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你知道的是:想要加入近年熱門的Uber或美食外送平台,有沒有什麼風險或是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畢業後工作約3-5年的年輕朋友們,接下來會陸續面對一些職涯規劃與選擇,要麼會選擇跳槽換工作,要不就是自己出來闖盪或加盟創業,而選擇跳槽換工作的人,再3-5年後,又可能再面臨另一次的人生十字路口,如此周而復始,一直到40歲之後可能才會﹙或是迫於無奈﹚漸漸定下來。
而主打外送訂餐﹙例如foodpanda、Uber Eats…﹚或是共享經濟平台﹙例如Uber﹚是近年來深受年輕人、兼差的上班族喜愛或是最為人熟知的增加收入管道,因為門檻低、人人都可以立即上手,也造就了大批外送大軍的盛況,時不時出現在新聞或是報章雜誌版面,因此又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再爭相投入了這個行業!
但是事有一體兩面,這些外送、共享經濟平台,真的可以長久持續的投入嗎?先來看看它們最主要面臨的挑戰有哪些,以及選擇這些平台的隱憂為何。
1. 法規考驗
幾年前Uber 曾面臨政府高額罰金及勒令停業且先不說,這些外送平台也面臨了爭議的法規問題 - 是否與外送員雇傭關係成立,及衍生後續的「加保勞保」與「提撥勞退金」等爭議問題,更現實的是,一旦加保,平台成本增加,外送員的佣金收入立即銳減,這應該是加入的人最不希望看到的吧?而這些事情也正在發生當中。
2. 職業風險
目前依據勞動部的認定﹙*註1﹚,外送員與主要的平台間屬於「承攬關係」,外送員除了沒有底薪外,平台也不會幫外送員投保勞健保,因此一旦不幸發生職業傷害或是衍生相關人傷財損,風險就可能得由外送員自行承擔。
試著想像一下這個狀況:週五晚上 19:00 台北市信義區下班尖峰時間,小陳已經接單取餐,正趕著送往客戶處,而 APP 上的時間也如催命符一般正在倒數計時,小陳急著在車水馬龍的紅綠燈與車流之間穿行而過,就在黃燈準備轉紅燈的一剎那,小陳決定加速通過,但是前方的車輛卻突然煞車停住導致擦撞,小陳停車查看後,發現自己人品大爆發 – 前方是一台賓利!有沒有欲哭無淚的感覺?
這時小陳最好確定自己已經買了第三人責任險附加營業機車附加條款,保險公司才能針對這個可能的巨額財損給與理賠;又例如意外險與意外醫療險,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意外險會依據職業風險等級來計算保費,不論是正職或是兼差,都應該主動以書面告知保險公司變更工作性質﹙營業用﹚,如此才能確保自身及他人的保險權益!
3. 平台限制
眾所周知,打著平台的名號去接案,一定要遵守平台的諸多規範,最常見的規範如下:
- 需本人外送,未經平台同意,不得自行轉讓訂單或合約
- 行為受平台控管執行,有規範與管制制度與約束性
- 「棄單」需受平台規範、懲處或扣點
- 外送員/司機是平台組織體系的一部分,與其他同事屬於分工合作狀態 (就是競爭關係)
以上規範限制,最主要的就是"雙方處於不對等,一切都是平台說了算",連佣金單價都是,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一旦違反,輕則扣款,重則停權不能接案,這些規範,你可以無條件接受嗎?
4. 僧多粥少,市場漸漸面臨飽和
這一點也最實際,3、5年前加入,因為同區域的案子數量很多,司機/外送員還很少,因此平均收入不錯,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加上入行門檻低、人人都能上手,因此參與的人越來越多,除了年輕人選擇全職投入之外,連上班族都利用下班或是假日時間投入兼差。在需求沒有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接案的人數呈倍數成長,平均所得當然越來越少;甚至聽聞平台同事 (競爭對手)為了爭取訂單,除了接案之外,還順便檢舉同事違規讓其暫時停權而不能接單。結果就是:大家都吃不飽也餓不死,最後變成紅海市場!
以上種種客觀因素,不知正在面臨生涯規畫選擇而想要加入這個行業的年輕朋友,是否也一併納入審慎的思考呢?接下來,我將會另擇篇幅說明,除了這些職涯規劃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參考資料: