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與吸之間疼惜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呼吸,我存在
悔不當初的生活
「我活著嗎?」、「過去三四年來到底怎麼活過來的?」我不斷在心裡問著自己。
自從2016年爸爸因為肺癌過世,趕百日結婚,婚後一年多生小孩,我的人生像是快速跳接的進行著。
我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人生變成這樣?為什麼從未婚變已婚?為什麼我的爸爸消失了?為什麼我變成一個媽媽?就算先生跟我說這一切都是有過程,並不是一蹴就及,我還是常常懊悔「為什麼當初不怎樣…怎樣就好了」。悔不當初就是我生命的寫照。
回到簡單的當下
身為圖書館員,自己生命走到困境,會選擇找書來閱讀,偶然間《正念療癒力》這本書到了我手中,那是我初次與正念接觸。但日子照常流轉,生活不斷在自動化模式下運行著,痛苦著,折磨著,不知所云著。
一同在張老師受訓過的朋友介紹這個正念課程,因為上課地點離家近,我就姑且一試。八周的課程,老師由淺入深的帶領,讓人感覺正念不生硬不遙遠,陌生的團體也很快就活絡起來。
卡巴金博士定義正念為「透過當下、刻意的且不批判地專注於每個片刻顯露的經驗,所產生的一種覺察」,正念不是正向思考,而是刻意活在當下。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卻丟失了。
跳脫自動導航,觀察自己
透過「吃一顆葡萄乾」的練習,我想起小時候爸爸教我品嚐海苔時要先觀察海苔,舉起來透著光看,一片長方形的海苔咬下去脆脆的聲音,含在舌頭上鹹鹹的味覺,慢慢地體會海苔化開在舌頭上,再順著口水吞滑過喉嚨。原來那時爸爸就在無形中教我正念體察五感經驗。
每一次的呼吸練習都讓我體會到「在」(Being),以及與環境融合成一體;回家功課身體掃描更是讓我更靠近自己,一步一步一點一滴帶領自己回到當下。50/50的練習讓我得以抽離自動化導航的生活方式,跳脫自以為的想法,練習「站在旁邊看自己」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彷彿我只是一個「他人」,這一項的練習幫助我不鑽牛角尖不害怕不容易生氣。
學習疼愛自己
「容許接受自己有負面的想法」令人如釋重負,不用一直處在對抗當中。更進一步的是將令自己不悅的人事物卸下,放在心的平台上操作。這個動作我透過具象的公仔娃娃把另自己討厭的人Q版化,當他們都縮小了都回到他們幼時,也是天真可愛的孩子。每個人都是可愛的孩子,都需要別人的包容與疼愛。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自我照顧練習」像是擦乳液洗臉等,讓我知道自己其實很不愛自己,花在觀照自己德時間少之又少,我並未善待自己。一旦沒有善待自己,沒有足夠的愛,自我本身就缺乏的,當然也就無法給。
度過困難時刻
即便是自己的小孩,我都擔心因為自己的一時不察,讓不好的情緒影響她的發展,於是在每一次正念練習後,尤其是三分鐘呼吸練習,大大降低了我帶小孩的壓力,以及面對嬰兒的巨大哭聲,即將耗竭的我,原諒自己無法處理,放下當媽媽「一定要怎麼樣」的執著,將難度的時光渡過去。
飛快的八周課程一下子就結束了,正念卻還在繼續著,看著最後一張講義,「將正念運用到生活中,持續用練習照顧您的心,讓疼惜自己成為生活的新習慣」不禁眼眶濕潤。我有多久沒有親近自己、原諒自己、放過自己了?
透過每一次的呼吸,我確信,我活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35內容數
我是小紅洵,斜槓醫學圖書館員,內心擁有不甘平凡的種子,這裡紀錄了我從實證醫學館員轉向諮商心理師的學習過程中發生許多挑戰自己也挑戰他人的故事,一起來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洵找自己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困難若被觸發,如浪般席捲而來 MBCT正念認知八週課程的第七週-與困難共處。 課程到了尾端,第七週與困難共處的練習。 在靜坐的過程中聽著老師的指導語,我看見了困難的境,泥濘般的窒息感,背後湧上噁心想吐的生理反應,手腳也逐漸冰冷起來,非要大口呼吸才能繼續做下去。 父母的焦慮 一歲多的黃小咪已經給保母帶
MBCT正念八周的課程來到了第六周,除了每周的練習之外,今天更加上了一整天的正念禁語工作坊,整整一天完全都不用說話不用眼神交流,全心練習這六周以來所教所學習的正念技巧,簡直是異於平日的大挑戰。 你了解自己嗎? 在經過幾次的靜心呼吸之後先來三招拉伸,雙手平舉手臂伸直往上舉到極限,再極限,停留一
困難若被觸發,如浪般席捲而來 MBCT正念認知八週課程的第七週-與困難共處。 課程到了尾端,第七週與困難共處的練習。 在靜坐的過程中聽著老師的指導語,我看見了困難的境,泥濘般的窒息感,背後湧上噁心想吐的生理反應,手腳也逐漸冰冷起來,非要大口呼吸才能繼續做下去。 父母的焦慮 一歲多的黃小咪已經給保母帶
MBCT正念八周的課程來到了第六周,除了每周的練習之外,今天更加上了一整天的正念禁語工作坊,整整一天完全都不用說話不用眼神交流,全心練習這六周以來所教所學習的正念技巧,簡直是異於平日的大挑戰。 你了解自己嗎? 在經過幾次的靜心呼吸之後先來三招拉伸,雙手平舉手臂伸直往上舉到極限,再極限,停留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哈囉。 終於,又到了開盤日啦! 走勢,符合你的預期嗎?
