、品嘗這段經歷,穿越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2025/02/18
書寫,不是要為了成為作家,不是為了出一本書。而是透過書寫的過程,去寫出那些你已知,或是尚未知曉的事物。書寫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的咀嚼以及整理,你把當下的靈光、記憶都捕捉起來,時間因此有了厚度,你可以不斷回味、品嘗這段經歷,穿越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2025/01/22
圖博,這片亡國之地。 記憶被竄改,信仰被驅逐,過往的生活正在漸漸消逝,而一旦語言也忘卻後,藏人就真真正正滅絕了。 一直以來,都對西藏感到興趣,可能從國中地理的「世界屋脊」開始;可能從林冠吟《救贖》開始,可能是從別人描述的高原鐵道之旅開始,或可能是從在故宮服役時,接觸藏傳佛教開始,親眼看到...
Thumbnail
2025/01/22
圖博,這片亡國之地。 記憶被竄改,信仰被驅逐,過往的生活正在漸漸消逝,而一旦語言也忘卻後,藏人就真真正正滅絕了。 一直以來,都對西藏感到興趣,可能從國中地理的「世界屋脊」開始;可能從林冠吟《救贖》開始,可能是從別人描述的高原鐵道之旅開始,或可能是從在故宮服役時,接觸藏傳佛教開始,親眼看到...
Thumbnail
2025/01/14
• 我盲目地接受這樣的描述:我很有生產力,永遠停不下來。我和其他人一樣,完全忽略一項重要事實: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會超出合理界限。關於生產力議題我知道得很多,但還有很多我不知道。重點是,我對於該如何將生產力融入整體的人生藍圖,沒有適切的想法。或許,只是或許,我實際承受的壓力比自己以為的還要
2025/01/14
• 我盲目地接受這樣的描述:我很有生產力,永遠停不下來。我和其他人一樣,完全忽略一項重要事實: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會超出合理界限。關於生產力議題我知道得很多,但還有很多我不知道。重點是,我對於該如何將生產力融入整體的人生藍圖,沒有適切的想法。或許,只是或許,我實際承受的壓力比自己以為的還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流浪,沒有該要尋求所謂的本質,更沒有該要信仰什麼教義與教條。 從年少到壯年又到老,世事不斷在變換著,你不會一直都遵從自己的目標,什麼對你是好的,什麼又是壞的?又是每個階段都不同的。 固守或是改變,沒有對與錯,人生常常就是轉了好幾條彎路,才又回過頭,那些彎路也並不是白費的,惟有
Thumbnail
生命是一場流浪,沒有該要尋求所謂的本質,更沒有該要信仰什麼教義與教條。 從年少到壯年又到老,世事不斷在變換著,你不會一直都遵從自己的目標,什麼對你是好的,什麼又是壞的?又是每個階段都不同的。 固守或是改變,沒有對與錯,人生常常就是轉了好幾條彎路,才又回過頭,那些彎路也並不是白費的,惟有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人生中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能夠與此書相遇,為我開啟了另一個看待自我的視界。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人生中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能夠與此書相遇,為我開啟了另一個看待自我的視界。
Thumbnail
這書《流浪者之歌》是諾貝爾得主赫曼.赫塞的作品。故事描述悉達塔的求道旅程。 從故事中,不僅感受到文字的優美,主角的人生旅程,更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身影,其中寓意值得再三體會。 1.守破離 守持 婆羅門之子 - 悉達塔,在社會的最高地位,學習、成長,雖然優秀但內心總是有出去找尋意義的聲音
Thumbnail
這書《流浪者之歌》是諾貝爾得主赫曼.赫塞的作品。故事描述悉達塔的求道旅程。 從故事中,不僅感受到文字的優美,主角的人生旅程,更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身影,其中寓意值得再三體會。 1.守破離 守持 婆羅門之子 - 悉達塔,在社會的最高地位,學習、成長,雖然優秀但內心總是有出去找尋意義的聲音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其實不是一首歌,而是一本小說。但我認為這可能更接近一本詩集,書中的文字似乎有著靈性,引領著你一步步探索人生的奧義。 我們尋求慰藉,卻沒有尋求那最基本的東西一一道 書中的主角名叫悉達多,他的父親是虔誠的婆羅門教徒,他從小就跟著父親持戒奉齋。但悉達多無論再怎麼修行,都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於
