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卡爾威特?感覺統和?簡介

2020/03/2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蒙特梭利(蒙氏)是一套相當有名的學前教育系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有完整的一整套系列性搭配教材教具,讓爸媽有目標可以花錢、花錢覺得值得(?!),我的親朋好友中就有不少人是送寶寶去讀蒙氏托嬰中心,那麼究竟標題所言有什麼差別?
沒有TABLE!? 沒有TABLE!? 沒有TABLE!? (是我找不到嗎?)所以我只好用下面這種方式為大家比較:

蒙特梭利

關鍵 原則   方法   教材教具 系統階段或面向         
天賦 自動自由 真實環境 工作材料 日常/感官/數語文/文化(本土與跨文化) 
透過操作感官教具進入抽象奇妙的世界
工作材料註解:兒童喜愛工作甚於玩具,要在工作中達成教育的任務,此點在寶寶八個月以上非常有感覺,家有嬰幼兒者可以仔細觀察,寶寶是否開始喜歡扒你常在用的所有物品包含:手機、遙控器、水杯、空氣清淨機等等。個人自身經驗是-千萬不要低估寶寶可以理解與執行的任務,很多人會怕寶寶危險,但我就曾經讓兩歲寶寶幫忙我把洗碗機中的盤子接好放置桌上,從頭到尾我都有看著避免危險性,由於寶寶已經相當清楚這個東西不能摔,因此任務執行地非常完美,她幫忙得非常開心。
目前蒙氏有千餘種具體可操作的教具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不論是私托還是公托都有主打蒙氏教學的,大家可以探詢看看,目前所知正統的蒙氏都有混齡教學,彼此有學習與幫助對象,非常好。不過此種教育方法其實在教學法上對老師來說最具有挑戰性,如何拿捏尊重寶寶自主選擇教具以及遊戲時間都需要非常多的溝通技巧與耐心,加上每個孩子的特質興趣各不相同,在機構中團體活動或小組教學時如何顧及每個孩子的需求又不至於過於混亂相當具有挑戰性。另外,教師的特質需要是引導者或觀察者而非專制者,如果喜歡權威專制管控型的人物就比較不適合做為蒙氏學習的老師。
事實上從學齡前一直到國高中甚至大學,美國教育系統中的教室總是比台灣的教室吵雜N百倍,我第一次參觀時可算是非常震驚,但因為美國一直以來相當尊重(從小到大)個人選擇,這樣的忍耐算是身為教育者的基本功了,有點類似這樣:在台灣教書如果沒辦法讓全班在傳統黑板教學時安靜下來聽講就很難帶班VS在美國教書如果沒辦法讓全班在分組教學時活力四射嘰嘰喳喳就很難帶班。

卡爾威特(遲緩兒不擔心的專家型天才教育法)

