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傷更悲傷的是在過年的時候看了82年生的金智英。過年回婆家的金智英遵循著傳統,幫忙做韓國小菜,洗著成堆的碗盤,父權架構下,身為女人的婆婆也認為廚房的事是媳婦該做的,那是本分。就算兒子想幫忙,嘴巴說說就好,不能真的去洗碗,畢竟媳婦沒工作只有帶孩子,賺錢養家的男人怎麼能在過年時還不休息??身為媳婦,如何能早上比婆婆晚起?如何能不在大姑回娘家時幫忙招待大姑?沙文主義,父權架構,社會期待,根深蒂固的觀念牢牢紮根在老一輩人,也就是所謂的戰後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心裡。
82年生的金智英,屬於 Generation Y ,Y世代(千禧世代),在韓國受過大學教育,進了不錯的公司,做著一份企劃工作直到結婚,然後生子。離開職場後,金智英成了太太,成了媽媽,她,慢慢的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失去了自己的身分,然後迷走在其間。
總在原生家庭扮演不讓人擔心的二女兒金智英其實一路以來聽著媽媽因為成績好但無法讀書得去工廠工作供養舅舅們讀書,等到結婚生子,生了一個兒子還不夠還會被說該再多生一個兒子,本來安穩的主婦生活因為2008年的金融風暴,她開了間家庭式餐廳,一輩子都活在身為女人就是要為家裡付出的舊觀念裡。為了符合家人/社會的期待,沒有一天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金智英的姊姊也是如此,為了不增加家裡負擔而唸了教育大學,只有金智英的弟弟,因為是男孩想做甚麼就可以做甚麼。重男輕女是亞洲常見現象,金智英的成長過程裡,因為去補習而在公車上遇到性騷擾的事情,她父親非但沒有在第一時間給予安慰反倒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責備她穿著不檢點且沒有必要跑大老遠去補習。此外,她父親出差只給弟弟帶了鋼筆當禮物,對於父親的重男輕女,金智英雖心知肚明但還是無法釋懷。
在職場上,金智英覺得自己的企劃能力並不比男同事差,但晉升的機會卻落在男同事身上,她以為女組長討厭她,但後來才得知女性在職場上若遇到懷孕生子都會是事業上升期的阻礙。想當好媽媽,勢必無法對育兒親力親為,想當好員工,就得接受被他人批評不是好媽媽,好太太,好媳婦。所以當女人很難。更難的是,即便不認識的人也可以肆意的批評全職家庭主婦如寄身蟲般拿老公辛苦賺的錢去花。
枕邊人發現了她的不對勁,本以為是因為育兒跟家務太累的偶發情形,但金智英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了與現實解離的現象,她老公錄下了變成另個人的她,到底是中邪還是被附身或是人格分裂?不論是哪種情形都不見容於保守的韓國社會,他的恐慌來自四面八方,有自責有愧疚但終究還是得去面對。他找了醫生也跟自己的母親坦白了金智英的情況。於是對媳婦嚴厲的婆婆寄了韓藥(中藥)給媳婦,收到補藥的金智英是欣喜的,以為自己多年來的付出終於被婆婆認可。實則不然,婆婆是因為心疼兒子攤上這種事情,迫於無奈也出於兒子的請求才勉為其難的對媳婦說了好聽話。
始終扮演貼心乖女兒的金智英在自己母親面前說出了藏在她心底最深處的真心話,這是一幕戲劇張力十足的獨白。上過大學,進過好公司的金智英以為自己已擺脫了童年裡母親受過的苦,但當她自己變成母親時卻還是困在一樣的情境裡。她變成某個人的太太,某個人的媽媽,但她卻找不到她自己了。嬰兒潮世代的亞洲傳統女性習慣忍耐與服從,而82年生的千禧世代金智英為何在訊息多元,資源多重的年代裡窒礙難行?
許多亞洲國家都是父權架構下的社會,82年生的金智英是女性群象中的一種,電影給了個振奮人心的好結局,金智英最終重新回到她想要的樣子。但在電影之外,現實生活裡頭,無數金智英們仍在 fight for themsel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