Thumbnail
《流浪者之歌》其實不是一首歌,而是一本小說。但我認為這可能更接近一本詩集,書中的文字似乎有著靈性,引領著你一步步探索人生的奧義。 我們尋求慰藉,卻沒有尋求那最基本的東西一一道 書中的主角名叫悉達多,他的父親是虔誠的婆羅門教徒,他從小就跟著父親持戒奉齋。但悉達多無論再怎麼修行,都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於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身心靈圈子打滾了十多年後,我突然有一種想要拋棄這一切的衝動。突然,我什麼都不想要了,不想去上課、看書,不想再和以前身心靈圈子的人泡在一起,只就是想自己一個人好好的待著。 然後我遇見了這一本赫曼·赫塞的《悉達多》,台灣早期更多譯為《流浪者之歌 》。讀完,我可以理解赫曼·赫塞透過悉達多想表達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身心靈圈子打滾了十多年後,我突然有一種想要拋棄這一切的衝動。突然,我什麼都不想要了,不想去上課、看書,不想再和以前身心靈圈子的人泡在一起,只就是想自己一個人好好的待著。 然後我遇見了這一本赫曼·赫塞的《悉達多》,台灣早期更多譯為《流浪者之歌 》。讀完,我可以理解赫曼·赫塞透過悉達多想表達
Thumbnail
在讀書會中有一位電粉提到自己在看林懷民表演流浪者之歌時,自己年紀很小並且向帶她去看的姐姐表示看不懂,姐姐給她的答案讓我們大家都驚呼「這個劇不是要讓你看懂他想說什麼,而是讓你看見自己在想什麼」,因此瓦基給出一個有意思的結論:所以不是你在讀書,是書在讀你。
Thumbnail
在讀書會中有一位電粉提到自己在看林懷民表演流浪者之歌時,自己年紀很小並且向帶她去看的姐姐表示看不懂,姐姐給她的答案讓我們大家都驚呼「這個劇不是要讓你看懂他想說什麼,而是讓你看見自己在想什麼」,因此瓦基給出一個有意思的結論:所以不是你在讀書,是書在讀你。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印度婆羅門 悉達多找尋真理的故事,婆羅門是最高貴的一個階級,受人景仰,而屬於婆羅門階級的悉達多,從小就展現他過人的智慧與悟性,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卻不覺得高興,因為學習越多,越覺得自我的不足,因此書的一開頭就是他打算告別父母,踏上尋找真理的路。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印度婆羅門 悉達多找尋真理的故事,婆羅門是最高貴的一個階級,受人景仰,而屬於婆羅門階級的悉達多,從小就展現他過人的智慧與悟性,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卻不覺得高興,因為學習越多,越覺得自我的不足,因此書的一開頭就是他打算告別父母,踏上尋找真理的路。
Thumbnail
如果要推一本能一讀再讀的書,我會推1946年諾貝爾得獎者赫曼・赫塞的大作《流浪者之歌》。也許眾人耳熟能詳,但不同時期心境讀來總會有不同感受。《流浪者之歌》不單是詩人所撰的小說,涉及領域包含宗教、哲學和心理,因此每每重拾《流浪者之歌》時,若以讀故事般的淺白輕鬆心態閱讀時,用字詞句優
Thumbnail
如果要推一本能一讀再讀的書,我會推1946年諾貝爾得獎者赫曼・赫塞的大作《流浪者之歌》。也許眾人耳熟能詳,但不同時期心境讀來總會有不同感受。《流浪者之歌》不單是詩人所撰的小說,涉及領域包含宗教、哲學和心理,因此每每重拾《流浪者之歌》時,若以讀故事般的淺白輕鬆心態閱讀時,用字詞句優
Thumbnail
我知曉了悉達多的一生,註記了悉達多的執拗,想像了悉達多的喜悅,體會了悉達多的懊悔。但翻閱多次,我始終仍不曉得悉達多想告訴我甚麼,我始終仍不能理解赫曼想寫的故事在哪裡。 這本1960年代美國大學生人手一本的小說,反映了一代人內心的渴望與孤獨,譬喻著對時代的反詰、對傳統的疑問、對自我的追求...
Thumbnail
我知曉了悉達多的一生,註記了悉達多的執拗,想像了悉達多的喜悅,體會了悉達多的懊悔。但翻閱多次,我始終仍不曉得悉達多想告訴我甚麼,我始終仍不能理解赫曼想寫的故事在哪裡。 這本1960年代美國大學生人手一本的小說,反映了一代人內心的渴望與孤獨,譬喻著對時代的反詰、對傳統的疑問、對自我的追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