關鍵 原則       方法   教材教具   系統階段或面向   
教育 反覆灌輸/做中學 記憶訓練 百聞不如一見 大自然/生活/道德/全面教育
記憶訓練註解:卡氏有非常多的記憶訓練整合在感官嘗試、語言表達、動作準確度、比喻與理解、異同比較、發散與創造、邏輯與綜合、複習強化等方法與活動中,這些都是認知學習上很關鍵的基礎訓練,我還記得我幼稚園時期常被媽媽有意無意比較同齡認識的字多寡,說真的有點煩,也許是因為很晚才去上幼稚園,又或者因為我沒很喜歡記憶練習,但不管原因是什麼,被比較的困擾還深深記得呢。我認為適度的記憶訓練是好的,但不應該是全部或最高的比重,先不說扼殺多少創造力,至少回想起來我確實不~開~心。
蒙氏卡氏的異:我可以理解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孩子生或教的聰明一些(卡氏及傳統教育),其實仔細比較,蒙氏和卡式的基本關鍵是相反的,一個認為天賦最為重要、另一個認為教育最為重要,我還記得整個國小圍繞在認知學習(也就是卡氏)我都覺得太簡單,有點無聊,更何況現在的知識取得之便利,這些訓練相較於蒙氏提供的自由、讓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發現、完成一件事,我喜歡蒙氏的多一些。卡氏令我印象深刻也很喜歡的是非常注重大自然教育,因此坊間如果主打卡氏通常有個很棒的戶外活動空間。還有我欣賞的是卡氏不過度依賴玩具,從生活中製造玩具這件事情對於創造力啟迪也是有幫助(只是不是每個人都很會從生活中製造玩具阿)。
蒙氏卡氏的同:兩者其實都很重視認知學習,特別是傳統的卡氏甚至有些過於偏重認知而忽視了情緒與自我選擇對於孩童性格養成獨立性的關鍵影響。另外一個相同點就是都非常關注孩童的需求與變化而給予相對應的學習刺激。兩者對於生活自理能力也都教導的很棒。
不管蒙氏還是卡氏,教育不能強迫,但是可以強烈暗示?我覺得華人在賦與他人選擇權這件事情上真的可以多一點空間,老美並不在意承認成功是來自於試誤trial & error,而且不試怎麼知道是誤呢?仔細觀察連試摸一下都不行,好像深怕寶寶把硬書給弄壞,這個...,你懂的。
事實上亞洲有不少世世代代的長輩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平安安過一生,不見得希望孩子們去經歷大風大浪,體會歐美人士的瘋狂人生,光是觀察國內公園裡老外怎麼帶寶寶玩耍(對,就是放任、任你吃任你玩)跟華人怎麼帶(這個不行碰喔,土壤髒髒的喔,不是這樣子喔),就明白了。我其實相當羨慕國外的孩子,因此也常告訴自己千萬要讓孩子有更多探索各種可能的機會,不要怕他收傷,皮肉傷不嚴重都會好的,所以他剛出生幾個月沒戴過幾次護手套,總之就是希望他沒有自己小時候成長過程的遺憾,這個不能拆那個也不能拆,嗚嗚~馬麻只要是壞掉或便宜的都給你拆。
好了,我會怎麼選擇?卡氏教育其實很適合什麼都好什麼都沒差、很喜歡記憶和各式各樣學習的孩子,至少可以用這種方式多方刺激認知學習,鋪陳知識庫;但未來的世界非常需要能帶來價值的創造力,不論是要與AI人工智慧還是AI輔助智慧共同工作,自我選擇都會是一個人是否有成就且不易被取代的關鍵。畢竟小卡爾威特直到教師父親老卡去世後才敢活出自己的興趣(對於但丁的研究熱忱),也許是時機終於到了,但如果他能更早找到並堅持自己的興趣,興許能有對世界產生其他更卓越的貢獻也不一定;就算沒有,他的日子也會更快活,不是嗎?如果寶寶有很明確的個人興趣或希望寶寶盡快找到個人興趣的爸媽,我會比較推薦蒙氏,在理念上更主打適性學習,至於實際上的引導做到多少就需要多打聽與觀察了。
目前了解市面上的卡氏通常是有微調的教法引導至機構中,不會再強調反覆灌輸,也重視創意學習以及感覺統合,不過就我個人偏好,蒙氏理念中努力去觀察每個人的學習動機、開發每個人的學習興趣、與尊重每個人的選擇與成長里程碑(有自己的成長速度,而非班級表定的),這些特質相當符合當代教育系統改革的理念。
美國推動教育系統改革已久,他們不希望再運用工業時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育出樣板人物,在美國各州看得到不同的系統改革,結合地方政府和地方特色,讓老師做跨域教學以及類似大學分組分學程的分類概念,以幾大主軸讓國高中生提早自己選擇喜愛的相關課程。有沒有國中生還不確定自己喜歡的主軸學程而要求轉學程?當然有,並非所有人都是興趣很鎖定很明確的,也因此能夠提早啟動孩子的自我選擇意識就非常重要了。
另外由於感覺統合是目前許多感統失調家長的救星,蒙氏在這一塊上面的著墨讓不少爸媽相當安心,有的托嬰強調感統的就會持續購置各種觸覺球、平衡台、手眼協調等我看了也很想玩玩看的設施,也有許多觸覺手動腳踏活動,刺激神經叢發展與協調,這點跟我在家中喜歡帶孩子進行的前庭覺活動(搖來晃去飛一飛、跳舞、洗澡時的水舞蹈或瀑布遊戲)相當符合。其實當寶寶越來越大可以加入公園遊玩時,也有不少共容式公園提供相當棒的感統設施,可以讓寶寶開心玩耍喔!
綜合而言,我的規劃是一歲前讓寶寶在感統玩耍學習,這時認知才剛剛啟蒙,外面公園對還只會爬行的寶寶來說又太危險,一歲之後開始關注提供蒙氏教育法的中心,而卡氏園長的理念和老師的帶法若有調整過,貼近我的教育理念那還是值得考慮,還有確實不介意孩子去碰壞硬書、鼓勵與陪伴孩子自我探索、主動和家長討論孩子特質這些小細節,都有可能讓爸媽心頭暖暖最後雀屏中選。
教育英才從來都不簡單,向教導寶寶孩童青壯老年的各位老師們予以萬分的敬意,不了解一個人是無法引導他學習的。以上分析純屬個人偏好,希望透過簡介讓大家能快速了解各自的重點,由於教育是基於父母的理念去選擇適合孩子的,我希望我的孩子很快樂、能夠自主選擇,因此會被有這樣教育理念的機構給吸引。吸引力法則是這樣的,你會知道最適合你的是什麼,同理當你平時週末不斷觀察與理解你的孩子,你也可以幫助他選擇出最適合最吸引他的,接下來寶寶接近一歲開始越來越能夠表達喜好了,開始期待可以牽著他的手去參觀不同中心,讓他用肢體語言告訴我喜歡還是不喜歡,這樣,最好了。
有些人說,蒙氏教育的孩子意見可能比較多,卡氏教育的孩子可能比較乖,不知道身為爸媽的你們會怎麼取捨呢?另外,有沒有可能卡氏的知道應該補足缺點,反而提供孩子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與自由度呢?老師日常的教學法以及引導是否呼應該教育理念?這些都是值得觀察的,畢竟寶寶們一整天可是花了幾乎全部的精力在那裏玩耍中學習呢。
木木所言 日月可鑑
木木所言 日月可鑑
從發現需求到找到機會,東西文化薈萃與工作教育分享。 立足於未來,致力於幫助每個人認識自我、發揮潛力,以所思所想正面影響環境與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