Thumbnail
在大公司可以影響組織文化、創造機會並建立政策。此影響力雖不簡單,卻值得學習 Jenny 是我同事,從一間新創被併購進來,從副總轉職成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她很不適應。 「我只是幫老闆準備簡報的人,沒有決策權」,她聽起來超沮喪。 工作節奏放慢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希望之春,那是絕望之冬; 那是水淹及胸的世代,全世界都在歡呼、鼓噪 我們應有盡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直奔天堂,我們墮入地獄…… 台下鼓掌著的人們 嘴裡掩蓋止不住的微笑 在水裡鼓掌。劇終。 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改自狄更斯+ 巴菲特 兩場戲劇 兩層架構 兩處
Thumbnail
自去年12月中旬一路跨越2024年,我參加為期八周的正念減壓課程(MBSR),暌違五年又重新體驗正念,喚起身體在正念的記憶流。每周有一點寶貴的時光與自己的身體同在,帶著期盼在下班後匆匆趕路、快速完食再進入正念課程,此光景像是人生快與慢的縮影。從身體覺察情緒與想法的流動,一點一滴支持正準備轉往行動心理
Thumbnail
我是千禧年出生的,所以我分享的年齡層大概都在這個範圍以內,根據我的觀察分享給大家 那時20歲大家都紛紛開戶理財,有的去銀行辦戶頭,有的因為父母從小就有幫小孩理財,20歲是成年人要改登記自己的聯絡資料,現在18歲就是成年人了,也因為我們那時有實習,所以才會投資吧!不然在學校都是在打遊戲
Thumbnail
「你在做什麼?」 「想事情。」 「想什麼?」 「各種事。回美國。今年秋天我要教的課。你。」 「我?」 「我?」他模仿我的謙遜。 「沒別人?」 「沒別人。」 「每天晚上我都會到這裡來,只是坐在這裡。有時候一待就是好幾個鐘頭。」 「一個人?」 他點頭。
Thumbnail
哈囉。 終於,又到了開盤日啦! 走勢,符合你的預期嗎?
Thumbnail
在大公司可以影響組織文化、創造機會並建立政策。此影響力雖不簡單,卻值得學習 Jenny 是我同事,從一間新創被併購進來,從副總轉職成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她很不適應。 「我只是幫老闆準備簡報的人,沒有決策權」,她聽起來超沮喪。 工作節奏放慢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希望之春,那是絕望之冬; 那是水淹及胸的世代,全世界都在歡呼、鼓噪 我們應有盡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直奔天堂,我們墮入地獄…… 台下鼓掌著的人們 嘴裡掩蓋止不住的微笑 在水裡鼓掌。劇終。 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改自狄更斯+ 巴菲特 兩場戲劇 兩層架構 兩處
Thumbnail
自去年12月中旬一路跨越2024年,我參加為期八周的正念減壓課程(MBSR),暌違五年又重新體驗正念,喚起身體在正念的記憶流。每周有一點寶貴的時光與自己的身體同在,帶著期盼在下班後匆匆趕路、快速完食再進入正念課程,此光景像是人生快與慢的縮影。從身體覺察情緒與想法的流動,一點一滴支持正準備轉往行動心理
Thumbnail
我是千禧年出生的,所以我分享的年齡層大概都在這個範圍以內,根據我的觀察分享給大家 那時20歲大家都紛紛開戶理財,有的去銀行辦戶頭,有的因為父母從小就有幫小孩理財,20歲是成年人要改登記自己的聯絡資料,現在18歲就是成年人了,也因為我們那時有實習,所以才會投資吧!不然在學校都是在打遊戲
Thumbnail
「你在做什麼?」 「想事情。」 「想什麼?」 「各種事。回美國。今年秋天我要教的課。你。」 「我?」 「我?」他模仿我的謙遜。 「沒別人?」 「沒別人。」 「每天晚上我都會到這裡來,只是坐在這裡。有時候一待就是好幾個鐘頭。」 「一個人?」 他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